Ⅰ 請一篇電影《阿拉伯人的勞倫斯》的影評
我磨蹭了好久才開始寫這篇文章,因為一方面,這部電影已經有太多的人為它寫下文字,而電影的主角也早在他那個時代就已成為傳奇。但是另一方面,在花了3小時 45分鍾後看完這部電影(天曉得,這是我6歲以後第一次看一部有「intermission」中場休息的電影!),並查看了很多資料後,我又確實想寫些什 么。而耽誤我動筆的最大問題在於:這部篇幅宏大的電影述說的寵大故事,有太多太多可說,我又從何處說起?組織文章是件辛苦的事情,既然又沒有稿費拿,那麼 我乾脆就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想到哪裡講到哪裡吧。
關鍵詞1:史詩
據說在一次調查中,影迷們選出的最優秀史詩片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看完這部電影我一點也不驚訝,實際上,從片頭那波瀾壯闊的音樂一響起我就清楚,這不會是一部名不副實的電影。對於一部拍攝於六十年代初的電影來說,《阿拉伯的勞倫斯》完美的讓人驚嘆,那些沙漠中的鏡頭,讓人感到漫漫黃沙,從眼前到天邊。在勞倫斯返程去找尋掉隊的同伴時,等待他的隨從向遠處眺望,在炙熱太陽的烘烤下,地平線都升騰著熱氣,一望無際都是沙子沙子沙子,直到一個極小極小的黑點出現……攝影師的功力只能用神乎其技來形容。另外,在幾個騎兵團 體作戰的場景中,影片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氣魄,在沙丘上冒出的一片片阿拉伯騎士,和馬踏蹄濺的陣陣漫天黃沙,讓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這種氣魄並非現代電腦 技術做出的0和1可以比擬。
關鍵詞2:英雄
勞倫斯在他自己的時代就已經是一個英雄,影片中的記者本特利,其實就是歷史上的美國旅行家兼記者洛維爾·托馬斯(Lowell Thomas),他所寫關於勞倫斯策動的阿拉伯起義(The Arab Revolt)的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還有勞倫斯的自傳體記錄《智慧的七柱》, 都是他成名的原因。在我看來,勞倫斯身上的閃光點有兩處,其一是敢於創造奇跡,其二,他是個真正崇尚自由的人。不向命運屈服這一點已經被無數人寫過,在勞 倫斯折回沙漠中,孤身一人尋找迷失同伴,他不相信阿里所說的「命運已定註定」,他要向阿拉伯人證明,他能夠改寫命運,他能夠創造奇跡,他冒險嘗試,他成功 了,他把同伴救出沙漠的那一刻,才真正的成為「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人才真正的接納、信任他。當然,後來他奇襲阿卡巴,又運用游擊戰術,襲擊鐵路,大 大牽制了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並且憑借高超的外交能力,斡旋於阿拉伯各部落間,使得阿拉伯人空前的團結起來,這些赫赫功勛,不但使其真正成為一個英雄,更被希特勒所敬佩。
至於為什麼我說,勞倫斯是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原因就在於,他能夠幫助一個弱小的民族抵抗強權,爭取自由。餘光中說過「有兩個人幫助弱小的民族抵抗強大的奧 斯曼帝國,一個失敗了,一個成功了,他們都畢業於著名學府,他們又都英年早逝,前一個是拜倫,後一個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拜倫的自由精神,看看我BLOG 簡介裡面的詩就明白,而勞倫斯的自由精神,在於他無分等級,無分國界的為人們爭取自由。威廉·華萊士為自己人民的自由而戰,可謂無畏,可謂榮耀;而勞倫斯 為了異國他鄉人民的自由,向自己的政府討價還價,嘔心瀝血,可謂無私,可謂偉大,可謂人傑!在開羅的將軍們承諾「英國不想統治阿拉伯」「大馬士革可以作為 阿拉伯議會所在地」的時候,勞倫斯真的相信他們會把自由還給阿拉伯人嗎?這位牛津的畢業生,真的認為他的祖國以及協約國會讓阿拉伯人統一、建國?我認為不,這就是他星夜行軍,想要他的阿拉伯部隊率先攻下大馬士革的原因。他心裡其實明白,讓英國和法國舍棄自己的殖民地,舍棄自己的戰利品,靠他一己之力,雖然他已經是個舉世聞名的英雄,卻是絕對辦不到的。果然,他失敗了,敗在祖國狡猾的將軍們手裡,更敗在他殫精竭力想要解放的人民手裡——阿拉伯人的不團結, 毀了他們的自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向任何人,任何權利挑戰,為了自己的信念,這就是勞倫斯最光輝的一面。
由於感覺自己爭取阿拉伯獨立的事業被政治家出賣,勞倫斯在戰後拒絕出任總督等職位,而是選擇隱居生活。
關鍵詞3:平凡人
