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綉春刀很好看,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綉春刀》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劇情介紹:明朝崇禎皇帝登基後,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錦衣衛盧劍星(王千源飾)、沈煉(張震飾)、靳一川(李東學飾)三人是結拜的兄弟,感情非常好。
大哥盧劍星(王千源飾)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張震飾)暗戀著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劉詩詩飾),三弟靳一川(李東學飾)則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被人攢在手裡。
一天,內宮太監趙靖忠(聶遠飾)秘密找到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要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一場追殺之後,三人帶回了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的屍首,本以為憑此大功,三人的夙願皆可實現。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的開始,三人即將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1)好什麼綉電影擴展閱讀
《綉春刀》角色介紹:
1,靳一川
三兄弟中的三弟。為人坦盪直接,對大哥盧劍星與二哥沈煉十分信任。身體不好,去求醫時對大夫之女張嫣一見傾心,不想在此刻曾經的大師兄出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好是壞。
2,趙靖忠
皇上身邊紅人的內宮太監,魏忠賢義子。對權利有不小野望,為人陰狠擅攻心計,下令命三兄弟捉拿魏忠賢,卻不想背後有另一個陰謀。
3,魏忠賢
崇禎時期第一大宦官,東廠首領,家囤萬貫財產,收養一眾義子與死士為自己效命,直至趙靖中下令命三兄弟去奪他性命時,事情有了變化
⑵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
《綉春刀》的宣傳定位是武俠熱血,在我看來這個定位太不準確,整部片子所謂武俠的熱血浪漫,豪情俠骨都差那麼一把火,它不夠灑脫不夠赤誠,而它滿滿承載的都是情與現實,太過糾結的情和滿滿負重的小人物現實。
電影中張震飾演的沈煉作為核心人物,為了對周妙彤的情做出了關乎身家性命的選擇。王千源飾演的大哥為了對兄弟的情,選擇攬下一切承擔責任。
一切塵埃落定,所有的因種在情上,所有的果也結在情上。
對我來說,電影中擊中我的點有四處。
一是兄弟三人來到魏忠賢藏身的客棧,朱丹飾演的四小姐問道「來者何人」,鏡頭轉到兄弟三人,昏暗的燈光下兄弟三人脫掉身上的黑色披風,飛魚服上的綉片隨著披風的滑落顯現出來,三人從容而立,那一刻熱血沸騰。錦衣衛這個題材在電影上早已不再陌生,而《綉春刀》的視角是獨特的,它不專注於錦衣衛的威風凜凜,不專注於錦衣衛的豪情萬丈,從故事開始到最後,兄弟三人身上承載的全是在風雨飄搖的朝廷大環境下,他們作為一名棋子的無力感。
很顯然,這不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
第二點,則是兄弟三人在嚴府殊死搏鬥,命懸一線,當大門打開,三人頂風而立,疲憊的面容血跡斑斑,而挑起的嘴角卻昭示著他們的嘲諷得意與堅毅。三人無謂的姿態不僅僅來自於他們的刀法武功,更多地來自於三人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的兄弟之情。這也是電影故事的主線。如果說一個電影最重要的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一些合理的人物做合理的事情,然後講述一個合理的故事。而《綉春刀》做到了這一點,漂亮地。國產片里這是難得的。
第三處讓我心傷的,是張震飾演的沈煉在打點好一切,去找周妙彤,在她的房間里,演練著要對妙彤說的話,他緊張而又期待,他憧憬著為她贖身帶她離開京城,當他滿心歡喜之時,發現妙彤像躲避其他客人一樣躲避他,卻在另一個男人懷里柔情似水,沈煉為了妙彤將自己與兄弟置於危險之境,卻發現自己為她做的一切卻都是她想讓別人給的。張震的眼神把那種受傷卻又不願流露的情感演繹的出神入化。張震是老天賞飯吃的那一類演員,他長著天生的電影臉,很多人在我微博刷屏說男神的時候不解,說看不出哪裡帥,但實際上看張震的電影便知道,大熒幕里的張震,當鏡頭拉近,他的眉梢眼角,處處都是戲,再大的特寫都經得起。在我心裡,眼神最好的男演員,除了梁朝偉就是他,而他和梁朝偉的眼神也有很大不同,梁朝偉眼神里更多是憂郁與多情,張震的眼神卻更堅毅。而這里擊中我的也不僅僅是張震,還有劉詩詩飾演的周妙彤與嚴公子擁抱之時流的那滴淚,這個鏡頭是透過薄薄的窗紙展現的,而周妙彤的飾演者劉詩詩也將那種哀傷無奈透過薄薄的窗戶紙傳達在觀眾眼前。在我看來劉詩詩的人設真的不算好,觀眾對沈煉的愛,對大哥的同情,對三弟的心疼,對張嫣的憐愛,一切一切對劇中人物的愛與同情都會埋怨在劉詩詩飾演的周妙彤身上,一切悲劇因她而起,而重要的是她竟然還不領情,看到許多評論說到妙彤這個角色是綠茶婊,而周妙彤又有什麼錯呢,她一個身世悲慘的弱女子又有什麼錯呢,她沒有要求沈煉為她做什麼,她沒有心害任何一個人,她只是不愛而已。她不愛沈煉,但沈煉卻深愛她,這難道是錯嗎?
