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克洛伊的朋友!
《Chloe》一開始就擺明改編自《Nathalie》.老實說,我比較喜歡原著低調的演出,最後才和盤托出的意外轉折.法國人的道德觀和女性情誼與說英語的加拿大人真是截然不同,《Nathalie》是惺惺相惜的女性同盟,《Chloe》的女女情誼就扭曲得有點自我作賤.既然如此,我把看《Chloe》的樂趣全放在拆解它的改編觀點.
Atom Egoyan處理情慾場面一向大膽,再加上這次的改編劇本是Erin Cressida Wilson,兩人真是一拍即合.Wilson女士曾寫過《Secretary 怪ㄎㄚ情緣》(又譯:風流老闆俏秘書),這是我所看過主流影片中最奇異的S.M.故事,讓我開啟全新的眼界.因為劇作家這部前作,我發現她改編《Nathalie》,最具關鍵的部份是翻轉所有角色的權力結構.《Chloe》里的Catherine變成徹頭徹尾失去主控權的慾望師奶,克洛伊的悲劇成因之一是她超越交易的界線,過度推展她的支配欲.
角色重組
新舊版人物的動機和態度有如天南地北之差距.《Nathalie》中的丈夫柏納是商人,他真的出軌過,丈夫承認不忠卻迴避溝通,不願提及逢場作戲的情事,凱莎琳想找人引誘丈夫,了解他如何面對誘惑.優雅的她雖然心中感到氣憤和報負,但絕無自憐.
冷靜的凱莎琳掌控所有的主動權.她並不覺得自己年老色衰沒人愛,全身充滿自信.甚至勾搭上一個年輕酒保,用外遇還治丈夫的不忠.當丈夫數度在床上暗示求歡的意思,凱莎琳故意優雅地轉身而去.
她有個正值青春期的兒子,也沒看她擔心兒子和女友在家上床的問題.倒是柏納有次忍不住抱怨兒子的亂發.
凱莎琳選上瑪麗蓮之前,兩人從未見過面,才更顯得結果大出意外.她是娜塔莉的造物者,為她命名,指揮她的行動,還為她租了房子.雖然結局是個大反諷,凱莎琳看似一路導演全局,背地裡卻是瑪麗蓮自創劇本。
我一直認為凱莎琳在肉體上是標準的異性戀,精神上卻不自覺地受到瑪麗蓮的強烈吸引.她們鬧過二次別扭,都是凱莎琳主動回頭找瑪麗蓮言歸於好.
兩個女人從分享柏納的密秘變成分享彼此生活的盟友.凱莎琳漸漸了解瑪麗蓮白天在美妝店上班,一心想要脫離性工作的夢想.瑪麗蓮還被邀請到凱莎琳母親的家中作客.她們的關系不只是地下交易而已.當柏納反過來懷疑凱莎琳有外遇,她回答:「可以這麼說,已經好將個星期了.」
導演暗藏瑪麗蓮的性傾向,比美Sarah Waters寫作Affinity的方式.最接近謎底揭曉的時刻是她帶凱莎琳到Gay Bar作樂,她表示沒有男友,而店裡每個人都認識這位常客.瑪麗蓮沒有明顯的喜怒哀樂,總是壓抑感情.要不是東窗事發,觀眾才得以聽到瑪麗蓮的表白.但回頭細細品味片中的上下文,在她冷漠的表情下,原來那些凝視全是無奈的渴望.
《Chloe》里的丈夫大衛變成教授,喜歡和年輕女子多說幾句.他並沒有實質不忠,但有嫌疑不輕的精神出軌.他或許仍然愛著妻子,但一遇肌膚之親,他便藉口工作主動閃避,搞得凱莎琳疑神疑鬼,自以為年老色衰.
凱莎琳找人引誘丈夫,一方面在於證實自己的推測,另一方面更想了解到底那些女人是用什麼招數吸引了老公的注意力。我真不能接受凱莎琳最後向丈夫坦言,一切出於缺乏安全感的中年危機.
