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音樂之聲電影的獲獎

音樂之聲電影的獲獎

發布時間:2021-07-23 15:47:23

1. 音樂之聲的獲獎記錄

電影節年份獎項獲獎情況獲獎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2001 國家影片登記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獲獎 音樂之聲第23屆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羅伯特·懷斯 最佳女演員(喜劇/音樂類)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獲獎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電影(喜劇/音樂類) /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獲獎 音樂之聲第38屆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電影 / Best Picture 獲獎 音樂之聲最佳女演員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獲獎 羅伯特·懷斯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ed D. McCord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Boris Leven
Walter Scott
Ruby R. Levitt 最佳服裝設計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Dorothy Jeakins 最佳剪輯 / Best Film Editing 獲獎 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獲獎 James Corcoran
Fred Hynes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獲獎 Irwin Kostal 第1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6 最佳女演員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第10屆義大利大衛獎1966最佳外國女演員獲獎朱麗·安德魯斯參考來源:

2. 《音樂之聲》是哪年哪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第七十八屆(2006-2007) 《撞車》 CRASH 第七十七屆(2005-2006) 《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 第七十六屆(2003-2004) 《指環王3:王者無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第七十五屆(2001-2002) 《芝加哥》Chicago 第七十四屆(2000-2001)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第七十三屆(1999-2000) 《角鬥士》Gladiator 第七十二屆(1998-1999) 《美國美人》(American Beauty) 第七十一屆(1997-1998) 《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第七十屆 (1996-1997) 《泰坦尼克號》(Titanic) 第六十九屆(1995-1996) 《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第六十八屆(1994-1995) 《勇敢的心》(Brave Heart) 第六十七屆(1993-1994)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第六十六屆(1992-1993)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第六十五屆(1991-1992) 《不可饒恕》(Unforgiven) 第六十四屆(1990-1991)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第六十三屆(1989-1990)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第六十二屆(1988-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 第六十一屆(1987-1988) 《雨人》(RainMan) 第六十屆 (1986-1987)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第五十九屆(1985-1986) 《野戰排》(Platnoon) 第五十八屆(1984-1985)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第五十七屆(1983-1984) 《莫扎特》(Amadeus) 第五十六屆(1982-1983) 《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第五十五屆(1981-1982) 《甘地傳》(Gandhi) 第五十四屆(1980-1981) 《火的戰車》(Chariots Of Fire) 第五十三屆(1979-1980) 《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第五十二屆(1978-1979) 《克萊默夫婦》(Kramer vs.Kramer) 第五十一屆(1977-1978)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第五十屆 (1976-1977) 《安妮"霍爾》(Annie Hall) 第四十九屆(1975-1976) 《洛奇》(Rocky) 第四十八屆(1974-1975) 《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第四十七屆(1973-1974) 《教父2》(Godfather 2) 第四十六屆(1972-1973) 《騙》(The Sting) 第四十五屆(1971-1972) 《教父》(Godfather 1) 第四十四屆(1970-1971) 《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 第四十三屆(1969-1970) 《巴頓將軍》(Patton) 第四十二屆(1968-1969)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 第四十一屆(1967-1968) 《奧利弗》(Oliver!) 第四十屆 (1966-1967) 《炎熱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第三十九屆(1965-1966) 《四季之人》(A Man For All Seasons) 第三十八屆(1964-1965)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第三十七屆(1963-1964)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第三十六屆(1962-1963) 《湯姆"瓊斯》(Tom Jones) 第三十五屆(1961-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第三十四屆(1960-1961) 《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 第三十三屆(1959-1960) 《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第三十二屆(1958-1959) 《賓虛》(Ben-Hur) 第三十一屆(1957-1958) 《琪琪》(Gigi) 第三十屆 (1956-1957)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第二十九屆(1955-1956) 《環球旅行80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第二十八屆(1954-1955) 《馬蒂》 (Marty) 第二十七屆(1953-1954) 《在江邊》(On The Waterfront) 第二十六屆(1952-1953) 《永垂不朽》 (Longlive) 第二十五屆(1951-1952) 《戲中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第二十四屆(1950-1951)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第二十三屆(1949-1950) 《慧星美人》(All About Eve) 第二十二屆(1948-1949) 《一代奸雄》(ALLTHEKING""SMEN) 第二十一屆(1947-1948) 《王子復仇記》(Hamlet) 第二十屆(1946-1947) 《君子協定》(Gentlemen""s Agreement) 第十九屆(1945-1946) 《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十八屆(1944-1945) 《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第十七屆(1943-1944) 《與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十六屆(1942-1943)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第十五屆(1941-1942) 《忠勇之家》(Mrs.Miniver) 第十四屆(1940-1941) 《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十三屆(1939-1940) 《蝴蝶夢》(Rebecca) 第十二屆(1938-1939)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十一屆(1937-1938) 《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十屆 (1936-1937) 《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aZola) 第九屆 (1935-1936) 《歌舞大王齊格飛》(The Great Ziegfeld) 第八屆 (1934-1935) 《叛艦諜血記》(Munity On The Bounty) 第七屆 (1933-1934)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六屆 (1932-1933) 《亂世春秋》(Cavalcade) 第五屆 (1931-1932) 《大飯店》(Grandhotel) 第四屆 (1930-1931) 《壯志千秋》(Cimarron) 第三屆 (1929-1930)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二屆 (1928-1929) 《紅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 第一屆 (1927-1928) 《翼》(Wing)

