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刮痧》電影中表現出了什麼樣的中美兩國的家庭文化沖突
回答 共1條
不僅僅是家庭文化沖突,更是突出了「刮痧」的文化認識沖突,外國人不了解中國還有這樣神奇的所謂醫學保健方式。中華文名博大精深,雖有糟粕,但是精華之神奇非外國人所能理解。
家庭文化沖突無疑是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比如在法庭上有兩個徵人作證認為梁家輝虐待自己的兒子,他同事說他當眾扇兒子耳光,醫
㈡ 電影刮痧中體現文化沖擊的影評150字
中西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自近代以來經歷了一個從碰撞、沖突到融合、互通的過程,就像電影《刮痧》所表現的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不僅在中美兩國的法律、道德標准等方面,而且觸及法理、觀念,甚至中醫理論等諸多議題。由於時空上的差異,造成了中美—東西方文化、觀念上的不同,進而表現為行為上的沖突。
第一點,我們先從文化的淵源方面來看
第二點,是那句「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朋友觀
第三點,觀念文化方面的差異,這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
從表面上看,電影《刮痧》反映了西方社會對中醫的無知,但從根本上看,體現的卻是中西兩種文化的沖突,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強勢文化試圖一統天下,用西方的文化觀閹割異質的弱勢文化的趨勢.所以,文化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見和誤解。這就要求我們對待不同的文化,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同文化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對待自己的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但不能妄自尊大;要看到其局限性,但不能妄自菲薄
㈢ 觀看電影《刮痧》,結合課程內容,簡要描述電影中你認為明顯表現出中西法律文化沖突的場景2-3處,並加以詳
鄭曉龍2001年的影視作品《刮痧》,油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在以美國為背景的環境中,以中醫療法「刮痧」為線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異或者說是矛盾,綜觀整個影片,令人思索···
一.關於文化
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倫理觀,講究尊老愛幼,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後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觀念,只有在我們這個國土之上生長起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小丹尼斯對此就是一個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斷。這個是家庭倫理上中西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醫學上的差異也是讓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刮痧治療術。在法庭上,許大同說到中醫的脈絡,律師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實,別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即便是中醫醫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經絡,何況時外國人呢?
按「百家講壇」中王新陸教授的《解讀中醫》的講座來說,中西方在開始的時候,醫學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從生產生活種積累起來的經驗,都講究整體論治,起初都是巫醫不分。只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後來才逐漸逐漸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論體系。西方從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走向了實證論,走向了微觀;我國從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基礎。
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我們思索一下中醫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於中醫學的時間長,且需記的特別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經式微的中醫學再度煥發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認可,尤其顯得艱難和意義重大!
可幸的是,中醫學在治療好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它的個性化治療亦逐漸受到了重視。
二.關於友誼
許大同的老闆,本來去法庭時為了幫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傷痕時,緘口不再發言。由此也引起了許大同的強烈不滿,認為他不夠朋友,從法庭出來後直接辭工,還對那個老闆兼朋友者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到這里,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他人與自己的關系親疏而或多或少地給予方便。但許大同的那個老闆加朋友的人不是如此,當他以為許大同虐待小孩時,不再幫其辯護。這是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他從許父口中得知刮痧是一種中醫治療法時,不辭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求證,為許大同一家的重新團圓和完整付出了不小的努力。這友誼難道不足以珍惜嗎?
在這個故事中,亦可看出歐美世界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與中國人治的點點痕跡。
三.關於教育
說到教育,離不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在開篇為許大同舉行的慶功會上,小丹尼斯和老闆的兒子幹了一架,許大同要他向老闆的兒子道歉,小丹尼斯沒有接受,於是把小丹尼斯揍了一頓。在後來,許大同跟老闆說,這是給他面子,但他的老闆覺得很難理解。
中國人講求個人自掃門前雪,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人講求己所欲施於人。同同是從自身出發,但一個是從所不欲出發,一個是從己所欲出發。這就讓兩個地域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觀念。在影片中,護士發現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傷痕時,馬上報案,其他人也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認為的虐待環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證,連許大同的老闆兼朋友那個人同樣出席,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對小孩好。想想咱們中國,會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證嗎?會為了這種不利己得罪人的事挺身而出嗎?
