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記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里女主角熊頓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男人,一種是負心漢,另一種是窩囊廢」
典型的非此即彼邏輯謬誤,世界上的人個性千千萬萬,豈是用負心漢和窩囊廢能概括的了?電影是人拍的,別入戲太深
② 跪求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一些心理學分析,謝謝!!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哲學電影。其中所談及的命題都是既吸引人,而又沒有終極解答的,這和人自身的無根狀態、無意義狀態遙相呼應。或許我們整個的存在,以及建構意義的努力也是建立在一種古老的虛構之上,而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那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和人文傳統。存在有時難免淪為昆德拉式的玩笑,甚至比之而不及。生命的價值,究竟體現在何處?哪裡是人最終的伊甸園?活著,活著死去,又有什麼確定性和向上的合理性與充分的意義呢?這一切,誰說了算,誰來擔當評委和法官?假設自我的真實存在只是某一個巨大的東西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細胞,存活於其體內,與其他細胞一起供養著這個東西,又有何不可?誰能證明這個假設的謬誤,或者真實?這樣看來,人的你死我活和精心算計,何以值得一提?考慮到幾萬年之後地球和人都化為虛無,考慮到時間和空間或許也是壽命有限,將最終土崩瓦解,我們現世的存在,何以要追求一種虛妄的永恆性呢?這樣一部形而上學的電影,幾乎把人類所有嚴肅而無解的問題和困境包含其中,通過大膽的假想來重新闡釋和看待人自身的生存根基問題,意義問題和文化文明的確定性問題,就難怪哈佛的那些堅定不移的確信自身存在價值根據的學者惶惶不可了。
這個假設的正當與否,合理性與否不是關鍵所在,重要的是這樣假設的方式和藉以提出的問題。問題的致命性既源於哲學家所說的「關鍵在於生活本身毫無意義」(無意義性的根基是人的必死性和永恆性的虛無性,更深刻的根基是宇宙的虛無限,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需要上帝和夢想),也源於伽達默爾所說的人自身的有限性(這種有限性植根於人的肉體學存在和精神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有限性的本質是先驗的,不是科學和技術的完善,文化的發達和德性的高尚,以及智慧的進化所能超越的:它是超越的一個基礎,為超越的希望提供反在的靈魂之根上的夢想的合理性與人性的根據,可其自身卻無法也沒有必要被超越)。有鑒於此,哈佛的學者才無法駁倒約翰的陳述,而約翰也無法證實自身陳述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約翰雖然不朽,但也是人,人有人的局限,這個局限與不朽無關,它外在於不朽而獨立存在)。在此基礎,我們甚至不能推翻影片的那個用我們沒有反思性的常識看來似乎滑天下之大稽的假設。西方哲人自希臘時代就為知識的確定性問題所苦惱,但是,至今,沒有一個人、沒有一種學說可以給人提供這樣的確定性和意義。似乎我們的無意義的漂泊狀態是先驗的、宿命的,海德格爾和奧修的追問都於此無能為力。但我們依然執著於意義、夢想和不朽,只不過是想安慰一下我們本體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靈魂而已。我們的真實存在甚至都不是「在路上」,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道路可走,可以選擇。