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對當代中國電影現狀的看法。
對於電影發展中存在的艱難現狀如下:
一是「出口轉內銷」。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電影在國際上的成功,反過來又提高了影片在國內的票房,使得不少電影人採取了類似的辦法——先到國際上拿獎,再通過宣傳來提高國內的票房。當然為此就必須去迎合西方。一方面採取西方較少見的各種東方民俗風情的奇觀,如顛轎、擋棺、求雨等;另一方面採取西方感興趣的題材內容,如同性戀、亂倫等,同時採用西方習慣的表達方式。如《霸王別姬》中的口誤;《一個都不能少》是改編自小說的,小說中涉及到民辦教師的問題,但導演擔心外國人看不懂什麼是民辦教師,就把這個情節刪去了。
二是加強了宣傳炒作,利用媒體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夏鋼的《紅櫻桃》放映前,傳出女主角郭柯宇的家人為一個裸體鏡頭狀告電影廠,其後則不了了之。現在宣傳炒作已經成了重要的手段,開機儀式、首映式、明星簽名等,再加上各種明星的宣傳。這在商業上有一種現象叫「鯰魚效應」。意思是長途販運鮮活的魚類,會有很高的死亡率,如果水箱里放一條活躍的鯰魚,激活了其它的魚,死亡率便會大大下降。
總體說來,中國電影之所以陷入低谷,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其一,體制問題。中國的電影產業傳統上採用賣拷貝的方式,即電影製片廠僅作為電影的製作方,將電影以拷貝的形式賣給電影發行公司,而電影的票房收入基本歸電影發行公司所有,電影製片廠只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多數的電影賣到幾十個,上百個。個別電影只能賣出幾個拷貝,使電影製片廠陷入困境。
其二,電影的多級審查制度。中國大陸電影審查制度是個內部的制度。它不對公眾開放,不像多數法庭審判或價格 聽證。這種做法本身充滿非體制、「地下」的色彩。因此,要求電影審查不再暗箱操作的呼聲時起時伏。暗箱操作也不符合公眾經濟的原理。很多影片因為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問題而被判為禁片,不能 播出,令中國電影的發展裹足不前。
其三,商業社會中娛樂方式的多 樣化,以及電視、走私電影的出現,導致國產電影產業受到沖擊。
其四,相對較高的電影票價超出了社會大眾的平均消費水平,使看電影成為奢侈品。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電影發展戰略的失敗。這些年電影廠普遍舉步維艱,卻又提出精品戰略,主張拍主旋律影片,對各電影廠更是雪上加霜。關鍵的問題是拍一部虧一部,而觀眾對電影又失去了信心。要改變這種面貌,首先要找回信任,要拍出好看的影片,這就要先從商業電影入手,通過商業電影的盈利來投資於藝術電影、主旋律電影。
-------來自《中國當代電影》
Ⅱ 電影評分對電影票房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你想想劉德華的《天機·富春山居圖》,當年的評分何其低,但是票房卻極好!
Ⅲ 電影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票房對電影有什麼樣的作用與影響。 獎項對電影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電影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可以給人啟發,引起人的情感共鳴或深思,也可以體現在反映生活、發覺美、發現新思路上,跟文學作品有些相似吧。
有了票房和獎項,導演、編劇等能得到社會的肯定,那就更有經濟條件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投資,能請更好的演員,能贏得表達真正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的機會。
Ⅳ 對電影的評價寫一篇作文
你要根據什麼電影來決定,你可以所選取電影的主要內容,人物來寫第一段,補充下開頭要寫,這第二段。第三段就可以直接寫自己的感受與評價了。然後結尾。大概就是這樣。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傳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Ⅳ 電影檔期對票房有多重要
現在的商業電影時代,對於人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電影的票房。因為這關繫到他們的收益,而且演員也關心,因為他們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掛鉤的。因此一個商業電影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決定的。(當然一些個人風格的電影除外)
而就國內來說,現在大家對於越來越多的電影不知如何選擇,因此除了電影本身的粉絲和電影主演的粉絲,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現在電影的口碑選擇是否進電影院進行觀影。那麼現在的電影到底口碑佔多重,而且豆瓣評價佔有多重我們其實心裡也有著疑惑。因此我想就電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評價進行比較,看看豆瓣是否對電影票房有重要的影響。
選取的指標為:電影票房、豆瓣的評分、豆瓣的評論人數
下面來看一下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
從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來看,兩者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的重合性。證明在這些電影中豆瓣影評人對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看豆瓣的評分是否會有影響。
從上圖來看似乎仍然沒有影響。
總結:豆瓣的評論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對很多電影有較大的影響。其實很多電影的票房最終最定性因素更多的還是看檔期、排片、營銷和宣傳。而我們所說的口碑影響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說是豆瓣的影響。畢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賞口味和大眾消費者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Ⅵ 電影評分對電影票房影響有多大啊
對於我來說,電影評分真的很重要。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准,這證明人們在電影院的想法,對它的感覺和真實感受!
作為即將踏入電影院的人來說,內心是充滿著對未知迷茫和期望!
我們期待的,是在電影院與你喜歡的故事,來一次浪漫的邂逅,而不是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看一個你極度討厭的故事,甚至想去睡覺!
Ⅶ 電影評論的評論內容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Ⅷ 豆瓣評分到底對電影的票房影響大么
現在的商業電影時代,對於投資人來說最為看重的就是電影的票房。因為這關繫到他們的投資收益,而且演員也關心,因為他們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掛鉤的。因此一個商業電影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決定的。(當然一些個人風格的電影除外)
而就國內來說,現在大家對於越來越多的電影不知如何選擇,因此除了電影本身的粉絲和電影主演的粉絲,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現在電影的口碑選擇是否進電影院進行觀影。那麼現在的電影到底口碑佔多重,而且豆瓣評價佔有多重我們其實心裡也有著疑惑。因此我想就電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評價進行比較,看看豆瓣是否對電影票房有重要的影響。
選取的指標為:電影票房、豆瓣的評分、豆瓣的評論人數
下面來看一下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
從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人數的折線圖來看,兩者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的重合性。證明在這些電影中豆瓣影評人對其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看豆瓣的評分是否會有影響。
從上圖來看似乎仍然沒有影響。
總結:豆瓣的評論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對很多電影有較大的影響。其實很多電影的票房最終最定性因素更多的還是看檔期、排片、營銷和宣傳。而我們所說的口碑影響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說是豆瓣的影響。畢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賞口味和大眾消費者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Ⅸ 口碑營銷對電影票房有何影響
1、很多人看電影的時候,如果對電影不了解,總是先關注一下豆瓣評分(其他評分榜評分亦可),如果豆瓣評分5分以下,肯定是垃圾片!如果7分以上,肯定是好片!
2、這就是豆瓣評分影響票房的方法,除非影片本身是系列片。例如生化危機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等。否則很多人都是先看評分再買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