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廉政文化進校園 主題班會
一、把廉政文化納入管理制度之中,規范師生言行
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就是使青年學生養成正直誠信、文明守法、清廉節儉的良好品德,同時,也增強了師生的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對於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深遠意義。為此,我校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文化建設工作之中,成立了以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認真制定了《平昌中學「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黨政工團領導齊抓共管,精心部署,明確責任,結合實際,狠抓落實。同時,為保證活動的有效開展,還制定了《平昌中學教師廉潔制度》、《平昌中學黨員廉潔自律制度》、《平昌中學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制度》、《平昌中學廉潔自律制度和措施 》、《平昌中學學生行為規范25項規范》等制度,規范師生的言行。保證了活動扎實深入地開展,收到了實效。
二、把廉政文化融入隊伍建設之中,弘揚奉獻精神
廉政文化建設成敗關鍵在領導和教師,學校領導和教師既是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具體組織者和實踐者,也是受教育的對象。
1.幹部隊伍的建設。在學校黨委的帶領下,領導幹部率先改變工作作風,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從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等小事做起。外出開會、學習不亂花學校一分錢;雜務自己動手,節約每一分錢。所有領導幹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率先垂範,身正言威,有力地推動了「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
2.教師隊伍的建設。把廉潔教育融入師德建設之中,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讓教師用自己規范的言行教育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敬廉崇潔」教育首要的是改變教育者自己。為此,學校在教師中簽訂了「廉潔從教」責任書,徵集了「廉潔從教」格言,開展了「頌師魂」演講比賽等活動,拒收學生家長的饋贈、不利用家長的權力謀私利、對學生一視同仁、主動幫助貧困學生、自覺履行「6不準」……一樁樁承諾、一件件好事,教師的靈魂得到凈化,戰鬥力得到增強,讓廉潔之花開遍校園。
三、把廉政文化滲入課堂教學之中,感悟人生真諦
充分運用現有材料,挖掘文本的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補充,強化相關廉潔點,將廉潔意識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融入學生的意識行為之中。各學科都蘊涵著豐富的「廉政文化」教育內容,如:語文課上的公僕形象,品德課上的廉潔故事、數學課上的節約計算等無不讓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廉潔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敬廉崇廉教育:
一是整合教學目標,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教學計劃,體現到教學過程中。
二是充實教學內容,找准敬廉崇廉教育與學科內容的結合點。結合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挖掘廉潔教育的素材,將敬廉崇廉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三是注重以身作則,讓廉政文化在個人示範中得到強化。教師率先垂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在教師的示範下,將自己在敬廉崇廉教育中所學到的規范、原則不斷內化為精神品質。
四是精心確定主題,廣泛開展廉政道德實踐活動。各班以 「明榮知恥學做人」、「文明禮儀伴我行」、「雷鋒精神在身邊」等為班會內容,以此啟發學生們誠信做人的意識,力行「十戒」(即戒貪、奢、驕、假、黃、毒、賭、惰、散、妒),自覺預防和抵制犯罪。
四、把廉政文化匯入各項活動之中,展現永恆主題
寓廉政文化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使學生廣泛接觸各種社會現象,潛移默化地學會分辯真善美、假丑惡,學會做人。每學期都要開展十個一活動:1.進行一次《敬廉崇潔,從誠信做人》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2.組織一次「廉潔」為主題的主題班會,3.開展一次「四節一愛」(即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節約用紙、節約用錢、愛護公物)活動,4.開展一次「廉潔」為主題的板報評比活動, 5.向家長發放一份「廉政文化」家庭倡議書, 6.開展一次以廉政文化為主題的讀書活動, 7.開展一次以廉潔為主題的校園之聲廣播,8.開展以廉潔為內容的書法比賽,9、以「廉潔校園、文明校園」藝術為契機,開展了「講故事比賽」、「徵文比賽」、「繪畫比賽」、「文藝節目評比」等活動, 10、以「感恩」為切入點,開展了書信比賽,感恩父母。這些活動大力推進了廉政文化建設,促進了我校良好校風、學風形成。
五、把廉政文化置入社會監督之中,形成自覺行為
檢查監督是保證黨風廉政建設收到了實效的重要措施。我校建立了學校廉政工作表彰獎勵機制,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對各處室(部門)進行檢查評估,確保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長期有效進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的校務公開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公開內容涉及學校發展規劃、幹部任前公示、民主評議幹部、職稱評審、評優評獎、晉級、招標信息、工程承包、大宗購買、收費標准、財務收支情況、招生工作等20多項,基本形成了對內和對外公開相結合,過程公開與結果公開相結合。強化了廣大師生員工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樹立學校和幹部的良好形象。
