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屆金馬獎影帝都有誰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2008年) :張涵予《集結號》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2009年):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2010年):阮經天《艋舺》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劉德華《桃姐》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2012年):劉青雲《奪命金》
第五十屆【金馬獎】(2013年) :李康生《郊遊》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
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
⑵ 歷屆金馬獎影帝及獲獎作品是什麼
王引《手槍》
唐菁《黑夜到黎明》
葛香亭《養鴨人家》
趙雷《西施》
歐威《故鄉劫》
崔福生《路》
楊群《揚子江風雲》
葛香亭《高山青》
王引《緹縈》
歐威《秋決》
楊群《忍》
秦祥林《長情萬縷》
常楓《香花與毒草》
秦祥林《人在天涯》
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柯俊雄《黃埔軍魂》
王冠雄《茉莉花》
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艾迪《邊緣人》
孫越《搭錯車》
李修賢《公僕》
周潤發《等待黎明》
狄龍《英雄本色》
周潤發《秋天的童話》
萬梓良《大頭仔》
陳松勇《悲情城市》
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郎雄《推手》
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成龍《重案組》
梁朝偉《重慶森林》
林揚《超級大國民》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洛桑群培《天浴》
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吳鎮宇《槍火》
劉燁《藍宇》
黎明《三更之回家》
梁朝偉《無間道》
劉德華《無間道3:終極無間》
郭富城《三岔口》
郭富城《父子》
梁朝偉《色,戒》
張涵予《集結號》
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阮經天《艋舺》
劉德華《桃姐》
劉青雲《奪命金》
李康生《郊遊》
陳建斌《一個勺子》
馮小剛《老炮兒》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塗們《老獸》
徐崢《我不是葯神》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
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⑶ 求歷屆金馬獎完全獲獎名單!
2018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劇情長片: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最佳男主角:徐崢《我不是葯神》
最佳女主角:謝盈萱《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導演:張藝謀《影》
最佳男配角:袁富華《翠絲》
最佳女配角:丁寧《幸福城市》
最佳新導演:文牧野《我不是葯神》
最佳新演員:鍾家駿《只有大海知道》
最佳原創劇本:韓家女鍾偉文牧野《我不是葯神》
最佳改編劇本: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最佳攝影:姚宏易董勁松David CHIZALLET《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視覺效果:王星會《影》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影》
最佳造型設計:陳敏正《影》
最佳動作設計:何鈞谷垣健治嚴華《邪不壓正》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許志遠《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李英宏《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剪輯:雷震卿《誰先愛上他的》
最佳音效:李丹楓司中林《地球最後的夜晚》
最佳劇情短片:大鵬《吉祥》
最佳動畫短片:《當 一個人》
最佳動畫長片:《幸福路上》
⑷ 金馬影帝最近十五年獲得者
1,趙 雷 (1次)
1966年 第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西施 導演:李翰祥
2,姜大衛 (1次)
1970年亞太影展第十六屆 報仇 導演:張徹
3,譚詠麟 (1次)
1981年 第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假如我是真的 導演: 王童
4,許冠文 (1次)
1982年 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摩登保鏢 導演:許冠文
5,艾 迪 (1次)
1982年 第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邊緣人 導演:章國明
6,麥 嘉 (1次)
1983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拍檔 導演:曾志偉
7,洪金寶 (3次)
1983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提防小手 導演:洪金寶
1988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三屆 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1989年 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8,梁家輝 (3次)
1984年 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垂簾聽政 導演:李翰祥
1990年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愛在他鄉的季節 導演:羅卓瑤
1993年 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導演:陳善之(劉鎮偉)
9,李修賢 (2次)
1984年 第二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公僕 導演:李修賢
1985年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公僕 導演:李修賢
10,周潤發 (6次)
1985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屆 等待黎明 導演:梁普智
1985年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等待黎明 導演:梁普智
1987年 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英雄本色 導演:吳宇森
1987年 第二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秋天的童話 導演:張婉婷
1988年 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龍虎風雲 導演:林嶺東
1990年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阿郎的故事 導演:杜琪峰
11,鄭則仕 (3次)
1986年 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何必有我 導演:鄭則仕
1997年 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三個受傷的警察 導演:趙崇基
1997年 第二屆香港金紫荊獎 三個受傷的警察 導演:趙崇基
12,狄龍 (1次)
1986年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英雄本色 導演:吳宇森
13,萬梓良 (1次)
1988年 第二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大哥大 導演:蔡揚名
14,張國榮 (2次)
1991年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阿飛正傳 導演:王家衛
1995年 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15,曾志偉 (1次)
1992年 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雙城故事 導演:陳可辛 李志毅
16,周星馳 (4次)
1992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七屆 審死官 導演:杜琪峰
1996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導演:劉鎮偉
1996年 第一屆香港金紫荊獎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導演:劉鎮偉
2002年 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少林足球 導演:周星馳 李力持
17,成龍 (2次)
1992年 第二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警察故事3之超級警察 導演:唐季禮
1993年 第三十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重案組 導演:黃志強
18,黃秋生 (5次)
1994年 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導演:邱禮濤