《Nathalie》 的女主人對於老公的外遇日誌顯得雲淡風輕,《Chloe》就變成一位棄婦,對丈夫在外的色相難過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凱莎琳還是家中沒有地位的老媽子,兒子只會對她甩門,不給好臉色.夫妻倆吵架時,兒子還對她抗議,你沒有權力叫我躲進房間.不只是他,拿錢辦事的克洛伊也在反抗,那有叫人說走就走的道理.
編劇一開始就讓凱莎琳從高高的診所注意到克洛伊,還讓克洛伊在洗手間對凱莎琳表示好感.等到凱莎琳進入酒店,克洛伊過來坐台,我們大概都猜到兩人會發展不尋常的關系,只納悶原因為何?戀母情結是劇本的最大敗筆.並非女同沒有戀母情結,而是那樣的推託顯得編劇隨便敷衍.
小妮子看起來是跑單幫的高級妓女,從頭到尾都使用Chloe宣告她的自我意識。不要被她開場的獨白所騙,說自己是扮演高手能服務客戶的所有幻想,到頭來她最努力的是滿足自己的願望.
她在床第之間是主動者和支配者。凱莎琳雖然先解開克洛伊的扣子,卻是小妮子接手推動後局。她是取悅凱莎琳的giver,在與凱莎琳的兒子交媾時,則轉換為在上位的taker,而且不準對方碰觸自己。電影悲劇奠基克洛伊無法妥協的控制欲,她沒有辦法停住退場,只好用自我毀滅終止。
這個版本的凱莎琳為什會和克洛伊上床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她不像《Nathalie》出現一位酒保當作發泄管道.本片的凱莎琳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克洛伊吸引,對於親密感、性需求和青春的渴望.但這樣的渴望充滿恐懼,她自己也意識到,所以她貼近克洛伊常常感到不自在.再加上凱莎琳是個弱勢的人,碰到處心積慮的Chloe,只有被撲倒的命運.
疏離虛幻的溝通困境
除了意識形態令人垢病,我不得不承認它的鏡頭語言細膩,美術設計非常有質感,讓電影維持相當程度的可看性.《Chloe》最凸出的成就是描述人物的溝通困境,不論是科技的虛擬接觸,還是真實世界的斷章取義,都比原版更為精雕細琢.
《Chloe》的場景常常出現玻璃和鏡子.凱莎琳家中和診所內大型的透明玻璃把女主角困在裡面.北國冰天雪地里出現的玻璃溫室,是如夢似幻的最好注腳.導演不斷使用大量反覆反射的鏡像,暗示片面的影像不是真相.
科技產品提供多元的虛擬溝通管道,但對凱莎琳而言,卻是人與人之間的隔絕.例如丈夫愉快地在線上聊天,看見太太進門趕緊關掉視窗.兒子在視訊上和女朋友談分手,媽媽也是禁止進入.
克洛伊提供了凱莎琳面對面促膝長談的溫暖.不過她使用科技的力量令人心驚,每一通簡訊的畫面代表一次又一次的操控.她表明不愛網路,卻靠凱莎琳兒子的網頁,找到另一條入侵的路徑.
克洛伊最後不斷提到真實性.沒錯,她提供真實的感官接觸:聽覺的、味覺的、嗅覺的、觸覺的.但所有的知覺都不在於建立真相,而是加強虛幻.飯店的性愛後現場是最經典的例子.
克洛伊擅長用物件代為發散她的影響力,乳霜的香味間接證明她引人注意的本領.但是兩個電影版本的出發點大異其趣.《Nathalie》的凱莎琳愉快地將它變成自己使用的品牌,讓柏納心癢難耐.《Chloe》凱莎琳手上的一點乳霜只讓大衛注意了幾秒鍾,氣得凱莎琳回頭找克洛伊,除了乳霜,到底還要搭配什麼技巧?