薩特式的自由選擇是有前提的,人的努力和建構,不能離開這個也許我們根本不想要的前提:它是一切秩序和混亂的基礎,可也是我們虛無限的基礎。當人存在以後,就不能選擇不存在了。無法超越的悖論,表明著人的自由的有限性、脆弱性和從屬性,由此,自由的合理性與意義問題都需要懸置。有人說,記住:你總是要死的;又有人說,記住,你一定得好好活著。這應該就夠了。應該為意義和追問的問題,從自我存在的根基上設置一個限度,否則,哈姆雷特式的苦悶在所難免。波伏娃在《人總是要死的》書中假設一個長生不老的人所面臨的困境和苦惱,當是此片的靈感淵源。她解決問題的方式完全是自我獨斷的:人的價值和意義恰恰是被永恆性消解的,而不是靠對其的祈求所保障和保護的。在她看來,必死的時間性存在,本在的是意義的源泉,而永生不死,才意味著虛無。
這種樂觀主義,我至今難以接受。自從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對死亡的恐懼與嚮往一直纏繞著我軟弱而無根的存在,成為我的噩夢。而現在,我不得不悲哀的意識到,我終究無法超脫或者解放。因為,它就是生命,就是存在,就是死亡。也許只有帶著這些意識,我才知道:此時此刻,我還活著,還確實的活著,為自我的成長和最終的審判准備著。可是,對於這些個類似毒品的安慰性確定,我並不是太確定。我始終懷疑我是否真的存在過哪怕一瞬,而不是被某種我之外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所操控著、規訓著和消耗著。對於克里希那穆提和佛陀的超脫,對於莊子的蝴蝶一夢(難道,我們的一生不是這樣一個美麗而缺乏真實性的夢境)般的開悟,我實在無法予以理性的穿透。在這些神話里,有太多的疑點被當作彷彿「人是生來平等和自由的」等不證自明的超驗條件而忽略。沒有什麼是不證自明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證明、反思和批判,但是,人卻又找不到批判的切實的基礎。所謂浮生,所謂人生如夢這類感慨,不是無中生有的。其含蘊的悲涼、失落和絕望,不難體會。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幸福這回事,那麼,這種幸福也不是純粹的、全然的和超越的,而只能是伴生的,和它的反面相輔相成,互相激勵與嘗試著確證。樂觀的假設虛無性正是對意義性的反面確證,互為前提與根據,好像倒可以迴避問題。就像相信沒有惡,善就是無用和多餘的一樣。
但是,問題真的可以這樣方便的來解決嗎?照善惡的這種簡便理解,似乎馬克思主義和大同社會,乃至天堂都是多餘和騙局。為了安慰我孤獨的靈魂,為了讓我心靈的孤獨獵手有所獵獲,不至於突然奔跑,就像西西弗徒勞的推石上山一樣,我應該假設和確立一種意義。這種意義也是每個人都需要通過現世的追問和終極的訴求,通過對當下命運的體驗和反觀,通過對自我未來的設計與虛構來完成的。所謂自我的人學,應該奠基於此。需要說明的是,自我的幸福從來不是個人范疇之內的事情,不是閉門造車可以完成的,它和傳統、信仰、權力、責任、慾望,以及自身的命運息息相關,互相印證和催生。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是,這種幸福不是建基於無限性和永恆性的超越,而是以必死性和有限性,以虛無性和一次性為深在的泉源。所有的疑惑和問題,幸福的可能性,以及意義的真實性,都要在此尋求。但是能不能找得到,就要看人的造化了。布魯姆說,所有的經典文本的意義只是有助於人善用自己的孤獨。我喜歡這個說法,人本來就是孤獨的,即便深深的埋首愛人的懷抱里,投身於上帝的旗袍,沉醉在自己的深淵里,都無法和孤獨相隔。它才是人唯一的、真實的、需要花費一輩子來解決和處理的意義問題。
