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受戒電影圖片

受戒電影圖片

發布時間:2021-07-25 01:52:30

A. 汪曾祺《受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作者汪曾祺在本文結束後署明: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這一簡單的"注腳"實際上為讀者提供了一篇"次本文"。"次本文"也可以稱為"第二本文",是與"正式本文"("正文")平行存在的、對其進行"解構"說明的另一本文。正如《狂人日記》序言(以文言寫成)對於"正文"(以白話寫成)是一個"次本文"一樣,汪曾祺在"正文"之後的這一說明,實際上"解構"了本文所提供的可能解釋或表述。這一"次本文"意味著: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場夢覺,只是真實作者心目中的一種"理想境界"(一個"理想國"),它或許存在過,但已經永逝不復返了。

1980年的作者在"當下"藉助語言構築的這一"話語空間"實際上只是一種情感的操練,試圖"復活過去"、"重返舊時光"的一次想像性的努力。"次本文"也可能說明了真實作者跟當年居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馬克·吐溫夢想成為一名水手一樣,夢想追尋一種理想意境中的人們的生活。

然而,夢既無從尋覓,唯有訴諸語言的想像才可能是真實的,於是《受戒》這一文本的產生,其全部用意似乎都在於圓滿作者的那一個夢。

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曾受業於沈從文,他在創作上很受沈從文的影響。短篇小說《受戒》與沈從文的《邊城》有點相似,都是有意識地表達一種生活態度與理想境界。《受戒》剛發表的時候,受到很多贊揚,也引起不小的爭議,因為其寫法確實與50-70年代人們所習慣的小說寫法大相徑庭。

它不但沒有集中的故事情節,其敘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馬由韁。表現在小說文本中,就是敘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別多,如果按照傳統小說"情節"集中的原則,很可能會被認為是跑題。

例如,小說的題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場面一直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而且是通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並不將它當成情節的中心或者樞紐。它只是一個「夢」,一個作者精心策劃的「夢」,一個讀者百聽不厭的「夢」。

夢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黑暗的社會制度。那夢里只有最純真的少女,最簡單的生活和最美好的愛情。

它就是一篇文章,一篇極負有人性美的文章——《受戒》。

B. 為什麼「受戒」這么好的題材不拍成電影呢

他描寫的是人性之美,總覺得如果拍成電影會失去其中的韻味。而且汪曾祺的這部作品需要很有層次的觀眾才能欣賞明白啊!拍成電影相信很多人會看不懂,觀眾會很少啊!

C. 求汪曾祺《受戒》片段賞析、急、

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讀汪曾祺《受戒》
小說結尾,作者註明:「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四十三年前,即1937年,作者十七歲,正值青春期,情竇初開,充滿著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的年齡,這一個夢便為我們展現出一副山明水凈、恬淡自然的山水畫。小說的情節便在這副舒捲自如的畫中展開。

小說的情節並不明顯,散文詩般的敘事語言在為小說勾勒出一種恬淡深遠、韻味無窮的意境,而明子和英子的相識、熟悉、相愛的情節被淡化到這種意境中。

明子九歲出家,在荸薺庵中的生活使他免受了塵世的污染,和尚的生活也是有悖於人們的常識,可以賭博,可以喝酒吃葷,可以結婚有情人,還可以殺生,充滿淳樸自然地人性美。在這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明子也是淳樸坦誠的。而作為島上唯一的住戶英子一家,父親是一個全把式,母親是個聚寶盆,干凈利索,姐姐文靜又心靈手巧,無憂無慮的生活使英子養成了淳樸率真活潑的性格。而遠離村莊的地理位置又為明子和英子提供一個了沒有塵俗污染的戀愛環境。明子幫英子描畫、種田、放牛的日常生活中,二人的感情不疾不徐地發展。趙大娘從心理上接受明子,稱贊他的時候稱之為「這孩子」,又認明子為干兒子,顯現出淳樸熱情的人性美。

而在結構上,小說雖然以《受戒》為題,卻忽略了名字受戒的過程。前半部分全景式地描寫方丈以及仁山、仁海、仁渡三師兄弟的生活狀態,在介紹明子、英子愛情發生背景的同時為為後文明子、英子的相愛做鋪墊,二人唯美的愛情也在受戒前後的對話中明確地表現出來。

