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俠女完整版電影
鏈接:
《俠女》是由HongKong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胡金銓執導,石雋、徐楓、白鷹、喬宏、張冰玉、洪金寶、陳會毅、韓英傑、林正英等人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於1971年11月18日在中國HongKong上映。
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了楊慧貞在書生顧省齋的幫助下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⑵ 求 俠女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kXQTGMOxHEVZwANCSj8Q
《俠女》是由香港國際影片有限公司、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胡金銓執導,石雋、徐楓、白鷹、喬宏、張冰玉、洪金寶、陳會毅、韓英傑、林正英等人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於1971年11月1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了楊慧貞在書生顧省齋的幫助下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
⑶ 【這是 哪部電影】 【高分】
不見不散
美國。洛杉礬市。
劉元是個移民美國洛杉礬多年的北京人,他活得很瀟灑,或者換一種說法,是有些混日子的感覺,沒有固定工作,什麼都干,什麼都不專。眼下他正接待國內的一個電影攝制組,幫他們選景、找群眾演員及幹些其它工作。
這天,劉元帶著副導演選景,來到一個台灣人的豪宅。這一家人到夏威夷度假去了,只有一個被雇來臨時看管房子的女孩李清在。李清剛從北京來美,第一天就被朋友送到這里,對洛杉礬一無所知。劉元對她說要在這個房子內拍一天的戲。李清本不同意,但劉元一通亂侃,李清糊里糊塗竟同意了。第二天劇組來此拍戲,巧的是就在當天晚上,兩個強盜潛人豪宅盜竊,李清被盜賊捆了起來,剛從國內帶來的美元也被統統捲走。次日一早劉元又找李清來賠被劇組損壞的燈罩,豈料竟發現李清被綁成一團。李清哭了,劉元覺得對不起她,很同情她,讓她住到自己家來。李清心情沮喪,瞻望前途不寒而慄。劉元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說:「你在國內多有前途啊,美國可不容易混,你不如回國吧,我送你一張機票,算是我向你道歉。」李清思前想後,最後同意了。劉元開車送李清到機場,告別。
一年以後。
劉元在超市買完東西,到停車場取車,後面正好也有一輛車在倒,雙方都沒注意,一下撞在一起。劉元下車,一看被撞的居然是李清。原來李清根本就沒走,她退了機票,就用退票的錢又回來了。劉元說咱倆真是有緣。他們大笑。劉元提議一起去吃飯,他們為在哪家飯館吃飯爭了半天,最後還是去了劉元說的那家。一進餐館發現空無一人,低頭發現所有的人全部趴在地下。劫匪今二人也趴在地上,然後搜身。劫匪走了,兩人心情特別壞。
劉元的朋友康小鵬辦了個旅行社,雇劉元當經理,並讓他找個女秘書。劉元找到李清工作的公司,極力勸她來旅行社,說這里工作條件好,工資高,也穩定,老闆是朋友。她開始時拒絕,後來覺得確實有誘惑力,就答應了。
李清來上班了。他們不知道的是,康小鵬原來是個人販子,專門販運非法移民,開旅行社只不過是個幌子。聯邦調查局已經開始注意他了。
這天康從國內帶來一個「招商團」,實際上全是福建、湖南。廣西等地的農民,身份是偽造的,來美的目的是留下來非法打工。當天半夜,外面突然來了十幾輛警車,將小旅館包圍,車燈照耀如白晝,警察喊話,讓他們舉手出來。
劉元、李清就這樣稀里糊塗一勺燴被關進警局。他們申辯。喊冤都沒用,警局必須徹底調查清楚。於是他們被關了好幾天,才放了出來。
李清大怒,說我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你了。劉元這時也覺得好象冥冥之中有人在故意跟他搗亂,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雖然過得庸庸碌碌,但從沒碰到過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他們倆分手了。
一年以後。
李清開了一家花店,一邊賣花,一邊教幾個孩子學中文。一天,一位家長拿來一張報紙告訴李清,劉元在登報找她。李清來到去年分手的廣場,驚愕地發現劉元失明了,他們來到一家咖啡館。劉元將心裡話倒出來,李清也把自己對劉元的看法說了出來,正在這時,一個金發碧眼的姑娘從旁邊經過,劉元不自覺地看了一眼,引起李清的懷疑。識破真相後,李清氣急而去,劉元緊追解釋這是個玩笑。兩人回到房車,李清請劉元幫忙代課,自己去外地購花。劉元獨出心裁,與當地警察聯系,開辦中文速成班。李清購花回來看到門口停滿了警車,心裡一下涼了,以為又出了什麼事。劉元將自己的如意算盤告訴李清,讓李清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看法。教學當中李清不同意劉元的教案,認為不應教學生一些亂七八糟的用語。
