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是:十六年後,留保在洛陽找到了花枝,鈴鐺下落不明,二十年後,有人在寶雞見到了星星,星星給家裡捎了錢,不願再回延津,不願見到認識的人,白修德回到美國後,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失業;一九六四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一九八六年在紐約去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失去大陸,退居台灣。國民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乾旱,一千多萬人流離失所,三百萬人餓死。
影片結局——
老東家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別哭了,小姑娘對老東家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開滿了桃花。(劇終,然後出現字幕)
(1)蔣介石逃到台灣電影擴展閱讀:
《一九四二》劇情簡介——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飢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
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⑵ 國民黨戰敗後為什麼逃往台灣而不是別的地方
原因有一下幾點:
1、對台灣印象不錯
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蔣偕夫人游台灣,深覺:"台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干凈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
共產黨在台灣的勢力及影響力有限,台灣的政治環境較重慶及廣州地區單純,軍事上又有海峽的屏障,對於缺乏海軍及空軍的中共而言,台灣較為安全,這些可能是蔣決定以台灣為根據的重要原因。
2、陶希聖、張其昀、蔣經國、陳誠等的建議
陶希聖對蔣介石說:"我想從台灣復興這是將來的希望,因為英美是海權國家,一到台灣以海洋為基地,可與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打交道,這中間還大有可為。"
張其昀從地理的角度對蔣做建議,他提到幾個原因:
其一,台灣海峽海闊浪高,能暫時阻止沒有海軍、空軍的共軍乘勝追擊;
其二,台灣作為反共復興基地比其他地區更具優越之處,因為土地利用率高、糧食農產品可滿足軍民所需、台灣島內交通便利,具工業基礎,有利經濟發展、軍事上易於防守,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與美國的遠東戰略防線銜接、台灣經日本五十年的統治對中央政府有一種回歸感。
(2)蔣介石逃到台灣電影擴展閱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在全面突破了蔣介石精心策劃的「長江防線」後,佔領了其「首都」南京,國民黨的江南「半壁江山」已支離破碎、心急如焚的蔣介石立即在浙江定海舉行了緊急軍事會議;
會上,蔣介石便引述了一句所謂孫中山先生的「遺訓」:「外戰不出(四)川,內戰不出(台)灣」,以說明自己撤守台灣乃源於先總理事先已確定的「偉大思想」。
這「外戰不出川」的靈驗,已由八年抗日戰爭,在蛾眉山躲過這一劫所印證。現如今,也只有「內戰不出灣」的聖言可信了。會議結束後,蔣介石拍板:撤守台灣,建立「反攻大陸,復興黨國」之基地。
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應變措施。命令國民黨海空軍主力南移,以台灣為中心,把經營的重點放在上海、福建沿海及西南地區。
並且早在1948年12月24日,蔣介石任命心腹陳誠擔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蔣經國為省黨部主任委員,隨即,他又加委陳誠兼任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和省黨部主任委員之職。
與此同時,蔣於1949年1月18日任命另一心腹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將40萬大軍交由湯指揮,並下令俞鴻鈞、席得懋2人立即將「國庫」3.7億美元黃金、白銀和外匯移存台灣;同時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存入私人戶頭,以免無法提取。
此後不久,蔣還「富有戰略眼光」地提出了一個更龐大的設想,即建立一條「北連青島、長山列島,中段為舟山群島,南到台灣、海南島」的海上鎖鏈,以便更全面地封鎖大陸。
1948年11月,美國國務院鑒於中國形勢的發展,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作出估計:「一旦共產黨在中國大陸掌權,台灣陷於一個受克里姆林宮指使的政府統治之下,這種情況將會對美國的安全產生何種戰略上的影響。」
經過一番爭論,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1月24日形成了一份原名叫《台灣的戰略意義》的備忘錄,上交給國務院。該備忘錄得出如下結論:如果能阻止共產黨對「福摩薩」(即台灣)的統治,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最為有利。
但是考慮到美國的全球戰線過長,力不從心,建議爭取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防止共產黨統治台灣。
蔣介石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維護其集團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為確保最後一塊棲身之地的安全,對美國的上述立場予以堅決抵制。
另據蔣經國的日記記載,蔣介石曾指示說:「英、美恐我不能固守台灣,亟謀由我交還美國管理,而英則在幕後積極慫恿,以間接加強其香港聲勢。
對此一問題最足顧慮,故對美應有堅決表示,余必死守台灣,確保領土,盡我『國民』天職,決不能交歸盟國。如彼願助我力量共同防守,則不拒絕。」
不久,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上海相繼解放,中國的國內局勢發生巨變,在中國大陸已無立身之地的蔣介石,只好退居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蔣介石選擇逃往台灣最大原因是什麼
⑶ 戰狼真的是愛國主義電影嗎
吳京自導自演的電影《戰狼2》中,所謂的『愛國主義』並不是教育你要去『為國犧牲』『強行愛國』,而是用『祖國會保證你的人身安全』來引出的,我覺得這樣的手法在傳統『主旋律影片』中是罕見的,可以說,戰狼2強調的是『中國有能力保護境外人民』,用『祖國的強大』來喚起觀眾自豪感!
