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是便宜了還是貴了?根據5月底出爐的《2011中國電影產業報告》(以下簡稱《電影報告》)顯示,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價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為「罪魁禍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題為《數字時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場電影論壇上,業內人士對此作出分析,銀幕太少、規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氣不足,被認為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的新解釋。會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等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氣才是影院的生命線,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
高票價由來
A 人氣不足 去年平均每場7個觀眾
小趙在廣州鬧市區天河城附近的寫字樓工作,下班以後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對數千元的工資來說,一場電影60、80元的票價偏高。盡管影院上午屬於半價時段,他卻抽不出時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如果票價沒那麼高的話,他也許會多些來看電影。
遺憾的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盡管小趙說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裡的掛牌價,而不是全行業的平均價,但據《電影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為36.38元,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超過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電影節論壇上,有業內人士提出了票價居高不下的新解釋:北京新影聯負責人高軍認為,目前中國銀幕數量不足,電影票沒有降價理由;另外,好電影太少也成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賣座的電影,作為影院經理自然不會降價。」
趙軍在論壇之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具體闡釋了他「好影片少導致票價貴」的觀點,他認為,雖然3月上映的《觀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觀音山》是不夠的」:「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趙軍認為,好影片太少,後果是人氣不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氣不足依舊是困擾中國電影業的一大難題,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1.72億元,同比增長63.9%,而2010年觀影人次約為2.84億,相比2009年增幅為33.3%。有業內人算過賬,全國平均下來,一場電影才7個觀眾左右。
B 3D和Imax拉高價 影響觀眾消費慾望
在廣州一間中學當老師的胡先生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來看《功夫熊貓2》,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觀眾來說,在全價時段看3D影片要花費300元。去年暑假他們就花了這個價格看了《冰川時代3》。胡先生還對記者回憶起去年初上映《阿凡達》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價不僅一度上調至160元,聽說上海還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對平均票價的拉動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的上漲,與3D影片的熱潮不無關系。《電影報告》指出,觀影的新體驗雖然能夠刺激觀眾走進影院,但這只是短期的效果,長久來看,因此而帶來的票價問題,必將影響觀眾的消費慾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國整體的電影票價其實是同比下降的,與當年全國物價上漲的總趨勢逆勢而動。」 趙軍曾如此總結。趙軍對本報表示,這也是去年總體票房增長速度超出人次增長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漲價 票價跟著漲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升值,地租紛紛漲價,地租漲價,電影票價就得跟著漲。房地產租金的急劇上漲,被認為是影院經營承受的最大壓力,最近10年來,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從10%已經漲到17%~20%,以至於不少影院經營者表示,影院是在為房地產商打工。
D 最低限價 票價沒得降
來自製片方的最低限價,也為電影票價的下調設置了障礙。近年來國產影片製片成本不斷提高,導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價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舉將國內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價水平由一線城市30元、二線城市25元,提高到一線城市35元、二線城市30元,該片在各地的票價隨之水漲船高。
不過,也有業內意見認為,最低限價針對的是影院之間競相減價的惡性競爭,是為了防止票價雪崩,因此並不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把最低票價定為35元起,我覺得觀眾承受得起。」
㈡ 為什麼同種電影票時間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
因為早上的時候,太早了並不熱門所以價格偏低 。而下午因為是人們看電影的熱門時間,所以價格略高
㈢ 電影票過年瘋狂漲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伴隨著春節檔預售的開啟,很多期待已久的影迷卻猛然發現,今年春節檔的票價貴到離譜,二線城市動輒百元起步,很多三四線城市、小縣城的中小影城都賣到了七八十元/張。
受春節期間客流量較大、黃金場經常滿場、春節影院加班人工費上漲等影響,往年春節的票價基本上都會較平時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大年初一,因為是人流量的高峰,所以最近幾年每一年的大年初一,票價都會創歷史新高,往後幾天則會有所下降。嫌票價貴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後幾日購票觀看,票價會下降不少。
㈣ 為什麼我留下來的電影票,上面的字時間久了都自動消失了
電影票都是熱敏紙,普通熱敏紙不適合長期保存,熱敏紙上顯色的字跡不穩定、易消褪,導致文件內容難以辨認。
熱敏紙的製作原理是在普通紙基上塗敷微粒粉末,成分是無色染料苯酚類或其他酸性物質,以薄膜相隔,在受熱條件下,薄膜融化,粉末混合起顯色反應。
熱敏紙遇熱後無色染料與顯色劑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顏色,於是使用熱敏紙在傳真機上接收信號列印或直接用熱敏列印機列印時,圖文就顯示出來了,顯現的字跡顏色就有不同,有藍色、紫紅色、黑色等。
(4)電影票都熱擴展閱讀
熱敏紙的挑選
1、外觀
如果紙張很白,說明紙張的保護塗層和熱敏塗層不合理,添加了過多的熒光粉,比較好的紙應該是微微泛綠。紙張光潔度不高或看起來不均勻,說明紙張塗層不均勻。
2、陽光照射對比鑒別
將列印出的紙張用熒光筆塗抹後放在太陽底下曬(這樣可以加速熱敏塗層對光的反應),哪種紙最快變黑,說明可保存的時間越短。
㈤ 一般電影票的價格多少
電影票價格會受到上映時間、你選擇的電影院和你買票的方式等等的影響!