劉元外出旅遊歸來給李清打電話說要結婚了,請李清一起吃飯,讓李清幫助他把把關。在約好的餐館里,劉元稱贊自己的未婚妻莫尼卡如何如何好,並勸李清也盡快考慮自己的婚事。李清忍不住委屈跑到洗手間失聲痛哭。卻突然發現劉元所說的未婚妻又是一個騙局,但同時也默認了劉元對自己的真情。
好事多磨,劉元的母親突然病重,劉元要回北京盡孝,他不願拖累李清,推說倆人的關系還不到誰也離不開誰的份上。他決心在北京找個工作。李清詢問,那我們倆人呢?劉元忍痛回絕。
騰空而起的洛杉礬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劉元睡著了。
很多年之後,在美國的一個養老院里,劉元又遇到了李清,而李清老得認不出他了。他後悔萬分,突然驚醒,發現李清就坐在他的身邊,劉元欣喜若狂,他們親密地交談著。
突然,飛機猛烈地抖動,機艙里傳來空姐有些顫抖的聲音,報告說可能遇到機械故障,請大家做好准備。機內一片騷動。李清和劉元用萬分驚訝和恐怖的眼神互相看著,什麼也說不出來。
這對冤家淚眼相對,互訴愛慕之情,真是生離死別……
不知過了多久,機身漸漸恢復了平穩,化險為夷,成了虛驚一場。空姐報告說故障已排除,乘客們熱烈鼓起掌來。在掌聲中,李清和劉元這一對棒打不散的冤家幸福地接吻,好象那掌聲是為他們而起的……
⑷ 有背景是古代的鬼片嗎,不要倩女幽魂,聊齋
001.1923年?月——無聲黑白《清虛夢》(《勞山道士》)上海商務印書館
002.1923年?月——無聲黑白《孝婦羹》(《珊瑚》)上海商務印書館
003.1925年02月——無聲黑白《胭脂》(原著同名)香港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
004.1926年?月——無聲黑白《馬介甫》(原著同名)上海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
005.1927年?月——無聲黑白《田七郎》(原著同名)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006.1931年?月——無聲黑白《巾幗須眉》(《仇大娘》)上海復旦影片公司
007.1936年04月——粵語黑白《馬介甫》(原著同名)香港南華影片公司①
008.1954年05月——國語黑白《殘生》(《三生》)香港邵氏父子有限公司
009.1954年11月——國語黑白《人鬼戀》(又名《冷月香魂》;《連瑣》)香港邵氏父子有限公司
010.1955年08月——粵語黑白《阿綉》(原著同名) 香港雲峰影業公司
011.1955年10月——粵語黑白《新馬仔瓜棚遇鬼》(?)香港星月影片公司
012.1957年05月——廈語黑白《風月奇案》(?)香港閩聲公司
013.1957年05月——粵語黑白《半世老婆奴》(《馬介甫》)香港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014.1957年07月——粵語黑白《仙袖奇緣》(《鞏仙》)香港邵氏父子有限公司
015.1957年09月——粵語黑白《插錯美人頭》(《陸判》)香港漢藝影業公司、國華影業有限公司
016.1957年09月——粵語黑白《陰陽配》(《聶小倩》)香港邵氏父子有限公司
017.1959年12月——廈語黑白《阿綉賣胭脂》(《阿綉》)香港榮華製片公司
018.1959年?月——國語彩色《一隻鞋》(《毛大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019.1960年08月——國語彩色《倩女幽魂》(《聶小倩》)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20.1960年11月——潮劇黑白《蓮香戲鞋》(又名《蓮香傳》;《蓮香》)香港東山影業公司
021.1962年02月——粵語黑白《富貴神仙》(《張鴻漸》)香港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
022.1962年09月——粵語彩色《湖山盟》(《連瑣》)香港新聯影業公司
023.1962年10月——粵語黑白《紅梅仙借屍還魂記》(?)香港立達影業公司
024.1963年08月——評劇彩色《花為媒》(《王桂庵·子寄生附》)吉林長春電影製片廠、香港繁華影業公司
025.1964年08月——呂劇彩色《姊妹易嫁》(原著同名) 香港華文影片公司
026.1965年05月——國語彩色《聊齋志異》(包括《狐諧》、《嬰寧》、《花姑》三篇;前二篇原著同名、《花姑子》)香港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027.1966年02月——國語彩色《胭脂魂》(?)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028.1966年07月——國語彩色《畫皮》(原著同名)香港鳳凰影業公司
029.1966年09月——粵語彩色《書劍幽魂》(?)香港玉聯影業公司
030.1966年10月——國語彩色《辛十四娘》(原著同名)香港國聯影業有限公司
031.1966年12月——國語彩色《聊齋志異續集》(包括《翩翩》、《陸判》、《荷花三娘子》三篇;原著同名)香港國泰機構有限公司
032.1967年03月——國語彩色《扇中人》(《阿綉》)香港國泰機構有限公司