看到有一些人評論說;海外華僑被非洲人勒索是不是也國家派部隊去解決?這等人思維幼稚!《戰狼2》劇情不是以個人身份安全受到威脅而演的而是大眾,而且劇情以非洲某國發生戰亂為題材,現實生活中不管哪個國家發生戰亂中國軍隊會到場接待華僑撤離那是100%的,發生恐怖襲擊以及地震軍隊會到場帶人走的,就比如「葉門撤僑」事件,不要講什麼當地法律保護!西亞很多國家反政府軍和政府軍暴亂打起來突如其來的事情政府不出面你還指望當地法律?你說那種地方我才不去,中華兒女太多人,有的人就喜歡去西亞的伊朗等國家,就算除開西亞也不見得其他發達國家不會不出現地震以及恐怖襲擊等事件把!而個人人身安全,非洲有的地方強奸都無罪,不是因為不犯法而是政府腐敗沒人管的,更何況你跑到那種危險的你就認命自找吧!但多數來說很多國家都有我國政府辦的中國領事館的,就怕你去那種無人管轄區深陷生命受到威脅處境也無法得到中國領事館的幫助!
中國政府養的兵也不是白養的你以為就等戰爭才出動?軍隊在全球范圍都在活動!說到政府對百姓人民生命負責,而香港、小台灣的人出國遇到困難都到中國領事館尋求幫助!但一些人被外國人覺得他們長得像中國人說是中國人的時候他們卻急了,還解釋他自己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也不怪他們,很多年輕人從出生受到台獨分子政治編造謊言欺騙的教育,視大陸為敵人!然而大陸人很多人說台灣人認賊作父願意跪舔日本人看不到大陸人對他的關心,也不能全怪他們,歸根結底「馬關條約」而導致,並不是由於當年國共兩黨戰爭蔣介石逃到台灣才讓台灣這樣,晚年的蔣介石支持全國統一他也一直為台灣與大陸關系做貢獻的,包括他的兒子蔣經國,不過蔣經國晚年被李登輝謀反一直支持台獨但他多次不承認自己是台獨分子又在和日本人談判的時候說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日本人的領土,都退休的人動不動出來搗亂真替台灣政府感到悲哀啊,讓一個完全被腐化的賣國賊在政權撒野,台灣政局太亂還是有1/3的人想得到祖國對台灣島的統一的,由於黨派太多太混亂,不同地區的人受到教育也不同,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統一台灣島,我們大陸人應該要感化他們而不是辱罵他們,對於「馬關條約」導致今天的局面中華兒女只能以行動追求未來只有強大了在世界才被認可不被欺負,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軍軍事與經濟在全球的地位曾第一過也腐敗過,就像一隻雄獅一樣,睡醒了就很威風讓誰都不敢亂惹!一些台灣人歷史來對大陸發言;曾經想拋棄就拋棄現在強大了又要收回,我們這幾十年所受的委屈誰能理解!其實他們應該拋棄那段沉痛的委屈,對於「馬關條約」的那段歷史到今天也不能把責任全都撒在今天大陸人的頭上,當時台灣官員到大陸請求支援,清朝政府以「台灣沒有京城重要」拒絕支援台灣,其實在大陸的清政府已經做出了無謂的抵抗因為政權腐敗打不贏已經沒辦法才被迫簽約「馬關條約」,而如今的中國強大了要統一全國這是必須的!要不是謹記鄧小平的「和平解決」早就用武力轟炸小島啦!