再舉幾個差異的例子:克洛伊與凱莎琳肌膚之親的次日,小妮子送了一大把鮮花,希望對方聞著花香,在這里有點象徵回味昨日.《Nathalie》的詮釋則非常特別.凱莎琳聽到所創造的娜塔莉在任務中得到高潮,她為娜塔莉欣慰還多於氣憤柏納,於是她隔一天自己買了一大把鮮花在家布置.
飯店的房間內有故意剩下的餐點.《Chloe》的凱莎琳自己選了有唇印的杯子喝下余酒,那是凱莎琳的慾望展現.《Nathalie》則由瑪麗蓮倒了一杯酒給的凱莎琳,「用我的杯子喝吧」,那是瑪麗蓮的慾望展現.
《Chloe》片中不斷出現的發簪,在《Nathalie》並未出現.對克洛伊和凱莎琳各有不同的意義.發簪既是克洛伊的愛意也是她的恨意.當她喜歡凱莎琳,她奉上圓滑的那一面請求收留,當她怨恨凱莎琳,她倒持銳角傷人.太強烈的感情容易愛恨難分.
有人說凱莎琳在片尾戴上發簪是對克洛伊念念不忘.是有一點這樣的味道,然而補償的心理占更大部份.但我覺得還暗示著她安定認份.還記得她們夫婦和另一對伴侶聚餐,那個男性友人告訴凱莎琳,束發顯老,長發飄逸才有吸引力.凱莎琳當時趕緊去洗手間放下長發.
片尾原本該是兒子歡樂的慶祝畢業宴會卻蒙上一層喪禮的氣味,三個人遠遠對望,臉上強顏歡笑.凱莎琳戴上發簪,束起長發.她不必再擔心缺乏吸引力,是因為她找回自信?還是她再也不敢發散吸引力?我傾向是後者,發簪就是頭上的「緊箍咒」,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冒進
『貳』 求推薦電影普羅旺斯的夏天
名稱:普羅旺斯的夏天
類型:劇情/喜劇/家庭(法國)
豆瓣評分:8.4
在夏天結束前,重溫一遍普羅旺斯的夏天,奔赴一場夏末的約會
你會發現《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殺手裡昂,年老後,竟然定居在普羅旺斯種橄欖樹了
故事講述了住在法國南部的保羅,在一個暑假突然迎來三個不速之客--來自巴黎的外孫和外孫女。十七年前,他唯一的女兒選擇了愛情,不告而別去往巴黎。如今,女兒因脫不開身無法照顧孩子們,所以安排三人到普羅旺斯的外公家過暑假。夏日的普羅旺斯有微風、鮮花、美酒,還有他們祖孫三代之間不善表達的愛。
年紀最小的弟弟是個妥妥的「小正太」,他雖然只能聽到聲音,但臉上總是洋溢著純真的笑容,格外治癒。
哥哥是家裡的長子,見證了父母婚姻結束的整個過程。父親的缺位,未來的迷茫使他開始躲避現實,用叛逆來回應關心他的人。
姐姐是一個既善良又叛逆的青春期少女,在普羅旺斯的集市上,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愛情」就像SCENT CHANT的「嘿,酒保」這款香,醛香鳶尾與紫羅蘭帶來的前、中調混合出有酒意的酥麻氣息,好似熱戀讓人沉溺其中不乏自拔;中調中的香草有如情竇初開的甜蜜;後調是麝香般近距離的疏離感,如同男人吸引著姐姐的目光,一呼一吸都令姐姐著迷。甚至不顧保羅的反對,與他私奔。
外婆是個既溫柔又搖滾的人,年輕時和外公保羅一起騎著摩托車環游世界,是為獨立、有主見、見過世界的女性。
很喜歡保羅的那段話「巴黎的人們看不到時間的流逝,他們白天起床夜晚睡覺;而在普羅旺斯,晨光蔚藍,中午烈日炎炎,夜晚阿爾卑斯山的曲線,從中我能看到時間的流逝。」
微風拂及之處,皆是溫情,這部片子里我們可以看到愛的多種表達方式,可以看到親情的彌足珍貴。
八月末,就讓我們用這部影片奏響夏日終曲
『叄』 【電影】《時光盡頭的戀人》