從導演對聶遠飾演的東廠提督可以看出來,導演是想走無壞人的路線,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每一個人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導演差一點就做到了。唯一的一點紕漏就是對周妙彤這個主要人物的塑造太過單薄,導致故事最後,把仇恨都拉倒了這個無辜的女人身上,讓人人都得感嘆一句紅顏禍水,這樣故事就真的有點偏差了。而這樣的情景也不能只怪導演,還有就是劉詩詩的演技了。劇中主要人物,除了人物性格不算復雜的李東學沒有多大表演空間,從張震,王千源到金世傑,聶遠,還有戲份不算多卻出彩的周一圍,這一群男人之間的對手戲火花四濺,分分秒秒一眉一梢都是戲,劉詩詩在這些戲精里確實有點略顯遜色,最明顯的一處便是沈煉為她擋刀,給她的幾秒鍾面部特寫,倘若那幾秒她的情緒可以更多地透過眼神表達,想必也不會有那麼多為沈煉感到不值的人了。也看得出來刪減了不少劉詩詩的戲,在拍攝期間也看到說劉詩詩只拍了十天就趕去拍吳奇隆的傻瓜電視劇了。想說顯而易見的好電影人人都搶,像劉詩詩這種資源比較差的小花旦,能碰到這么一部好電影真的是難上加難,哪怕再少的戲,如果肯花功夫在這上面,和張震王千源金世傑這種戲骨戲精好好磨合,不論從演技方面,還是提高電影逼格方面,能得到的遠遠超過出演一部高票房的電影,可惜了她沒有這樣的野心。當然批評歸批評,劉詩詩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次原聲出鏡的她從台詞到演技都有給人驚喜,我說的差只是相對之下的差。相信這部電影之後,那些提起演技就說小花旦里劉詩詩墊底的人可以重新評估了。我想說,拋開先入為主的想法,就她現在的台詞功底和演技,隨著綉春刀的上映,在不多的戲份里,已經把許多小花旦甩在後面了。
最後最震撼我心的,便是沈煉帶著周妙彤來到醫館,大雪紛飛下,三弟的屍體靜靜地躺著,沈煉最後呼喊著他後悔了,穿插大哥在集市被斬首示眾血跡沖刷的畫面。這里的剪輯真的精妙,全片主人公的悲劇到達高潮,因為他的一己私慾,他身邊最重要的人都離他而去,他哭喊著後悔卻於事無補。
倘若電影在這里結束,真的就再完美不過了。可惜就可惜在導演心太軟,對沈煉這個角色太鍾愛,導演不忍心讓沈煉在無盡的痛苦悔恨中結束,於是給了他一個報仇完恨的結局。要麼就是導演企圖把主題升華到另一個高度,給了那句經典台詞一個說出來的機會。
「如今國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都是因為有你這樣的人。」
這句台詞很好,也確實將電影升華到了國家大義的更高的層面,但前期兄弟三人對祖國大義的鋪墊過少,導致最後它的出現顯得過於單薄,結局略顯拖拉。
但瑕不掩瑜,電影講述的情很動人,宿命宿命,宿在於願望,願望是一回事,命又是另外一回事。劇中主角的每一次快樂與悲劇都來源於對另一個人的情,無情便無軟肋,這部電影總歸是完整精彩的。路陽導演非常年輕。作為普通觀眾也非常慶幸有這樣的年輕導演給國產電影注入這樣的新鮮而又健康的血液。
看到一個影評說,《綉春刀》唯一不幸的地方是演員沒有一個在近期結婚的,而導演壓根就不是個暢銷書作家。這段話有些意味深長又有些好笑。
在這個有些畸形又有些浮躁的華語電影市場,當我們所鍾愛的那些導演一點一點老去,希望有這樣的新的年輕的導演在以認真做電影的態度繼承他們,發展他們,給國產電影更多希望,也給我這種熱愛電影,正在學習電影,企圖未來獻身電影的苦逼學生黨一點信心。
⑶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 2:修羅戰場》
《綉春刀 2:修羅戰場》的評價是:
作為一部武俠片,《綉春刀Ⅱ:修羅戰場》沒有沿用過去武俠電影的飛檐走壁、隔山打牛等超出物理解釋范圍的招數,而是偏寫實,招招清晰,血肉相搏。綉春刀這種明朝錦衣衛的御用佩刀既然是片名,各種刀法也就順理成章是片中武打的重點方式。
《綉春刀Ⅱ:修羅戰場》之火,並非《孫子兵法》中的「侵略如火」,同樣來自《孫子兵法》中的"風林火山"精神,是對電影最好的詮釋。
劇情:
明天啟七年,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張震飾)在一次掃除亂黨任務中,為救畫師北齋(楊冪飾),將同僚凌雲鎧(武強飾)滅口。此後一方面要擺脫來自陸文昭(張譯飾)、裴綸(雷佳音飾)的質疑與調查,一方面又在神秘女子的要挾下放火燒了錦衣衛經歷司,協力查明真相。
裹挾在亂世,沈煉與北齋情陷其中,卻越陷越深。而在這一切的背後,巨大陰謀正暗中布局。在明末亂世的逆命之爭,沈煉除了面臨新的求生難題,愛情、兄弟情義的羈絆或將是他更具危機的修羅場。
