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詠儀電影作品中有個叫pk叫什麼電影名
PK??是電影嗎??應該是1997年的《戇星先生》,葛民輝就是電影中的PK, 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兒子。
2. 求一部電影,一群外國人在中國比武的 一個個PK晉級的,而且地點在紫禁城,電影全是中國元素,都外國人
請參考:
2006年元奎執導的電影《生死格鬥》(DOA: Dead or Alive)
3. 印度電影pk什麼時候在中國上映
你好,目前還沒有在中國上映的具體時間
原 名:PK
上 映 時 間:2014年12月19日
類 型:喜劇
國 家:印度
語 言:印地語
導 演:拉吉庫馬爾·希拉尼 Rajkumar Hirani
主 演:阿米爾汗 (Aamir Khan )as PK
安努舒卡·莎瑪(Anushka Sharma )as Jagat Janini
蘇尚特·辛格·拉吉普特Sushant Singh Rajput
桑傑·達特(Sanjay Dutt)as Bhairao Singh
波曼·伊拉妮(Boman Irani)
Ram Sethi
Reema Debnath
Saurabh Shukla
Sreerag Nambiar
4. PK,VS是什麼意思
pk
PK一詞最正宗的淵源是來自10多年前的文字網路游戲MUD,MUD游戲以其開放性和互動性贏得了廣大玩家的青睞,並因其文字的特點,給人了一個遐想的空間,在MUD的世界裡,每個玩家眼裡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對文字的理解都有不同;當時參與的玩家大多和睦相處,在虛擬的世界中忠實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在這種祥和的游戲世界中,難免會出現對和平世界的氛圍不滿足的玩家,因為在這些玩家的眼中,游戲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是殘酷的,他們追求殺戮的快感,當在一個網路世界中到達了最高境界的時候,游戲本身所提供的NPC(網路游戲中的機器人)不能對他們造成威脅,不能讓他們有過關斬將的成就感的時候,高手們就有了三種選擇,一個是重新從頭開始,體驗不同的角色,另一個選擇就是當PK(玩家殺手PLAYER KILLER),還有一個選擇是當PKK,也就是專門獵殺玩家殺手的角色。在早期的MUD世界中,PK是被禁止或不提倡的,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個MUD游戲同時在線的玩家本身就不會特別多,當有一個級別很高的PK出現時,很多級別低的和平玩家會選擇下線,對整個游戲的平衡很不好,所以當時的巫師(WIZ)或天神(ADMIN)就訂制了禁止PK的規矩。(巫師相當於現在的GM,天神相當於現在游戲公司的老總吧,不過以前的MUD游戲不是贏利性的,所以,職位越高,負擔越重。最輕松的是APP,見習巫師和小仙女,呵呵)
事情是有兩面性的,當禁止PK的時候,高手們的選擇就是離開,於是呢,後來,天神就把不能PK的規矩改了,成了不提倡PK,而且對新人(剛進入游戲的角色)進行適當的保護及對玩家殺手適當的懲罰。
再後來呢,游戲世界也和現實世界一樣,很多從小被玩家殺手不斷追殺的小玩家畢生的目標就是要報仇雪恨,並立志不要讓PK分子成大氣候,於是苦苦修煉,終於,姑娘熬成婆婆,PKK出現了,這基本上算是游戲中的大蝦級別的人物了,可以和眾多殺手抗衡,也許靠智慧,也許靠能力,總之,只要有PPK的出現,所有理智的PK們就聞風喪膽,逃之夭夭了。世界又清靜了。。。。
這個詞流行起來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叫起來琅琅上口(劈!劈!!劈!!劈K!!!多過癮),而且眾多玩家在玩MUD的時候,看到「本MUD禁止/不提倡PK」的時候,就已經以為這是一個動詞了,於是就有了,「我把你PK了」,「我今天被PK了多少多少次」等等這些詞彙;還有一個原因就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清楚其實PK,是一個名詞,而不是動詞,現在眾多媒體雜志的編輯主持亂用詞,簡直是太沒水準了。呵呵,其實我也好不到哪裡去。
