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Big Blue(碧海藍天)>片尾曲的名字
法國音樂人Eric Serra(艾瑞克·塞拉)為影片創作的配樂美如天籟,或輕快爽勁、或深邃幽幻、或溫柔微妙,難以盡述,我尤其鍾愛《The Big Blue Overture》(碧海藍天序曲)和《Virgin Islands》(處女島)兩段音樂。
《碧海藍天序曲》伴著影片開始最先出現。隨著一陣聲響,彷彿帶著聽者一頭扎入海中。徜徉其間,耳邊隱隱傳來海豚、鯨魚等海洋生物的鳴叫,奇妙、自由而浩淼。掙脫所有束縛,明明身處海洋,卻恍如置身天際。
然後從容切入散發著縷縷憂傷的薩克斯,Gilbert Dall'Anese的一把薩克斯吹得似要開口說出話來,滿是惆悵、美妙與感傷,彌漫著淡淡的鄉愁,聽得人魂飛天外、神遊九霄、幾乎遺忘掉自己的存在。
接著便似潛入深海里,長得近乎空白的處理反而傳神地呈現出海洋的神秘與未知感。細細聽去似有風鈴顫動、敲撥鐵片或輕刮木梳齒的聲音,讓人如入其境,似乎能看到幽藍晃動的水波光影,不禁久久沉溺其間。
最後,伴著靈動、悠遠如聖鍾般的敲擊樂,仿如天國的召喚,又似塵世的誘引,循著沉入水下的繩索迫不及待地上浮、上浮,終於沖出海面。
整段音樂妙趣清新、渾然天成,屢屢讓人煩俗頓消。據說為了找到呂克·貝松需要的感覺,艾瑞克·塞拉從個旱鴨子被生生逼成了潛水好手。
而聽過另一段插曲《處女島》,深覺做音樂是需要某種境界的,與書法藝術的神韻一樣仿製不來,你心中具有怎樣的丘壑才能傳達出與之匹配的感染力,艾瑞克·塞拉顯然具有大海般開闊、豁達的胸懷。聽著這段音樂,感覺就像從飛機上俯瞰海中島嶼——藍天、碧海、清風、麗日、綠樹、白沙……盡收眼底,又像在雲朵鋪就的床墊上騰躍、奔跑,充滿了未來感,其明媚怡然難描難畫。
Dominik Borde(多米尼克•博德)、Isabelle Martin(伊莎貝爾•馬汀)以及William Flageollet(威廉•弗萊格雷特)在錄音、混音方面的協調配合,將密閉狀態中海水晃動、汩盪的聲音真實細膩地呈現了出來,音響效果好得出奇。
此外,恩佐死後,雅克斯躺在床上出現幻覺那段的特效做得很棒,連菜單設置都別具心思。
Rosanna Arquette(羅珊娜•阿奎特)飾演的喬安娜歡笑、叫喊皆充滿了爆發力,主動而大膽、身材優美。Jean-Marc Barr(讓-馬克•巴爾)飾演的雅克斯是一個類似於1900的人物,長著一雙極為漂亮的、沁藍的眼睛,外表羞澀、內心孤寂、對感情太過被動。他的眼神清澈、無邪又滿是迷離,深不可測,只有面對海豚時才會自在、歡快起來——那才是他的同類。
至於Jean Reno(讓•雷諾),還有必要評說這個令人喜愛的大塊頭嗎?他既憨且悍,具有一種值得信賴的親和力與不動聲色的幽默感,似乎100年過去了還是那個樣子。他塑造的恩佐連說話都帶著義大利口音,熱情樂觀,外表粗獷內心細膩。當他露著白牙開心大笑時,完全是一個早熟的小孩,也只有那種笑才配得上湛藍純凈的大海。
我還看到了青澀的Sergio Castellitto(沙治奧•卡斯特列圖)。他在片中飾演一名義大利助手,愣頭愣腦,完全不同於《Don't Move》(激情,別動)里富有魅力的醫生形象,而Jean Bouise(讓•布魯斯)出演的路易斯叔叔更是令人捧腹。
這確是一部憂傷、迷惘的電影,但並不妨礙它不時流露出溫暖與幽默,正如我們的生活——痛並快樂著。
2. 美國電影碧海什麼天
碧海藍天又名碧海情
http://ke..com/view/328104.htm
3. 《碧海藍天》劇情 詳細一點的 thx
故事是圍繞一個叫雅克的男孩展開的。他是那種屬於大海的人,他的一生都在追隨者大海,終於,當他幼年的好朋友也死於大海時,他下定了決心,拋開了自己的女友,最終投入到大海中。
我認為碧海藍天是一部很夢幻的片子,說不上悲劇還是喜劇。或許只是導演心中的某種夢而已,與商業片不同,是個值得看的片子~
4. 中法字幕的法語電影,碧海藍天,天使愛美麗,小尼古拉
是不是到土豆網可以下載?
