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愛與性 《挪威的森林》(一)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這部電影是講述男主角渡邊的高中好友木月突然自殺身亡,渡邊和木月青梅竹馬的女友直子都受到很大的打擊,後來渡邊決定離開這個城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學習和生活。幾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渡邊和直子在東京重逢,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渡邊發現木月的死給直子帶來的巨大無比的傷害,直子不僅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反而越陷越深,於是渡邊決心要幫助直子走出陰霾,帶給她幸福和快樂。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渡邊發現直子的心理疾病不斷的加深,這也給渡邊的生活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也就在這時候另一個女孩綠子出現在了渡邊的生活中,綠子的氣質深深的吸引了渡邊,於是渡邊在陰郁的直子和活潑的綠子之間徘徊,直到有一天直子自殺了。
這部電影從標題到海報上來看都像是愛情悲劇故事片,然而從小說的整體到電影的細節上來說更接近於希臘悲劇式的探究人性的哲學電影。同名小說的字數不多,電影的人物關系結構簡潔明了,但是人物的對話和情節描述上來說隱藏著太多需要解讀的信息,可以說這是一部四兩撥千斤的經典作品。
這部電影就像是把對於西方悲劇文學的理解濃縮在了一個膠囊里一樣,從解讀看不懂的且不合理的細節中探究人性哲學幾百年來對於「真實人性」的理解,探討被人類文明幾千年來重重包裹和捆綁之下被壓抑的真實慾望。
整部電影有倆個多小時,木月的鏡頭一共加起來不到三分鍾,但是木月帶給男女主人公渡邊和直子的內心傷痕是一輩子的都無法癒合的,他是一個看不見的角色且至始至終都出現在電影里。
木月的自殺給身邊人帶來的內心沖擊形成的痛苦就像疾病一樣向著四周繼續傳播,亦如同漣漪一樣慢慢的擴散,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變了很多人正常的人生軌跡,只是村上沒有描寫太多人而已。
木月自殺的原因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只通過直子在與渡邊的談話中回憶道自己和木月無法完成正常的性交,哪怕一次都沒有成功能過。據直子說原因是因為她雖然內心愛著木月,但是在「性」方面無法對他產生興趣,久而久之就嚴重傷害了木月的內心,導致木月最後輕生。
問題是直子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呢?也許有些話不僅故事中的人物無法直接說出來,就連小說作者本身也無法直接提示讀者,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審美東方式的藝術作品。
渡邊是電影的男一號,《挪威的森林》中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只有渡邊一個人,而其他人都是通過客觀和側面的描寫讓讀者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的。但盡管是這樣,電影還是給了渡邊一個很大的空間,因為在片中渡邊心裡到底如何看待直子和綠子倆人與他的感情糾葛的沒有透露,只是通過渡邊的談話來講述了他在倆個女孩之間的選擇,可是人的語言往往並不與內心的想法統一。
在影片中,渡邊只有在第一次與直子東京重逢的時候露出了抑制不住驚喜的表情,那是一種貌似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突然發現能讓他的內心重新燃起希望的表情。事實也證明他非常的愛直子,但是他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他根本沒有發現直子在木月死後患上了重度抑鬱症,當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的時候,他決心要幫助直子從抑鬱症中走出來,可是他最後明白自己根本幫不了她。
渡邊是一個非常平凡而且普通的年輕人,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雖然深深的愛著直子,但是他的愛並沒有到至死不渝的程度,渡邊也很勇敢的想去和直子在一起,但是他也一度對於直子那種冰冷的愛產生了恐懼。渡邊穿著短袖在挪威森林中感到了寒冷和孤獨,也許他問過自己能不能一輩子和這樣的直子生活下去,也許他的腦海中也閃過了綠子的身影。
《挪威的森林》本來應該像甲殼蟲樂隊唱的那樣浪漫和憂傷,歌中唱到「我曾經擁有一個女孩,但是當她離去後,我發現一切都不美好了」。而對於渡邊來說,直子所在的療養院是「Kongeriket Norge」,這是挪威這個國家的全名,挪威語意為「通往北方之路」,而日本的最北方就是寒冷的北海道。
那片「北方的森林」就像直子的內心世界,當渡邊懷揣著熾熱的愛走進去後才發現,那是一片寒冷無比的地帶。他知道自己有責任必須待在那裡,他覺得愛一個人就要堅強的活下去,他不會像木月那樣丟棄直子離開人世,可事實上渡邊退卻了。