以上答案素材來自遙遠的《東方故事II之英雄傳說6262站》在此感謝曾經參與本MUD的眾多玩家及為MUD做出巨大貢獻的眾多玩家及不計辛勞的WIZ、ADMIN等等老朋友。
PK(Player Killer),「玩家殺手」,這一詞最早出於著名網路游戲《UO》(國內譯為「網路創世紀」),意為玩家殺手,後來逐漸由一個名字演變為動詞,用於指代在游戲中玩家間的互相砍殺和競技;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的網路游戲市場的興起該詞條被引入到中國,多被濫用。
vs
VS即Visual Studio ,是一種.NET軟體開發工具
VS是什麼意思呢?VS是versus的簡寫,versus是拉丁文,表示「相對照、相對立」的意思。這個詞及其簡寫,後來被英文採用,又輾轉流人了漢語之中。在英語中,VS是個介詞
VS進入漢語之後,只繼承了英語中的前兩種用法。在法律文件中,人們一般都把「VS」翻譯成「與」。
漢語為什麼要借用這個外來的字母組合?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漢語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翻譯它;第二,它有比漢字更直觀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VS都可以翻譯成「對」,比如可以說:「今晚的球賽是羅馬對國際米蘭。」但表示兩種事物對立的時候,「對」往往無法傳達「VS」所包含的「對抗,對立」的意思。有一部關於美國性書大亨的電影,名叫《人民VS拉里·弗林特》,我們翻譯成《人民反對拉里·弗林特》,其實不盡准確。因為VS只表示兩者對立,並沒有說明誰反對誰。當然,要是翻譯成《人民對拉里·弗林特》,那就不知所雲了。正因為「VS」沒有一個確切的漢字與之對應,所以才原裝進口過來。
另外,即使在「VS」可以翻譯成「對」的場合,人們也更喜歡用這兩個字母。因為VS放在漢字中非常醒目,起到了分詞的效果,從而給人們的閱讀帶來了方便。不信?咱們回過頭來分析
漢語是一門鮮活的語言,兼容並蓄是其特長。既然WTO—CEO這些詞都大搖大擺進入漢語殿堂,一個小小的VS,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所以我說,VS是個好東西。
1.PK有兩個「淵源」:一個是指網路游戲中的玩家之間彼此對打,源於英文Player Killing的縮寫;另一個「淵源」是指足球里的罰點球,也就是penalty kick的縮寫,引意為一對一單挑,只有一個人能贏。
PK這個詞雖跳脫出遊戲和足球的范疇不久,但很多的時尚事件很是演繹了PK理念一番,如火如荼的「超級女聲」,更是把PK之精神注入千萬人心中,《超級女聲終極PK》專輯熱賣就是明證。
PK特點:1、PK把個體的優劣淋漓展現,高下立判;2、PK反對了傳統的大牌沙龍,能夠「人盡其才」,優秀便突出;3、PK真實、直觀、明朗,是外界認識個體的優秀途徑,從經濟觀出發,PK符合新消費觀,突出了賣點。
2.PK這個詞從MUD時代就廣為流傳,玩網游的人不知道PK是什麼意思簡直是不可思議的。PK是Player Killing的縮寫,指得是玩家與玩家間的較量,以一方生命(游戲中)的終結為直接目的所進行的對抗。國內外的網遊玩家普遍達成共識,中國玩家喜歡PK,可能與中國淵源久遠的歷史背景有關,在諸侯割據、戰火紛飛的年代誕生出的英雄故事,總能流傳百世,讓後人回味無窮。網路游戲中恰恰能夠提供一個相似的群雄崛起的大環境,讓那些身在和平年代的玩家們過一把或英雄或梟雄的癮。
當然,網游中PK者的心態也是多樣的。有的玩家把游戲和現實生活區分得很清楚,游戲中就是角色扮演,要麼是扮演大俠除惡揚善,手刃敗類,要麼是遇佛殺佛、遇仙屠仙,扮個不折不扣的大魔頭;還有的玩家似乎就沒那麼灑脫,把游戲和現實中的愛、恨、情、仇攪在一起,為一套好裝備PK,為擁有游戲中至高無上的權力而PK,甚至為爭風吃醋博得一個女孩ID的芳心而大開殺戒,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還有一類玩家說起來要算是無辜了,被殺總要還手吧,因為自衛而砍倒玩家的人,被稱之為PPK。不過也有打著PPK的旗號而濫殺無辜的人,這類玩家在網游中被PK和PPK們親切地稱之為敗類。