來自無家,回歸無家,塵世的執著,無外執著於各種各樣的家:權力、金錢、名利、地位和美色,趣味、理想主義、不朽和永恆性。甚至對意義和價值,對自我的迷戀,走到極端,也是一種不必要的執著。內在性的革命對自我的未來而言是絕對必要的,它是自我解放與可能性自由的唯一途徑。對時間性的醒覺意識,對虛無的意識,對死亡的關照,是不可或缺的步驟。維特根斯坦說,真正的幸福,不是慾望的滿足,而是生命問題的解決。這可以說是哲學存在的唯一理由。世人用慾望的滿足來稱謂幸福,評價幸福,劃分幸福的等級秩序,並由此推演和確證出整套的文化秩序、懲罰體系和形形色色的不平和不公。宗教和藝術的扭轉也常常陷入不是自戀就是執著的黑暗中,用一些事實代替意義,用現成的代替需要批判的。劉小楓的「拯救與逍遙」命題的全部意義就建基在舍棄事實,追問意義的先在明悟下。只不過,拯救還是靠自我意識的成長,逍遙更是要靠終極超越來實現。這一命題是美麗而哀愁的,但是在我看來,是沒有未來的。悲觀主義永遠比樂觀主義深刻而悲劇性。電影的意義和真正的啟示性在於:事實是不重要的,意義問題才是真正需要重視的。不明了這一點,就沒有看懂這部電影。也正是由於這個誤解,約翰與他的朋友們才會發生那麼多爭執,糾結於約翰是否是真的穴居人這個無關緊要的細節而不能自撥。約翰是不是真的穴居人,僅僅是一種提問的方式,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道路。其重要性最多隻是背景音樂。他的朋友們那麼執著於約翰的身份,是因為,他們的人生存在不是建立在自我本體的意義之上,而是以統計數字和確定性的事實為內在依據,這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個真正自我的人,內在的人,不會因為約翰是不是真的穴居人,他是不是活了15000歲,他說的是不是事實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在業已被動搖的各個教授的知識觀念、學科、歷史、進化常識和文化的存在之上,真正被動搖的其實是人的自我存在和意義的確證性。每個個體承載者和存在者,在通向自我覺醒的道路上,都遲早要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對它們的態度、明悟程度以及解決的方式,決定了個體的現世成就與未來走向。
歸根結底,我們要意識到,所謂成就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外在的獲得的,可以用統計學的數字和人間的贊譽來衡量的,而是發生於自我意識和精神性的內在性進程中,是一種美學的、植根於自我存在和命運的自我的不斷進發、完善和提升。文獻、書籍和一切歷史的遺留物,其事實性、確定性和明晰性本身毫無價值,它們不過是我們以對談而善用自我孤獨,找到「我的人學」的資源而已。即便整個的人的歷史都是虛構的、不確定的和被某種存在別有用心的所捏造的,人的意義與存在之根也不會,也不能因此失去。人是在現世的此時此地找到並確立自我的身份和家園,以及未來的命運的。歷史的價值,不過如此。人,在此世尋求幸福,尋求意義,創造自己的歷史和風流。
③ 經典有哲理的電影
1. 美夢成真 What Dreams May Come 導演 : Vincent Ward (I)
主演 : Robin Williams 羅賓.威廉斯/Cuba Gooding Jr. 小古巴.古丁/Annabella Sciorra 安娜貝拉.斯依奧拉評語 : 畫面相當唯美!對生死愛恨有新的深刻的詮釋!絕對經典的好片!2008-08-14 14:19:33添加 2. 綠色奇跡 The Green Mile 導演 : 弗蘭克 達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 : Tom Hanks/Michael Clarke Duncan評語 : 一部探討人性的監獄題材影片。另類天使讓我們看到真善美。影片細膩溫情。2008-08-14 14:24:51添加 3. 空房間 �1�5�3�8 導演 : 金基德 (Ki-k Kim)
主演 : 在熙(Jae Hee)/李丞涓(Hyun-kyoon Lee)/Hyuk-ho Kwon評語 : 不知道怎麼分類這部電影。主角們沒有一句台詞卻不會覺得無聊。兩個同樣孤獨無助的人無言默默相互慰藉,信任,愛慕。他們之間真摯的感情牽引觀眾的心,也許最真最美的往往是默默的。2008-08-14 14:31:57添加 4. 人生遙控器 Click 導演 : 法蘭克·柯拉西 Frank Coraci