四.關於脾氣
法庭中,那個兒童權利保護中心的律師為了贏得官司,任意曲解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精神實質,終於激怒了許大同而讓這事走向了訴訟。在此,引用一個網友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暴躁正好掉進了美國的冷靜陷阱里。
在這里,看到許大同被激怒得近乎失去理智的表現,我們觀眾可能都會深深地給予同情,而對那個律師厭惡之。
實際生活中,憤怒往往於事無補,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憤怒是一把雙刃劍,讓愛自己的人受傷,也讓自己受傷;是讓親者痛,仇者快的的東西。也許,一個人只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憤怒,很理智的對待所發生的事情時,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應有的態度。
㈣ 電影《刮痧》的情節及所反映的問題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但是隨後降臨的一件意外卻使許大同夢中驚醒。
五歲的丹尼斯鬧肚發燒,在家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葯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
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通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面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范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後終於失去冷靜和理智……法官當庭宣布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準他與兒子見面。
惱怒的許大同與朋友昆蘭之間產生誤解和沖突;為讓兒子能留在家裡得到母親的照顧,許大同搬出了家;父親也決定回國,為了讓老人臨行再見一面孫子,許大同從兒童監護所偷出兒子丹尼斯到機場送別。受到通緝的許大同帶著兒子逃逸,和大動干戈圍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場追車游戲,「從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團聚的片刻快樂。
父子分離,夫妻分居,朋友決裂,工作丟失……接連不斷的災難惡夢般降臨,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努力多年、以為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貧民區的破舊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婦借酒澆愁,抱頭痛哭。
聖誕之夜,許大同思家團圓盼子心切,只有鋌而走險,裝扮成「聖誕老人」,從公寓大廈樓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樓——自己家的窗戶悄悄爬去,結果引來警車呼嘯而至……
<刮痧>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感人故事
㈤ 電影刮痧中在法庭上許大同與原告有哪些文化沖突
11「刮痧」在美國 刮痧這個在中國極為平常的傳統治療法,在美 國卻引起了那麼大的沖突與災難, 因為「說不清 楚」,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作為大同一家 虐待兒童的證據,無論大同用英文和時兒夾雜著中 文怎麼解釋都無法讓美國人明白刮痧是什麼。筆...
㈥ 電影《刮痧》中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哪些方面急求。。要有明確的邏輯性。。。
《刮痧》應該是一部能夠引發我們許多聯想的影片。
故事發生的精神文化背景是敘述者對於中美兩國存在著某種差異的認可。具體情節有可能受到一個類似案件的啟發,但這並不重要。事實上,差異可以被敘述者製造無數的故事出來。一個中國的老人用了「刮痧」這種方式給他的小孫子治病,在中國,這當然不會成為問題,但一個美國的兒童保護組織卻可以因此把這個孩子的父母告上法庭。
文化相對主義傾向於強調非西方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這一點即使是在西方以外也是很容易得到理性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的。
我們也許還記得,許大同在那個證明他已經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發獎會後,為了討好他的老闆,曾打了兒子一個耳光。作為一個父親,許大同也許會有自己的理由,但從啟蒙主義的普遍性立場來看,這個耳光應該比「刮痧」更有分量,也更能說明問題,是不能輕易放過去的
一般說來,「刮痧」更像是一場誤會,因為它是可以通過實踐來證實的。影片最終就是用了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個耳光說起來卻有許多麻煩,至少它提醒我們注意,除了需要別人理解和認同的文化特殊性之外,全體人類還有沒有應該共同遵守的價值准則?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這種復雜的辯證關系?如果普遍性是西方的一種權力話語的話,那麼,我們對自身特殊性的強調,會不會加強了普遍主義的邏輯與力量?
望採納!!!!!!!!!!!!!!!!!!!!!!!!!!!!!!!!