敬廉崇潔教育作為一項嶄新的任務和一個全新的課題,不僅純潔了學生的心靈,塑造了學生良好的品德,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拓展了基礎教育的內容,同時還提高了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推動了教師自身的成長。雖然 「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我校開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領導的要求還有差距,可我們相信只要鍥而不舍,切實以「廉政文化進校園」為基點,把我校建成群眾滿意學校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廉政文化一定會在我校開出聖潔的花朵。
基本上圍繞這些去說,可再舉些例子,增強說服力
⑵ 百部愛國電影進校園活動有哪些電影
教育部推薦中小學生觀看的電影
跑出一片天 念書的孩子 大鬧天宮3D 你是太陽我是月亮 胡桃夾子 戰時省委 羌笛悠悠 天賜 幸福的向日葵 藍色的七星湖 虎王歸來 海洋 愛無疆 我的警察爸爸 綻放 足球小子飛毛腿 孩子那些事兒 復興之路 長安街 走路上學 生死羅布泊 孫子從美國來 星海 我的神馬查干 包裹 指尖太陽 萬年燭光 寶貝別哭 賽爾號之雷伊與邁爾斯 神秘世界歷險記
教育部推薦小學生觀看的影片
小小升旗手 文字國歷險記 黑貓警長 追夢的山裡娃 銅牌小車手 小小代校長 新地道戰 一個小孩三個幫 孤島秘密戰 我愛北京天安門 邋遢大王奇遇記
教育部推薦中學生觀看的影片
十五歲的笑臉 楊善洲 先遣連 祖國之上 情歸陶然亭 湘江北去 守護童年 中國三峽 秋之白華 晏陽初 少年鄧恩銘 海洋天堂 辛亥革命 鮮花 大河 騾子的10000米 星空 許海峰的槍 小小飛虎隊
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觀看的影片
董存瑞 鐵道游擊隊 李時珍 上甘嶺 女籃五號 青春之歌 甲午風雲 花兒朵朵 小兵張嘎 雷鋒 英雄兒女 寶葫蘆的秘密 閃閃的紅星 城南舊事 紅衣少女 開國大典 焦裕祿 周恩來 滑板夢之隊 鴉片戰爭 花季雨季 背起爸爸上學 橫空出世 一個不能少 無聲的河 哈羅,同學 張思德 東京審判 快樂時光 隱形的翅膀 馮志遠 買買提的2008 建國大業 海洋天堂 建黨偉業 殲十齣擊
⑶ 影視節有哪些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
珠海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
中國台北電影節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iff.com/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目前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 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經中宣部、國家教育部和廣電總局批准,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報社、北京電視台影視部、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hkiff.org.hk/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3月至4月舉行。香港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77年,由當時的香港市議會發起。從第二年開始,電影節由新成立的休閑與文化服務司負責組織。此後電影節定在每年的復活節假期間舉行,時間為16天。經過20多年的發展,香港國際電影節已成為亞洲電影業的盛會和展示香港電影成就的重要舞台。在二○○○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所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香港國際電影節。這項非競賽性影展是國際電影製作協會聯盟的成員,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的舞台。與我們熟悉的戛納、柏林和威尼斯等電影節不同,香港電影節是一個非競賽性的電影節。它所設立的唯一一個獎項是"國際影評人聯盟獎"(FIPRESC),主旨在於推薦和促進亞洲電影的發展。
中國電影金雞獎: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大眾電影百花獎:
該獎始創於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獎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系全國電影四大獎之一,是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1985年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受國家廣電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委託創辦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其宗旨是團結少年兒童電影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我國兒童少年電影的創作水平,為廣大小觀眾拍攝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少年電影,讓健康優秀的精神食糧伴隨孩子們成長。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惟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⑷ 請給幾個「廉政文化進校園」的作文,要求300——500字