033.1967年11月——國語彩色《連瑣》(原著同名)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34.1968年11月——國語彩色《狐俠》(《蓮香》)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35.1969年07月——國語彩色《聊齋志異第三集》(包括《伍秋月》、《勞山道士》、《美人首》三篇;原著同名)香港國泰機構有限公司
036.1969年07月——國語彩色《人鬼狐》(《蓮香》)香港第一影業公司
037.1969年08月——國語彩色《雪娘》(又名《李三娘》;《畫皮》)台灣萬邦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038.1969年08月——國語彩色《王者神劍》(《書痴》)香港萬聲電影有限公司
039.1970年02月——國語彩色《小翠》(原著同名)台灣中央有限公司
040.1970年03月——國語彩色《雲翠仙》(原著同名)台灣花禧有限公司
041.1970年03月——國語彩色《鬼狐外傳》(《青鳳》)香港新和興有限公司
042.1970年06月——國語彩色《鬼屋麗人》(《書痴》)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43.1970年07月——國語彩色《四季花開》(又名《富貴花開》;《王桂庵·子寄生附》)台灣華明影業公司②
044.1970年07月——國語彩色《俠女》(原著同名)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香港國際影片有限公司
045.1970年09月——國語彩色《喜怒哀樂》(《樂》——《王六郎》)台灣藍天影業有限公司
046.1970年09月——國語彩色《鬼皮》(?)香港國泰機構有限公司
047.1971年11月——國語彩色《俠女之靈山劍影》(《俠女》)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香港國際影片有限公司③
048.1971年11月——國語彩色《狐鬼嬉春》(融匯《綠衣女》、《荷花三娘子》、《胡四姐》、《長亭》四篇)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49.1974年09月——國語彩色《秋燈夜雨》(《竇氏》)香港鳳冠影業公司
050.1975年01月——國語彩色《寒夜青燈》(《聶小倩》)香港鳳冠影業公司
051.1975年08月——國語彩色《藍橋月冷》(《章阿端》)香港鳳冠影業公司
052.1979年03月——國語彩色《鬼叫春》(《畫皮》)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053.1980年03月——國語彩色《三隻狼》(《狼三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054.1980年?月——國語彩色《胭脂》(原著同名)浙江電影製片廠
055.1981年?月——國語彩色《嶗山道士》(原著同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056.1982年12月——國語彩色《精變》(《小翠》)長春華文影業公司
057.1982年?月——國語彩色《蛐蛐》(促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058.1984年05月——粵語彩色《嶗山鬼戀》(?)香港鳳凰影業公司
059.1985年?月——國語彩色《鬼妹》(《小謝》)西安電影製片廠
060.1986年?月——國語彩色《狐緣》(《辛十四娘》)西安電影製片廠
061.1986年?月——國語彩色《碧水雙魂》(《晚霞》)上海電影製片廠
001.1987年07月——粵語《倩女幽魂》(《聶小倩》)香港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002.1988年03月——粵語《畫中仙》(《聶小倩》)香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
003.1988年?月——國語《金鴛鴦》(《韋公子》)峨眉電影製片廠、安徽電影製片廠
004.1989年?月——國語《人鬼狐新傳》(《蓮香》)台灣龍祥有限公司
005.1990年?月——國語《狐仙》(又名《狐道》、《鬼狐》;《長亭》)香港呂小龍影業公司、廣西電影製片廠①
006.1990年05月——粵語《聊齋艷譚之艷魔大戰》(《五通》)香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
007.1990年07月——粵語《倩女幽魂2·人間道》(《聶小倩》)香港金公主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008.1991年07月——粵語《倩女幽魂3·道道道》(《聶小倩》)香港金公主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009.1991年01月——粵語《聊齋艷譚之五通神》(《五通》)香港大路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010.1991年05月——粵語《聊齋花弄月》(《畫皮》)香港王漢華電影有限公司
011.1991年05月——國語《敦煌夜譚》(《蓮香》)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012.1991年06月——粵語《聊齋金瓶梅》(《鴉頭》)香港東山電影創作社