在電影中,勞倫斯被俘後受盡折磨,終於回到開羅,而他的長官卻又要叫他執行任務,這時勞倫斯已經接近崩潰,他說道:Leave me alone!(這句話其實隱含著更加深刻的暗示,一會再說)勞倫斯希望他是個平凡人,他是個同性戀,而且,用現在的話來說,還是個受虐狂(合上你那張大的嘴巴,我們一會再說),他脆弱而敏感,從秘密和缺點上來看,他是個平凡人,但是從能力上來看,他又是個卓越的人。這樣活著,確實痛苦。
對於勞倫斯其人,片中有兩句話非常值得注意,一句出自費瑟王子之口:With major Lawrence mercy is a passion, with me it』s merely good manners.另一句出自勞倫斯本人,意思是他殺了一個人,但是卻發現自己enjoy it.導演想表達什麼暗示什麼在這里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從神壇上捧下了勞倫斯的塑像,讓他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有缺點的人。
當然,順便提一下,電影中對於勞倫斯的塑造也有不實之處,此處還甚為讓人不快,我引用Wiki 上的文字:
The real Lawrence actually shunned the limelight, as evidenced by his attempts after the war to hide under various assumed names. Even ring the war, Lowell Thomas wrote (in With Lawrence in Arabia) that he could only take pictures of Lawrence by tricking him (though he did later agree to pose for several pictures for Thomas' stage show). Thomas's famous comment that Lawrence "had a genius for backing into the limelight" referred to the fact that his extraordinary actions prevented him from being as private as he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not anything to do with self-promotion or egotism at all.
我簡略說一下,大意就是勞倫斯是個非常不喜歡「炒作」自己的人,但是電影中的勞倫斯經常在鏡頭前擺pose,還被記者稱為是「愛現王」,這點不知道編劇是怎麼想的。
關鍵詞4:同性戀的暗示
關於勞倫斯是同性戀的問題,很多歷史學家、傳記作家已經考證已久,但依然是個迷。說實話,我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哇,好超前,60年代的片子就已經在同性戀上做文章了!果然一查,電影中有很多同性戀的暗示,比如勞倫斯女性化的舉止和瘦弱的體態,碧藍色的溫柔眼神和多愁善感、不注重軍人禮節等等,尤其是勞倫斯身邊的兩位阿拉伯校帥哥,非常明顯的在暗示什麼,最明顯的暗示在那一句「Leave me alone!」要知道將軍當時就說:「說出這句話也太柔弱了。」何止是柔弱,一個軍人在這種時刻說出這樣的話,簡直就是纖細敏感到極點。(莫非其勞倫斯還是小受……)
對此,Wiki上是這樣說的:
勞倫斯作品中的一些章節,以及他在軍中同事的回憶,反映出他有性受虐狂傾向,喜歡鞭打和肉體的痛苦。1917年12 月,勞倫斯曾在漢志鐵路沿線的德拉被土軍抓獲並遭強奸和鞭打。勞倫斯另一個引人爭議的話題是其性取向。《智慧的七柱》一書署明「致S.A.」的序言,被認 為是寫給一個叫達霍姆(Dahoum全名為謝赫·艾哈邁德,Sheikh Ahmed)的14歲阿拉伯男孩的情詩(見引文)。達霍姆曾於1914年和勞倫斯一起在卡赫美士考古工地工作,兩人關系密切,勞倫斯拒絕澄清兩人有肉體關 系的傳言,並在返回英國時將達霍姆帶回國與其同居。1916年,勞倫斯將達霍姆派往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阿拉伯北部聯系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1917年,達霍姆因斑疹傷寒去世。勞倫斯後來在《智慧的七柱》中說,他的夢想——為阿拉伯人民贏得政治自由——本意就是想作為一份禮物送給達霍姆的。
Wiki上還說:
In Seven Pillars, Lawrence claims that while reconnoitering Deraa in Arab disguise he was captured and tortured. Many critics have read this account as describing homosexual rape, and have used this to suggest that Lawrence was homosexual.