3. 「音樂之聲」獲得了哪一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音樂之聲獲得了1965年的奧斯卡獎,獲獎的人是電影里的瑪麗亞。

4. 電影《音樂之聲》獲得過設么獎項

第38屆奧斯卡(1965-1966年度)
最佳影片: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最佳導演:Robert Wise
最佳剪輯: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樂:Irwin Kostal
最佳音效:James Corcoran (20th Century-Fox SSD)
Fred Hynes (Todd-AO SSD)

5. <音樂之聲>獲哪五項奧斯卡金項獎

是38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五項獎~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故事梗概:

22歲的瑪利亞是一個薩爾斯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長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護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看護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逢制了游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亡妻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准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瞭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限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阿比斯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長告訴她她要骨氣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 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地,他們就結婚了。

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當他們還在度蜜月的時候,德國納粹佔領了奧地利,當他們趕回薩爾茲堡,發現到處已經是納粹旗幟橫行了。他們不在的時候,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麥克叔叔幫他們注冊參加了薩爾茲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裡,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導。一向痛恨納粹的上校決定帶領全家人離開奧地利。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准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

演出之後,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的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2、同名歌曲《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
作曲:查理德 羅傑斯
作詞:奧斯卡 漢默斯坦二世
主唱:朱莉 安德魯斯
歌詞:
THE SOUND OF MUSIC

My day in the hills
Has come to an end I know
A star has come out
To tell me it』s time to go,
But deep in the dark-green shadows
Are voices that urge me to stay.
So I pause and I wait and I listen
For one more sound,
For one more lovely thing
That the hills might say…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With songs they have sung
For a thousand years.
The hills fill my heart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My heart wants to sing
Every song it hears.

My heart wants to beat
Like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at rise
From the lake to the trees,

My heart wants to sigh
Like a chime that flies
From a church on a breeze,

To laugh like a brook
When it trips and falls
Over stones on its way

To sing through the night
Like a lark who is learning to pray—

I go to the hills
When my heart is lonely,
I know I will hear
What I've heard before.
My heart will be blessed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And I'll sing once more.

6. 《音樂之聲》獲得哪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1966年3月,
由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彩色音樂片《音樂之聲》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該片導演羅伯特-懷斯獲最佳導演獎。

7. 影片《音樂之聲》有哪些成就

本片榮獲了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音響五項大獎。並且一經公映便風靡全球,連續幾年票房成績高居榜首,片中幾段優美動人的音樂《哆·來·咪》、《雪絨花》、《音樂之聲》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幾十年來傳唱不息。

8. 《音樂之聲》獲得過什麼獎項

1966 奧斯卡
最佳導演 Robert Wise
最佳電影剪輯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樂改編Irwin Kostal
最佳電影Robert Wise
最佳音響James Corcoran (20th Century-Fox SSD)
Fred Hynes (Todd-AO SSD)

提名最佳女主角Julie Andrews
最佳女配角Peggy Wood
最佳美術設計Boris Leven
Walter M. Scott
Ruby R. Levitt
最佳攝影 Ted D. McCord
最佳服裝設計Dorothy Jeakins

1966 艾迪獎
最佳電影剪輯William Reynolds

1966 BAFTA學院將提名最佳女主角
Julie Andrews

金球獎 獲獎
1966 年度最佳影片 歌舞喜劇類
最佳歌舞喜劇類影片女主角
Julie Andrews
等等~~

9. 被稱作好萊塢最暴躁演員,《音樂之聲》男主去世,他生前榮獲過哪些獎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一個主角扮演者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在自己91歲的年齡里去世了,是因為在家中摔倒撞到了自己的頭部,最終不幸身亡。