013.1991年10月——粵語《靈狐》(《長亭》)香港穎豐電影有限公司
014.1991年?月——國語《聊齋驚艷》(《聶小倩》)台灣春華有限公司
015.1991年?月——國語《古墓荒齋》 (以《連瑣》為基幹,融匯《連瑣》、《嬌娜》、《畫皮》、《聶小倩》四篇)北京電影製片廠
016.1992年03月——粵語《聊齋艷譚之燈草和尚》(《畫壁》)香港大路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017.1992年11月——粵語《聊齋之欲焰三娘子》(又名《聊齋荷花三娘子》;《聶小倩》)香港威靈影業公司、香港吉星影片公司
018.1992年?月——國語《幽魂奇戀》(《梅女》)湖南瀟湘電影製片廠
019.1992年?月——國語《蓮花公主》(原著同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020.1993年?月——國語《痴男狂女兩世情》(《魯公女》)湖南瀟湘電影製片廠
021.1993年?月——國語《菩提幽魂》(又名《肉身菩提》《菩提戒》;《梅女》)台灣
022.1993年09月——國語《畫皮之陰陽法王》(《畫皮》)香港新達寶影業公司
023.1994年?月——國語《古廟倩魂》(又名《古剎幽魂》;《聶小倩》)北京電影製片、浙江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
024.1995年03月——粵語《聊齋金瓶梅之深喉》(?)好時電影有限公司
025.1995年05月——粵語《縱欲聊齋》(?)香港
026.1995年?月——國語《山中艷譚》(?)台灣
027.1996年?月——粵語《聊齋嬰寧》(《嬰寧》)香港
028.1997年07月——粵語《小倩》(《聶小倩》)香港電影工作室有限公司、PolyGram K.K.、永盛娛樂有限公司、國泰亞洲影片私人有限公司
029.1997年11月——粵語《聊齋艷譚之幽媾》(?)香港京億有限公司
030.1997年?月——國語《聊齋之和尚奇緣》(?)台灣合眾電影有限公司
031.1998年?月——國語《玉女聊齋》(《陸判》)台灣電影少年有限公司
032.1998年?月——國語《聊齋新傳之驅魔大師》(?)台灣東山電影公司
033.1999年04月——國語《聊齋之艷蛇》(?)香港名威影業有限公司、嘉誠電影公司
034.2000年?月——國語《聊齋·席方平》(《席方平》、《小謝》)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公司、中國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035.2000年?月——粵語《聊齋花弄月之追魂物語》(?)香港合眾電影有限公司
036.2002年?月——粵語《聊齋志異之孽欲狐仙》(《小謝》)香港縱橫製作有限公司
037.2003年01月——國語《陰陽判官》(《陸判》)湖南瀟湘電影製片廠、上海金仕廣告傳媒有限公司
038.2003年?月——粵語《聊齋艷奇之月宮寶盒》(?)極品院線錄像發行有限公司(?)
039.2003年?月——粵語《聊齋艷奇之陸判性經》(《陸判》)極品院線錄像發行有限公司
040.2003年?月——?《聊齋畫皮》(《畫皮》)?
041.2004年04月——粵語《倩女失魂之天師捉妖》(又名《神劍誅妖》;《聶小倩》)廣東星際輝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042.2005年?月——國語《家有狐妻》(又名《非娶狐妻》、《幻境靈狐》;《長亭》)?
043.2005年10月——國語《鬼妹》(《小謝》) ?
044.2005年?月——國語《兒女仙蹤》(《王六郎》、《連城》、《小謝》)山西電影製片廠、海門廣播電視台、上海派納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045.2005年?月——國語《俠女復仇記》(又名《春狐香婚》;《小翠》、《長亭》)山西電影製片廠、上海派納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046.2006年?月——國語《連瑣》(原著同名)中國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047.2006年?月——國語《俠女》(原著同名)中國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048.2006年?月——國語《白秋練》(原著同名)中國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049.2008年09月——國語《畫皮》(原著同名)香港泰吉影業有限公司、新傳媒星霖公司、上影集團上海電影製片廠、寧夏電影製片廠、北京鼎龍達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香港泰吉影業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世紀佳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武漢華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050.2009年?月——粵語《聊齋畫皮》(《畫皮》)?
051.2009年?月——粵語《連瑣》(原著同名)?
