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電影《驚心動魄》講得什麼呀謝謝
影片講述一個有著完美家庭、身份高貴、深得丈夫寵愛的美麗少婦雯雯某天打開電視,忽然畫面出現一位神秘男士的預言:她將在某個時刻忽然失去她現在所有的一切,家庭、財產、社會地位,更加離奇的是她將失去她的名字,一切社會關系將突然完全喪失。如晴天霹靂般的雯雯向丈夫求救,丈夫自然認為她是在家閑得慌,然而一次她陪丈夫參加晚會時喝醉,等她醒過來時身邊所有人全部不認識她了,丈夫以為她是自己同事黛安娜,而黛安娜則被認為是雯雯。家裡傭人也認為她是黛安娜,她記得自己以前去看過醫生,去找醫生求證,但醫生也認為她就是黛安娜,她去問以前做義工的福利院的老人們,但是還是所有人都認為她就是黛安娜。在絕望之際,她遇上以前女友,對方願意證明她就是雯雯,但是好友從餐廳出去吸煙的舉動讓已成驚弓之鳥的雯雯疑心頓起而逃離,而好友隨即在車禍中死亡進一步加劇了雯雯的驚恐。最後一次遇上丈夫後,雯雯哭訴自己有了他的骨肉,丈夫終於於心不忍,從導師安排的試驗中退出——原來整個過程都是老闆兼導師盧博士的一次試驗,結果證明,在社會里如果大部分人認為你是什麼,那麼你就是什麼;如果大部分人認為你不是什麼,那你就不是什麼——包括你是不是你自己這一點。
「異化」,這個馬克思主義里最被西方思想界接受的名詞,在這部影片里再次被生動地演繹。與卡夫卡《變形記》等文藝作品不同的是,別的作品是用寓言等過於追求藝術性的抽象方式來揭露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結果就是迴避了異化的根源在於作為社會組織的人而不是別的神秘力量這非常關鍵的一點。相比之下,《驚心動魄》盡管沒有直接點明資本主義社會的病態人際關系是導致人被異化的根源,但是整個影片背後沒有任何神秘因素,一切都是背後有人安排,巧妙到天衣無縫的安排,人在資本主義世界純粹是別人的試驗品——這才離「異化」根子不遠。
表面上看,雯雯幸運地獲得了幸福女人所應該有的一切——美貌,成功的丈夫,愛情,悠閑的生活,財產,尤其普通人們難以奢望的名譽,是主流社會里的人,不是象《項鏈》里那種需要虛榮來裝點自己微寒地位的女人,她不需要。很難相信一夜之間,她忽然無緣無故喪失得乾乾凈凈,她並沒有象瑪帝爾德那樣因為貪慕虛榮而招惹無妄之災。但是,一夜之間,她徹底地一無所有,她之前的名譽並不象可口可樂的商標一樣幫助她能克服困難,連為她證明她的名字叫雯雯這最起碼的一點也沒有任何作用,她是個善良的女子,做過不少善事,盡管她的交際圈子由於貴婦式生活顯得狹窄。但是,一夜之間,所有她認識的、幫助過的人,全部不認識她。她不是丟失了財產,不是丟失了愛情,不是丟失了名譽,所有財產、愛情、名譽仍然被社會每個人認為在一個叫雯雯的女子那裡,只是,那個女子已經不是她——她僅僅喪失了一個叫「雯雯」的姓名符號而已。
但是,就是丟失了一個姓名符號,她已經不再是她,「雯雯」這個名字所伴隨的一切,也與她無緣。
社會並不認識哪一個人,而僅僅認識一個符號,不管符號代表的實際是哪個人,甚至是不是人,因為人不過是試驗品,和化學葯品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資本主義。
曾幾何時,「民主、自由」這些美麗的商標,加上絢麗的夜燈光,讓我們對資本主義嚮往不已。例如有一位當年被大陸打擊出去的網友,向我們展示在美國「無悔」的生活,可是我們看到了什麼呢?也就是有錢了買了套漂亮的房子,有了車,有了寵物,可是我就奇怪,當年在大陸對當局慷慨激昂的激情呢?怎麼到了美國就不見去裹白布、絕食了呢?原來知識分子的良知已經消逝得無影無蹤了?難怪王朔到了美國說,在美國違反法律後果很嚴重,那裡就是一個把刁民變成良民的好地方。
我每次讀到那種炫耀在國外「民主自由」生活的文字時,總忍不住發出疑問:其實你們在美國的這種態度到了任何國家都是行得通的,如果你只是想過日子,任何政府也沒閑心來迫害你,早知道遲早做順民,又何必當初呢?你們的「民主自由」除了因為那裡人口稀少有套大房子、有個院子外還有什麼?