Reports from a man whom Lawrence hired to give him beatings make it clear that he had unconventional tastes, notably masochism.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ose who attest that T.E. Lawrence was possibly a homosexual are primarily biograp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had never even encountered him.
說了半天等於什麼都沒有說,不過對於此點,電影中確實有非常多的暗示,比如那個勞倫斯帶進英軍酒吧的阿拉伯青年,原形應該就是Dahoum。1913年左右在一次南土耳其的考古挖掘中兩人相遇,勞倫斯教他攝影,讀寫,Dahoum成為了他的助手。後來兩人搬到一起住,勞倫斯為他塑了一尊裸體像並放到了兩人房子的頂上。Dahoum還是一名摔交手(wrestler)。戰爭爆發時,勞倫斯遠在英國,兩人再未能會 面,Dahoum1918年死於斑疹傷寒(另一位著名的同性戀亞歷山大大帝也是死於此病),終於天人永隔。
電影中還有一處著名的暗示,就是勞倫斯被俘時,到底發生了什麼,那位土耳其省長捏掐勞倫斯的白皙肌膚時,還有那位土耳其士兵行刑時,臉上都浮現出無比猥褻的表情,而勞倫斯被從囚室扔到街上時,第一個動作是把臉轉過去,深深地埋進泥水中。這些都暗示了勞倫斯曾被輪奸,上面的資料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但我認為這段不幸的經歷和同性戀沒有關系,因為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性取向是先天性的。
關鍵字5:死亡
電影吧勞倫斯的死亡放在片頭,死亡的過程和葬禮都符合史實。勞倫斯死亡的過程如下(Wiki):
He was mortally injured in a Brough Superior motorcycle accident in Dorset, at the age of 46, close to his cottage, Clouds Hill near Wareham (now run by the National Trust and open to the public). The accident occured because of a dip in the road that obstructed his view of two boys on their pedal cycles; he swerved in an effort to avoid hitting them, lost control, and was thrown over the handlebars of his motorcycle. He died six days later.
他的銅像,被擺放在聖保羅大教堂,與最偉大的那些人一起,供後世瞻仰。
下圖為他最愛的摩托車Brough Superior,他喜歡追求速度,曾說「對速度的追求是人類的第二獸性。」他死於追求中,如同所有傳奇。
最後,用勞倫斯眾多名人朋友中的一個給他的評語來結束吧。
I deem him one of the greatest beings alive in our time... We shall never see his like again. His name will live in history. It will live in the annals of war... It will live in the legends of Arabia.
— Winston Churchill
Ⅱ 尋電影名:阿拉伯人圍攻歐洲軍隊。
可能是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
如果是的話英國軍隊。
導演: 謝加·凱普爾
編劇: Hossein Amini / Michael Schiffer
主演: 希斯·萊傑 / 韋斯·本特利 / 凱特·哈德森
類型: 冒險 /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2-09-20
片長: 131 分鍾 / 125 分鍾(加拿大)
又名: 關鍵時刻 / 再戰豪情 / 四片羽毛 / 四片白羽
Ⅲ 求一部阿拉伯故事為背景的電影名
阿里巴巴 電影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4NTE5NjQ=.html
這個是上譯版
Ⅳ 電影隱藏攝影機