像台灣、香港人在外國出事都找中國領事館,他們沒那個本事也捨不得花錢請人到那邊負責!葉門撤僑2015年3月29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護衛艦臨沂艦[1]停靠葉門港口亞丁,撤離中國公民。3月30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護衛艦濰坊艦載著449名中國公民平安撤離葉門西部荷台達港。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國公民已全部安全撤離葉門。
美國在4月6日承認,無法幫助在葉門的公民離境。由於葉門機場關閉,美國希望在葉門的公民從海上乘坐外國船隻離境。他們在強大對公民生命安全不太在意啊。
⑷ 戰狼1和戰狼2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嗎
是的
一朝是戰狼,終身是戰狼:永不褪色的軍魂
文/夢里詩書
《戰狼2》是一部相較於前作真正全面升級的電影,這一次仍舊自導自演的吳京,將主戰場放在了千里之遙的非洲,動作打鬥的酣暢淋漓與劇情的飽滿充沛,使得整部電影在有以如同好萊塢大片般氣場的同時,一個鮮活的真正屬於中國的英雄人物也呼之欲出。
國產軍旅題材電影如何能去打動觀眾?其實一直是一個難解的問題,過於偉光正的一板一眼,使得這種電影很難真正去營造打動人心的情感張力。而吳京的《戰狼2》所要做的不再單單只是讓觀眾看到一場熱血澎湃的跨國營救,他真正突破了軍旅題材的困局,在冷鋒這個英雄人物身上傾注了更多的鋪墊心血,從冷鋒退下軍裝,到他對情感的專注痴情,這一人物在《戰狼2》中變的更為鮮活立體。
正是得益於人物的成功塑造,電影也比前作有著更為出色的代入感,身臨非洲的他,其實已經並不再是一個必須履行保家衛國義務的軍人,但他在非洲的一言一行,以及那「一朝是戰狼,終身是戰狼」的信仰,讓他在面對身處危難之中的國人時,所義無反顧伸出的救援、所不懼生命的無畏,令人產生了更為真摯的情感共鳴。吳京在這部電影中已然掌握了該憑借什麼來用冷鋒這個人物去打動觀眾。
在有著鮮活的人物和真摯情感的同時,電影在動作場面的營造上也延續並升級了原有的《戰狼》。從伊始時便驚心動魄的水下之戰到飈車街頭,再到最後的坦克大戰,電影在快節奏中將動作與冷熱兵器作出了相輔相成的結合,頗有好萊塢大片的風范。
作為一部以英雄主義主旋律為基調的作品,《戰狼2》是讓人倍感驚喜的,吳京不但在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能去打動人心的英雄人物,也更讓人見證了中國軍人那永不褪色的軍魂本色。
⑸ 國軍93師敗退後境外作戰的電影名字
中文名稱:異域
英文名稱:A Home Too Far
別名:異域 yi yu (1990)
資源類型:DVDScr
發行時間:1990年
電影導演:朱延平
電影演員:郎雄
劉德華
谷峰
斯琴高娃
王靜瑩
庹宗華
柯俊雄
地區:台灣
語言:粵語
1949年,國共大戰,逃離的人潮湧向台灣和香港,而另有一群人卻經由雲南,逃到了中、緬的邊境地帶。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經歷多年戰役,意圖重返故鄉。這支孤軍曾兩次擊潰了進犯的緬甸國防軍,卻遭受聯合國四國會議嚴厲的批判,而被要求撤軍。他們的英勇行為也不被台灣所承認,因而造進退兩挫、有家歸不得的局面,變成一群無家可歸的異域英雄!
