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看的電影都是24幀嗎為什麼不高一點,高一,不是說60幀是最舒服的嗎
通常來講,肉眼的識別也就是24~29幀/秒左右,太低了會明顯有卡頓卡感,高了也看不出所以然,所以一般不會提高幀速的
當然了,某些人可以適應高幀速播放,但一般不會為了少數人做大改動
⑵ 幀數率什麼是幀數越高會怎樣60幀與24幀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的幀數率就是每秒鍾播放的畫面數目。人眼存在視覺滯留效應,一幀圖像在人眼中的停留時間約1/24s。所以當每秒的幀數低於24幀時,人看到的視頻會出現動畫感,而當每秒的幀數達到24幀及以上時,觀看視頻時就不會有動畫感了。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市電工頻為60Hz(中國為50Hz),為了不使視頻播放的幀數與供電的工頻之間產生差頻,所以日美等國開發的視頻產品幀數大都為60幀。其實只要播放的幀數大於24幀,人眼就不會感覺到動畫效應了。
⑶ 60幀的視頻有意義嗎
別聽下面那個人說人眼不能分辨24幀以上的視頻,胡說八道的。那個人分明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自己明明沒看過60幀的視頻就說24幀以上無意義。現在的顯示器多數刷新率都是60Hz的,你下載個60幀的視頻再下載個一樣的24幀視頻自己對比一下,保證你看完60幀以後就再也不想看24幀的了。【該答案為2017-05-23貢獻】
----------分割線------------
2017-06-25補充,
看來是有人跟我杠上了,硬是說24幀以上無意義。
那麼我就要講一下當初電影製片時設定的24幀或者23.976幀是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不適合製作幀率太高的視頻。而之所以選擇24幀作為電影放映的標准幀率,僅僅是因為在35mm膠卷上支持播放音頻的最低幀率就是24幀。電影製片公司們為了節省經費,乾脆把24幀規定為電影放映的幀率標准。
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10-12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幀畫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放映幀率達到了16-24幀,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暢的畫面。但是不代表人眼看不出24幀以上視頻的區別,由於人眼對連續畫面中細微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畫面上亮度的變化會被人眼察覺到,產生閃爍感。亮度變化越大,閃爍越明顯。
採用高幀率拍攝和放映的好處是,看起來畫面上的速度還是正常的,但畫面的流暢度和動作清晰度都大大增強了。你看24幀的電影也許覺得還行,但其實這樣的影片中每一幀都會有模糊,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頓挫或者閃爍。
視覺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請不要用純理論來解釋。另外我自己也是製作動畫的,我自己製作的視頻目前都是60幀的,因為絕大多數顯示屏的刷新率都是60Hz。然而如果是電競行業,60幀還遠遠不夠,因為游戲畫面都是沒有加動態模糊的。在快速晃動的屏幕下,60Hz也會讓眼睛疲勞,所以才產生了120Hz和144Hz的電競顯示屏。幀率越高,人眼感受就越接近浮點光線(自然光),人眼也越不容易疲勞。
至於那些說24幀以上無意義的人,我想可能是因為部分觀眾現階段對高幀率電影並不買賬,一些電影原教旨主義者更是直指高幀率電影「過分渲染而使得畫面過假、人造感十足」。
參考文獻:..com/daily/view?id=3630
⑷ 60幀跟30幀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60幀是一秒閃過60個畫面,30幀就是一秒閃過30個畫面。
幀數其實就是為幀生成數量的簡稱,可以解釋為靜止畫面的數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動畫的幀率恆定為60 幀每秒(fps),那麼它在一秒鍾內的幀數為 60 幀,兩秒鍾內的幀數為 120 幀。
FPS 是圖像領域中的定義,是指畫面每秒傳輸幀數,通俗來講就是指動畫或視頻的畫面數。 FPS 是測量用於保存、顯示動態視頻的信息數量。每秒鍾幀數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通常,要避免動作不流暢的最低是 30 。某些計算機視頻格式,每秒只能提供 15 幀。

(4)60幀電影為什麼不普及擴展閱讀:
值得說的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手機視頻拍攝能力,無論是 720P 還是 1080P 基本都只有 30 幀每秒,因為這個將涉及到手機 GPU 圖形處理器的能力和存儲能力,這都是受手機硬體條件的影響,當然一些手機也可以拍出 4K 視頻,甚至可以使用 135 幀每秒的超高速拍攝功能。
玩游戲,都喜歡用FPS來衡量游戲的流暢性,FPS越大,在屏幕上的視頻就越來越平滑,直到一個臨界點(大約是100FPS),超過這個臨界點,再高的FPS都只是一個數值,400FPS和100FPS在人的視覺中幾乎沒有差別。
⑸ 在60幀還沒普及的情況下,《雙子殺手》直接上4K120幀是不是太急了
從賺錢的角度說可能過早上4K120幀有點急,《雙子殺手》可能會虧損6000萬美元,上4K120幀提高了製作成本。
但是從電影發展的角度來說《雙子殺手》推動了電影技術的革新,給全球影迷們帶來視覺盛宴,4K120幀的視覺效果是會帶給影迷實打實的新體驗的。
《雙子殺手》直接上4K120幀有以下2點原因:
1、作為新技術,120幀擁有足夠號召力
從電影技術層面上來講,120幀成為業內、影迷、還有吃瓜群眾關注的焦點,就如7年前的《阿凡達》3D備受關注一樣。李安也曾談到:「60幀到120幀之間,大概思索了將近一年,到60幀還是在拍電影,超過60幀是什麼東西,我說不上來。」
120幀技術本身就可以作為一個賣點來提高一定的票房。