我是學電影的學生 也看過這個電影 導演是法國的漢內克 他另一部電影就是去年金棕櫚白絲帶 這兩個電影的類型相同 都是變種懸疑 實際上導演故意讓這個線索沒有終點 也就是說根本上講就是導演虛構一個錄影帶的 讓觀眾能從這個上面入手 造成一種對觀眾的吸引 本質上講的就是由於一個這樣的錄影帶對片中家庭關系的改變 對男主角心理的挑戰
引用豆瓣里朋友的:
影片最終沒有告訴我們神秘影帶和恐嚇信背後的始作俑者;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重點,而只是引出了主人公Georges和觀眾所處的困境:到底該不該信任一個自己曾經傷害過的、有理由對自己進行報復的人?Georges在影片中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他一方面堅持拒絕信任Majid,一方面自己卻不斷地撒謊、隱瞞,從最初的不願意告訴友人神秘影帶的來龍去脈,到拒絕告訴妻子他對Majid的懷疑,再到試圖隱瞞自己見到了Majid的事實,乃至最後關鍵地省略了Majid的遺言「我與影帶毫無關系」。他的妻子比他更坦率,卻也背著Georges有婚外情,這令她對Georges的指責多了一份虛偽。當Georges憤怒地指責Majid試圖摧毀他的人生與家庭,並威脅要報復時,後者答道:「我相信你,可你不相信我。」
影片對於政治的影射同樣深刻。非洲裔阿拉伯移民在法國社會人數龐大,卻永遠無法融入主流社會,這其中以Georges為代表的法國中產階級應該負上怎樣的責任呢?「你剝奪了我父親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種族間的隔閡導致了後來的沖突,從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得不說,這是咎由自取。
Ⅳ 法國電影 黑金 的歷史背景
故事改編自HansRuesch的小說,講述了30年代早期兩大阿拉伯酋長之間的斗爭。有人將本片形容為「《阿拉伯的勞倫斯》+《血色將至》」。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七個酋長國組成。
黑金就是石油。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如果誰的土地下有了石油,你就擁有了財富。然而遺憾的是:當你的財富可以象油一樣隨意流淌的時候,那我們原來所信奉的信仰和我們原來所崇尚的生活方式,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化而隨著這樣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矛盾也隨之而來,到國與國之間,解決這個矛盾的方式之一就是戰爭。
《黑金》所表現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兩個阿拉伯的家族,一方戰敗只有把兩個兒子送到對方做人質,以保和平。但是就象這樣的和平保持了十幾年後,因為有了石油因為有了財富,和平的局面被打破了了。奧托就是人質之一,他很小就隨哥哥到納薩比門下當人質。整個電影實際上也是著重塑造的奧托的成長過程,他原來只是一個瘦弱的帶著眼鏡的小書獃子,後來成為皇家圖書館館長,直至兩個家族的矛盾上升到要爆發戰爭時,他以納薩比的女婿和父親酋長的兒子的身份為和平奔走。然而,仁義而傳統的父親一方拒絕文明,而富甲一方的岳父接受文明卻又貪婪無厭。在這之間,奧托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讓傳統與現代文明結合,同時又運用人的力量和智慧打敗武裝到牙齒的貪婪,最後他成為了阿拉伯既講傳統信仰又懂得利用現代文明的領袖。其實,從奧托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感受到,這也是我們人類在遇到信仰與財富、傳統衣缽與現代明碰撞時,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態度發生的裂變。無疑,奧托的形象就是人們所期盼的完美代表:有知識、有信仰、有力量,懂得愛、會抉擇、能寬容。
Ⅵ 好象是一個法國搞笑電影阿拉伯時代電影
你又來拉
Ⅶ 求一部電影名字,電影說的是有關法國外籍軍團的
1998-Legionnaire外籍兵團名稱:外籍兵團外籍兵團影片
影片類型:戰爭片主要演員:吉恩·克勞德·范德姆1925年,法國馬賽,亞朗雷夫勒〈尚克勞德范達美改名為亞朗杜象的他,加入外籍兵團行列,前往北非摩洛哥尋找自我。途中,結識美國黑人路瑟、阿拉伯人貴多以及英國人老麥,在討伐力弗族人的路上,他們相知相惜、互相扶持;另一方面,遠在法國的高加尼先生,為了被其弟麥辛復仇,決定派遣朱洛等人前往殺害。在內有朱洛,外有力弗族人情況之下,亞朗將會有何遭遇?他的美國夢將能實現嗎?!