「你受戒了?」

「受了。」

「疼嗎?」

「疼。」

「現在還疼嗎?」

……

「你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

簡短的對話天然無雕飾,卻表現出二人純真的性格和單純美好的愛情。十四歲的名字也許還不懂得愛,但是他們的戀愛在日常的細節中表現無余。

故事的優美是憑借小說的優美清新的語言來表現的。《受戒》簡短的語句,明快恬淡的敘事風格以及大量地方風土方言的使用和白描手法的運用非常契合小說主旨表現的需要。散文詩般的意境使小說讀起來更像是散文或詩,而這種詩意是作者追求傳統文化的結果,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諧。在文中,在顯現在外的佛家思想之外,還存在著儒家思想(和尚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道家思想(小說人物生活的自由和灑脫)。儒釋道三家思想共同營造出一種和諧至極的氛圍。這種思想在以「反思文學」和「傷痕文學」盛行的時代顯得獨樹一幟,體現出作者提倡向傳統文化汲取文學營養的思想。

D. 和尚頭上的戒點

戒疤又稱香疤。指佛教徒為求受清凈戒體而燃香於身上所遺留的疤痕。其行為根據或系起自於捨身供養之思想,或系為斷除我執。受戒時燃戒疤又稱『燒香疤』,所燃香疤之數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幾種。佛門除了剃度儀式外,還有「清心」儀式。即入寺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優秀者,老和尚會用線香為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如果表現良好,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名為「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里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級和尚」或是「特級和尚」。而第十個戒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在中國十個戒疤的「首席和尚」不超過五個。

E. 受戒微電影和小說什麼不同

有啊,看你從哪個方面研究了
第一:可以研究微電影行業發展及路線
第二:可以研究微電影營銷,廣告植入情況。
第三:就是微電影愛好者,研究微電影劇情為主
因為一個好的微電影以完整的故事情節、精良的電影畫面、鮮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對白音樂,結合網路傳播的特性,原創製作的帶有強大互動性和感染力的作品。在注意力碎片化的現狀下,這類微電影的顯著共性是可以集中網民的注意力,增加觀看時間、可玩性和重復觀看/使用次數,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面,微電影都是很有研究意義的。

F. 教頭電影里王陽說的三尊五戒是哪三尊和五戒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的受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出家為不淫戒)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為了教導弟子如律受持,是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葯。戒規雖對出家的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四眾弟子制定的,其實對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弟子,同樣是應該遵守的。但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寶,為佛弟子,積累善根,趨向佛道。然後更進一步受持五戒,為入道的根本行門,有了五戒,方才植下人天福因,打下成佛初步基礎。(6)受戒電影圖片擴展閱讀:至於皈依三寶,前面說過,乃是信佛學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進佛門之後,並不能拋棄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漸升高,逐漸擴大。級級升高,層層擴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業建築的磐石,所以,皈依三寶的種類,共有五等:5、具足戒三皈──比丘(尼)受大戒。

G. 你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還記得嗎是什麼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遙想當年,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居家有一台電視是很幸福的,哪怕是最早的黑白電視機。


該片是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於海、丁嵐等主演的武打片,該片於1982年1月2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影片講述了是隋唐年間,著名武術家神腿張抗暴助義,遭王仁則陷殺,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習武少林,並落發為沙彌的故事。

1982年,內地公映後,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紀錄。

1983年,該影片獲得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提名。

電影中小虎出家受戒,頭上燒戒疤,而事實上戒疤是元朝才出現,這是漢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種明顯的外在標志,於是很多人都誤認為凡和尚都要燒戒疤的。在一些“唐宋時代”故事的電影或電視片里如電影《少林寺》,出現在銀幕或屏幕上的和尚們都煞有介事地“燒”上了戒疤,事實上都是錯誤的

當時的李連傑19歲,也因這部影片走紅,之後更是好片不斷,記得深刻的還有“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給爸爸的信。