㈦ 從刮痧這部電影中看中美文化的相同點有哪些
也各有所短、觀念、觀念上的不同,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強勢文化試圖一統天下。
第一點.所以。由於時空上的差異,但從根本上看;要看到其局限性、道德標准等方面,體現的卻是中西兩種文化的沖突。不同文化各有所長,就像電影《刮痧》所表現的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中西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用西方的文化觀閹割異質的弱勢文化的趨勢,這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
從表面上看。對待自己的文化,也需要超越偏見和誤解,要有文化自信,進而表現為行為上的沖突、沖突到融合,但不能妄自尊大,不僅在中美兩國的法律,觀念文化方面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對待不同的文化、互通的過程,我們先從文化的淵源方面來看
第二點,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文化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而且觸及法理,甚至中醫理論等諸多議題,電影《刮痧》反映了西方社會對中醫的無知,造成了中美—東西方文化,是那句「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朋友觀
第三點,自近代以來經歷了一個從碰撞
㈧ 求討論電影《刮痧》中文化差異的畢業論文
從《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電影《刮痧》講述的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八年的中國家庭,因為孩子的一次意外發燒,剛來美國,不懂英文的爺爺用了中國傳統的刮痧治療方法為小孫子治病,但在醫院里被護士發現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懷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於是,兒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親許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許大同因為無法解析刮痧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治療法,又因為律師的曲意刁難,許大同最終被判決與孩子隔離,並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與妻子分居,幸虧許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國,知道了刮痧是一種治療方法,為其作證,故事也就有了完滿結局。許大同一家在美國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華人在外國生活的種種不適,而這些不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的,隨之而來的必然有隔閡,對立與沖突。首先是醫學領域的認識差異。刮痧是故事沖突引發的導火索,刮痧療法在中國民間很常見,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確實能夠治癒一些常見病。但是,這種療法搬到美國,就成了大同對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證。二是法律觀念的不同。在西方社會里,法律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每一種糾紛都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而每一件事實都是要講求證據的。如美國的法庭及兒童福利院雖被大同的滿腔激情,真摯而忘情的訴說所震懾,卻仍要求有「愛的證據」,以供法庭判決。而中國人比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對於親情特別看重。三是對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開頭,許大同因為自己的兒子沒有向老闆的兒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兒子一下,老闆看了覺得不可思議,許大同對約翰解釋這一舉動說:「我為什麼打我兒子,那是出於我對你的尊重,那是我給你面子。」這樣的解釋讓這個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並不知道眼前這個東方小夥子的這一耳光竟然是出於這樣的邏輯,作為西方人的約翰,他是無法理解這個東方爸爸打他兒子時的那種復雜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違法的,這是對人權的不尊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說明這樣一個道理:由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觀念上的差異,在相互交織、碰撞中必然發生尖銳的沖突。四是對愛,對家庭的理解的差別。這也是《刮痧》中沖突的本質所在。許大同對付美國社會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餘,這並不意味著他在成長中濡染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就已經煙消雲散。在許大同的心裡,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的幸福與團圓。三世同堂,其樂融融,是他奮斗的動力和意義所在。為了爺爺能在美國拿到綠卡,他還把給孩子刮痧這事稱是自己刮的;為了兒子能回家寧願分居;為了爺爺能看一眼孫子,偷偷把兒子從福利院了帶出來;在法庭上,許大同愛子心切,甚至和對方辯護打了起來;為了給孩子送聖誕禮物,不顧危險爬到九層,完全有可能「墜樓而亡」…… 愛就是付出和負責任,可能會表現為嚴厲,表現為分居,甚至表現為欺騙,表現為劫持……正是這種愛把孩子和父親以及這個家和二為一體,這種愛超越了其自己的尊嚴,平等,自由和選擇自身幸福的權利。 而在西方人眼裡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是犯法的!這部《刮痧》,讓我們意識到了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雙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問題確實令人頭疼。看來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經歷長時間的碰撞,相互交織,尖銳的沖突,磨合,才能融合與發展的。