開展語文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強化學校德育建設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場所,這里,應該擁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從而讓生活在這里的學生感受著高尚的道德熏陶,聆聽著所仰慕的偉人的教誨,吹拂著滿面的文化春風,觸摸著時代的脈搏,滋補著精神的營養,吸收著進取的動力。要讓學校充滿著這樣的文化氣息和道德熏陶氛圍,語文活動就肩負了不可替代的神聖使命。本文就語文活動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德育建設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作一些粗略的闡述:
一、優化文化環境,打造精神家園
為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可以在每屆新生入學時,圍繞辦學觀念、學校歷史、師生規范、專業特色、校園標識等方面展開大型討論,對制定的校訓、校標、校歌、校風、校規等提出意見,形成有鮮明特色、統一和諧的校園理念形象。這些工作開展之前,檔案室可以向師生提供一些圖文資料,讓活動開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這樣做,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又讓學生參與了學校的文化建設。
同時還可以就校園內擁有的假山、花園、噴水池,生物園、地理園,參天古樹,大片的綠地,樓台閣榭等命名或者題寫詩文對聯,甚至創寫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學才華,在這樣的活動中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也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了解學校,進而熱愛學校。有了這些主體自己參與的文化建設,所創設的文化環境,對學生來說,肯定是樂於接納的優良的育人環境。
還譬如學生宿舍是他們經常進出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家,何不讓他們去自己設計,去起一個有文化色彩的溫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個性的裝飾,挑選些他們喜歡的明星照片……
二、讓學生自擇喜歡的名句格言,營造高尚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學生們生活的主要場所,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這里的一切最好讓學生感受到是他們親手營造的。這樣,他們才會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發動學生為學校各場館室所選擇其合適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寫好推薦理由並結集公布。試想想,如果是他們親自選擇或者書寫的名句格言,他們能不注意嗎?也可以讓學生選擇心目中仰慕的偉人名人,然後訂制並張貼這些偉人的肖像。這樣的大型活動涉及的學生面廣,影響一定深刻,可以每個學年搞一次,讓他們經常受到發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們各校園各場館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學校定死在那裡,細心的學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學生就完全視而不見。起到的作用,當然大打折扣。
三、運用校園文化載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圖書室,藏書比較多,而且大多圖書是近年購進,內容比較新;學校閱覽室中的報紙雜志也種類比較齊全;並有電子閱覽室,可通過上網查閱各種圖書資料;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和網路系統已經建立;有的教室還配置了電視機;學校還有自己的廣播站、校刊《流金歲月》、校報……這一系列的校園文化載體,我們都應該很好地利用起來,為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強化德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一方面,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圖書資源的作用,可以通過開展「讀書比賽活動」「讀書知識競賽」「講高尚故事」等活動,誘發學生讀幾本好書,從而培養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平台、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及校園里的時事報廊的作用,通過「看新聞、評時事」的活動,來培養學生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將學生的視野拓展開。這些活動不僅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真正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
當然,多媒體網路,作為我們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重要載體的同時,又為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譬如,由於網路文化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讓學生利用網路擴大閱讀、增長知識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發現問題,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襲,給青少年學生帶來的危害是不堪設想的。因而,必須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路,可以通過確定閱讀主題、布置閱讀任務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就上網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襲現象展開交流討論,探討抵制辦法。總之,加強網路道德建設,也是語文活動的重要課題之一。