(5)60幀電影為什麼不普及擴展閱讀:
早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電影,李安就使用了4K120幀拍攝,當時他是這樣解釋他採用這種技術的原因的:
過去我們看到的電影一般是每秒24幀或者每秒60幀,現在每秒120幀對觀眾的觀影習慣來講是新的體驗,畫質會更清晰,有人說演員的毛孔和眼睛裡的血管都看得到。
其實我想說,120幀不是數學上簡單相加的概念,它可以讓觀眾看到人物的心態、氣質,就好像我們看人物的時候不光有台詞,還有潛台詞,這種東西在2D銀幕上是不能呈現的,必須靠技術提供的更多細節來呈現。
生活中人的眼睛最多可以看到每秒900幀,當我們離一個人很近的時候,我們對這個人不僅是「看」,更多的是體會。有人問我120幀是不是有必要,我覺得當一個演員的表演有更多內心的層次給你的時候,當他有更多思緒可以通過細節呈現出來的時候,你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他和體會他,其實是一種尊重。通過細節把人看通透,不僅是畫質上的犀利,還能帶給觀眾更多同理心。清晰本身就有一種美感,當然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琢磨怎麼呈現它、運用它。
⑹ 60幀的電影和普通電影有什麼不同
60幀的電影和普通電影的區別是它看起來的連貫性比較好,看起來比較清晰
⑺ 大家看過60幀和120幀的說說和普通電影有什麼區別
從傳統電影默認的24幀,到清楚到頭發絲的120幀,李安不敢說自己正掀起一場視覺革命,但至少會給觀眾帶來一場奇觀。
120幀,表示每秒顯示的畫幅的張數,36張/秒是標准電影/動畫的數量,也即是說達到這個速度人眼就是看到連貫的動作。
低於24幀/秒,人眼可以識別出卡頓的情況。
大於36這個值人眼也識別不出來的。
⑻ 為什麼電影都是30幀,不是60幀呢,60幀不是看起來更爽一些嗎
影片的大小相應也要翻倍,而且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眼不需要這么高的幀數來識別運動。
可追問。
⑼ 為什麼50多個g的藍光資源在電視上放感覺幀率還不如油管和B站上的60幀流暢
其實,肉眼觀察時取決於很多的因素,還有,放出來看的效果也取決於很多因素,不是說碼率高,效果就一定好,還有一個,文件大,不代表文件的清晰度流暢性就好,如果源文件本來就不好,你重新壓制的時候,就算選取的碼率再大也是沒有用的

望採納
⑽ 誰體驗過激光廳60幀的電影,流暢度和色彩區別有多大
激光廳60幀巨幕影廳採用國際頂尖4K激光放映技術+高品質激光光源,呈現出接近自然光、更加絢麗、更身臨其境的3D放映效果。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定製靈活的光源亮度、單/雙機、4K等放映高品質效果的集成方案。
激光廳與普通廳區別:
1、光源不同
激光廳是以激光作為光源。
普通廳是以疝氣燈泡作為光源。
2、流暢度不同
激光廳採用RGB激光畫面更加流暢,亮度更高。
普通廳電源相比激光廳亮度較弱。
3、色彩不同
激光廳6所能表現的色彩范圍更廣、畫面更絢麗多彩、清晰度;尤其是3D電影效果更好。
普通廳色彩沒有激光廳色彩絢麗。

(10)60幀電影為什麼不普及擴展閱讀:
激光廳的特點:
1、超高清晰度的4K放映技術,革命性提升畫面清晰度。
2、激光巨幕帶來高亮度、純色彩、高飽和度、低衰減度的光影畫面。
3、同時支持DOLBY全景聲(ATMOS)和Cinelab超級5.1(Super5.1)。
4、清華大學聲學所影院建聲領域合作夥伴。
5、RealD為用戶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度。
7、專利技術生產的「金砂板」,A級防火,有助於消防審批,同時無污染,壽命長。
8、數字功放能效達到95%。對於幾十路聲道,除消除環境干擾雜音外,能耗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