㈨ 求在電影<刮痧>中,羅例出中美文化的差異。
11「刮痧」在美國
刮痧這個在中國極為平常的傳統治療法,在美
國卻引起了那麼大的沖突與災難, 因為「說不清
楚」,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作為大同一家
虐待兒童的證據,無論大同用英文和時兒夾雜著中
文怎麼解釋都無法讓美國人明白刮痧是什麼。筆者
認為與其說影片《刮痧》講述的是許大同這個中國
家庭在美國的遭遇,不如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美國
因為不被理解和認同所處的尷尬和無奈的境地。影
片中法官要求大同「找一個官方醫生,用簡練的、一
個老法官能看懂的英文來說明刮痧」,但正如大同
的辯護律師所說,「沒有一本美國的醫學教科書有
關於刮痧的記載,那是不科學的,沒有人會為此作
證。」在法庭上,當許大同試圖解釋「刮痧」時,他不
得不使用中文「丹田」、「七經八脈」等術語,因為美
語里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詞彙來表達,許大同的「dan2
tian」和「seven jing and eightmai」讓在場的美國人不知所雲,法官阻止他繼續說下去,讓他們去找專家人
士來說明「刮痧」為何物,可大同與其妻簡寧費勁全
力也找不到這樣的人,他們只好放棄解釋「刮痧」。
影片中爺爺痛惜地自問:「刮痧在中國幾千年了,到
了美國怎麼就說不清楚了呢?」就爺爺和大多數中
國觀眾看來,刮痧這種治療方法在中國那麼普通,似
乎美國人也理所當然地應該知道這一療法,他們不
懂應該是他們的錯,這便是跨文化交際中最容易犯
的錯誤,即將自己的文化強加給另一種文化,用自己
的行為方式為標准來評判對方的行為。刮痧事件使
得大同失去了對兒子的監護權以及隨之而來的送父
回國、帶子逃亡、夫妻分居、朋友反目,其實這不僅僅
是「刮痧」這一中醫療法與美國法律的沖突,它反映
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異域文化相遇時產生的難以避
免的碰撞和摩擦。
21中國人的情感與美國法律
任何觀看了這部影片的中國觀眾無一不被大同
一家三代人之間濃濃的父子情、夫妻情和祖孫情所
感動。大同毫無顧及地頂替他父親說是他本人給兒
子刮痧的,大同從福利院「偷」兒子到機場與即將回
國的爺爺見面以及為了在聖誕夜與家人團聚大同冒
著被逮捕的危險爬水管上九樓等都反映了中國人對
親情的重視,中國觀眾感動得眼淚汪汪,但大同的這
些行為實際上都是美國法律不允許的。生活在一切
都講求法律的美國社會里,雖然大同愛子心切,但卻
拿不出證據來證明刮痧是中國的傳統治療法,無論
他怎樣用語言來表達他是多麼地愛自己的兒子都打
動不了法官的心,法律只需要證據。美國是一個法
制國家,法律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每一種糾紛都通過
法律途徑來解決,他們看重的事實,是證據。大同最
終還是被判決與自己的兒子隔離,這一判決雖然缺
乏人情味,但是從依法辦事的角度來看,法院的判決
卻是正確的,只是廣大中國觀眾絕對接受不了,情感
還是站在不守法的大同這一邊。但冷靜下來想想,
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這場文化較量過程中,我們看
到了美國人是如何地重視人權,他們用法律和社會
機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影片中許大同在公共場合教育兒子,叫丹尼斯
給小朋友道歉,兒子不從,大同就當著眾人的面摔了
他一巴掌,這在一般中國人眼中父母管教兒女是天
經地義的事情,「子不教,父之過」。中國父母在處
理小孩之間類似打架這樣的事情時都是首先教育自
己的孩子,但在美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更
加尊重事實,大同的行為讓他們覺得中國人教育孩
子的方式太粗暴,甚至還認為他有虐待傾向,這讓廣
大中國觀眾不得不為大同叫屈。中國人愛孩子是出
了名的,而且很多家庭對獨生子可以說是溺愛。在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兒女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不
管用什麼方式管教孩子他人無權干涉。中國父母對
子女有嚴厲的教育觀念,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
訓誡,體罰甚至打罵。中國父母認為打孩子是為了
孩子好,為了愛孩子,希望孩子成材,將來有出息。
美國人當然也是愛孩子的,影片中兒童福利院就是
出於對丹尼斯的關心和保護才不讓被他們認為有虐
待嫌疑的父母接近孩子。在美國,父母只是子女的
監護人,不能對其有過分責罵,更不用說動手打人
了。他們認為不論男女、不論年齡大小,每一個成員
都是平等的,每一個成員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權利。尤其是對於未成年孩子,他們更是通過一系
列的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平等權利,影片中醫院
里的醫生一發現孩子背後的血痕就馬上通知法院起
訴孩子的父親就足以說明這一點。美國這些法律規
定對中國人來說顯得有些多事,甚至不可理喻。比
如,為了保護未成年兒童的安全,美國《交通法》還
規定,體重不足40磅的兒童,必須連同兒童椅用安
全帶綁在汽車後座上,違反規定,罰款400美元。這
是因為小孩太小,屁股底下沒有兒童座椅很有可能
從安全帶里滑下來。但中國人一般認為把孩子抱在
懷里已經很安全了,父母無疑是愛孩子的,是會保護
孩子的,大可不必用一些冷冰冰的條條框框來約束
我們的行為。
美國的法律涉及面之廣是中國人難以想像的,
人們在政治、經濟、教育、婚姻等方方面面受到法律
的保護,法制觀念已植根於每個人的價值體系之中,
人們時時處處都會感覺到法律的存在。把孩子獨自
留在家裡是犯法,夫妻在家打架是犯法,這些對中國
人來說好像應該算是自家的私事,用不著外人干涉,
更與法律無關。美國人的法制觀念和中國人的傳統
文化很不相同,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很難說清誰對
誰錯。但《刮痧》也的確讓我們深思,我們對孩子的
愛是否科學?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打罵孩子提升到是否是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侵犯和不尊重這個層面來
認識?