幕後製作:
《異域》是由一部禁書改編,曾經被電檢處禁演。朱延平說服了黑道大哥,答應為他拍一部賣座片《大頭兵》,用來交換拍攝《異域》的權利。沒想到最後《異域》比《大頭兵》更加賣座。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 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
朱延平導演,港台眾星聯合主演的《異域》總共拍了兩部,1990年的《異域》和1993年的《末路英雄》。故事講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被劉鄧大軍一路追殺到雲南的國民黨殘部在沅江遇到了原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夾擊,長官戰死,士兵潰散,走投無路的他們逃入了鄰國緬甸。最終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一支在國內戰場上潰散了的軍隊,在異國他鄉僅以三千殘軍就將將整整四倍於己的緬甸政府軍打的一潰千里,為自己打出了一個生存空間--金三角,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也將戰爭打出了輝煌的色彩。
故事裡的中國軍人在異國他鄉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三千越甲可吞吳,緬甸作為一個軍政府掌權,擁有幾十萬英國裝備的主權國家,竟然被一群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敗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重金禮聘老主子的金牌部隊也落了一個全軍覆沒,指揮官自殺的結局,最後緬甸甚至淪落到依靠當聯合國秘書長的本國同胞向仍在代表中國的蔣介石政府提出抗議,要求英美主持公道。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他們向世界證明:即使在那個兄弟相煎的年代,中國人是不可侮的。
20集電視連續劇《金三角風雲》
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走投無路之下,他們倉惶遁入了莽莽無邊、與世隔絕的熱帶叢林——泰緬寮交界神秘的金三角。從此,這支潰敗之兵——國民黨殘軍93師,離鄉去國,開始了他們悲懷慘烈、無可奈何的另一種命運。
歷經多種嘗試,付出慘痛的代價,最終是不能逆轉歷史的滔滔洪流,當政治幻想破滅,政治使命結束後,在一片遠離文明的熱帶叢林,在一種完全孤立的處境中,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這批打過二戰、打過中共,打過……
⑹ 求電影<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情節梗概
本片1995年由中制公司、台灣龍祥影業公司聯合出品。1937年,日本開始全線進攻中國。醫生成賢和他懷念的日本太太理惠子,一雙兒女,為躲避戰亂,從上海逃回老家南京。
廣德失守,日軍向南京進發,蔣介石叛逃。南京城內的大學里建立了難民安全保護區。老師劉書琴在安全區給孩子們上課。1937年12月13日,南京論陷。日軍在城裡搜索傷兵,理惠子因為她的日本身份逃過了一次災難。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在草鞋峽屠殺了中國俘虜和平民5萬7千8百多人。家裡只有紅薯了,成賢只好帶著家人去安全區。這時,司令部的聯絡員,已經逃出南京城的劉書琴的男友鄧天遠,也來到了安全區。
幾百個日本兵來到安全區,不顧一切往裡沖,救委會主席雷佰用身子擋住,遭到暴打。日軍在安全區喪盡天良,書琴為保護孩子受傷,理惠子被踢中肚子死去。天遠背著書琴,孩子們緊跟著,向原野走去。
⑺ 狗蛋大兵 一共有幾部
兩部:《狗蛋大兵》、《超級三等兵》。
1、《狗蛋大兵》
《狗蛋大兵》是一部於1996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朱延平執導,吳奇隆、吳宗憲、翁虹及郝劭文主演。
劇情
五十年代台灣的鄉村純朴可愛,頑童狗蛋在此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整天跟著附近海防部隊的值星官吳班長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惹是生非,鬧出不少笑話。由於軍紀渙散,表現實在不像話。上司調來了新隊長,誓言要在三個月之內改造這群烏合之眾!