主演 : Sean Astin(肖恩 奧斯汀)/Kate Beckinsale(凱特 貝金塞爾)/Adam Sandler(亞當 桑德勒)/Christopher Walken(克里斯托弗 沃肯)評語 : 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主人公為了逃避生活中不開心不擅長的事情讓生活快進,放棄了家庭和健康一心工作,但最後,是無盡的悔恨。《童夢奇緣》似乎就是從這得到的靈感。2008-08-14 14:44:33添加 5. 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 導演 : 呂克·貝松 (Luc Besson)
主演 : 讓 雷諾Jean Reno/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納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評語 : loli和大叔的似愛非愛的真情故事。陳英雄的《三輪車夫》《青木瓜的滋味》《偷妻》,關於強烈的小人物的生活哲理
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好男好女》《悲情城市》《戀戀風塵》《海上花》《訪談錄》《南國再見南國》《尼羅河女兒》,關於命運的哲理
王家衛的《春光乍瀉》《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旺角卡門》《東邪西毒》《阿飛正傳》《墮落天使》,關於墮落的哲理
楊德昌 《麻將》《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恐怖分子》《一一》《河流》《光陰的故事》《青梅竹馬》,關於時代的哲理
關錦鵬 《越快樂越墮落》《有時跳舞》《胭脂扣》《藍宇》《地下情》《阮伶玉》關於女人思維的哲理
姜文 《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關於歷史的哲理
黑澤明 《用心棒》《最美》《七武士》《羅生門》《生之欲》《白痴》《丑聞》《戰國英豪》《靜靜的決斗》《紅鬍子》《瀨夫睡漢》《夢》《沒有季節的小墟》《裊裊夕陽情》《八月狂想曲》《亂》《大雨天》《蜘蛛巢城》
大島渚 《青春殘酷物語》《御法度》《感官世界》《感官世界2》《人猿麥克其》《豬與珠》《少年》,關於內心世界的哲理
北野武 《菊次郎的夏天》《壞孩子的天空》《花火》《玩偶》《座頭市》,關於血腥的哲理
小津安二郎 《秋日和》《浮草》《秋刀魚之味》《小早川家之秋》《東京物語》《麥秋》《我出生了,但》,關於細微生活的哲理
岩井俊二 《夢旅人》《情書》《煙花》《燕尾蝶》《四月物語》《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關於愛情的哲理
阿巴斯 《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春風吹又生》,關於孩子的哲理
戈達爾 《放縱》《男人女人》《狂人比埃羅》《中國姑娘》《遠離越南》《卡門》《卡兵槍手》《輕蔑》,關於虛幻的哲理
阿倫。雷乃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廣島之戀》《法國香頌》,關於不確定的哲理
讓。雷諾 《母狗》《藍色麥子》《大幻影》《游戲規則》《大河》,關於反思的哲理
布努埃爾 《一條安達魯的狗》《白日美人》《納薩林》《他》《犯罪生涯》《資產階級的魅力》,關於荒誕的哲理
朱賽佩。托納托雷 《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關於自我的哲理
帕索里尼 《梅代亞》《啄豚屋》《定理》《馬太福音》《薩羅,或索多瑪120天》《十日談》《白痴》《1900》,關於BT和意識的哲理
安東尼奧尼 《雲上的日子》《放大》《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扎布尼基角》《夜》,關於男女關系的哲理
