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語電影的啟蒙
台灣電影業發展相當早,在日治時期的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1900年6月12日,日法自動幻畫協會於台北北門街「十字館」開始放映黑白紀錄片,映期為一周,並且登報招攬觀眾。此為台灣第一回的電影公開放映與電影廣告,十字館亦成為台灣第一家電影院。同年6月16日,來自日本的松浦章三於淡水館放映法國盧米埃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海水浴》、《工人下班》等十餘部短片。松浦章三並於放映電影時兼日文解說,是台灣最早的電影辯士,1921年,同樣以日語解說電影的台灣人王雲峰成為第一個台籍辯士。
1930年代,使用閩南語語言台籍辯士與配上閩南語流行曲(如桃花泣血記)的無聲電影雖盛行台灣,但理論上仍不可稱為台語電影。1932年5月1日,台灣自製第一部電影,是無聲片《義人吳鳳》。該片演員多為日本人。1937年台灣出現第一部有聲片,為台灣總督府政令宣導影片,描述六氏先生遇難的「嗚呼芝山岩」。之後台灣少量自製生產的有聲片仍全以日語配音,因此也不能算是台語片。1945年後,受美國影響,台灣電影院大量放映好萊塢電影,但因為語言的隔闔,票房不佳。開放粵語、廈門語電影在台灣播放後,特別是語言相近的廈門話電影,刺激了台語電影的開始。而首部真正台語片應該是戰後,1956年由邵羅輝導演,以歌仔戲都馬劇團演員為班底的16mm電影《六才子西廂記》。
2. 台灣人看什麼網路電視
台灣人主要觀看的網路電視平台包括Netflix、愛奇藝、騰訊視頻等。
一、Netflix
Netflix是全球知名的流媒體服務平台,提供大量的電視劇、電影和紀錄片等內容。台灣地區的觀眾可以通過訂閱Netflix服務,觀看其提供的豐富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台灣本土製作的節目以及世界各地的影視作品。
二、愛奇藝
愛奇藝是中國大陸的一家主流在線視頻網站,也深受台灣觀眾的喜愛。該平台擁有豐富的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等內容,同時也有大量的台灣本土製作節目。愛奇藝還為台灣觀眾提供了彈幕互動功能,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社區氛圍。
三、騰訊視頻
騰訊視頻是另一個備受歡迎的在線視頻平台,同樣提供豐富的影視內容。該平台與許多製作公司合作,包括台灣的製片方,為觀眾提供最新的電視劇和電影。此外,騰訊視頻還提供了一些獨家內容,吸引大量忠實觀眾。
除了上述平台,YouTube等國外視頻網站也是台灣觀眾常去的場所,上面有許多台灣網友上傳的本土視頻和海外影片。同時,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台灣觀眾選擇通過手機APP觀看網路電視,隨時隨地享受觀影樂趣。
總的來說,台灣觀眾的網路電視觀看選擇多樣,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的平台觀看節目。
3. 台灣電影名翻譯吐槽:小小兵是什麼鬼台灣電影譯名為何這么「土」
浙江國外片子引進國內的時候,需要進行本土化操作,這樣才能夠讓每位觀眾更好的了解到,但是台灣電影一名一直給人非常土的感覺。在翻譯英文篇名時基本上是直譯,比如一部叫做《mission: impossible》的影片,他們直接翻譯成《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在大家的心中感覺特別土,但是台灣民眾可能並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一直生活在這種語言環境中。除了一些拿出來做比較的作品之外,有些作品名字起的還是比較好的。也許這些譯者在看完電影之後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們對本地文化的了解程度是比較高的。為了更好讓大家理解,同時會通過一些獨特的方法讓大家走進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