2、《超級三等兵》
《超級三等兵》(英語:Me And You And A Girl Name Ugly)是1997年台灣電影,導演、編劇及出品人是朱延平,由郝劭文、翁虹、吳宗憲領銜主演。該片是1996年電影《狗蛋大兵》的續集。
劇情
廖勾誕(狗蛋)的童年相當精彩,每天除了上課以外,就是去捉泥鰍、放風箏、搞怪,其他玩伴還有張小翠、賈正京及丑妹。狗蛋對小翠展開瘋狂追求,卻得不到小翠的好感。狗蛋傷心之餘,發現小翠原來是嫌自己太胖,「挖糞塗牆」立志減肥,訂下減肥計劃卻愈減愈肥。丑妹幫狗蛋的忙,卻愈幫愈忙。
在學校旁邊的海防部隊,在班長聰憲的領導之下,每天無所事事,整天打打鳥、抓抓野雞混日子。因舊隊長被調走,部隊軍紀渙散,上面派來新的輔導官包勝男來督察軍紀。眾兵發現原來長官是女的,卻沒想到勝男果然「勝男」,操得眾兵推派班長去對她泡妞以「解救眾生」。
一連串的泡妞行動於是產生,沒想到包勝男鐵面無私,聰憲反被整得很慘而逃兵。狗蛋為了討小翠歡心,想考好成績。
於是考試時和丑妹聯合使出空前絕後的作弊絕招,不料被老師發現。狗蛋因此不敢回家,帶著丑妹一起逃學。狗蛋、丑妹與聰憲在廢墟不期而遇,剛好又碰上不法的走私集團正在交易。陰錯陽差之下,狗蛋及聰憲抓住犯罪份子,立了大功。
(7)蔣介石逃到台灣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影片是台灣著名娛樂片導演朱延平的代表作品之一,片子的背景年代是在蔣介石剛剛駐兵台灣的時分,以瘋狂的喜劇作風,帶著年輕人們重溫舊時的點點滴滴。小虎隊成員之一的偶像藝人吳奇隆擔綱賣座保證,而初出茅廬的名嘴吳宗憲則也大搞起了笑料。
不過,影片中最搶眼的,也是不二的主角卻是風靡台灣的喜劇童星郝劭文,以及香港著名艷星翁虹,有喜有色,影片的瘋狂娛樂效果可見一斑。
⑻ 電影《黃浦軍人》故事大概
在美國僑居的黃埔老人宋岩意外地收到了黃埔軍校同學會舉辦校慶活動的邀請,他激動不已,熱淚盈眶,思緒萬千,往事瀝瀝在目……
劇照
1924年,正當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霸道的時候,孫中山聯俄聯共建立了黃埔軍校,許多正直純朴的熱血青年為了實現報效國家,振興民族的願望,滿懷理想地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州黃埔島,投奔黃埔軍校。
在波濤洶涌的珠江邊,保定軍校畢業的宋岩與上海醫學院大學生薑漢等熱血青年同乘一條船,投奔黃埔軍校,他們暢談理想和抱負……結成了志同道合,同舟共濟的兄弟。
虹雲與姜漢在上海醫學院是同學,與宋岩自幼青梅竹馬是湖南同鄉。她來到黃埔軍校,但軍校不招女兵.在姜漢和宋岩的幫助下,廖仲凱讓虹雲到孫中山身邊,成為一名醫護人員。
孫中山撤掉不稱職的戴季陶,迎來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
《黃埔軍人》
叛軍陳炯明勾結北洋軍閥和英帝國主義要推翻孫中山建立的廣州政府。孫中山命黃埔軍隊消滅叛軍。
蔣介石為了政治目的追求宋美齡,將深愛他的陳潔如送到美國去,陳潔如傷心之至。
宋岩親眼目睹了校長蔣介石為了嚴肅軍紀,大義滅親、槍斃了臨陣脫逃,丟失陣地的表弟孫良。他認為校長蔣介石是自己的偶像。於是加入了國民黨,追隨蔣介石。開始了他漫漫坎坷人生之路。
宋岩和姜漢都深深地愛著虹雲,但宋岩與姜漢信仰不同。宋岩作為服從命令的表帥被蔣介石提為侍衛副官,是蔣校長十分器重的親隨。姜漢在攻打淡水城的戰門中,寫血書要求參加敢死隊的壯舉,成為虹雲十分佩服的男子漢。虹雲選擇了姜漢作為自己的伴侶,而宋岩則為了信仰放棄了愛情。在東征的一戰中,周恩來冒著槍林彈雨,身先士卒,親自指揮黃埔師生們浴血奮戰,奪回了陣地.為東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周恩來的表帥作用.對姜漢和虹雲產生了重大影響。跟著這樣的人走,革命就定能成功、於是他們加入了共產黨,在戰斗中姜漢和宋岩都身負重傷。