四、 重視第二課堂活動,佔領校園文化陣地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和特長。以良好的文化活動佔領校園文化陣地。
比如,語文課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在某段時間里,去收集一定數量的民間故事,或者去街頭巷尾收集一些優美的廣告詞語,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稱,作出說明,編成集子……
還可以經常性的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或時事形勢開展演講、辯論、徵文等比賽活動,既提高學生的思辨及寫作能力,也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機,特別是重大的節日紀念日開展各種活動,如利用圖文宣傳、播放電影電視宣傳片、實地參觀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還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展了舞蹈、合唱、禮儀、體操、技能等活動。在多樣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政治,道德品質,身體心理,文化專業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充分挖掘和發揮他們的天賦,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藝術節,讓有各種才華的學生大顯身手。
五、重視每次活動的總結,收獲精神食糧
讓讓學生勤於總結、自我評價。每次活動結束時,用三至五分鍾時間,開展自我總結、自我評價。比如,成語游戲活動結束時,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對本組活動的情況進行小結,並評出本組的"成語大王"。主持人也對全班的活動情況進行小結,並頒獎。同時,讓同學們找出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後的活動中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活動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必須總結每次活動對學生在吸收精神食糧方面所得到的收獲。
現代學校教育立足於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而道德教育就構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撐整個生命成長進而獲得幸福人生的決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長,那麼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可見,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規定了道德教育的統攝性。因而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健全的人,有道德的人。教會學生學習相當於前一任務來說,只能說是一個重要任務。可是,現在的學校教育,因為受考試指揮棒的左右無限強化了學知識的地位,而沖淡了道德教育的地位。
當然,從整體來說,當高考還是惟一的"指揮棒"時,當應試還是一道「獨木橋」時,大多數學校和老師所能做的,只能是先疲於應付分數,素質教育也只能暫時是一種奢望(當然表面上大家都會說自己絕非在搞應試教育)。要想把二者關系解決好,僅靠教師是不行的,只有教育體制、管理目標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標准都相應發生變化,素質教育才會真正走到台前。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大環境這樣,就怨天尤人,我們仍然可以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⑸ 第九屆愛國主義主題電影影評徵文在哪裡投搞
到官網投稿
二、主題電影展映活動
愛國主義主題影片是青少年精神文化食糧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縣(市)區、各學校要把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生德育、美育等工作重要內容,保障每一個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1部愛國主義優秀影片,使「觀經典愛國電影 憶百年崢嶸歲月」主題電影展映及影評徵文活動深入人心。
(一)展映的主題影片。領導小組從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的優秀影片中,遴選15部影片推薦給青少年學生觀看。推薦中小學生觀看的影片:《百團大戰》《大腳印》《天籟夢想》《破門》《烈火英雄》《港珠澳大橋》;推薦中學生觀看的影片:《燃燒的影像》《穿越硝煙的歌聲》《龍之戰》《紅星照耀中國》《天渠》;推薦小學生觀看的影片:《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里》《美麗童年》《旋風女隊》《金牌流浪狗》;(影片後期更新以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推薦影片為准)。