31中國人的面子觀
在聽證會上,大同的老闆作為證人說出了大同
打兒子的事實,令大同非常失望和憤怒,甚至斷絕了
與老闆的朋友和工作上的關系。在其後的一段對話
中,大同道出了打兒子的原因。
昆蘭(老闆) :「我只相信事實! 你不應該打丹
尼斯! 」
許大同:「我為什麼打我自己的兒子? 還不是
因為尊重你,為了給你面子! 」
昆蘭:「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打你孩子怎
么能是給我面子! 」
許大同:「不可理喻! 」
語言是文化的表象。這些對老闆來說「亂七八
糟」的邏輯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完全可以理解
的,大同打兒子只不過是想通過顯示父親對兒子的
威嚴和約束力來給對方面子,但對美國人來說,這種
「體面」的表現被異化為不體面的言行,原因何在?
這就不得不說說中國人的面子觀。林語堂先生在
《臉與法治》一文中說道,「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
洗,可以刮,並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
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盪產而為
之,也不為過。」不管一個人是富有還是貧窮,是上
等人還是下等人,面子總歸是要的。魯迅先生筆下
的阿Q雖既無財產又無地位,但一旦有人傷了他的
面子,他也會盡力去挽留與維護。當他被別人打了
時總是說「我就算被兒子打了」,雖然他得忍受肉體
上的疼痛,但在面子上卻勝利了。阿Q的這種「精
神勝利法」實質上就是一個人丟了面子後為維護自
己的面子而採取的一種自我防禦行為。對中國人來
說,在同等情況下貶損自己是抬高別人、尊重別人、
給別人面子的行為;而美國人則認為貶損自己是愚
蠢的行為,與尊重別人毫無關聯,對於中國人的面子
觀念,他們是無法理解的。在中國文化中,很注重長
幼有序,尊卑分明,這是傳統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
表現;而美國文化更注重人的獨立性,主張個性解
放,長幼平等,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
解。中國人的面子觀與集體主義緊密相聯,中國是
一個以集體主義為向導的國家,集體主義文化強調
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人們努力維持一種和諧的
人際關系,因而會盡量避免人際沖突,人們說話比較
委婉,使用高語境的語言。「面子」是中美文化沖突
的具體體現之一,中國有一句俗語說「人要面子,樹
要皮」,還有「要面子」、「顧面子」、「丟面子」、「沒面
子」等說法。中國是一個相當穩定的社會,中國人
很少有機會離開他生活的地方,一輩子都與相同的
朋友、鄰居、親戚在一起。當一個人的生活與他人相
連時,與其他成員之間保持融洽關系就變得尤為重
要。為了保持融洽,避免沖突和維護家庭、群體和組
織的完整性,人們十分在意自己與他人的面子。
中國人特別講面子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們
生活在一個無形的關系網之中,而且人與人之間的
關系從根本上說就是不平等的,人們似乎也認同這
種不平等的關系。在這縱橫交錯的社會關系網中,
人們履行著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每個社會成員在與
他人交往過程中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僅要維護自
己的面子,同時要尊重別人的面子,正如田玉川所
言,「在社會關系這張錯綜復雜的大網中,每個人都
建立了自己的一張小網。人在網中,網在人中,網網
相連,網網相依,網網相爭,網網相生……」。(田玉
川: 214)中國人講面子甚至會以犧牲個人尊嚴甚至
良知為代價,影片中大同為了給他老闆面子而打自
己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例證。中國人講面子可以說有
一整套學問,中國人的「面子觀」對於強調個人行動
的自由和個人願望的滿足,強調以個人為中心的社
會價值的西方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西方人也講面
子,但他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遠沒有中國人這么復
雜,他們公事公辦,在原則問題上很少顧及人情、面
子,甚至有些「不講情面」、「冷若冰霜」,因此,要將
中文的「面子大」、「沒面子」、「鐵面無私」、「臉上無
光」等直接譯成英語恐怕英美人永遠都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