1999年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1999年 第五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1999年 第四屆香港金紫荊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2003年 第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19,梁朝偉 (8次)
1994年 第三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重慶森林 導演:王家衛
1995年 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重慶森林 導演:王家衛
1998年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春光乍泄 導演:王家衛
1998年 第三屆香港金紫荊獎 春光乍泄 導演:王家衛
2000年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衛
2001年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衛
2003年 第八屆香港金紫荊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2003年 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20,喬 宏 (2次)
1996年 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1996年 第一屆香港金紫荊獎 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21,吳鎮宇 (4次)
1997年 第三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旺角摣fit人 導演:查傳誼
2000年 第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爆裂刑警 導演:葉偉信
2000年 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槍火 導演:杜琪峰
2001年 第七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公元2000 導演:陳嘉上
22,謝君豪 (1次)
1997年 第三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南海十三郎 導演:高志森
23,劉青雲 (3次)
1998年 第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高度戒備 導演:林嶺東
2000年 第五屆香港金紫荊獎 再見阿郎 導演:杜琪峰
2002年 第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絕世好Bra 導演:梁柏堅
24,劉德華 (2次)
2000年 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暗戰 導演:杜琪峰
2001年 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 阿虎 導演:李仁港
25,黎明(1次)
2002年 第三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三更之回家 導演:陳可辛
統計:
0.三十歲之前拿影帝的極少,大約只有姜大衛(23歲),譚詠麟(29歲) ,梁家輝(26歲)做到過,香港男演員收獲獎項的黃金時間是30-45歲之間;
1.梁朝偉8次,周潤發6次,黃秋生5次,周星馳4次,吳鎮宇4次,洪金寶3次,鄭則仕3次,梁家輝3次,劉青雲3次--以上9人獲獎次數最多當無疑義;其中周潤發更是與五個導演合作五部,梁朝偉則是四部電影均拿兩個,
2.王家衛8次,杜琪峰5次,陳嘉上4次,劉鎮偉3次--以上4人為推出影帝人次最多導演;
3.徐克,王晶,韋家輝,爾東升,張之亮,關錦鵬,馬楚成,陳果,嚴浩,吳思遠,方育平等人沒有推出過本土影帝;
4.獲獎時年齡最大者為喬宏,他參演過許多國際影片,憑《女人四十》領獎時已是68歲
⑸ 笑傲江湖的獲獎記錄
年份獎項獲獎人/電影獲獎/提名1990年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張學友獲獎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原創歌曲獎黃沾獲獎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笑傲江湖提名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林國華、鮑起鳴提名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獎胡大為、麥子善提名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關文亮、黃鷹、林紀陶、劉大木、梁耀明、戴富浩提名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吳寶玲、張西美提名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梁華生提名1991年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原創電影歌曲獎黃沾、許冠傑獲獎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獲獎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張學友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劉洵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胡大為、麥子善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梁華生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黃沾、戴樂民提名[以上資料參考 ]
⑹ 張曼玉出席過幾次金像獎和金馬獎
1983
一九八叄年度香港小姐競選榮獲最上鏡小姐獎及亞軍榮銜
1989
《人在紐約》 第二十六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0
《不脫襪的人》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滾滾紅塵》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1
《愛在別鄉的季節> 義大利都靈影展評審團特別女主角大獎
《阮玲玉》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
《阮玲玉》
- 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 芝加哥影展最佳女主角雨果銀牌獎
香港藝術家年獎銀幕演員年獎
1993
《阮玲玉》
- 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
1997
《甜蜜蜜》
- 第叄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
- 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 第四十二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 第叄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8
《宋家皇朝》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⑺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獎項設置
金馬獎共設有二十一個獎項、二個特別獎項目、一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
中國金雞百花獎,中國香港金像獎和中國台灣金馬獎被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它們都曾是本土電影的權威,不過隨著兩岸三地的交流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差距也在悄悄拉開。
捧出過劉曉慶、葛優、姜文等一批實力派演員的內地金雞獎和百花獎逐漸被人淡忘,在它的歷屆獲獎名單中,竟然沒有《霸王別姬》、《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子,這也許就是沒落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金馬獎是「戛納的口味,奧斯卡的風格」。「戛納的口味」意思是金馬評審口味比較偏文藝,太商業化的電影只能拿技術類獎項,這也難怪,以前的金馬執委會主席吳念真,侯孝賢,現任主席張艾嘉他們都是文藝片起家。「奧斯卡的風格」指的是頒獎典禮專業性和娛樂性兼顧,既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殿堂感,又打造出好看的綜藝效果。
金馬獎發展到今天,也得益於它的電影大局觀,海納百川,凡是華語發音或華人製作的影片都可以報名參賽,很多宣傳甚少的優秀華語電影都由金馬獎為大眾熟知。
⑻ 張曼玉一共獲得過幾次金像獎,金馬獎
1989 《人在紐約》 第二十六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0 《不脫襪的人》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0 《滾滾紅塵》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1 《阮玲玉》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3 《阮玲玉》-「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
- 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第叄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8 《宋家皇朝》- 第17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00 《花樣年華》- 第3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2001 《花樣年華》-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還有舒淇,鞏俐,張柏芝 袁詠儀 吳君如 章子怡 等影後