有的電影,製作精良卻無法喜歡,而有的電影,從電影元素的分析衡量略有缺陷,但就是喜歡,看了The Age of Adaline,就將之歸類為後一類。The age of Adeline情節有弱項,尤其是對長生不老的科學邏輯的設定略為簡單。不過作為愛情電影,它有態度。另外,電影中對Adaline生活的呈現亦激發了對鏡頭外內容的想像力。
1908年出生的Adaline因為遭遇意外事故,故而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從此,她能夠漸變化的只有經歷和內心,容顏不再更改。時光荏苒,當下時空的Adaline已逾百歲之齡,卻依然身姿窈窕,貌美如花。為了掩飾不老之謎,保護自己和家人,她不斷轉換身份,盡其所能隱秘、低調地生活。世界上知道她秘密的只有唯一的女兒,意外獲得超能力者在人群之中需要雙重身份,在別人面前,已經白發蒼蒼的女兒自稱是她祖母,只有母女兩人單獨會面時,女兒才會叫媽媽。
從二戰年代到如今,Adaline如何度過這不平常的數十年生活,這些電影里交代甚微,只見浮光片羽,可以想像的是:在這數十年中,她一定嘗試了很多不同的職業,也掌握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技能。並通過這些技能獲得了最大的自由。當然,也和不同年代的男人相愛。鏡頭里看不到Adaline的痛苦,只看到她生活的自在與逍遙,經過那麼多的時光,她依然美麗,甚至比真正27歲的女人更加輕盈,她看過一個世界百年的動盪變化,也看穿了人心、人性。
Adaline獨居的房子里有一個偌大的隱秘空間,就像蝙蝠俠布魯斯•韋恩住宅中的蝙蝠洞一樣,這是她變身的秘密空間,裡面不僅放置她心愛的美衣華服,種種物件也暗示著這個隱秘空間正與她的某個美好記憶連接,隨時將她帶向喜歡和留戀的過去。電影中她取出一件復古風格的露背紅絲絨長裙,走進她熟悉的飯店,於她「復古」很容易,因為不過是曾經。飯店櫥窗里陳列的一張舊時代照片表明她曾參與過四十年代這里的一次聚會。曾經翩若驚鴻,笑靨如花,如今只是淡淡和熟悉的酒保和鋼琴演奏打個招呼,找個角落安靜入坐。現在的她更樂於做個觀眾。
電影沒有詳細敘述,Adaline如何從一個又一個愛人身邊逃離。在電影中,她失去愛犬痛苦不已,翻看相冊,裡面有一迭不同年代男人的照片。那是她曾經的愛人們。她認為,不能陪其終老,不如在感情尚濃的時候選擇消失。當長生不老成為一種超能力的時候,付出的代價是那顆因為不斷地回望而日漸滄桑的心。
一個人孤獨地永生是一件絕望的事情,看著親人逐漸老去,也不能擁有一直陪伴在身側的愛人,《返老還童》中的本傑明巴頓在時光中從蒼老的嬰兒逆行人生,逐漸回到生命之初,而Adaline則好像被困在時光的黑洞里,沒有人看見她柔軟明媚的外表下,那顆滄桑的心。在你的心變得越來越硬的時候,能夠穿越堅硬,讓一切變得柔軟的,是愛情,愛情具有的強大能量可以貫穿生命的日日夜夜,尤其對Adaline來說,也只有足夠的柔軟,才能打開其堅硬的內心城堡。
曾經的愛人,哈里森•福特扮演的William 再次遇見Adaline,是作為兒子的女友出現,老戲骨用眼神演出了那一刻的巨大震驚和心神震盪,當年不告而別的她猶如未解之謎,而Adaline的眼中也洋溢著克制卻難以自禁的溫情。看見他們的眼神,感覺到空氣中有什麼積蓄已久的情感在釋放,是否在依戀最深的時候告別,兩個人的感情就會定格成一頭被囚禁的巨鯨,直到下一次見面的時候,才能獲釋,William的眼神在說,那隻深海的鯨,重新開始游動了。
在一個東方故事《暗戀桃花源》中,江濱柳思念初戀女友雲之凡,對於昔日情感念念不忘,直到風燭殘年,登報尋覓,卻是兩廂老去的對坐無言,熱烈的愛戀在時光中溶解,成為暮年的疏離和不及之痛。東方故事對未完成愛戀的處理往往是「凝望久,雁過楚天舒」的淡出。