5. 求關於海的電影作品之英文簡介,如呂克貝松的碧海藍天等
找到了五部,發給你了。^-^
6. 求電影《碧海藍天》《BIG FISH》的簡介
<BIG FISH>
大魚老爸/大智若魚/大魚 Big Fish (2003)
導 演:
蒂姆·伯頓 Tim Burton
主 演: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伊萬·麥格雷戈 Ewan McGregor 海倫娜·邦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丹尼·迪維圖 Danny DeVito 比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p 艾伯特·菲尼 Albert Finney 傑西卡·蘭格 Jessica Lange Jake Brake
上 映:
2003年12月10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8.1/10( 38132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25 分鍾
類 型:
劇情 喜劇 冒險 奇幻
分 級:
阿根廷:Atp 澳大利亞:PG 葡萄牙:M/12 瑞士:12 新加坡:PG 新加坡:NC-16
劇情簡介:
在《大魚老爸》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里,導演蒂姆·波頓再次施展他超凡的想像力,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愛德華·布魯姆(阿伯特·芬尼 飾)是個喜歡大吹大擂的老頭,他常常誇大自己的經歷給別人聽,講他年輕時(伊萬·麥克格雷 飾)如何浪跡天涯風光無限,從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出發游歷世界,然後閱盡人間無數滿載而歸。
布魯姆說他曾經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以及酒店裡的連體歌手……雖然大家都對這位布魯姆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比利·庫德普 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跟他疏遠了很久。威爾的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 飾)希望父子能夠和好,試圖重新建立他們的感情,但沒想到天意弄人,布魯姆竟然身患癌症死去了。
直到此時,威爾才為以前對父親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太少,父親的一生也在他的誇誇其談里撲朔迷離。為了體會父親當時的真實際遇,威爾開始根據父親生前講述的經歷,去虛構父親的傳奇一生。在他的虛構下,年輕的父親(伊萬·麥克格雷 飾)是個旅行推銷員,常常離家到遙遠的南方去出差,而且每一次出差都經歷奇異的冒險和刺激。
威爾根據父親的講述,虛構出了四個不同的傳奇故事,但每一個都以父親的死亡作為終結。在這個過程中,威爾開始以他父親當時的心情體會所有的人、事、物,從而發現父親一生的成功和失敗……
http://www.mov6.com/title/tt0319061/
-----------------------------------------------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基本信息:
導演:呂克·貝松 Luc Besson
主演:呂克·貝松 Luc Besson 羅贊娜·阿凱特 Rosanna Arquette 讓·雷諾 Jean Reno 讓-馬克·巴爾 Jean-Marc Barr Griffin Dunne Constantin Alexandrov Kimberly Beck Claude Besson
地區:美國 法國 義大利 ( 拍攝地 )
對白:英語 法語 義大利語
顏色:彩色
聲音:70 mm 6-Track Dolby SR
時間:168 分鍾
類型:劇情 愛情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http://www.maitix.com/MaitixGroup/4359.html
7. 電影《碧海藍天》的英文版小說有么法文名是Le Grand Bleu,英文名是The Big Blue.有聲讀物也行。
應該是沒有,呂克貝松很少拍別人的東西,用他的話說,他都是拍自己少年時代寫的東西,再說,尤其是碧海藍天這類電影,看完電影就好了,都是傳意的,本身劇情就不太復雜.
8. 找類似於《碧海藍天》的電影,最好是英文的
看一看呂克貝松的其他電影吧都很不錯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地鐵》《第五元素》.