052.2009年?月——國語《怪哉》(《白蓮教》)中國seen工作室
053.2011年04月——國語《倩女幽魂》(《聶小倩》)中國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泰吉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香港泰吉影業有限公司
054.2011年06月——國語《狐仙》(《嬰寧》)中國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055.2011年09月——國語《畫壁》(原著同名)北京光線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056.2011年?月——國語《聊齋系列之桃花劫》(《宮夢弼》)中國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057.2012年06月——國語《畫皮2》(《畫皮》)中國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北京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058.2013年09月——國語《白狐》(《小翠》)浙江東陽四月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059.2014年04月——國語《非狐外傳》(《畫皮》、《小翠》)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香港峻東娛樂有限公司、珠影數字音畫傳媒有限公司
060.2014年04月——默片《海公子》(原著同名)
061.2015年?月——國語《聊齋之宅妖》(又名《捉妖記》;《宅妖》)北京新時刻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北京安樂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⑸ 誰知道《車馬炮》這部電影,主演年代公司
版本1
車馬炮 (1964)
地區 台灣
出品 日茂公司
導演 林福地 製片 陳忠信 編劇 羅文忠 攝影 陳忠信
演員表
金玫
柯俊雄
金塗
--------------------------------------------------------------------
版本2
車馬炮 (1978)
地區 台灣
出品 台灣聯邦電影公司
主演 上官靈鳳
有台灣影壇「武俠影後」之稱的上官靈鳳於1978年出演了《車馬炮》一片。
⑹ 台灣的真有個三聯邦嗎
有的,上個世紀8,90年代,橫行台灣的一個黑幫組織,其組織和島內一部分政界人物勾結,曾經非常囂張
但是自90年代後期,到2000年後,由於台灣島內反腐等行動展開,很多和黑幫勾結的政客等都紛紛下台,因此,包括三聯幫在內的很多黑幫組織,都漸漸失去靠山,勢力也大為縮水
現在的三聯幫,不過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混混組織而已
⑺ 以《龍門客棧》等電影為例解讀中國當代電影的文化內涵
《龍門客棧》是由胡金銓執導,上官靈鳳、石雋、白鷹等主演的武俠電影。
影片以明朝中期為背景,講述了武林俠士為救助忠良之後,與以太監曹少欽為首的東廠高手在龍門客棧展開激烈拼殺的故事。該片於1967年10月21日在台灣上映。[1]
中文名
龍門客棧
外文名
Dragon Inn,Dragon Gate Inn
出品時間
1967年
出品公司
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台灣
製片成本
約450萬元新台幣
拍攝地點
台灣西螺大橋、橫貫公路、懇丁公園、谷關、梨山、火炎山
拍攝日期
1966年12月18日——1967年5月25日
導 演
胡金銓
編 劇
胡金銓
製片人
沙榮峰
類 型
動作、武俠
主 演
上官靈鳳,石雋,白鷹
片 長
111分鍾
上映時間
1967年10月21日(台灣)
票 房
台灣:445餘萬新台幣;香港:210萬港幣
分 級
普遍級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60635
主要獎項
第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中國電影百年——最佳華語片100部第七名
「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第九名
幅 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 音
單聲道
攝制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⑻ 許多中國明星聚集的電影
成龍,李連傑,趙長軍,趙文卓,吳京,熊欣欣,邱建國,葉振裳,於榮光,王群,樊少皇,梁小龍,劉家良,於承惠,計春華 ,周比利,鄒兆龍,林國斌,元彪,錢小豪 ,劉家輝,盧惠光,元華,與成龍、洪金寶、元彪、元奎,及元武、元德同為香港於占元武師教出的七小福之一, 附 功夫36房·練功房:香港動作明星50強李連傑一九八二年張鑫炎所執導的《少林寺》,相中十七歲的武術比賽冠軍李連傑,技驚四座的武打功夫,讓李連傑一炮而紅,引發繼李小龍之後第二次全球武術熱潮,奠定其日後成為功夫巨星的里程碑。一九九一年李連傑演出了《黃飛鴻》,為演藝生涯創下新的高峰,之後與徐克等導演合作多部武俠電影,成功帶動港台兩地武俠電影的潮流。李連傑從影20餘年已拍攝30多部經典功夫作品,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憑《投名狀》獲得最佳男主角。成龍他是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著名演員和導演,是大中華地區無人不曉的影壇巨星。