(二)活動對象及時間。活動對象:全縣中小學生;影片放映時間: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三)活動要求。為規范愛國主義影片放映秩序,更好地推進我市「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工作,各學校要加強影視教育管理和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必須由具備電影放映資質、取得數字影片版權、具有電影放映設備、具有專業電影放映員的單位承擔此項工作。放映人員進入校園前須按規定提交近14天的行程記錄單和誠信承諾書,掃描安康碼、檢測體溫正常後方可入校,放映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我縣推薦肥東縣電影發行放映有限公司負責日常放映工作。各中小學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每學期從推薦影片中選擇不少於1部影片,組織學生觀看。各部門要加強領導,通力協作,明確責任,超前謀劃,切實制定放映現場安全預案,確保放映活動的有序安全進行。各學校要加大支持力度,為影視教育提供保障。中小學校按每生每部5元標准,根據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文廣新局、團市委、市國資委聯合下發的《關於在全市中小學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的通知》合教〔2012〕148號和安徽省教育廳、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通知》(皖教秘基〔2019〕45號)精神,農村中小學影視教育放映經費從公用經費中開支,城市中小學影視教育經費納入公用經費開支范圍。
同時,加強對影視教育的宣傳報道,為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主題電影觀後感徵文比賽活動
1.各校要積極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通過優秀影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鼓勵廣大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影評座談,倡導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撰寫影評,並積極參加徵文比賽活動。
2.參賽的作品要圍繞觀看影片的主題,談自己的認識、體會和感想,要求觀點正確,中心突出,語言流暢,層次清楚。高中組作品不超過2000字,初中組作品不超過1500字,小學組作品不超過800字,必須為學生本人所寫;有教師指導的作品,提交時須註明指導教師。
3、送稿方式及截稿日期。本次徵文活動不收紙質稿件,全部採用網路在線投稿,上傳至合肥市教育局官方網站。
活動結束後,領導小組將對優秀作品匯編出版。參加活動的作品著作使用權屬於活動主辦方,活動主辦方永久享有免費使用作品的權力,有權以電視、報刊、網路、手機、圖書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載體發表或使用該作品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時,作者享有署名權。
截稿日期:2021年6月30日,逾期不能參與評獎。
4.上傳作品的操作辦法:
登錄「合肥市教育局」官網,點擊左下角「觀經典愛國電影 憶百年崢嶸歲月」第九屆愛國主義電影影評徵文。按要求填寫作者相關信息及徵文內容。點擊「提交」,顯示上傳成功。
有條件的學生自行完成作品上傳,沒有條件上傳作品的學生由指導教師進行上傳。操作中有不明事宜,請聯系愛國主義領導小組QQ群:460438302。
⑹ 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建議怎麼寫
廉潔文化進校園可以做好學習宣傳工作、深入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充分利用載體,開展相關活動。
1、做好學習宣傳工作
要以中央有關黨風廉政建設文件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言論、勤政廉政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反腐倡廉格言警句以及古今中外廉政故事作為學習宣傳的主要內容。組織師生收看廉政影片、看廉政書,圍繞廉政文化進行討論。
2、深入開展廉政文化教育
在學校幹部和黨員教師中開展以「廉潔從政、勤儉辦學」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提高黨員幹部的廉政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自覺性,促使全體學校幹部以身作則,奮發有為,勤儉辦學,成為師生的楷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全體教職員工中開展「廉潔從教、服務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教育活動促進全體教師依法執教,敬業愛崗,為人師表,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在學生中開展「敬廉崇潔、誠信守法」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把廉政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3、充分利用載體,開展相關活動
利用黑板報,每學期刊發一期以廉政文化為主題內容的黑板報評比活動。利用學校宣傳牆報開辟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專欄,營造良好的學習宣傳氛圍。製作一批廉政格言警句宣傳牌。在校園內學生經常活動的地方以及道路兩側,樹立一批以廉政格言警句為主要內容的宣傳牌。
廉潔文化進校園的意義:
廉潔教育進校園,有利於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從小就具有抵抗腐敗的免疫力;有利於依法治教,防止腐敗;也有利於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促進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學校廉潔教育,是國家廉政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著眼於未來的考慮。學校廉潔教育就是通過教育,是學生從小懂得做什麼樣的人,認同廉潔,以廉潔為榮,使廉潔的觀念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並不斷強化,最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人格內容。
同時,通過對學生的廉潔教育,延伸到家庭,放大到社會,從而使全社會形成誠信自律、廉潔奉公的良好風尚。
⑺ 公益電影六進是哪六進
公益電影六進是指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