⑼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歷史回顧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創辦於 1962 年,是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不僅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獎項,也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為華語電影業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同時與「金鍾獎」和「金曲獎」並稱為台灣三大娛樂獎,合稱為「三金」。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金馬獎至今已舉辦五十四屆,參賽作者主要是華語發音或華人製作的影片。
⑽ 歷屆金馬獎影帝
1,趙 雷 (1次)
1966年 第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西施 導演:李翰祥
2,姜大衛 (1次)
1970年亞太影展第十六屆 報仇 導演:張徹
3,譚詠麟 (1次)
1981年 第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假如我是真的 導演: 王童
4,許冠文 (1次)
1982年 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摩登保鏢 導演:許冠文
5,艾 迪 (1次)
1982年 第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邊緣人 導演:章國明
6,麥 嘉 (1次)
1983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拍檔 導演:曾志偉
7,洪金寶 (3次)
1983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提防小手 導演:洪金寶
1988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三屆 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1989年 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8,梁家輝 (3次)
1984年 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垂簾聽政 導演:李翰祥
1990年 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愛在他鄉的季節 導演:羅卓瑤
1993年 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導演:陳善之(劉鎮偉)
9,李修賢 (2次)
1984年 第二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公僕 導演:李修賢
1985年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公僕 導演:李修賢
10,周潤發 (6次)
1985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屆 等待黎明 導演:梁普智
1985年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等待黎明 導演:梁普智
1987年 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英雄本色 導演:吳宇森
1987年 第二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秋天的童話 導演:張婉婷
1988年 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龍虎風雲 導演:林嶺東
1990年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阿郎的故事 導演:杜琪峰
11,鄭則仕 (3次)
1986年 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何必有我 導演:鄭則仕
1997年 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三個受傷的警察 導演:趙崇基
1997年 第二屆香港金紫荊獎 三個受傷的警察 導演:趙崇基
12,狄龍 (1次)
1986年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英雄本色 導演:吳宇森
13,萬梓良 (1次)
1988年 第二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大哥大 導演:蔡揚名
14,張國榮 (2次)
1991年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阿飛正傳 導演:王家衛
1995年 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15,曾志偉 (1次)
1992年 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雙城故事 導演:陳可辛 李志毅
16,周星馳 (4次)
1992年 亞太影展第三十七屆 審死官 導演:杜琪峰
1996年 第二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導演:劉鎮偉
1996年 第一屆香港金紫荊獎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導演:劉鎮偉
2002年 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少林足球 導演:周星馳 李力持
17,成龍 (2次)
1992年 第二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警察故事3之超級警察 導演:唐季禮
1993年 第三十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重案組 導演:黃志強
18,黃秋生 (5次)
1994年 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導演:邱禮濤
1999年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1999年 第五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1999年 第四屆香港金紫荊獎 野獸刑警 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2003年 第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19,梁朝偉 (8次)
1994年 第三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重慶森林 導演:王家衛
1995年 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重慶森林 導演:王家衛
1998年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春光乍泄 導演:王家衛
1998年 第三屆香港金紫荊獎 春光乍泄 導演:王家衛
2000年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衛
2001年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衛
2003年 第八屆香港金紫荊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2003年 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 麥兆輝
20,喬 宏 (2次)
1996年 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1996年 第一屆香港金紫荊獎 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21,吳鎮宇 (4次)
1997年 第三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旺角揸fit人 導演:查傳誼
2000年 第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爆裂刑警 導演:葉偉信
2000年 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槍火 導演:杜琪峰
2001年 第七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公元2000 導演:陳嘉上
22,謝君豪 (1次)
1997年 第三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南海十三郎 導演:高志森
23,劉青雲 (3次)
1998年 第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高度戒備 導演:林嶺東
2000年 第五屆香港金紫荊獎 再見阿郎 導演:杜琪峰
2002年 第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絕世好Bra 導演:梁柏堅
24,劉德華 (2次)
2000年 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暗戰 導演:杜琪峰
2001年 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 阿虎 導演:李仁港
25,黎明(1次)
2002年 第三十九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三更之回家 導演:陳可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