他以主演驚險動作電影為主,其中主演的《警察故事》便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故事片獎。他是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三位演員之一,與周星馳和周潤發並稱「雙周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票房的保證。不同的是成龍演技並不高超,他是以功夫加輕喜劇而聞名,成龍是一名國際功夫電影巨星。洪金寶香港著名演員,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影壇的「大哥大」。洪金寶十歲時便拜入於占元門下學習京劇,七小福中的大師兄,藝名為元龍,後來亦以藝名朱元龍當上童星。洪金寶對電影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的工作包括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監制、編劇以及龍虎武師,他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曾開創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洪金寶因主演《提防小手》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主演《七小福》,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李小龍他被譽為「功夫之王」,獲評香港10大明星之一,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1971年,李小龍回香港後入嘉禾電影公司,與鄒文懷等人合作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游戲》五部電影,雙節棍、凌空飛腳、三腳迴旋連環踢等武打噱頭皆極具個性,令觀眾如痴如醉,掀起功夫熱潮。李小龍的事業成就對影壇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響,他不僅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更創立了截拳道,讓全球崇拜得如痴如醉,也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功夫,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甄子丹甄子丹出生在文武雙全的家庭,在美國波士頓成長,曾被送到北京武術隊和李連傑一起學習武術。在回美國的途中經過香港,甄子丹經人介紹與著名武術指導袁和平見面。在袁和平的啟蒙下,甄子丹探究各種武術風格,逐漸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武術體系,並開始進軍電影界。武術成就了甄子丹的事業,而電影更是承載了他的夢想。甄子丹在《鐵馬騮》中展示了傳統武術的魅力,成為受美國觀眾喜愛的中國古裝武打功夫片;在《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中他用濕布做武器與李連傑那場經典的對戰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也因此容獲了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年,甄子丹在動作電影方面成績頗佳,分別在第23、25、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連續三次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狄龍香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1968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得導演張徹,與姜大衛成為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因此他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1973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了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1986年,狄龍再次出擊,憑《英雄本色》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80年代末,狄龍宣布引退,1993年又復出,近年仍活躍於影壇,最新參演作品為《三國之見龍卸甲》、《一個好爸爸》。姜大衛七十年代重要的武打明星之一。姜大衛四歲開始即當童星,在《江山美人》等影片中參與演出。1966年入邵氏當武師,得導演張徹欣賞,與狄龍同被收為第二代弟子,在《游俠兒》中擔當主角。1970年憑《報仇》一片成為香港首位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的演員。當年他紅極一時,拍過很多電影,其中包括《保鏢》、《刺馬》、《十三太保》、《新獨臂刀》、《叛逆》、《死角》等數十部電影。進入八十年代,姜大衛改變演藝方向,曾連續主演了《小生怕怕》、《奪寶計上計》、《霹靂大喇叭》、《富貴逼人》等許多賣座喜劇影片。姜大衛與女星李琳琳結婚,婚後曾移民加拿大,近年迴流香港發展,繼續著他熱愛的演藝事業元彪原名夏令震,是香港動作演員,七小福之一,師承於占元。10歲起就作為兒童演員參加影視演出。70年代曾參演李小龍的《精武門》、《龍爭虎鬥》以及胡金銓的《忠烈圖》,也曾參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等古裝武俠片。