在一次戰斗中,黃埔軍隊傷亡慘重、蔣介石失去信心,表示「不成功便成仁」,陳康冒死將蔣介石從戰火中救出。在綿湖一戰中黃埔軍校的師生們攜手並肩,英勇作戰,前赴後繼。
在抗戰期間,姜漢和宋岩相遇,但這時的姜漢已是八路軍的指揮員了,而宋岩已成為了國民黨的將軍。宋岩為執行命令,棄鄉親們不管撤離了戰場,姜漢為掩護群眾與日軍作戰英勇犧牲。
1975年,在「功德林」戰犯管教所生活了25年的宋岩終於被特赦。
宋岩提出回台灣與家人團聚的請求,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批准。然而,到了香港後,宋岩與蔣介石通話要求回台灣,卻遭到無情的拒絕。奄奄一息的蔣介石,害怕共產黨搞統戰,凡是特赦人員一律不許進入台灣。宋岩有家難回,又無臉再返回大陸,他感到無比的絕望,最後,只好背井離鄉,旅居美國。
宋岩來到廣州,和虹雲相遇.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塊到黃埔軍校舊地重遊。
⑼ 蔣介石逃至台灣後…
我來告訴你,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時候,因為從建國之初就連年戰爭先是軍閥混戰,然後抗日戰爭,接著又是國共內戰,民國38年以前幾乎找不到一個太平的年份。戰爭需要,國民政府靠稅收來維持軍隊及國家的運轉。而中國當時沒有什麼工業,納稅人主要是一些地主及資產階級。所以國民政府也要保護納稅人的利益,這就與老百姓矛盾較大。 而共產黨很好的利用了這種矛盾,因為共產黨不是合法政府,所以他沒有稅收,所以不需要維護地主資產階級,可是軍費及政府開支如何解決。共想了個很好的辦法「打土豪」,說白了就是明搶,把富人的錢搶走,值錢的東西帶走。而帶不走的土地房舍就分給老百姓及窮人。加上共強大的宣傳,所以老百姓都覺得「打土豪」是應該的,是翻身做主人的唯一辦法,擁護共產黨。踴躍參軍,打更多的土豪,解放更多的老百姓,讓他們有地種。所以共在當時是一個良性循環的模式,但是從長遠來看是殺雞取卵的辦法。共也是靠這種辦法推翻了國民政府,也正是這種方法,讓中國徹底回到了農耕社會時期,更長久的無法進入工業化。等於推動歷史的車輪在倒轉,這也是大陸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國民政府退到台灣後,因為跟台灣地主資產階級沒有根本利益關系,加之蔣介石從大陸帶走的財富足夠維持軍隊和政府開支。所以政府出錢買走地主手中的土地,然後分給農戶,而農戶要每年上繳一部分收獲物來償還購買土地的錢(糧稅)。說白了就跟現在的分期付款一樣,你先享用,然後再付款。這樣一來國民政府在台灣和地主階級及農民階級的矛盾都得到妥當的處理,所以有了民眾支持,站的更穩。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台灣被日本統治了50年,島內沒有共產黨的滲入,所以改革起來比較方便。
至於大陸為什麼落後於台灣,除了以上說的共在開歷史倒車,實施文革封閉國門。這一切都限制了中國大陸的發展。後來鄧公實行改革開放,開放國門,大陸才有了迅猛的發展。
而台灣在兩蔣治理下經濟實現 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因為台灣的土改看的更長遠,而蔣經國釋放台灣民主以後,台灣全民在搞民主自由,我覺得有點過頭了。放緩了經濟發展步伐,還有就是對比韓國和台灣,兩個地區韓國在舉國搞大企業,興國為首。 而台灣在努力發展小資企業富民為主。
對比台灣和大陸,台灣早期政策更好,政治體系也更好。現在民主因構成主體,在逐步完善。而大陸現在政策已改變,但是政體和民主改革尚未啟動,所以落後於台灣。
可是大陸擁有廣大的人力資源,本土遼闊,資源豐富。 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後盾,而台灣資源貧乏多數需要進口。以後的台灣可能要依附於大陸,而大陸超台灣也指日可待。我覺得大陸的目標不應該是台灣,應該看齊歐美,以超越日本為近代努力目標。
⑽ 毛主席命令渡過長江是哪部電視劇
海棠依舊!