9. <碧海藍天>(The big bleu)的結尾大神們幫幫忙
海豚就是雅克最好的朋友,甚至像是愛人一樣。還記得那個片段,雅克救了一條海豚,在海裡面和它游戲,完全忘記了岸上的一切,他悠然自如,溫暖地微笑,在海里他掌控著一切,任海豚帶著他飄游,身體自然地游動,只是一種本能,生命變得簡單而純粹,時間不再重要,停滯在這一瞬間。岸上的女人和朋友,放縱著他,讓他自由地沉浸在海洋里,但對他們來說時間是流動的,恩左催他回去,在那裡還有等待著狂歡的人們,相對於雅克和海豚的自在,另外的一切彷彿都是多餘的,甚至是妨礙,我會想要他們全體消失,那就是自私的追求自我的人會帶給別人的痛苦吧。雅克如一股清泉,他帶給身邊的人原始的感動,卻最終不得不離去,留下唏噓和傷感。如果這樣的人不曾降生於世上,對別人對他們自己也許都是更幸福的,只是平凡的人們的生活會不再有流星劃過天空的剎那閃耀,未嘗也不是一種寂寞。 潛水,對這兩個大男孩來說,帶來的並不相同。恩左得到了超越和勝利的快樂,雅克得到寧靜和內省的片刻,只有片刻,他又不得不回到岸上,岸和海其實是人外在和內在的比喻,我們不得不敷衍於世上。而岸上的恩左是那麼積極地活著,積極地追求著超越,我好喜歡他的熱情。在他將死的那一刻,他才發現自己沒有雅克愛海那麼深,他讓雅克把自己放回海里,他要去看清楚那個地方,那個雅克深愛的地方。在恩左死之前,雅克還有活著的力量,而恩左死了之後,海洋的力量強大到要把他吞噬。他夢見海水從屋頂瀉下,他知道自己會被捲入,其實那一刻他很懦弱,他屈服於自己的內心。世間只剩下女人和愛情可以留戀,女人在哭訴:我在這里,我才是真的。沒有用的,心靈是沒有辦法欺騙的。女人最後只能說,去吧,我的愛人。然後雅克就游入了那個海底,在見不到光芒的深藍里,有來接他的海豚朋友,他隨它而去,自由了。 是悲傷讓人們開始審視自己的心靈,還是天賦,是童年的陰影造成了雅克的選擇,還是他天生就是憂郁曖昧沉靜的載體,不要緊了,我只知道,他已經找到了他所要的,而我們還在世間奔走,任心靈游盪。 據說這套片子有兩個長短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配樂,我看的這一部應該是配的是原創音樂,因為有很強烈的空靈和濃重,如來自大海深處的敲擊,如心深處的探問,你會不自禁地被感動了,好想好想完全陷入,隨雅克而去,又有一點點的驚粟,未知世界的聲音總是讓人畏懼的不是嗎,就好象人們總是不願意直面心靈的脆弱,於是在這世界假裝堅強,繼續媚俗地生存。 影片的基調是深藍,童年時用了灰色來形容記憶,描述一種人之初的遭遇和根源,另外的時候都是藍。也許是我的記憶錯亂,我總是覺得主人公身著藍色,用孩童般的純藍的眼睛,無辜地凝望世界,溫柔的笑容也透著藍的憂郁,身後明明是陽光燦爛,卻只想投入那片深藍。我喜歡雅克深邃憂郁的眼神,可他一笑起來,又如孩子似的明凈,有融化心靈的力量。如果恩左是熱情,雅克就是憂郁,火有眩目的美,但是水也有一樣優柔的美,都一樣吸引人,性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當他們一起選擇了海和潛水,他們就擁有了相似的靈魂。喬安娜我會覺得是多餘的,兩個男人打賭憋氣的時候,在池底倒酒乾杯,我想這是男孩間才有的契合,女人只是覺得他們在胡鬧,她成了一個真正的陪襯。只是如果沒有女人,男人的世界也是不完整的,正如恩左所說,她們有時候是最重要的,在他們暫時脫離了自己的夢想的時候,而最終,他們都沒有為了女人而放棄夢想,只有女人想拚命拚命地擠進去,最後才發現是徒勞。 呂克貝松曾說這是他最好的片子,我相信,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去到好萊塢,沒有沾染上那裡的俗,他只是簡單地寫自己的故事,我們並不一定都能看懂,我們只要看懂感動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好了,正如他所說,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
求採納
10.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英文名字是什麼
電影英文名是Léon,男主角的名字是萊昂。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主題是多樣的,可以概括為個人與外界的格格不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對生命的尊重,以及救贖。
「個人」指的是該片中的兩位主人公,他們面對的世界是一個冷漠的、被扭曲了的空間。城市中的景象則有點像是置身籠中,不規則的、歪曲的、變形的城市構圖隨處可見,整體色調偏於暗色。
城市、高樓,這些都是人類發展的結果,但伴隨它們而來的,除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有不斷滋生、蔓延著的罪惡。最具反諷意味的是,傳統意義上代表了正義與秩序的警察局,在這里成了邪惡與暴力的源頭。警察局同樣也是高樓中的一座,是整個社會的權威,卻成了邪惡世界的主陣地之一。該片表達出了導演對世界、對社會的控訴和不信任。
那看似無關緊要的敘述其實是在探討著人類自身所共存的終極話題。該片賦予了兩位主人公熱烈而溫和的情感基調,對「愛情」的表現是朦朧、曖昧的。除了愛情外,該片採用的各種類型元素之間的分量相對均衡、融會貫通,形成整部影片應有的風格。(《電影精品解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