不幸的離世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已經91歲的高齡了,在這個年齡的他行動也不是十分的便利,雖然自己在一個十分巨大的房子裡面了,也拍攝過很多出名的電影,但是在當地時間星期五,他自己一不小心滑倒了,然後一不小心就撞到了頭部,最後撞傷,由於送到醫院裡面並不是十分的及時,最後不幸身亡,在這里我要為他默哀三分鍾,因為我也比較喜歡他。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年老成名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是自己中年之後才成名,也是年齡最大的奧斯卡獎獲得者,他獲得的第1個最大的獎項就是《初學者》最佳配角獎,之後也獲得過幾次比較大的獎項,都是奧斯卡,也有一次奧斯卡最佳配角獎,但是他卻是一個十分孤獨的人,因為在自己中年的時候酗酒,甚至還帶著自己的朋友一起,而且完全不顧自己的家庭和妻子,雖然在老年的時候有一定的悔改,娶了一個很好的老伴,但是最後也祝他一路走好吧。

10. 電影《音樂之聲》女主角資料,以及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

朱莉·安德魯斯是英國女演員、歌手和作家。她曾獲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艾美獎、金球獎、格萊美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全美民選獎和世界戲劇獎。她在音樂劇《窈窕淑女》的演出令她的知名度急升,《Mary Poppins》和《音樂之聲》兩套電影演是她的代表作。
此片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配樂和最佳音響。
登台演唱
12歲時就在演員父母的指導下登台演唱
《歡樂滿人間》
1964年出演《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這是茱麗葉·安德魯斯的銀幕處女作,扮演一個跟她次年主演的《音樂之聲》幾乎相同的角色。影片不僅歌曲非常出色,一點也不亞於《音樂之聲》,而且特技也屬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動畫共舞的段落在當時達到新的境界。本片還創造了一個英語中最長的單詞:。2004年被搬上舞台。
《窈窕淑女》
22歲時到紐約百老匯演出音樂劇《窈窕淑女》引起轟動,並且連演了三年,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演員。 後來,華納兄弟公司在1964年把《窈窕淑女》搬上銀幕,把賣花女這一角色,交給當時正在走紅的奧黛麗·赫本。
《瑪麗·波賓斯》
可湊巧的是,此時迪斯尼影片公司亦要開拍音樂片《瑪麗·波賓斯》,並邀請茱麗葉主演一個幫助東家獲得幸福的妙齡女僕。同樣很有意思的是,兩部影片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主日記》
2001年,安德魯斯在影片《公主日記》中再次出現,並在其後的《公主日記2:皇室婚約》中再展歌喉,為影片完整演唱了片中插曲「Your Crowning Glory」。之後她又成了《怪物史萊克》中菲歐娜公主的母親。
遇到坎坷
1967年,茱麗葉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女星。但是,福禍總相倚,好運不常在。由於茉麗葉在兩部新片中的表演給觀眾和製片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他們再也不能接受她扮演的其他角色。而美國社會進入到動盪的六、七十年代以後,以純情少女為主人公的傳統音樂片也不再流行。 茱麗葉從1966年到1970年相繼拍攝的《夏威夷》、《撕破的窗簾》、《摩登女郎朱莉》等影片均不賣座,她開始在好萊塢坐冷板凳了。 90年代,她的喉嚨便出現異樣,直到1997年開刀割除腫瘤後,朱麗·安德魯斯暫時告別了演唱事業。然而,由此而引發的醫療官司以及從此無法歌唱的噩耗都沒能真正影響安德魯斯繼續她的演藝生涯。事實上,這位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從來都不曾離開她熱愛的事業和熱愛她的觀眾們。

閱讀全文

與音樂之聲電影的獲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3000塊不包吃包住 瀏覽:902
導演雲翔的電影游 瀏覽:151
宮崎駿電影純音樂歌譜 瀏覽:616
完整版電影青春在線觀看 瀏覽:969
電影吃飯的圖片 瀏覽:103
印度影視電影票房排名 瀏覽:917
中日戰爭微電影大全 瀏覽:840
新四大名捕電影2018 瀏覽:861
電影院圖片簡筆 瀏覽:707
有關音樂的曰本動漫電影大全集 瀏覽:883
台灣變身電影 瀏覽:699
海綿寶寶大電影不付費 瀏覽:188
經典紅色戰斗電影大全 瀏覽:979
初一電影院上映嗎 瀏覽:463
免費的蟒蛇電影大全 瀏覽:777
朴贊郁導演所有電影 瀏覽:614
女友丟在電影院 瀏覽:205
電影天國王朝完整在線 瀏覽:482
你好李煥英電影票怎麼買最便宜 瀏覽:690
怎麼不用手機取電影票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