基斯洛夫斯基 《十誡》(特別是《關於愛情的短片》和《關於殺人的短片》)《生命的烙印》《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訪談錄》《藍》《白》《紅》,關於人類的哲理
塔爾科夫斯基 《安德列魯布廖夫》《伊萬的童年》《鄉愁》《鏡子》《飛向太空》《潛行者》,關於思考的哲理
安哲羅普洛斯 《永恆的一天》《尤利西斯之旅》,關於原始唯美思維的哲理
文德斯 《里斯本物語》《直到世界末日》《地痞酒店謀殺案》《百萬美元大酒店》《暴力啟示錄》《尋找小津》,關於電影本身的哲理
庫布里克 《洛麗塔》《全金屬外殼》《閃靈》《發條橙》《大開眼界》《亂世兒女》《斯巴達克斯》《2001太空漫遊》,關於想像的哲理
希區柯克 《牙買加小店》《後窗》《迷魂記》《美人計》《39級台階》《辣手催花》《意亂情迷》《貴婦失蹤案》《海外特派隊》《救生艇》《迷魂計之驚魂計》《西北偏北》《愛德華醫生》《精神病患者》,關於恐怖的哲理
伍迪。艾倫 《性愛寶典》《子彈百老匯》《業余小偷》《戲假情真》《安妮�6�1霍爾》,關於神經質(其實也就是天才啦呵呵)的哲理
拉斯馮提爾 《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破浪》《狗鎮》,關於感性的哲理
特呂弗(我的最愛) 《最後一班地鐵》《偷吻》《400下》,關於現實的哲理
奧列佛。斯通 《薩爾瓦多》《生於七月四日》,關於戰爭和暴力的哲理
大衛�6�1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桂河大橋》《印度之行》,關於歷史的哲理
法斯賓德 《瑪利亞�6�1布勞恩的婚姻》《恐懼吞噬靈魂》《四季商人》《莉莉�6�1瑪蓮》,關於天才的哲理
昆汀。塔蘭蒂諾 《低俗小說》《落水狗》,關於混的最高境界
④ 電影老無所依里,最後一段對白有什麼意義,為什麼片名叫老無所依
你好,
老無所依這樣翻譯是比較正確的,但並不是說老了需要人養老,而是說人老了,精神上沒有依託.
殺手這個角色是很有意義的,他表示生活中的不可抗力.為了那一袋錢的人除了殺手都死光了,這就是說人追逐錢財必須要承受飛來橫禍.本片有很長一段的追殺,這是說人選擇了一條路,就要有選擇逃亡的覺悟.當然,最後的結局就有是死.殺手也殺了很多"無辜"的人,這些人其實不是"無辜"人,因為殺手是代表不可抗拒的力量,而"無辜"的人遇到了他,就會死.世界上的事情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為什麼殺手喜歡叫人丟硬幣呢?那段話非常之精彩.猜吧,但給個理由.你就猜.那麼我贏了會得到什麼呢?全部.太經典了.後來殺手又說了,那個硬幣什麼都不是,就把它和其他的放到一起吧.你知道了吧,面對殺手這樣的天災,所有的人都是沒有依靠的.後來為什麼警長會選擇退役呢?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年輕時候的努力,根本換不來自己年老時候可以經歷的善良,世界還是和以前一般的邪惡.
影片結局非常精彩.殺手強迫那個越南老兵的老婆選擇,可她不選,反過來說其實殺手你啊,沒必要這么做.他說,我就是這樣選硬幣一直過來的.這是說,面對命運,人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改變命運的權利根本不在你的手裡.那段車禍設計得很精彩,他是故意讓大家看到"年輕"人有"正義感",但當殺手把錢給兩個孩子中的一個後,他們開始爭吵.也許他們的爭吵這個時候不算什麼.可成人之後呢?最後老警長的話,說了幾個夢.
年輕的時候,世界總是簡單而善良的,當你老的時候,你會發現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其實可以這樣解釋,沒有給老人的城市,因為這世界缺少人與人的關愛,而已經被壯年的爾虞我詐充斥了
。
⑤ 什麼電影是關於哲學的,很好看
有很多啊!你去看那些翻拍名著的電影吧!例如復活 茶花女 傲慢與偏見 羅密歐與朱麗葉 美國悲劇...
⑥ 求問這部電影名稱
Hanguode!