PK在英文里是Player Killer的簡稱,意思是「玩家殺手」,後引申為動詞,player kill,意為游戲中殺人。也就是說,PK指的是在游戲中殺死其他玩家的玩家,是一個名詞。但引入中國後,由於人的誤解,通常把它作為一個動詞來使用,有攻擊和對打的意思。例如:「我和你PK」,「我昨天被PK了」。
現在也有單挑的意思,現在PK一詞的含義變得越來越廣,有的人甚至連打架斗毆也用PK來形容。
現在網路游戲中PK 經常是指 PLAYER KILL 意思是玩家之間的彼此對打,一般網路游戲都支持玩家PK ,而且有的游戲還有群P,就是所謂的打群架(足球里PK是指PERSONAL KICK意思是點球)
5. 有哪些電影有中國功夫PK外國功夫的場景
李小龍的猛龍過江里李小龍和全美空手道冠軍落禮士的對打被稱為世界上最經典的打鬥
6. 2014印度電影《pk》
在優酷搜索《外星醉漢PK地球神》這是部印度電影,卻在印度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巴基斯坦ISI情報局投資拍攝,有的印度教徒則要求政府逮捕導演和主演阿米爾汗。首先阿米爾汗是穆斯林,參與這種有諷刺宗教意義的電影就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據說這部片會在中國上映。
7. 電影《PK.COM》
本片打出青春題材互動電影的招牌,從劇本到演員的挑選都採用了網路海選的形式。最終確定網路文學大賽的作品《誰說青春不能錯》作為改編對象。導演小江注重細節與情節,能勝任將這樣一部線索復雜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任務。
8. PK.cn.com這部電影誰看過
我看過。沒看懂啊我靠。真的,實話。。
9. pk是什麼意思
PK的不同縮寫的含義也不一樣,現在流傳較廣的是Player Killing 源於MUD,原指在游戲中高等級玩家隨意殺害低等級玩家的行為,後引申發展為「對決」等含義,並且用法更加廣泛。
1、pk(跑酷)
跑酷(Parkour)是時下風靡全球的時尚極限運動,以日常生活的環境(多為城市)為運動場所,依靠自身的體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駕馭任何已知與未知環境的運動藝術。它也是一種探索人類潛能激發身體與心靈極限的一種哲學。
2、PK(即威力加強版游戲)
即威力加強版(Power Up kit edition)。一般多見於電腦及電視游戲(基本都屬單機作品)在原版游戲推出後,根據原版修改或者追加新的內容,資料及增大難度等而出的特別版。威力加強版游戲內容及本質和原版比較沒有任何改變,僅增加可玩性及玩家需求等等。
3、pk(擴展名為PK的文件)
這種文件是多軌工程中的單軌的配置文件,每一條音軌對應一個pk文件,這個文件雖然很小,但是記錄著它所對應的那條音軌的所有效果信息。
4、pk(主鍵)
PK(primary key) 在資料庫中代表主鍵,是一個表的唯一主屬性列。在資料庫設計的第二範式2NF中要求資料庫表中的每個實例或行必須可以被唯一地區分,因此產生了PK。
5、pk(足球里罰點球(Penalty Kick))
在早期,也就是online game還沒盛行時,PK 泛指 PenaltyKick的意思,也就足球場上的12碼罰球「Penalty」犯規處罰的意思。後來在正規時間內分不出勝負,而必須利用點球來決勝負時,點球也被稱為"Penalty"了。然而「點球」應該是沒有帶「犯規處罰」的意思,由於點球是守門員和踢球員的一對一,因此PK後來也被引用為「單挑」的意思。
6、pk(我的個神啊)
《我的個神啊》(P.K.)是印度UTV影業2014年出品的奇幻愛情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安努舒卡·莎瑪主演。