較兩位師兄洪金寶、成龍,元彪體形更好,動作更瀟灑飄逸。主要作品有《快餐車》、《夏日福星》、《黃飛鴻》等,在東南亞及日本有一定影響。他曾經創建過泰禾獨立製片公司,1992年執導並主演了《西藏小子》。1983年為《奇謀妙計五福星》設計動作,獲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王羽原名王正權,1963年出道,從影三十年,共拍了五十九部武打片,是導演張徹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的第一代明星之代表人物,成名作是《獨臂刀》。在銀幕上王羽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他不僅是位出色的演員,亦為一位出色的導演,1969年執導過經典功夫片名作《龍虎門》。王羽曾是李小龍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1970年入嘉禾影業公司。執導的影響最大的兩部作品是《龍虎金剛》和《四大天王》。1971年與日本武打影星勝新太郎聯合演出《新座頭市,大破唐人劍》。70年代中葉脫離嘉禾公司,加盟羅維獨立製片,與成龍聯合演出《風雲雙流星》、《墨水台道》、《直搗黃龍》、《獨臂王大戰血滴子》等。90年代退出影圈後在台灣營商,頗為成功。劉家輝本名冼錦熙,曾是邵氏電影公司力捧的功夫片男星,劉家輝自小便接受劉家良嚴格的正統武術訓練,奠定後來成為武打明星的基礎。1973年劉家輝參與劉家良自資的電影《殺出重圍》而進入電影圈,之後在劉家良的介紹下進入在張徹導演在台灣開設的長弓電影公司工作,1976年與長弓電影簽的三年約滿,遂回到香港,並在由義兄劉家良執導的《陸阿采與黃飛鴻》中首次擔任主角,不過這沒有讓他獲得很大的成功,直到1978年的《少林三十六房》才真正讓他聲名大噪。它不但是當年香港的十大賣座片,也在國外獲得不錯的回響,在某些外國影迷心中的代名詞,光頭成為劉家輝的注冊標記。當功夫片熱潮消退、邵氏不再拍攝電影之後,劉家輝加入無線電視轉向電視圏發展。2003年劉家輝曾受名導演昆廷·塔倫蒂諾之邀在《殺死比爾》電影系列中演出,分別在第一集中飾演瘋狂88的殺手強尼莫,第二集中飾演武術高人白眉。楊紫瓊馬來西亞華人影星。選美出身的她在香港影壇發展,成為國際明星,並受馬來西亞政府冊封拿督,也是馬來西亞第一位演藝界女藝人受此最高的封銜。曾與德寶電影創辦人潘迪生結婚,現已離異。1984年,擁有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戲劇舞蹈專業學士學位的楊紫瓊被邀請到香港演出與周潤發拍廣告片,自此便與香港影圈結下不解緣,並以《皇家師姐》一片成名,成為香港頭號女打星。1992年,當與成龍合作的影片《警察故事3》公映後,楊紫瓊成為亞洲最富知名度和片酬最高的女影星。1998年,離婚後復出的她成為新一代邦德女郎,參演007系列《明日帝國》,名揚國際,成為「最具代表性國際巨星」。劉家良香港著名武術宗師,從武術指導升任導演的第一人。七歲開始隨父親學武,父親劉湛是黃飛鴻入室弟子林世榮的親傳弟子。50年劉家良隨父進入電影界,從臨時演員及龍虎武師做起。63年,與唐佳合作,在《南龍北鳳》一片中初當武術指導。成名作則是65年長城公司的《雲海玉弓緣》。其後,他與唐佳一同被邵氏公司聘為武術指導,長期擔任張徹影片的武術指導。其後在張徹執導的《方世玉與洪熙官》一片中擔任武術指導,展開正宗國術的路線。75年重投邵氏,執導首部作品《神打》,他憑此片一炮而紅,更奠定地動作片導演之地位。自75年起,劉家良在邵氏公司正式當導演,開拍多部電影。八九十年代,劉家良執導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武打片,如《南北少林》、《五郎八卦棍》、《醉拳2》等;劉師傅更憑《醉拳2》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劉家良一直堅持正宗國術、真實武打的風格,強烈地表現華南文化與傳統的根,更是他人難以取代。02年,劉家良為邵氏電影公司開拍進軍內地的第一部電影《醉馬騮》,05年,他又以68歲高齡參演了徐克的《七劍》,身手依然敏捷,鄒兆龍又名倪星,是一名台灣出生的演員,最具影響的作品是在《黑客帝國》系列當中的角色,在香港電影當中,鄒兆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九品芝麻官的大反派常威。鄒兆龍也等與李連傑、洪金寶等合作過,比如2006年的《霍元甲》,而最新一部影片是與成龍以及李連傑演出的《功夫之王》。 鄒兆龍共有十三名兄弟姐妹,父親不幸早逝,在五歲起便賺錢養家,並跟同事一起習武。十二歲時便投身電影界,擔任武打替身,並開始修練跆拳道與泰拳,以及學習電影拍攝的格鬥技巧。更於十八歲時得到洪金寶的賞識,成為他唯一的徒弟。自此鄒兆龍加入了洪金寶的班底,並跟袁和平,元奎和徐克等著名導演合作拍攝了三十多部電影。鄭佩佩香港最早的一代武俠女打星,有「武俠影後」之稱。1963年考入『南國實驗劇團』,畢業後進入邵氏公司當演員。從影首部作品為《寶蓮燈》,片中嘗試反串演出。1964年,主演文藝片《情人石》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金武士獎」,由於她是第一個得到此獎的亞洲女演員,因此在當時被認為是演技優秀和最有前途的影壇新秀。她在邵氏共拍過二十多部影片,多為武俠片,其中著名的有《大醉俠》、《金燕子》、《鍾馗娘子》等,由於她對芭蕾舞音樂和中國古典舞蹈,都有相當造詣,因此演起武俠片來,身手敏捷,姿勢美妙。 1964 年,邵氏開拍《大醉俠》,起初屬意蕭湘演出金燕子一角;但導演胡金銓卻認為鄭佩佩的舞蹈底子合乎影片中打鬥場面所要求的韻律,於是找她試鏡。演出後果然造成轟動,從此她的星運鴻圖大展。鄭佩佩縱橫影壇十多年,拍過無數電影,1970年退出影壇並赴美國結婚,婚後進入美國大學進修,攻讀舞蹈藝術。1973年曾為嘉禾電影公司復出拍攝《鐵娃》及《虎辮子》兩出電影,拍完後便回美國繼續定居。