⑦ 觀看一部歷史劇,分析其中真實與虛構的歷史成分(至少3點),寫一篇文章。
通過與正史有關資料的核實,筆者總結:電視劇《康熙王朝》主要有以下十一個方面背離了史實。一、劇中順治帝因董額妃之死而剃度出家。史實是順治帝最終並沒有出家,而很有可能是因患天花病而薨,駕崩地點是皇宮。①二、劇中康熙帝與蘇麻喇姑有戀情。史實是蘇麻喇姑是曉庄皇太後從「娘家」帶過「婆家」的貼身侍女,是康熙帝的祖母輩,是除曉庄皇太後外,對康熙帝一生事業最為扶持的一位女性。②三、劇中鎮南王尚可喜在康熙帝年間進京。史實是鎮南王進京是在順治帝初年,而在康熙年間,並無進京史料。③四、劇中平西王提出徹藩條件,費用需1億兩白銀,要蓋150萬間房子。史實是康熙年間的平均每年的稅收只有3、4千萬兩白銀。④因此,完全是無稽之談。五、劇中康熙帝曾微服逛妓院。史實是在清朝12位皇帝之中,只有同治帝逛過妓院,其他眾皇帝皆無此行為。⑤六、劇中康熙帝兒時陪讀是魏東亭,他是魏承謨之子。史實是康熙帝兒時陪讀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⑥七、劇中康熙帝二十八年施琅替鄭經奪回金廈。史實是施琅在順治帝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為福建水師提督,而金廈在康熙帝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復。⑦八、劇中康熙帝三十二年收復台灣。歷史事實是,康熙帝二十二年施琅率軍收復台澎。⑧九、劇中清軍功陷台灣,鄭經自刎。史實是鄭經早死於康熙帝二十年正月,台灣由其次子鄭克爽降清。⑨十、劇中康熙帝把台澎合成一縣,命魏東亭去當縣令。史實是清在台設立一府三縣,由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⑩十一、劇中康熙帝下密旨給姚啟聖,令施琅不得入台。史實是收復台灣後,施琅不僅入台接受鄭克爽投降,而且在台三個多月進行安撫。⑾通過以上幾點的分析,不難看出,電視劇《康熙王朝》無論從歷史人物、歷史背景,甚至從歷史事件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差錯。因此,不得不引起歷史學家與傳媒業內人士的思考與反省。
⑧ 這部香港情色恐怖片叫什麼名字
一:由於看SQ片、SQ小說是直官的xing刺激,其間你的YJ一直處於充血勃起狀態,決定YJ勃起硬度的是PC肌,位於蛋蛋和EXIT之間,常時間的勃起會使PC肌處於疲憊狀態,久而久之就會使YJ疲軟,達不到理想的硬度。
二:SQ片的內容繁多,甚至有違家庭社會倫理的內容。為毒害他國青少年身心健康進行文化滲透,誘使青少年犯罪,就值得警惕!
三:經常看SQ片會使人對「魚水之歡」的激情和新鮮感下降,嚴重者和伴侶「嗨咻」時會產生力不從心或厭惡情緒(SQ片的女主角都很漂亮),所以一定要遠離SQ片!
看H 片的危害?為何有一種想看的心理?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則要堅決遠離這些東西。
由於青春的發育,對於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比較好奇,一旦你接觸了,處於一種本能,它就會像毒 品一樣吸引你,從而影響你的學習和成長,而且往往這些H片都伴隨暴 li,更會影響你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成年人看SQ片、SQ小說可能引發四大危害
不少人可能認為看SQ錄像可提高xing生活的情趣,但如經常看SQ錄像,可能給雙方的心理和相互關系造成某種損害,這是因為SQ錄像帶來的信息騙了他們。
A。
SQ錄像會使人沉迷於xing的夢幻。xing夢和xing幻想是人類的正常xing心理活動,不大可能主觀和能動地去尋求。而SQ錄像所誘發的xing夢幻則
不同,往往最具體、最形象化、最容易使人誤以為是一種美。長期迷失於xing夢幻中,會對個人心理和夫妻感情產生深遠的不良作用。
B。
SQ錄像傳播謬誤的xing信息。SQ錄像不是科教片,內容是為了賺錢,會誇大或扭曲人類的xing行為,必然會散布種種錯誤或荒謬的xing信息。
C。
SQ錄像會使人把對方物體化。SQ錄像是通過剝奪語言交流來剝奪人類的情感交流,沉迷於SQ錄像的夫妻,會逐漸把對方看做xing工具,忽視或淡忘了雙方的感情交流,把對方僅僅視為xing交的對象,是對婚內愛情的最嚴重破壞。
D。
SQ錄像會誤導夫妻的xing偏愛。在具體的xing行為和具體xing動作方面,人人都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偏愛,夫妻xing生活協調是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
礎上,共同尋找一種雙方都覺得合適、滿意的具體方式。xing偏愛是一個人的自尊與人格的體現。而SQ錄像中的種種技巧是忽略了感情因素的盲目效仿,只會
讓對方反感。
看SQ片,上SQ網站的危害比SY更大!原因有:
1,接觸H色信息比自己刻意SY更容易發生,前者只要輸入網站就可以看到,後者必須是在自己受到強大誘惑的情況下才能發生。
2,接觸H色信息更容易上癮,SY後往往心情非常低落。而上H網後心裡不會那麼難受,如果過後不破戒,反而覺得自己定力強,於是為下一次上H網提供了心理上的條件。
3,上H網的最終歸宿往往是破戒,如果上H上癮,那麼必然導致破戒!