10. PK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謝謝.
PK
1.PK有兩個「淵源」:一個是指網路游戲中的玩家之間彼此對打,源於英文Player Killing的縮寫;另一個「淵源」是指足球里的罰點球,也就是penalty kick的縮寫,引意為一對一單挑,只有一個人能贏。
PK這個詞雖跳脫出遊戲和足球的范疇不久,但很多的時尚事件很是演繹了PK理念一番,如火如荼的「超級女聲」,更是把PK之精神注入千萬人心中,《超級女聲終極PK》專輯熱賣就是明證。
PK特點:1、PK把個體的優劣淋漓展現,高下立判;2、PK反對了傳統的大牌沙龍,能夠「人盡其才」,優秀便突出;3、PK真實、直觀、明朗,是外界認識個體的優秀途徑,從經濟觀出發,PK符合新消費觀,突出了賣點。
2.PK這個詞從MUD時代就廣為流傳,玩網游的人不知道PK是什麼意思簡直是不可思議的。PK是Player Killing的縮寫,指得是玩家與玩家間的較量,以一方生命(游戲中)的終結為直接目的所進行的對抗。國內外的網遊玩家普遍達成共識,中國玩家喜歡PK,可能與中國淵源久遠的歷史背景有關,在諸侯割據、戰火紛飛的年代誕生出的英雄故事,總能流傳百世,讓後人回味無窮。網路游戲中恰恰能夠提供一個相似的群雄崛起的大環境,讓那些身在和平年代的玩家們過一把或英雄或梟雄的癮。
當然,網游中PK者的心態也是多樣的。有的玩家把游戲和現實生活區分得很清楚,游戲中就是角色扮演,要麼是扮演大俠除惡揚善,手刃敗類,要麼是遇佛殺佛、遇仙屠仙,扮個不折不扣的大魔頭;還有的玩家似乎就沒那麼灑脫,把游戲和現實中的愛、恨、情、仇攪在一起,為一套好裝備PK,為擁有游戲中至高無上的權力而PK,甚至為爭風吃醋博得一個女孩ID的芳心而大開殺戒,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還有一類玩家說起來要算是無辜了,被殺總要還手吧,因為自衛而砍倒玩家的人,被稱之為PPK。不過也有打著PPK的旗號而濫殺無辜的人,這類玩家在網游中被PK和PPK們親切地稱之為敗類。
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031209/75148_1.html
3.第一次聽到伊妹兒的名字著實嚇了一跳,某著名娛樂掮客神態曖昧地說要送我一個,真就以為要白撿個「伊人妹妹」,當時就有些耳熱臉紅,後才知道只是設個電子郵箱。「伊妹兒」剛使喚順手了,人家又QQ了,又MSN了。看現在的娛樂新聞、跟新一代酷男魔女交談,深感自己的落伍和白痴,有太多的洋文簡稱讓我發瞢,不隨身揣本外文辭典心裡還真不踏實,其實真帶本詞典照樣也是白搭,因為那些話大多已經簡縮或「洋為中用」了,比如驚嘆是「哇噻」、追星族是「粉絲」「盒飯」,即使把編詞典的逼死,恐怕也來不及收進去。
前幾天,我見人就問什麼叫PK,結果沒人能夠告訴我,滿世界都是這個明星PK那個明星,就是沒人解釋什麼意思,某天見到有位同行正撰寫題為「某某PK某某」的文章,心說總算找到了明白人,不料此君也不知PK是什麼「東東」,問為何還要寫,此君竟用阿Q捏小尼姑臉的理由,義正詞嚴曰:「別人都用,我為何用不得?」
我想也對,現在的時代是:說什麼和怎麼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說,哪怕是胡言亂語。不僅是說話,連行動也是如此,現在流行「先幹了再說」否則「來不及」了,我的一位好友甚至把後者升華成一種「新時期」的理論。第一次發現「非典」恐慌時,我正在深圳的百佳超市購物,就見賣調料的專櫃突然被擠得水泄不通,在長長的隊尾碰到一位女鄰居,問她買什麼稀罕,她說:「不知道,先排隊再說,要不就來不及了。」後來才發現,大家在搶購食醋。
話似乎說遠了,還是說什麼叫PK?「超女」沸騰時,我很長時間不懂什麼叫「超女」,還以為是《超人》的女子版,這兩天,請教某位「超女」的「粉絲」,竟意外地解決了什麼是PK的難題。PK,乃目前最流行的詞彙之一,該詞緣於網路游戲中的「Playerkiller」,本為名詞,後也可做動詞,大約有挑戰、搞掂、殺死、末位淘汰等多意,具體的意思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這位「超女粉絲」對我的無知表示驚訝,她說,「你真該被PK了!」
根據她這句話的特定含義,我理解是自己該被「末位淘汰」了。
http://www.dlgold.net/forum/dispbbs.asp?boardID=16&ID=28099
4.PK在英文里是Player Killer的簡稱,意思是「玩家殺手」,後引申為動詞,player kill,意為游戲中殺人。也就是說,PK指的是在游戲中殺死其他玩家的玩家,是一個名詞。但引入中國後,由於人的誤解,通常把它作為一個動詞來使用,有攻擊和對打的意思。例如:「我和你PK」,「我昨天被PK了」。
現在也有單挑的意思,現在PK一詞的含義變得越來越廣,有的人甚至連打架斗毆也用PK來形容。
現在網路游戲中PK 經常是指 PLAYER KILL 意思是玩家之間的彼此對打,一般網路游戲都支持玩家PK ,而且有的游戲還有群P,就是所謂的打群架(足球里PK是指PERSONAL KICK意思是點球)
