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外國電影國語配音總是怪里怪氣的
外語在翻譯成中文之後,音節的長度會變,比如外國人10秒鍾說出來的話,用中文5秒鍾就講完了,所以要加一些停頓甚至「哦」等無意義的字詞。這樣可以避免「嘴在動,卻沒聲音」這種問題。
另外,文化上的差異也對「譯配腔」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西方人,或者說歐美地區的人,講話的時候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比國人豐富得多。譯製片的配音演員,在具體配音的時候,為了保持語音和畫面的一致,或多或少要有更誇張的語調和語氣,或者說是盡量模仿電影原有的語調和語氣。如果用我們所習慣的普通話,直接講出這些台詞,難免覺得有點怪。
望採納。謝謝
2. 看外國電影中文配音的話就覺得有點別扭,這是為什麼
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本來人家的環境就是說英語、法語或者日語等等,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代入到電影里的環境,再加上當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國家本來就是說這種語言的時候,潛意識里就會覺得別扭,這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3. 為什麼普通話配音聽起來很奇怪,可能是中文無法展現出原來台詞的本意
中文配音一般是模仿原來的國外腔調,加上特有的「端腔」,才會顯得風格與畫面不相符。
一些劇情向的內容無法用中文表達其本意,造成詞不達意,導致很多觀眾不明白其核心思想。
我國的語言適合細評,在語氣太浮誇的情況下,放在其他國家的影視畫面中有些捧讀的味道。
翻譯時沒有表達正確的情緒,再加上語言的差異,導致聲音與人物的口型不相符。
1、在中文配音的過程中,大多數是模仿原來的國外腔調,再加上中國特有的端腔會顯得風格和原畫面有些不匹配。
2、很多劇情向的內容由於翻譯原因,中文無法展現出原來台詞的本意,導致詞不達意,非常多不理解國外語言的中國觀眾沒辦法理解核心含義。
3、語氣過於浮誇,中國語言的味道其實細評更有韻味,但是放在其他國家的畫面中有些顯得棒讀。
4、翻譯腔的情緒沒有控制到位會和國外畫面顯得格格不入,更何況原本由於語言不同,畫面也沒辦法正確對上口型。
二、為什麼覺得普通話非常別扭
1、配音時的普通話大多數說出口沒有現實那麼隨便,特地端腔的情況下會顯得有些不自然。
2、語氣和情緒由於都像事先演練好一樣,會缺少一些真實感和戲感。
3、如果是國外的電影,會因為國情翻譯的問題導致觀眾沒辦法理解真實含義。
4、如果在看相關片段之前已經看過國外版,那麼會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
三、配音時普通話與情感的重要性
1、首先普通話的體如今台詞的清楚表達,還有連貫性等等,配音主要就是靠聲音來工作的,這點基礎都做不好,估計也沒有工作可以讓你接,也就是基本功不扎實沒人要。
2、配音的情感我們可以定義為,演繹的情感投入,像非常多情況普通話標准了,但是沒有情緒的起伏情感的代入就味如嚼蠟,像是煮熟的菜,但是沒放調料,管飽但是不美味一個道理,沒有情感的點綴,那麼配音就是沒有靈魂的一段音頻而已。
4.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中的普通話配音聽起來那麼蹩腳
當我們聽到外國人說中文的時候,雖然蹩腳,但是因為他們願意來學習中國的文化,我們站在主人翁的立場上,總是會覺得特別驕傲,特別自豪。
其實在這部《驚天魔盜團2》中,彩蛋何止周傑倫、范冰冰,「哈利波特」丹尼爾作為大BOSS之一的大現身,才是本片的大驚喜,但也是讓人感覺歲月的飛速,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導演的「指手畫腳」之下,所有的演員,都猶如一場大型魔術的參與者,以電影藝術為舞台,給觀眾奉上了這場令人目瞪口呆的連環魔術秀,特別是澳門盜取超級晶元的橋段,簡直如行雲流水般的旋律,最大可能的呈現出了「盜術」與「魔術」的最完美結合。
5. 為什麼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之後,總要有翻譯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因為很多外國電影經過翻譯之後,總是帶著濃濃的翻譯腔,所以很多小夥伴看外國電影,喜歡看原聲版,不喜歡看中文翻譯版本。那麼,為何翻譯配音員們為何不能用正常語調說話,非得用:“噢,我的上帝”,這樣聽上去別扭的語氣給電影配音呢?其實原因如下:因為要對的上嘴型和時長、為了符合外國人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語言、為了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外國電影的氛圍。
另外,所謂的翻譯腔,最初確實有著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觀眾加深對電影觀感的意思。畢竟與我國本土的電影不同,外國的電影用獨特的翻譯方式翻譯,能更快、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異域的氛圍。不過,翻譯腔確實存在缺點,比如過於拿腔拿調。但是,現在大部分電影已經不再出現翻譯腔了,這也說明配音演員們對於電影翻譯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