而The age of Adeline相信愛情的力量和持續的長度。年近古稀的William 重遇Adaline,他身上涌動著昔日那個少年的激情和狂熱。發現Adaline不曾老去的秘密後,他對倉促想要離去的她說,請你不要從Ellis身邊消失了,就像當年從我身邊消失那樣……昔日少年已是父親,他所做的是敬畏和尊重,尊重這個穿越時空的女子當下的情感,對愛保持敬畏之心。
電影中最難忘的一段,是Ellis欲追尋開車離開的Adaline,而William拿著車鑰匙追問兒子是否真的愛Adaline.
「Do you love her?」
「Yes.」
「How do you know?」
「Dad,I……」
「It』s a simple question,How do you know?」
「Yes,because nothing makes sense without her.」
Ellis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他不僅對阿黛拉一見鍾情,並在有機會知曉她的一切之後依然愛她。這段對話就是這部電影對愛的定義和態度。
對於Adaline來說,長生不老所帶來的華麗人生的種種,都不如和相愛的人度過平靜且平淡的一生,一起慢慢老去的幸福。電影的最後,看到那根白頭發,她發現自己在變老,欣然接受,淡定歡喜。「perfect.」
有了愛的能力,失去超能力又何妨。
『肆』 天王星的同名電影《天王星》
外文名稱Uranus
導演: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 編劇:
Marcel Ayme ....novel
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
Arlette Langmann
主演:
影片類型:劇情 / 喜劇
片長:Argentina:100 min
國家/地區:法國
上映1990年
對白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級別:Finland:K-12 / USA:R / Chile:18 / Argentina:16
製作人Proced by:Pierre Grunstein ....executive procer
製作公司:
DD Proctions [法國]
Films A2 [法國]
Renn Proctions [法國]
Sofica Investimage 3 [法國]
發行公司:AMLF [法國] (France)
特技製作公司:Euro-Titres [法國] (special effects)
其他公司:
Elison [法國] re-recording facilities
Transpalux [法國] electrical material
劇情
根據小說改編,講一個法國小鎮二戰剛結束清理「階級隊伍」,弄清誰是愛國者,誰跟納粹同流合污。德帕迪約扮演一個貪杯又蠻橫的酒保,遭到陷害。
幕後製作
影片涉及罪與罰這一主題,劇情過於復雜,人物塑造缺乏立體感,顯得蒼白。
『伍』 一部法國電影,內容是一個女的專門騙人結婚之後男的死了再分得遺產,那個女的遇到男主,男主是酒吧的酒保
《真愛無價》 (2006)
導演: 皮埃爾·沙爾瓦多利
編劇: 貝諾伊·格拉芬 / 皮埃爾·沙爾瓦多利 / 約翰·凱林
主演: 奧黛麗·塔圖 / 加德·艾爾馬萊 / Marie-Christine Adam / Vernon Dobtcheff
類型: 喜劇 / 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