渡邊一步一步看著直子的生命走到盡頭,可當直子痛苦的抓著胸膛哭泣的時候,他什麼都做不了,他怕自己多說一句話會更傷害直子,他怕自己的任何舉動都會讓直子更加痛苦,而他所感受到的又何嘗不是當年直子在木月身上感受到的那種心中的愛被壓抑的感覺呢。直子和木月一定也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突然產生輕生的念頭就會自殺的,那需要經歷非常痛苦的階段。
影片中渡邊幾次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可是送別的情景只有一次,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這也是渡邊與直子的永別。在離別的那天直子問渡邊:「如果我一輩子都不能和你正常性交,你能接受我嗎?」 渡邊回答:「我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 ,聽到這個回答直子的雙眼濕潤了。
曾經坐在冷風中,此刻躺在冰雪上,直子把渡邊當做木月一樣的去對待,渡邊的慾望被直子用手和嘴發泄掉了,愛與性被分割成了倆個獨立的存在,就像愛一個人和與這個人做愛是倆件完全不想乾的事情。
性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但是愛卻不能獨立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渡邊和直子的永別會在寒冷冬天的原因。其實村上的劇本如此設定也暗示了渡邊已經無法忍耐這種冰冷的愛了,因為渡邊根本體會不到直子對他的愛,直子只是把自己當成了木月而已,於是渡邊還是離開了直子的內心世界,離開了那片挪威的森林。之後石田老師一直給渡邊寫信,告訴他直子的病情不斷地在加重,直子不想在這個時候和渡邊見面,於是內心孤獨無助的渡邊就去找綠子和好去了,因為渡邊此刻真的需要別人對他的愛和關懷。
直子最終還是自殺了,可是連渡邊可能都沒想到直子的死能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沖擊,他在無限的痛苦和更加孤獨的世界裡不斷地回憶和反思,於是他終於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多麼的懦弱,他在撕心裂肺的悔恨中迷失了。他是不是也體會到了直子面對木月自殺時的那種痛苦呢?
就如同所有的重度抑鬱症患者一樣,也如同直子一樣,渡邊的思維能力變得緩慢,他的記憶力變得遲鈍,在影片的結尾,綠子在電話里問渡邊此刻在哪裡,他恍若隔世般的看看四周,接著說出了和曾經的直子同樣的話:「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
她是整部小說和電影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一切謎題的答案,如果沒有綠子《挪威的森林》根本看不懂。(待續)
⑵ 大家是否知道一部譚詠麟主演的,背景是日本北海道冬天的一部愛情電影的名字
是王英傑的花仔多情。
劇情:
阿倫是一間花店的老闆,日子一直過得不錯,直到有一天得知八年感情的女友已決意離開他,阿倫痛苦萬分。阿蘭一直暗戀阿倫,但苦於沒有機會,索性就在哥哥也就是阿倫的好友「一丈紅」的撮合下灌醉阿倫胡里糊塗地成了事。
但阿倫對阿蘭並沒有任何感情,事後非常懊惱,因對阿蘭的愧疚便娶了阿蘭為妻。二人在日本新婚旅遊時,阿倫偶遇了幸子,頓時一見鍾情、相逢恨晚。但誰知卻為此得罪了一丈紅與她妹妹,逼迫她交出花店來換取自由身。
為了幸子,阿倫義無反顧地去了日本尋找幸子,但幸子的父親卻極力阻止,認為阿倫是有意他家的財產。阿倫在幸子母親的幫助下找到了幸子所在的學校,而阿倫和幸子之間的誤解導致了阿倫跟幸子的劍道老師舉行了日本劍道決斗,倫敗而黯然離去,幸因此深受感動。
譚詠麟是香港的男歌手、音樂人、演員,他1968年進入以團隊的方式進入演藝圈,在1975年參演了首部電影《大家樂》,後來團隊解散後譚詠麟以個人的身份發展,在1979年譚詠麟首次發行單張個人專輯《反斗星》,在1981年的時候譚詠麟憑借劇情片獲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後來在1987年作曲的《知心當玩偶》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獎,他在香港樂壇最高榮耀獎金針獎,譚詠麟截止至今,專輯已經超過了130張,創作歌曲超過了100首,他是從20世紀跨之21世紀的歌手,永遠25的譚詠麟,影壇歌壇雙棲太上皇,現在仍然活躍在香港電影圈。
⑶ 請介紹一下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
這是一部謳歌小人物平實友情和愛心的鄉村式電影。嚴格的說起來,日本彩色影片《遠山的呼喚》不能算是一部好萊塢意義上的大片。她是七十年代做為呼醒溫情人性的視聽作品顯出東瀛銀幕之上的。《遠山的呼喚》一共有三個主要人物出場。流浪亡命的男主人公田島耕作,還有北海道牧場相依為命的風見民子母子。山田洋次執導的日本影片是有絕對特色的,它象是一幅東山魁夷的田園風景畫那樣,細微地傳達和表現著北海道的大自然,大自然下面的多姿人物,以及人物諸訴出來的別致心象。電影的故事主述在夏天。
影片《遠山的呼喚》男主人公田島耕作出場時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他不言不語,神情冷漠,苟束言笑,他只知道認認真真的幹活吃飯。電影鏡頭總是偏好他的高大背影,他內心世界好象是一個永遠打不開的迷。隨著電影故事情節的推沿展開,觀眾也隨著田島的獨樹個性一步步漸漸看清了他的人品。田島耕作是一個非常自斂的男人,他在一個風雨交加之夜初來民子的家門,只是小心奕奕地請求在民子家屋檐下蹲宿一夜。田島耕作還是一個勤勞的男人,他初到民子家第一夜就幫助民子接生小牛。第二天天亮離開民子家時,田島耕作還一再謝絕了女主人的小費。
