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十七歲》
電影《十七歲》是周格泰執導的台灣電影。影片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高中時期,關於愛情與青春的故事。影片中的鋼琴老師王蕾在多年後偶遇高中時期未完的戀情,通過一封未寄出的郵件,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感慨。《十七歲》不同於其他青春片的激烈與狗血,它更偏向於「小清新」的風格。影片通過雙線敘事,展現了從戒嚴末期到民主化時代的變化。相較於楊雅喆導演的《女朋友○男朋友》中的壯懷激烈,周格泰的《十七歲》在愛情故事的表達上顯得更為內斂,沒有太多關於兩代人的故事,更多的是對青春的懷念和對愛情的感慨。
電影中的主角林克銘,作為一位即將步入中年的建築事務所經營者,對高中時期那段未完的戀情記憶猶新。他與王蕾的交往,就像是他未及實現的「年少的憧憬」。而這種心靈的震撼,甚至超過了肉體的渴求。多年後,林克銘對沈亦白的愛戀,也與他的高中戀情有著相似之處。影片中的林克銘,對婚姻的恐懼,可能源於與王蕾那段未完成的戀情。
在《十七歲》中,周格泰沒有編織一個大團圓結局。他理解,舊情難以重燃,舊愛何必重溫。電影中的王蕾,最終因車禍而失去意識。整個電影的基調相對克制,沒有大開大合的愛情故事,也沒有激烈的沖突。影片中的人物更接近生活中的普通人,而非綜藝節目中強裝親民的明星。
《十七歲》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以一種細膩的方式,探討了青春、愛情與成長的主題。電影中的林克銘,對高中時期那段未完的戀情的懷念,也引發了人們對青春不再、往日情懷的感慨。電影中的情感表達,也許正是人們對於過去、對於愛情的復雜情感的投射。周格泰的電影,不僅展現了青春的美好,也呈現了成長的痛苦與困惑。這是一部值得我們思考的電影,它讓我們回想起青春的純真,也讓我們反思成長的意義。
Ⅱ 電影《不要忘記我愛你》上映後,惡評如潮,哪些內容如此不受觀眾待見呢
這部《不要忘記我愛你》,徹頭徹尾都是最為媚俗的套路。本片玩了一個算不上新鮮的高概念:失憶症。男主角陸堯(劉以豪 飾)因為車禍手術,導致患上了順行性失憶症。此病奇特之處是,永遠只記得車禍前的事情,但之後過的每一天,睡醒後都會記憶清空,恢復原初的設置。
種種細節的缺位,導致本就沒多少分的電影,面臨無分可扣。而《不要忘記我愛你》的悲劇,更像是編劇拍腦門下,追求情感烈度,強行加的調味料。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前提是美好的事物存在過。電影中二位的愛,來得太草率,失去了自然不會讓觀眾感到可惜。最後唯一能做的催情,就是調大背景音樂,給角色來個特寫哭戲。除了無趣,還是無趣。在這些檔期上映的電影,拍的人只想賺一波就走,看的人也不會對電影有期望,情人檔的電影彷彿純粹是男女約會的背景板,電影反而成了次要。這種畸形的現象,只會讓國產愛情電影的風評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