比如達州市對標對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落實好規定動作的同時,扎實做好「自選動作」。組建周永開先進事跡宣講隊、巴山文藝帳篷輕騎隊、新時代巴山挎包宣講隊「三支隊伍」。
另外,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創作推出精品力作,通過開展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六進」宣講活動,講好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全方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海南公益電影六進活動
從2011年1月27日至3月20日,海南在全省18個市縣開展迎新春電影「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廣場、進軍營、進工廠」公益放映活動。海口主會場啟動儀式當晚,放映了電影科教片《安全用電》及電影故事片《葉問2》,受到當地村民熱烈歡迎。
以上內容參考南海網-「2011年迎新春電影六進公益放映」活動今晚啟動
以上內容參考達州市人民政府-我市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⑻ 戲曲進校園活動有哪些
(一)組織優秀劇目演出。
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及學生身心特點,選擇優秀、經典的戲劇藝術作品,由省、市、縣(市、區)三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赴各級各類學校演出。
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時間,積極邀請組織國家級中央民族樂團和中央戲劇學院、省級藝術院團和優秀市縣藝術院團等有計劃的赴縣市區中小學校演出秦腔、話劇、交響樂、歌劇、芭蕾舞、民族民間音樂歌舞、地方戲曲等經典作品。
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邀請戲劇藝術專家開展藝術教育專題講座,引導學生走進劇院、走進美術館等參加欣賞音樂會、藝術精品展、重點劇目演出等活動。
組織優秀高校學生藝術社團和地方藝術院團開展赴轄區學校演出交響樂、民族音樂、舞蹈、戲劇和戲曲等活動。
(二)列入課程計劃。
遵循國家課程要求,積極探索戲劇教學進課堂。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要分別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的要求,開足開齊有關戲曲文化的課程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各中小學校要按照咸陽市教育局《關於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課程課時學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課程中開設好「地方戲曲」和「電影藝術與欣賞」等課程。
(三)開展教師培訓。
加強師資培訓,依託高校、專業藝術院團的戲曲、話劇、歌舞劇等專業專家,採取市、縣、校三級培訓,對轄區有特長的教師、音樂舞蹈教師進行戲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教學技能。
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戲曲、話劇、歌舞劇等專家、優秀骨幹教師,開展音樂舞蹈之類教師培訓,增強教師的戲劇專業知識和組織戲劇類課堂教學的能力。
要選派市級優秀骨幹教師,為縣、校藝術類教師開展縣級培訓,力爭讓每個藝術教師都能接受到戲劇專業知識的培訓。
(四)組建戲劇社團。
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所在地區戲劇種類現狀和學生戲劇愛好、專長實際,建立不同劇種的學生戲劇興趣小組或戲劇社團組織,為校園戲劇群體和個人提供學習交流平台。
利用音樂課、大課間、活動課以及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戲曲唱段的學唱。
鼓勵中小學校聘請戲曲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確保每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戲劇知識講座,傳授戲劇藝術精粹,進行戲劇文化知識普及,推動校園戲劇興趣養成,並鼓勵開展校際交流合作。
(五)培育戲劇特色學校。
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課程建設、戲劇演出、普及教育、社團建設、特色活動、成果展示、幅射帶動等內容建設,努力創建戲劇工作特色學校和工作基地。
(六)舉辦戲劇成果展示活動。
各級各類學校經常性開展校園、校際戲劇表演活動。
在各縣校集中展演的基礎上,舉辦每年一次中小學校戲劇展演活動,不斷推出戲劇新人新作,繁榮校園戲劇藝術,要將優秀人才納入「藝術小人才」、「藝術特長生」選拔范圍,全面展示全市學校戲劇教育教學成果。
⑼ 開展影視教育進校園活動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繁榮,影視、短視頻作品的數量空前龐大,越來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大眾的認知、思維和思想。對此,省政協委員、泰州市電影家協會主席丁文劍建議,作為教育大省、文化大省、票房大省,江蘇應該大力推進中小學影視教育進課程、進校園、進課堂。
早在2018年11月,教育部、中宣部就聯合頒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但丁文劍調研中卻發現,我省中小學影視教育目前仍處於自發、零散階段。有的學校教育理念陳舊,認為開展影視教育不能提高分數,會影響學生的學科考試成績,讓孩子「不務正業」;有的學校則將影視教育僅僅理解為就是組織學生看一兩次電影,影視作品的內涵挖掘不夠,影視藝術的價值未能充分展現,影視課程的教育功能未能凸顯。
丁文劍認為,中小學生會從不同渠道接受到各類視聽產品,成為良莠不齊的影視作品的被動受眾。而有些所謂「中小學學生影視必看100部」等層出不窮的「片單」,雖不乏經典入選,但存在視角狹隘、偏於個人喜好,忽略學生年段、教育內涵等問題。丁文劍建議,教育部門應通過影視課程資源建設,探尋「影視教育體系」構建的路徑和方法,多樣化、規范化、持續化地推進中小學影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