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知道一些早期的台灣的電影謝謝啦
春寒
汪洋中的一條船
夜行貨車
戲夢人生
再見南國
好男好女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麻將
獨立時代
青少年哪吒
悲情城市
風櫃來的人
天馬茶房
童年往事
小畢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
魯冰花
⑵ 尋一部台灣老電影
天生寶一對
⑶ 求一部台灣老電影。
周星馳的算嗎?
⑷ 跪求一部台灣早期的愛情電影名。
巧眉,嫣然。
我記得是瓊瑤小說吧,叫燃燒吧,火鳥。
姐姐叫嫣然,妹妹生下來時,她喊小妹,年紀小說話不清楚,聽起來就是巧眉,巧眉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⑸ 求一部台灣早期的電影
運轉手之戀
⑹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台灣老電影:
《搭錯車》1983年
《望海的母親》1986年
《魯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1984年
⑺ 看過早期的台灣情感電影的進來一下,我問一個電影。
因為樓主說的太過籠統,劇情很模糊,所以很難判定是哪部電影,以下是70.80年代的熱門電影明星的介紹和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熱門電影電視劇,希望能幫你想起來是什麼電影,如果有你需要的,請給個好評,謝謝!
20世紀70年代 台灣瓊瑤電影明星的黃金時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紀70年代,台灣電影一度橫掃香港市場。瓊瑤電影是當時台灣很多明星進入影壇的開始,如秦漢、胡茵夢、張艾嘉、歸亞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漢、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鳳嬌)銀幕上下曲折的愛情故事,也正成為了人們注目的焦點。明星的品牌效應使得愛情文藝片的製作熱潮持續增溫,比起香港同時代「亂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灣的明星更多擁有「在水一方」的優雅氣質,而此時的中國內地影壇正經歷「文革」陣痛,而處在無明星可尋的真空。
林青霞:西門町逛出個「江雁容」
事實上林青霞成為電影明星,是極為偶然的事情。17歲的她剛剛高中畢業不久,進了一家電腦中心做服務台迎賓小姐,業余時間在夜校補習功課,期望著下次聯考能夠考取大學。有一天,她與要好的同學去台北的西門町逛街,突然被一個矮胖的中年男人攔住,並說了一大堆不著頭腦的話,身邊的同學擔心遇到了色狼。而那個矮胖的男人就是楊琦,當年「80年代影業公司」的星探,他問林青霞願不願意演電影,林青霞當時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親否決。誰知過了一段時間,她再一次逛街時,又遇到了楊琦,身邊還有一個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楊向林青霞介紹說,這是導演宋存壽。宋存壽的名字在台灣十分響亮,他告訴林青霞正在籌拍《窗外》,想找人演劇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過這部小說,因此怦然心動。宋存壽想辦法說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終於走進了影壇,華語影壇上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處女作是《窗外》,感傷強烈的忘年師生戀題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純潔的女學生江雁容,無論造型、氣質都與角色出奇的吻合。當年這部影片因為版權的糾紛未能在台灣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放映時,觀眾驚異地發現了這位氣質動人的玉女新星,並驚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為了製片商爭聘的對象,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雲飄飄》、《純純的愛》、《雲深不知處》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嘗試改變戲路參加戰爭片《八百壯士》的拍攝。1976年瓊瑤自組公司,林青霞成為當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雲》、《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轉型。90年代之後,林青霞在《東方不敗》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為之驚艷,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繹事業的第二次高潮。
林鳳嬌:集所有美德於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個嫻靜端莊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藝愛情片前,卻是以拍武打片為主,從小生活困苦,曾經當過書店店員和餐廳領台員的她18歲踏進影界。處女作為《潮州怒漢》,大導演李行是發掘她的恩師。
1979年是林鳳嬌最為風光的一年,她一口氣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歸來》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鳳嬌所飾的啞女阿秀使她眾望所歸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執導的《原鄉人》,林鳳嬌身上的所有美德:謙和、淳樸、美麗、平凡盡顯角色之中。導演李行曾說過:「和我合作這么多女明星,我覺得阿嬌最厚道,而且重義氣,紅了以後不驕,肯為他人著想,這點真是難得。」
進入80年代她突然間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賢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後更是專心相夫教子,並甘願做成龍的秘密妻子。20多年來她再也沒有重回娛樂圈,並且無怨無悔。如今兒子長大成人,在《千機變2》中林鳳嬌成為了兒子的經紀人,所有接觸過房祖名的人對於他的教養都給予眾口一詞的稱贊,這或許就是林鳳嬌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漢: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漢是拍瓊瑤戲最多的一個人,瓊瑤讓秦漢紅透當時的整個東南亞,然而照秦漢的話說演瓊瑤作品讓他受了很大內傷,雖然瓊瑤在書中所寫的感情是虛構的,但是演員在表演時卻必須投入真情。
秦漢本名孫祥鍾,是抗日名將的後代。念中學時就積極參加電影公司的演員訓練班,因為高大帥氣,被導演宋存壽看中,在他的《破曉時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參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藝名為「秦漢」,取自「秦時明月漢時關」之意,沒想到從此一下就火了起來。
秦漢帶有書生氣度的瀟灑外形,對事情常保持緘默的態度,都給人沉穩、踏實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他改變形象扮演殘疾老師鄭豐喜,並在《原鄉人》中扮演鄉土作家鍾理和,氣質和表演上細膩而含蓄。瓊瑤給予的評價是「始終給人一種談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時缺乏一種『狠』勁。」但90年代秦漢接拍的兩部電影《滾滾紅塵》和《阮玲玉》卻是他中年以後的最佳演出,成功擺脫了瓊瑤電影一成不變的小生形象。近年來秦漢在新加坡、香港及內地接拍作品,如《勝券在握》、《豪門驚夢》、《紫玉金砂》中或喜劇或商人的角色,全都與過去反差很大。現在的秦漢,或許早已從為愛痴狂的文藝小生蛻變為一個朴實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當年「二秦二林」的風光無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瓊瑤認為所有男演員中最漂亮的一個。秦祥林生來高大英俊、風流瀟灑,是當年不少少女的夢中情人,更在台灣被稱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與歌壇天後鄧麗君打得火熱,在蕭芳芳與鄧麗君之間玩起了三角游戲。隨後林青霞卻同秦祥林在合拍《難忘的一天》的時候傳出戀情,兩人於1980年訂下婚約,4年之後兩人分道揚鑣。
如今定居國外的秦祥林早已離開了現在年輕人的視野,或許只有經歷過當時那個時代的人心中還有屬於他的懷舊角落。正如瓊瑤所評價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個好漂亮的男人,不論臉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經到了那種不用太演戲,只要站著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讓女主角與觀眾都醉了的程度。」
⑻ 30年前台灣的電影
楊德昌《光陰的故事》1982年,《海灘的一天》1983年
侯孝賢《風櫃來的人》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 》1983年
好電影就記得這些
⑼ 求一部早期的台灣電影,很感人!!!
我記得有部老早的台灣片,講的是一隻小豬叫八喇,和他的小主人被去世的父母的朋友收養的故事。風格很自然,我很喜歡,不過也搞忘名字了。我上初中時看的吧,央視6套播的。剛看題目,還以為是那一部,就進來看看o(∩_∩)o...
⑽ 台灣第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麼影片
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