H. 求汪曾祺《受戒》節選片段賞析點評 急急急

源自天性 釋放人性--《受戒》賞析
作者:蔡 立 文章來源:lcceo轉載 點擊數:1739 更新時間:2004-9-21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為人們未經壓抑自由生長的天性作了一個絕美的比喻。《受戒》中蘆葦的清香輕襯的那塊忘俗的天地,幽靜寺廟中小和尚明子青澀拘謹少年的影子,農家女小英子水鄉里養出來的率性天真,以及一段純美得驚世駭俗的初戀故事,讓人心甘情願地深入深陷於那個"出世"的幻境,多捱一刻也好。
《受戒》是鄉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許一粒灰塵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說話的故事的淳樸人們的美揭發出來,帶著不留餘地的罪惡,讓讀者徒然心羨悵然嚮往那種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對那種迥然不同的美的遙不可及的遺憾,深沉到傷及人的自信。作為狹隘空間中的文明人,我們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稱為沖動和錯誤,或是蒙上了不真實的色彩,所以猛然間停住腳面對一片夢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時,才發現有種天賦很早就被遺棄了。這是來自《受戒》的暗示。
汪曾祺是個迷惑人的高手,他盡由自己不緊不慢地繭中抽絲,便讓讀者適應了遙遠的故事。在恰如其分的背景中,可愛的男女主人公進行著他們的故事,也許你要驚詫於其中對於世俗倫常的背叛,但作者的本意是假設這樣一個空間,那麼會怎麼怎麼樣,他要帶領我們超越倫理道德造成的誤區,展示給我們一種過濾了種種塵埃的至純至性的生活方式,因為它遠離現實,所以彌足珍貴。它告訴人們應該保護嚮往這種美的能力,這種表達是透過紙面透過文字透過整個簡單的故事情節的,省略去掉了一切修飾,剩下和就是追求美的意圖。讀著這些文字的人們,如何不為其中的執著信仰心神一顫?
作者力求的不僅是內在的美的本質,他還把這種意思組織得和諧生動,輕松靈動的整體,征服的就不僅是人的思想,還有感覺了。他選擇的是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加清新活潑的語言效果。關於高郵水鄉,作者顯然是傾注了熱情,帶著最親切的回憶和最深刻的理解來描繪她的一切。那裡的風光最自然親切,那裡的寺廟和農家最悠閑最溫馨,那裡有人們總是做著最充實最詩意的事情,連和尚都是有人情味的。其中林林總總的關於"放焰口"、"受戒"的細節描寫都給人好奇和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們很貼切地將整篇小說填充得飽滿豐富意趣盎然。文中的荸薺庵紀事,以平常人的角度寫幾個和尚,甚至是以輕喜劇的姿態闖入讀者的視線,為故事的順利展開墊定了基調:作者是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覺來說生活,現實和傳統中的宗教戒律和游戲規則是完全不適用的。我們看到的就是生靈活現的人和人們,只不過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沒有太多的瑣碎和市儈,怎樣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樣。這種全新的意境已經足夠讓人心馳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這種"朴實"的菁華,他們是簡單自由的,卻更尊重天性。我們不妨這樣看待《受戒》:它雖然是霧里盛開的花,但它畢竟宣告了另一種花開的樣子,既使不可企及,霧里觀花也是安慰。
作者在全文營造的一種輕松活潑、讓人賞心悅目的情感基調,是和他選用的幽默清麗的語言風格分不開的。他慣用一些不以為然的筆調來敘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給人的心理和視覺都是一種全新的不大不小的沖突,讓這篇皈依美的文字從頭到腳都充滿了吸引人的氣質,它有存在不可多得也並非完全脫離現實,像沒有沾煙塵的野外的風,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這樣一股不合時宜的空氣,它告訴我們:生活還可以是這樣一種樣子。
(二)
人對於愛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它不會因任何環境的束縛而消逝;相反地,只要一點真情的觸動,這種人性便會蓬勃地蘇醒。無論是未受禁錮的常人,還是消心寡慾的出家人,都擁有著最原始的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渴望。人正是由於認識到了愛和被愛的美好,才能讓自己和別人的世界亮麗多彩起來。相反地,若只有對人對事只有怨恨,他的世界將會漆黑一片。
讓我們看看《受戒》里的生活吧:二師父仁海公接師母住在荸薺庵里消夏;三師父仁渡因為要飛鐃的絕技而使相好的不止一兩個;就連資深的老方丈,也在綉花方丈里藏了一個19歲的小老婆。在這種解放人性、和諧溫婉的環境里,小英子和明海的戀情的誕生也就顯得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I. 微電影《受戒》結尾也有一段我很喜歡的,然後我也沒在網上找到,有句歌詞叫做「紅塵三千埋心禪」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詞:鳳凝然【長樂府】
唱:忘月幽【長樂府】