剛剛上映的電影票價比價貴,在我們這里用團購類APP買的話30元到50元不等。
上映後一段時間,熱期過了後通過團購APP或者購票類APP票價就在10元到30元不等。
有的時候節假日或者特殊日子APP上會有優惠活動,票價就會便宜幾元錢,幾個人一起團購的話就要比一個人單獨買要便宜些,在電影院買要比通過網路買要貴些!不同的電影院價格也有一定的區別,幾塊而已!
親身體驗,望採納!
㈥ 電影票上的字是否會隨著時間消失不見
現在的直接列印出的電影票都是熱敏紙。熱敏紙上傳真或列印生成的字跡不穩定會自然退色。
其原因是熱敏紙的顯色反應是可逆的,有色產物會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跡顏色會慢慢退色越來越淺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跡完全消失在白紙之中。因此放置時間長、光照時間長,受熱時間長以及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環境潮濕、接觸膠紙等外界條件的作用下,還會加速顏色產物的分解,使圖文退色加快。當然退色的快慢還與熱敏紙的本身熱敏圖層的配方有關 。
像電影票,超市裡購物小票,甚至ATM提款機打出的票,一般都是熱敏紙列印。
---------------------------我是老學究的分割線------------------------
下面詳細地說下熱敏紙的原理(樓主可以不必苛求自己弄懂哦)
最常用最便宜的熱敏紙塗層中的熱敏成份主要是兩種:一種是無色染料或稱隱色染料;另外一種是顯色劑。這類熱敏紙也被稱為雙組分化學型熱敏記錄紙。
如上圖中是一種典型的隱色染料結晶紫內酯的顯色反應,搭配的對應顯色劑是雙酚A。
而顯色劑其實是比結晶紫內酯還弱的酸,這個化學平衡只有在合適的溫度才能達到最大化而顯色。當溫度回到室溫後,這個化學平衡會傾向於回到無色的起始狀態。但是溫度低時反應比較慢,這個過程可以持續數天。
具體的熱力學過程數據不是很齊全,但是從下面文獻描述中還能看出些端倪(SB(II))
參考文獻1:http://144.206.159.178/ft/1034/568057/12219689.pdf
參考文獻2: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ed076p1201
後面比較學術,看不懂就理解它是熱敏紙打的、隔幾天在周圍環境作用下,會使字跡消失就好了。
--------------------------老學究的分割線割完------------------------
那麼,如何使電影票上的字跡能夠完整保留呢?有的人喜歡拿來留作紀念的呀。
集思廣益,目前大致有這么幾種方法,供你參考:
1,復印機復印一張,解決問題,不過不是原件,少些感覺;
2,用透明膠帶嚴實的粘成貼膜。這種技術活做好了,也是不錯的,不過有些影響原件的美觀;直接用大號膠帶也得分幾次,而且一旦手一抖,把票粘成一塌糊塗的話……所以手殘不要自大吧。
3,同原理2,盡量把空氣潮濕都擋在外面,那麼直接用塑模搞定吧!嚴實的壓膜,但不能過熱,否則前功盡棄。當然這種方法也最昂貴,如果成功則是一勞永逸,像個精裝的電影票。哦,你說這么做有些奢侈啊,好吧……
其他方法,沒有這三種實用,就不一一例舉了。希望能夠幫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