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龍》「碧眼狐狸」一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項以及角逐奧斯卡金像獎,為她的事業再創高峰。徐楓1966年入台灣聯邦影業公司。她拍的第一部影片是胡金銓所導的《龍門客棧》,在片中她飾明朝於謙的女兒於欣。翌年,她主演《俠女》,一派冷艷而英氣凜然、沉默而堅毅果斷的神采,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該片於一九六八年五月,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榮獲得最高榮舉的「最佳攝制技術獎」。徐楓從此享有「冷艷俠女」的美譽。在聯邦公司五年,共拍了五部影片。她因主演《龍城十日》,獲得台灣第九屆金馬獎「最有希望新女星獎」。她以《大摩天嶺》一片,在二十屆亞洲影展獲得演技優異女主角獎。離開聯邦公司後,自一九七一到一九七五年,她主演過不止廿部影片,有武戲;有文戲,但以前者居多。武戲中著名的有《迎春閣之風波》與《忠烈圖》。在《忠烈圖》里,她飾演白鷹妻子伍若詩,夫妻均是明朝抗倭俠士;徐楓在該片沉默寡言而武功高強,形象特出。在《迎春閣之風波》則飾演冷艷的蒙古郡主,氣派雍容而出手狠辣,是她武俠片中最出色之作。趙文卓八歲起即向張植彬從師習武,曾為哈爾濱武術隊隊員;在大學時曾奪得全國錦標賽少年冠軍、中國全國大學生比賽全能冠軍、全國武術冠軍和當選中國國家武英級運動健將等榮譽,故有「功夫皇帝」稱號,1992年字《新方世玉》中被元奎提拔成為武打片新人,從而開始進入影壇,就這樣他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和大明星李連傑同台演出的機會。當時同在北影廠拍攝電影《黃飛鴻—王者之風》的國際大導演徐克,因為不滿出演「黃飛鴻」的演員的表演,決定破格起用名不見經傳的趙文卓出演大俠「黃飛鴻」。之後,徐克與趙文卓所在的體育大學簽訂了長期演出合約。因此便有了後來的電影《黃飛鴻——龍城殲霸》、《青蛇》、《滿漢全席》、《刀》及電視劇《黃飛鴻》等一系列徐克作品。傅聲香港著名電影功夫男演員,1971年,傅聲考進香港邵氏公司與香港廣播公司合辦的第一期演員訓練班,傅聲第一部影片是《十四女英豪》。由於傅聲的熱情、活躍、聰明,受到導演張徹的賞識,使之成為張徹第四代的干兒子。1973年張徹在台灣創建「長弓公司」,把原准備給另一位導演的劇本《方世玉與洪熙官》收回,計劃由自己拍攝,以做為「長弓」的創業電影。張徹大膽起用傅聲做為男主角,結果一炮而紅,將傅聲的演藝生涯推向高峰。同年傅聲演出張徹執導的《朋友》,獲得二十屆亞洲影展「最有希望男演員獎」。1983年7月7日,傅聲因車禍不幸去世。惠英紅憑電影《長輩》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惠英紅的父親在文革時帶著妻妾子女逃到香港。14歲那年惠英紅加入夜總會表演歌舞,三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大導演張徹賞識,收為乾女兒,成為邵氏基本演員。她演的處女作是《射鵰英雄傳》,扮演苦命女子「穆念慈」。1980年代惠英紅拍劉家良的功夫片揚名,一直以打女的形象出現銀幕上。進入90年代,楊紫瓊、楊麗菁等新一代「打女」崛起,創新的武術設計、多變的拍攝技巧和富有層次的演繹方式更受觀眾歡迎,惠英紅才漸漸地退出了影壇一線地位。直到現在,惠英紅仍然是唯一一位獲得金像獎的武打動作女星。黃家達動作片演員,擅長空手道、合氣道,起初在香港警察總隊部教授空手道,於1970年代參與數部功夫片導演郭南宏執導影片,《少林寺十八銅人》為代表作;1980年代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拍攝多部動作片,至1999年仍有作品演出。主要作品有:《八百壯士》、《少林寺十八銅人》、《火燒少林寺》、《合氣道》、《雍正大破十八銅人》等。林青霞林青霞最受歡迎時,作品無論是質與量,在當代中國電影上都堪稱名列前茅。林青霞曾主演超過百部電影,主要包括:《窗外》、《我是一片雲》、《新蜀山劍俠傳》、《天山童姥》、《警察故事》、《刀馬旦》、《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不敗—風雲再起》、《白發魔女傳》、《刀劍笑》、《重慶森林》和《東邪西毒》等等。1975年的《八百壯士》,奪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而1990年主演的《滾滾紅塵》一片,則為林青霞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榮譽。林青霞演出內容廣泛,大多屬於正面角色。晚期的《東方不敗》等的反串男角嘗試也頗為成功,曾創造風潮於一時。在台灣,林青霞最為人熟知的角色仍是與柯俊雄等合作的作品《八百壯士》。劇中林青霞演出泅水攜帶國旗潛赴上海閘北四行倉庫,鼓舞抗日守軍的女童軍楊惠敏。林青霞從此與「愛國藝人」形象密切連接。%D%A
⑼ 一部電影,男主角在城市裡和追殺一個鐵血戰士,最後跑到一個異形基地,然後那個基地把異形帶走了,
《鐵血戰士2》 主角是和黑人警察,影片開頭是警察和黑幫火拚。正僵持主角帶著一些人違抗命令沖進去。但卻發現那些人都被殘忍的殺死。這件事被聯邦接手,主角讓自己的搭檔去案發地點調查,結果也被殺害。主角發誓要替他復仇,帶著一女搭檔和一個新來的警察開始調查此事。中途與聯邦接觸。了解到這是一個來自外星的嗜血怪物(中國大陸翻譯為鐵血戰士,中國台灣翻譯為,掠奪者)聯邦想抓活的但失敗了。主角去追殺鐵血戰士,追到鐵血的飛船里,終於殺了他。但之後發現大量的鐵血戰士圍著他。他以為自己不能活著出去了。誰知那些鐵血沒殺他只是把屍體帶走了。順便說一下,那個飛船里除了人類的骨骼,有許多不明生物的骨骼(其中有一個和異行非常像)。 《鐵血戰士》有3部 《異行大戰鐵血戰士》有2部,因為第2部票房慘敗,估計不會再拍3了
⑽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