Ⅷ 反映阿拉伯帝國時期的電影有哪些
伊拉克電影《血戰卡迭西亞》,講述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帝國的故事。
巴格達怪傑》(法國)Iznogoud
改編自歐洲非常流行的漫畫,講的是阿拉伯帝國時期,巴格達一個小流氓與哈里法(就是他們的皇帝)鬥智斗勇的故事。
Ⅸ 關於呂克.貝松的第10部片子
]《天使-A》—呂克.貝松的黑白愛情
◆ 片 名:天使-A / 英文:Angel-A
◆ 制 片:呂克·貝松(Luc Besson)
◆ 導 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
◆ 編 劇:呂克·貝松(Luc Besson)
◆ 主 演:賈默·戴布榭(Jamel Debbouze)Rie Rasmussen
◆ 類 型:喜劇(Comedy) 浪漫/傳奇(Romance)
◆ 國家地區:法國 ◆ 語 言:French
◆ 發行公司:Europa ◆ 首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
◆ 製作公司:TF1 ◆ 製作成本:不詳
◆ 本站評分:暫無 ◆ 首映票房:暫無
◆ MPAA定級:暫無 ◆ 全美票房:暫無
◆ 片 長:暫無 ◆ 海外票房:暫無
◆ 官方網站:http://www.angela-lefilm.com/ ◆ 預告片:http://www.hq.xinhuanet.com/video/2005-12/22/content_5879240.htm
電影故事
這是一個從不懂得愛情的人,尋找愛情的故事。一個『卓別林』式的失意男人,在塞納河上邂逅了一位金發美女,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巴黎十五區上演了一出奇異的黑色喜劇。
呂克貝松終於又坐回到導演的位子上了,自從1999年無甚反響的《聖女貞德》之後,呂克貝松就一直以『監制』的身份出現,同時經營自己的『歐羅巴』公司,推出的《Taxi》系列雖然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是法國評論界對其藝術價值並無贊譽。呂克貝松早期的作品,例如《Subway地下鐵》和《Grand bleu碧海藍天》不乏獨立精神,凱撒獎評委也驚呼一個天才的誕生。《Leon profess 殺手萊昂/這個殺手不太冷》同時在美國和法國叫好叫座,也成為了無數碟迷的經典收藏,可法國影評界卻只打給他及格,認為他正在喪失初期的人文精神面關注。果然,《第五元素》之後的呂克貝松在走下坡路,《貞德》成了空有場面的商業製作,浪費了恢宏的背景題材和馬爾科維奇。『Europa『歐羅巴公司在電影製作發行方面,基本走的是好萊塢的一套操作手法,也確實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打入全球市場,包括今年李連傑的《狼犬丹尼》。在呂克貝松的栽培和鼓勵之下,Louis Letterie等年輕導演迅速成長,打造自己的商業電影道路。而貝松本人,作為法國最具有國際影響的商業導演和製片人,終於在事隔六年之後推出了這部黑白故事片,用賈梅勒這個當今法國影壇最另類的喜劇演員,來重整自己的導演生涯。這也不是貝松第一次使用黑白膠片,22年前的《Le dernier cambat最後的戰役》就是當年的新銳一次獨立探索。
演員方面,Jamel 也已經多年沒做為第一主角了,雖然《Amelie 天使愛美麗》里的小伙計和《Mission cleopetra 女王任務》里的埃及建築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作為男主角,還只是99年的喜劇《Le ciel, Les oiseaux,et ta mere 天空,小鳥和你媽》。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加上獨特的外裔口音,讓這個毫不起眼的摩洛哥男孩在法國影壇站穩了腳跟,更成了繼齊達內之後最成功的阿拉伯移民。
女演員方面,呂克貝松放棄了多年的美女Milla Jovovichi,而選用了同樣是模特出身的Rie Rasmussen,之前她只出演過兩部長片和一部短片,從劇照中可以看出其氣質較為符合本部影片。
影片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於今年八月巴黎拍攝完成,將於12月21日聖誕前夕上映,肯定不會失望,企盼有些驚喜。
Ⅹ 很早看過一部法國電影忘記是什麼名字了誰記得
記得小時看過一部法國電影忘記是什麼名字了,大概劇情是一個老頭比較有錢讓周圍人嫉妒議論說他是撿到了二戰時德國的財寶還是盟軍空投的物資忘記了,因為一起兇殺案,警察想立功用盡手段製造冤案,周圍人找到了道德上的發泄口編造各種謠言詆毀他,兒子想繼承老爸的財產法庭上做偽證,法官在法庭上知道證據不足被老頭反問的張口結舌引,旁聽的人一陣陣鬨堂大笑,最後只有不讓老頭再提問,最後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判老頭絞刑,一些有正義的人感聯名申訴重查這個案子,內務部派人來復查,結論是老頭就是殺人犯判決的沒有錯,一個記者潛進了來復查的警察的旅館,找到了調查檔案,原來死的那個人是間諜,殺死他的人也是間諜,政府要保護一些重要的事要封鎖消息只能讓這個老頭頂缸,內務部的警察回來了當著記者的面燒毀調查檔案,雖然不能改變結論但在一些人的請願下絞刑改變也終身監禁,後來藉助新出的媒體電視,讓社會知道法國還有一個老的快要死的老人在終身監禁喚起社會同情當時國際局勢又已經變了,戴高樂簽署了特赦令老人回家和家人團聚,很老的一部電影了忘記叫什麼名了,誰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