第1集 渡江戰役勝利 蔣介石敗逃台灣
中國軍隊歷經了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犧牲了無數的先烈,終於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然而苦難並沒有就此結束,蔣介石投靠了美帝國主義,在這個已經千蒼百孔的國土上發布了全面內戰。毛澤東領導著共產黨頑強抗爭,即使在武器設備遠高於己方的敵人面前,也毫不畏懼,拉開了偉大的解放戰爭的序幕。 隨著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告捷,國軍的主要骨幹被解放軍打垮。1949年1月,北平解放。 為了給國共和談選址,周恩來驅車進入中南海,在過警衛處的時候,周恩來發現只要來人有出入證,警衛就放行。他忙派人更換出入證,並告誡幹部不要以為北平解放便萬事大吉,強調安全問題不可大意。 進屋後,周恩來接到電話,得知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談判團是先拜訪了蔣介石,才過來與共黨和談。因著此事,周恩來知曉蔣介石雖已退居溪口,仍控制和談,便取消了親自去機場迎接張治中等人的行程。同時,為了國共和談的那麼一絲希望,周恩來還是對和談進行了精心准備,並讓警衛員盡量燒熱水,營造良好的國共和談環境。 為了整個中國的和平,共黨高層歷經兩天討論,擬出了國共兩黨的和平協議草案。在國共兩黨的和談會議上,周恩來要求國民黨必須在4月20日前在他們擬出的這份和平協議上簽字,否則共黨便會強行渡江。而和平協議上的要求,蔣介石是不能接受的,他只希望兩黨能劃江而治。 國民黨遲遲無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國共和談終於破裂。毛澤東和朱德為此發出號令,要求共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4月21日凌晨一點,人民解放軍轟轟烈烈的渡江戰役開始了。只經過四個小時,共軍的百萬雄師便渡過了長江,攻佔了南京,國民黨潰不成軍。渡江戰役的勝利,揭開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篇章。 蔣介石氣急敗壞,怒斥張治中叛黨叛國,並決定在他回來後,要將他處決。而另一邊,周恩來正極力勸說張治中留在共黨,並道明共黨早已將他的家人保護了起來。張治中聞言,心裡有了極大動搖。 蔣介石通過蔣經國得知,南京談判團被共黨留在北平的消息,氣極發狂,直接調用空軍對北平南苑機場發動空襲。在這場空襲中,北平的民眾和解放軍有多人受傷。周恩來等人親自到達機場,緊急搶救機場的傷員。 經長久思慮,張治中等和談代表最後決定全部留下北平,周恩來聞言,喜不自禁。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逃去台灣,妄想著東山再起。 不久,共黨准備召開新中國政協會議。為能讓新中國政協會議服眾,毛澤東與周恩來經過商議後,決定派全國民主婦聯副主席鄧穎超為特使去上海邀請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參加政協會議。鄧穎超也很想見見多年未逢的老友,便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