4,戒除H網比戒除SY更難,就如同戒除YY比戒除SY更難一樣,YY發展的最後結果就是SY,而H網可以讓YY在短時間內無比強大。
5,上H網和導致的YY讓生殖系統長期充血,之後再SY往往時間要麼比較短,要麼SY後很累,比正常情況下的SY累很多。
主要應注意一個問題是男破精不易早,不易多,早則傷精,多則耗元氣。西醫的不惜精觀點是錯誤的,青少年,看SQ片難免會有xing沖動、射精的現象。這是會消耗青少年的很多能量。多則會,沒精神,眼花,耳鳴,腰痛等很多身體能量(元氣)不足的證狀,元氣不足到一定程度時,身體的自保功能就會開始內閑九竅(上七竅,下二竅)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問題。人體的元氣也就象一個工廠的電能,如電量不足時,辦法就是把一部份耗電設備停用。當然你的身體不會馬上就壞到一點都不用能的程度,(也是因為你的元氣不會被耗的一點都沒有)但是人體器官工作時會有點吃力的。
人的能量腎精(元氣)是有限的,要把這些能量用在長身體,學習,強體魄之上,而少用在大量生產精子,YY之上。只有這樣你的身體才 會更健康,頭腦更聰明(腎生精,主髓通腦)人生才會更成功。SQ片都是邪亂胡來的,不看SQ片你的人生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⑨ 尋找一部香港三級鬼片
好心了,現在都是有一個k㎜⒏㏄ 就不錯了哈
⑩ 尋一部黎明的老電影
《不死情迷》
中文 名 不死情迷
片 名 Bullets Of Love
年 代 2001
地 區 中國香港
類 別 劇情
語 言 普通話
片 長 103 Min
上映日期 2001年9月27日 香港
分 級 Hong Kong:IIB
發行公司 Deltamac Entertainment
導 演 劉偉強 Wai Keung Lau
主 演 黎明 Leon LAI Ming
瀨戶朝香 Asaka Seto
尹子維 Terence Yin
孫國豪 Richard Sun
陳慧敏 Wai-Man Chan
吳志雄 Chi Hung Ng
Saki Hayawaka
鄭中基 Ronald
Cheng Ka Ho Yu
Wai-Ho Yung
影片簡介:
香港警署重案組的督察Sam 剛剛率眾搗破了跨國犯罪組織的巢穴,並將該組織的頭目Night緝拿歸案。Night雖然罪大惡極,但在他花重金聘請的律師團巧舍如簧的辯護下,主控官、 Sam的妻子Ann竭盡全力也無濟於事,最終Night只以協助偷運人蛇罪被判處3年的監禁。而僥幸逃脫重罪的Night還是對把他送進監牢的Sam夫婦懷恨不已,一個報復計劃早在他的腦海里形成。Night要哥哥Day(日與夜,好一對兄弟檔!)幫他精心策劃一個報復行動。雖然Night未能被判重罪,讓Sam和Ann 大失所望,但他的入獄仍讓兩人鬆了一口氣。二人於是前往法國遊玩,萬沒想到的是,Day 派來的殺手早就埋伏在了巴黎,准備伺機暗殺二人。巴黎購物中心內,殺手射殺了正在搭乘子彈電梯的Ann,但卻放過Sam。難以忍受喪妻之痛的Sam 辭掉警察職務,從此過起了隱居生活,但意外中他遇到了來自日本的漂亮女記者,二人之間又會有怎樣的一段故事發生呢?