菩提一片,蓮動燦然若幻
暮鼓晨鍾,不思紅塵那邊?
荷鋤輕煙,人世間誰能無貪戀。
蝶弄舞一扇,流紅亂指尖。
佛緣如何分辨。

無緣三千世界與我笑顏,有緣六道輪回取捨之間。
聽佛言,念塵緣,一晌貪戀。
允我半世笙簫一生佛前,縱我不負如來不負卿盼。
說繾綣,枉清禪,凡塵相伴。

如夢似幻,良辰美景浮現。
山盟海誓,只得煙消雲散。
浮萍落花,割斷愛緣塵不染。
不說人間事,便是長生天。
奈何貪得無厭。

無緣三千世界與我笑顏,有緣六道輪回取捨之間。
聽佛言,念塵緣,一晌貪戀。
允我半世笙簫一生佛前,縱我不負如來不負卿盼。
說繾綣,枉清禪,凡塵相伴。

是劫是緣誰能說,縱使明月空照我,落得我魂飛散魄。
雲裳水袖為誰歌,普渡八荒為誰魔,一步錯一生罪過。

無緣三千世界與我笑顏,有緣六道輪回取捨之間。
聽佛言,念塵緣,一晌貪戀。
允我半世笙簫一生佛前,縱我不負如來不負卿盼。
說繾綣,枉清禪,凡塵相伴。

J. 《受戒》主要內容及點評

1、《受戒》主要內容:

庵趙庄有座荸薺庵(實為「菩提庵」,被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庵內13歲的小和尚明海因為家裡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帶來出家的。他舅舅是庵里的當家和尚仁山。庵內和尚們並不恪守戒律,一樣過著俗世的日子。

明海在第一次來庵上的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薺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會描畫,這一技藝令小英子即將出嫁的姐姐著實風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畫綉出來的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

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綉;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四年以後,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就能做「沙彌尾」,將來能做方丈。小英子劃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數天後,小英子又劃船把接受過戒的明海回庵趙庄。

回來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當沙彌尾也不要當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應下。當小英子問他:「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聲說:「要!」

2、盡管由於題材、風格「另類」,在《受戒》問世的當年主流評論界保持沉默,但是它受到讀者的歡迎,一個公社書記對汪曾祺說,他們公社開會時有兩位大隊書記一邊開會,一邊默寫《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的對話。

時間證明,《受戒》及其後汪曾祺發表的一系列作品跳出了1949年以後文學界主流關注「宏大主題」、「宏大敘事」的藩籬,側重於關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謳歌人情人性之美,開創了20世紀80年代中小說的新格局,對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4年,為紀念汪曾祺誕辰94周年,高郵市委宣傳部和市廣電台聯合推出的微電影《受戒》。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10)受戒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文革結束後,中斷小說創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高郵的生活為創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火隨父、祖在鄉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

經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於是產生了創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寫出來。

除了和尚廟、庵趙庄中諸人都有生活原型外,他還把祖母擅長剪花樣的生活細節嫁接到了小說人物趙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後,由於自知作品的題材、風格不合於當時的文學主流,所以汪曾祺一開始並不奢望發表,只給朋友和同事看過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統召開黨員幹部座談會,會上楊毓珉偶爾談到了《受戒》,說小說寫得很美但恐難以發表。

在場的《北京文藝》負責人李清泉聽後很感興趣,遂問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轉給李清泉並附了一份短柬,提到發表它是要有一些膽量的。

盡管剛剛撥亂反正,人們對「極左」思潮還心有餘悸,但李清泉力排異議,於《北京文學》第10期(從該期起《北京文藝》更名為《北京文學》)上發表了《受戒》。

閱讀全文

與受戒電影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一部電影女主是蛇變得 瀏覽:550
成龍電影十二生肖簡 瀏覽:984
電影人間大愛觀後感350字 瀏覽:154
電影相關圖片一般在哪找 瀏覽:224
全廳全躺沙發座椅電影院 瀏覽:173
一部有關一張僵硬笑臉的電影 瀏覽:789
舉起手來2之追擊阿多丸電影觀後感 瀏覽:124
大愛晚成電影2009 瀏覽:361
電影6大製作職務都是什麼意思 瀏覽:155
韓國電影小姐適合的音樂 瀏覽:623
韓國電影中文有婦之夫 瀏覽:972
七日重生電影圖片 瀏覽:176
老炮兒電影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364
愛情騙了我問你電影 瀏覽:172
愛情公寓電影演的內容 瀏覽:609
電影山鄉寧靜選角導演 瀏覽:914
陳刀仔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139
南通郵政電影票 瀏覽:929
泰國恐怖電影2019 瀏覽:305
白貓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