當然PK之所以家喻戶曉,跟前段時間進行的「超級女聲」有很大的關系。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1772577&typeid=14&openfile=1
=================
VS
一如OK和WC,VS也漸漸成為咱們中國老百姓熟悉的英語縮寫,無論是NBA籃球大戰,還是英超足球聯賽,電視屏幕上VS總是最先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里,什麼「馬刺」對「湖人」,什麼「阿森納」對「利物浦」,VS就是那洋汁洋味的「對」字。
VS的原形是VERSUS,V首當其沖,按英語乃至大多數語言字母縮略的習慣,「老大」肯定是要保留的,而一個單詞里有兩個S,再怎麼也不能把它略去。VERSUS的同義詞是AGAINST(對抗),因此我們就可以對這個英語的「對」字有更確切的了解了。
「VS」從球場到公堂,「對抗」的含義就成了「訴訟」,但在老外的眼裡意思依舊,反正球場如公堂,公堂如球場,勝負難說,生死未卜,對抗(抗辯)雙方總要你死我活一爭雄雌,只不過球場上那你爭我奪的肢體語言變成了公堂的舌槍唇劍罷了。「訴訟」一詞中國老百姓更喜歡說「打官司」,所以在特定的司法場合,VS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VS,在海外的華文報刊上,有時出現《張三VS約翰》的大標題,華洋雜處的中文讀者就知道是張三和約翰打官司了。現在國內有些時尚報刊把VS作為「遇上」以及「與」的意思,略顯牽強,有時甚至有點荒腔走板,比如「成龍VS梅麗爾」,一看標題,我還以為是成龍「叫板」梅里爾,其實是兩人在一起演戲罷了。編輯可能對VS的來龍去脈不是特別的清楚,進而「模糊使用」。但萬一成龍先生認真起來,要與你VS——打官司的話,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曾蒙冤入獄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李文和,年前寫了一本書,中文書名為《我的國家和我對簿公堂》,2002年1月15日首發,個中鏗鏘有力的四個字「對簿公堂」在英文原著中僅僅一個單詞就一目瞭然了,它就是VS的原型VERSUS,何等簡潔!書名原文為《MY COUNTRY VERSUSME》別小看這個的VERSUS,它的語言分量一點兒也不比「對簿公堂」弱,在「VS———打官司」的語言含義後面,還隱含著「對壘」、「對陣」乃至「抗爭」的意思,體現出李文和這個身單力薄的老人向著「不公」與「種族歧視」叫板。
VS是個什麼東西?
近來報章的標題,越來越喜歡用兩個字母:VS。《體壇周報》奧運期間一篇報道的標題寫到——兩門炮VS六條槍:中俄女排決戰前「火力」大比拼。《市場報》今年6月份的一個標題——電子報VS印刷報,誰將笑到最後?
那麼VS是什麼意思呢?VS是versus的簡寫,versus是拉丁文,表示「相對照、相對立」的意思。這個詞及其簡寫,後來被英文採用,又輾轉流人了漢語之中。在英語中,VS是個介詞,它有以下三種典型的用法。
l、體育報道中,表示誰跟誰進行比賽。例如:羅馬VS國際米蘭。
2、一般報道中,表示兩個對立的事物。例如:國家安全 VS個人自由。
3、法律文書中,表示誰跟誰發生了訴訟。例如:「布朗 VS教育會議」案。
VS進入漢語之後,只繼承了英語中的前兩種用法。在法律文件中,人們一般都把「VS」翻譯成「與」。
漢語為什麼要借用這個外來的字母組合?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漢語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翻譯它;第二,它有比漢字更直觀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VS都可以翻譯成「對」,比如可以說:「今晚的球賽是羅馬對國際米蘭。」但表示兩種事物對立的時候,「對」往往無法傳達「VS」所包含的「對抗,對立」的意思。有一部關於美國性書大亨的電影,名叫《人民VS拉里·弗林特》,我們翻譯成《人民反對拉里·弗林特》,其實不盡准確。因為VS只表示兩者對立,並沒有說明誰反對誰。當然,要是翻譯成《人民對拉里·弗林特》,那就不知所雲了。正因為「VS」沒有一個確切的漢字與之對應,所以才原裝進口過來。
另外,即使在「VS」可以翻譯成「對」的場合,人們也更喜歡用這兩個字母。因為VS放在漢字中非常醒目,起到了分詞的效果,從而給人們的閱讀帶來了方便。不信?咱們回過頭來分析
《體壇周報》的標題。「兩門炮VS六條槍」比「兩門炮對六條槍」看上去更清楚、明白。
漢語是一門鮮活的語言,兼容並蓄是其特長。既然WTO—CEO這些詞都大搖大擺進入漢語殿堂,一個小小的VS,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所以我說,VS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