富裕!這確實是資本主義給世人炫耀的一面,也是民主人士最大的資本或者誘餌。但是,即使資本主義世界裡大紅大紫的明星,也不時發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樣」的感慨,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相當部分人有所謂「購物癖」——明明自己不需要,明明沒有任何用處,明明狹窄的房子里已經根本堆不下,明明卡早就刷爆,明明因此可能要讓自己每天多勞動幾個小時,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還是習慣性地再掏腰包——其實,這僅僅是一種每天綳緊神經象驢一樣轉後的發泄而已——而這正是資本家所喜歡的,沒有別人喪失理性的機械性購物,利潤從何而來?——一切都如《驚心動魄》里所揭示的,是背後有人在安排,你認為是自由的購物僅僅是別人安排好的一道你去完成的工序而已,你仍然是動物——當你成為動物去購物時,當購物成為生產線上的工序時,規模自然就大了,背後就是產品壽命的縮短、粗製濫造成為主流和對自然資源的揮霍。
『貳』 電影名字是什麼
又叫少婦的誘惑。克勞迪婭科爾1965年出生於義大利,有義大利和羅馬尼亞的血統。
電影概述
黛安娜,出生在威尼斯著名的華倫天奴家族,現在羅馬一個服裝店做售貨員。她今年24歲,但結婚卻已5年了,夫妻感情很好,但丈夫帕羅卻有點變態。
只有聽黛安娜敘述被人調戲或與其他男子調情才能激發起他的性慾,這很令小戴苦惱。這不,昨晚在家族的一次舞會上,一個威尼斯老鄉阿風斯過來勾引小戴,二人開始熱舞,帕羅就在不遠處死死地盯著。在回家的車上,小戴轉播了調情的實況,惹的帕羅慾火中燒。
『叄』 少婦農村電影有哪些
少婦農村電影推薦:
1. 《女人的力量》
推薦理由:這部電影以農村為背景,展現了少婦在農村生活中的堅韌與力量。影片描繪了她們在面臨家庭困境時,如何勇敢地承擔責任,努力尋找生活的出路。
內容簡介:影片中的少婦們身處農村,面臨著各種挑戰,如貧困、疾病等。但她們並沒有放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改善生活狀況,展現了農村女性的堅強與毅力。
2. 《田野上的希望》
推薦理由: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農村少婦在困境中追尋希望的故事,展現了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以及女性的獨立與勇敢。
內容簡介:影片主角是一位農村少婦,她在面臨家庭困境時,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勇敢地面對,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人帶來希望。影片中,田野不僅是生活的場所,更是希望的象徵。
3. 《鄉村愛情》系列電影
推薦理由:該系列電影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了農村的生活面貌,其中不乏對少婦角色的刻畫。影片中的少婦形象真實、接地氣,展現了她們的喜怒哀樂。
內容簡介:這一系列電影以一個小山村為背景,講述了村民們的愛情故事和生活瑣事。其中,少婦角色是故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的愛情、生活和家庭都成為影片的焦點。觀眾可以通過影片感受到農村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以上三部電影都展現了農村生活中少婦的形象與故事,無論是堅韌、勇敢還是真實接地氣,都讓觀眾對她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這些電影不僅讓觀眾了解到農村的生活面貌,也讓人們看到女性的力量與希望。
『肆』 胡燕妮電影作品
胡燕妮的電影作品涵蓋了1966年至1981年,以及2004年的作品,跨越了多個年份,展現了她豐富多樣的藝術成就。以下是她的部分電影作品列表:
從1966年到1972年,胡燕妮參與了多部電影的演出,包括《何日君再來》、《黛綠年華》、《黑鷹》、《慾海情魔》、《狂戀時》、《相思河畔》、《欲燄狂流》、《春蠶》、《新不了情》、《噴火美人魚》、《青春戀》、《財色驚魂》、《昨夜夢魂中》、《浪子與修女》、《情人的秘密》、《火戀》、《窄梯》、《香港大劫案》、《偷情世界》、《輕》、《色字頭上一把刀》、《歌後奇遇記》、《騙術大觀》、《男人女人》、《火?的?人》、《偷歡陷阱》、《辣手強徒》、《盪寇三狼》、《愛欲奇譚》、《迷惑》、《血酒後街》、《天堂》、《少年與少婦》、《海艷》、《銀色大隊》、《酒吧女郎》、《雌雄變》。這些作品展示了她在這段時間內的多樣角色塑造和演技表現。
1973年至1974年,胡燕妮繼續在電影領域探索,參與了《愛的奇譚》、《海韻》和《未了緣》的演出,進一步豐富了她的電影作品庫。
進入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胡燕妮參與了《想愛不敢愛》和《天真有牙》等作品的演出,這些作品反映了她在這個時期的創作特色和藝術追求。
在2004年,胡燕妮參與了《龍鳳斗》的演出,展示了她作為演員在不同年代和類型作品中的適應性和多樣性。
綜上所述,胡燕妮的電影作品涵蓋了多個題材和類型,從愛情、驚悚到歷史劇等,充分展現了她的演技范圍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個人的藝術成長,也見證了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輝煌。
胡燕妮,著名演員,邵氏「新十二金釵」之一,師從天才導演秦劍。1945年11月17日生於廣州。中德混血兒,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德國人。童年居住於台灣,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明星。1959年,胡燕妮隨母親回德國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