影片《遠山的呼喚》從此開始,細膩展開了自巳的平民生活的細節故事。我們知道,山田洋次一向都是以拍攝喧囂都城以外的平民小人物瑣碎生活為重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田島耕作離開並且謝絕了女主人民子的小費情節,是別有一番意味的。全片一共有兩次女主人民子給田島耕作工錢的情節,而且都是由民子八歲兒子武志跑去送上。第一次田島耕作謝絕工錢小費那是屬於事中情理,由於武志再三強給,田島也就收下了。
關健是第二次給田島耕作的工錢,第二次田島耕作也照舊推辭了。這次推得那麼富有人情。近景搖上,民子把錢塞給兒子,鏡頭拉開,武志奔跑上去追到田島耕作給他一枚信封里的錢,遠景,田島耕作回身蹲下來,把信封塞回武志懷中,又拍拍孩子的頭,轉身鑽入警車飛開而去,武志哭喊著追趕著,近景民子依靠在木樁上面。我特別記得,這根牧場們木樁是田島耕作曾經栽種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田島耕作的第一次婉拒之餘收下民子工錢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次完全推回那份工錢也是盡如人意的。第二次跟第一次不一樣了,我以為那錢並不重要,情卻己經是這一家人的自家事情了。話又說回來,田島耕作開始渴求打工時候就有言在先:工錢好說,管飯就行。
⑷ 日本電影《情書》講的是什麼啊,求詳細講解
《情書》劇情介紹:日本神戶某個飄雪的冬日,渡邊博子(中山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樹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為無法抑制住對已逝戀人的思念,渡邊博子在其中學同學錄里發現「藤井樹」 在小樽市讀書時的地址時,依循著寄發了一封本以為是發往天國的情書。
不想不久渡邊博子竟然收到署名為「藤井樹(中山美穗)」的回信,經過進一步了解,她知曉此藤井樹是一個同她年紀相仿的女孩,且還是男友藤井樹(柏原崇)少年時代的同班同學。
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戀人在中學時代的情況,渡邊博子開始與女性藤井樹書信往來。而藤井樹在不斷的回憶中,漸漸發現少年時代與她同名同姓的那個藤井樹曾對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4)一個冬天在北海道的愛情電影擴展閱讀
《情書》角色介紹:
1,秋葉茂
演員:豐川悅司
藤井樹(男)的朋友,暗戀渡邊博子,在藤井樹死後,向博子表白並在一起。
2,藤井樹(男)(少年時代)
演員:柏原崇
少年時期的藤井樹,喜歡同班姓名相同的藤井樹(女),後山難死亡,是渡邊博子的未婚夫。
3,藤井樹(女)(少女時代)
演員:酒井美紀
和藤井樹(男)是同班同學,兩人不是戀人,後收到渡邊博子的信件發現了藤井樹(男)的暗戀。
《情書》幕後製作:
1,原本是在神戶的場景實際上是在小樽拍攝的。當時神戶只下了一些小雪,位於更北邊的小樽卻下了非常可觀的大雪。
2,大部分的影片都是在小樽地區的北海道島上拍攝的。只有一處外景例外是在影片結尾處,渡邊博子面對著2年前她的未婚夫藤井樹因山難而去世的大山,影片中看到的是八岳山。
3,片尾在閃回段落中,藤井樹回憶起她父親葬禮的場景中,背景音樂是「一個冬天的故事《A Winter Story》」,開始於一段鋼琴獨奏,這段鋼琴曲子是由年僅8歲的牧野由依彈奏的。
⑸ 求一篇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現實整體的賞析故事的吸引人之處,然後從導演的拍攝手法上來寫故事的細節感受。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處,就彷佛呼應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樹借的書「似水年華的回憶」,訴說著大家心中都曾經可能有過的似水年華的回憶。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像片中安排柏原崇刻意到酒井美紀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
當悠悠的配樂響起時,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紀,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清楚地描繪出樹心中的那種暗戀,這時旁白說明了這是兩人最後的見面之時,的確令人感觸良多。
人物介紹:
1、藤井樹(女)(成人時代)
演員中山美穗
男藤井樹國中時期的同學,兩人因同名同姓而鬧出不少的笑話,彼此糾纏了兩年,男藤井樹後對其心生情愫,奈何藤井樹未曾發現,因此而錯過了。
2、渡邊博子
演員中山美穗
渡邊博子是藤井樹的未婚妻,因藤井樹英年早逝,難以忘懷,於是在其國中同學錄上發現藤井樹的通信地址,便寄送書信,藉以慰藉,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同名同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