影片評價:
好的地方-找來日本女星瀨戶朝香襯黎明是此片最大的吸引力,也是此片最富新鮮感的地方。尾段帶灰暗色彩的結局也是此片另外一處難忘的地方,但是卻和中段太多的插科打混戲產生氣氛上的矛盾,風格上未能統一,變得有點格格不入。
劉偉強是擅長影像處理但拙於說故事的導演,所以對於此片的視覺效果實在不用擔心。如高空墮樓、雨中槍戰等都拍得亮麗奪目,場面計算準確,一點也不會看得沉悶。黎明和瀨戶朝香在劉的鏡頭下也變得充滿英姿、身手不凡,而且有型有款。插科打混的鄭中基等爛撻撻造型頗能製造輕松氣氛,總比其以往的扮有型耐看。吳志雄演弱智人士也不無有趣之感。
這是一出有齊一切商業原素的典型港式動作片,論驚喜欠奉。不過如果你是黎明的擁躉或日本迷相信都不會錯過的吧。
差勁之處-正如前述,此片是典型的港式動作片,它有此類電影的優點,但是同樣地亦充塞著這類電影的缺點。看此片的製作特輯時劉偉強說希望在此片能給觀眾一些「新」的東西看,但是筆者看來看去也看不到有什麼新原素,最新穎的安排都不過是黎明和瀨戶朝香的中日拍檔了,惜這種合作關系在早前的《星月童話》及《阿虎》等已經見過,所以嚴格來說也說不上有新意。此片空有廿一世紀的人和事包裝,但是骨子裡卻停留在上一個世紀。
說此片有齊港式動作片的缺點是不為過。過分簡單和犯駁的劇情是此類電影的通病,此片也不例外,殺手題材毫不新穎,劇情邏輯上也充塞著不少謬誤。人物設計的過分簡單求其也是其毛病。黎明十年如一日的形像實在看不出任何新意,單是其發型就從他出道而來都是一般模樣,演技和念對白的方式亦千篇一律,令人失望。他的警察角色都是同類樣版,玩玩個人英雄主義之類。瀨戶朝香雖然分飾兩角,但兩個角色都無甚驚喜可言。演妻子一角更是同類的典型,全無發揮餘地。此片亦一如同類港片,硬加一堆丑角負責搞笑插科打混。如今次的鄭中基等,都是和主線劇情無甚關系,作用都是浪費時間居多,可有可無至極。
此片動作場面是拍得漂亮,卻嫌計算太過准確,一切都在意料之內,缺乏驚喜成份。這點其實並非港片獨有的缺點,荷里活的大型製作亦有相同毛病,這可能和荷里活新派導演的學院式訓練有關。電影如果能在適當時刻製造驚喜才能令人投入(如《爆烈刑警》內吳鎮宇突然用手擋刀或《野獸刑警》內黃秋生的突然發狂便充滿震撼力),計算得太准確反而不能觸動人心。
另外想提的是,此片其中一場戲講述黎明在打魚,背景音樂竟然和電視游戲《WildArms》片頭動畫的音樂有九成相似,不知這代表什麼?
港片近年處於一個困局,漸被高水準的日韓電影超越,是不無道理的。電影製作人一味只懂拍攝倒模電影,一味一條公式用到老,實在乏味非常。觀眾不是傻仔,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只會起趕客作用。正當不少新進導演如葉偉信、鄭保瑞都在努力創新,舊導演如杜其峰、馬偉豪等都謀求破舊立新之際,劉偉強看來是時候溫故知新,多了解一下二十一世紀的觀眾的需要,不要只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景觀世界之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