⑷ 為什麼電影《綉春刀》系列評價很好
電影《綉春刀》以一個略顯俗套的故事情節,詮釋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在刀俎上的驚險,與對待社會現狀的無可奈何,抨擊食物鏈頂端勢力群體為博弈成功的暗黑斗爭。綉春刀作為一部國產本土動作影片,其中充斥著肝膽俠義,不僅有震撼人心之搏鬥場景,而且電影對於服裝造型道具、人物塑造尤為用心,劇情緊湊不拖沓,其中除包裹兄弟之情之外,對於愛情的解讀同樣令人心動。
電影《綉春刀》製作大膽有新意,演員選角准確,劇情編排合理,製作精良,得到好評實至名歸,建議大家前去觀賞。
⑸ 電影《綉春刀》有哪些精彩的看點
《綉春刀》是一部很出彩的武俠片,特別是《綉春刀II》中的打鬥場景特別的精妙,每位演員的武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包括群演的武器也是單獨設計的,可見劇組的用心,而且本人特別喜歡大冪冪,她在裡面的表現,簡直太美了!
⑹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修羅戰場》
路陽導演的《綉春刀2:修羅戰場》上映了,還記得三年前《綉春刀》帶給我們的驚喜:張震、王千源、李東學三人飾演的錦衣衛,刻畫三個小人物在明末時期為命運掙扎的故事。
閹黨橫行暗無天日的世道,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出出精彩帥氣的打鬥,讓人重歸武俠時代。
當然,張震也再次圈了不少迷妹。
精美的服化道,各種有趣的武器,對於日式漫畫的借鑒和參考,外景和打鬥戲視覺上讓人更多享受,給新時代的武俠片注入了新鮮元素,又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在一片續作口碑下滑的局面里,《綉春刀2》還能保持原來的口碑,甚至還有上揚,也說明觀眾對於這種尊重觀眾認真拍電影態度的認可。
畢竟,觀眾都不傻。
⑺ 如何評價電影《綉春刀2》
在看《綉春刀2》之前,我並沒有看過《綉春刀》。周五看完之後,我立馬把1找來看了一遍。因為我想知道,這個死而復生的沈煉,到底會發生什麼。然而,《綉春刀2》雖然講的是《綉春刀》的故事,卻並沒有在情節上給予多大的關聯和解釋,唯獨在小人物的無奈上一脈相承。貫穿兩部電影的主角——由張震扮演的沈煉,其實無非是被時代的大背景推動前行。
聯想導演路陽在采訪中曾經提到,他當年找投資困難,被認為是大行業對於古裝武俠的不看好。但最後,《綉春刀》的高口碑證明了一件事——不論什麼樣的表達形式,觀眾對表達的內容感受到共鳴,才是最重要的。路陽創作《綉春刀》的靈感來自於日本歷史小說《沖田總司之戀》,而兩部電影對於表達的內核一脈相承。《綉春刀》中的沈煉有死過一次的過去,而在《綉春刀2》中,死過一次的沈煉其實還有死過一次的過去。正如聶遠扮演的趙靖忠所說:「我選擇你們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人關心你們的死活。」對於時代來說,這就是邊緣人的故事。描寫邊緣人或者小人物,有意思的就在於,主角可能會和傳統的英雄人物剝離開來。沈煉少有作為絕對主角的英雄人物那樣對於正義的堅持,也不是什麼義薄雲天、堅持原則的人物。他想做的,無非是在這個時代,保全自己活下去而已。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死或者活,決定權並不在他自己。
從天啟到崇禎,這是明朝最多內憂外患的時期。就像歷史愛好者們十分熱衷於討論「崇禎勤勉,卻為什麼無法拯救明朝」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對於歷史和歷史人物,可能很難得知細節,但卻每個人都知道結果。於是,《綉春刀》不論拍多少部,都只會是從一開頭就註定的悲劇。這也是為什麼,《綉春刀》中的決戰戲註定是缺乏高潮的。我們很難看到主角大殺四方,最後慷慨悲歌拯救世界。留下的,只是被擺弄命運的無限悲涼。《綉春刀2》中的人物,對於這個悲觀得如同「修羅場」一般的世道,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同樣是做了錦衣衛,沈煉和陸文昭,前者選擇了謹小慎微的保全,而後者卻自以為自己一躍成為「做局人」。這也是《綉春刀2》在情節設置上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原本單一的案件被串聯起來,最後變成了一場局中局。每個做局人都可能只是別人的棋子,就像《綉春刀》中金世傑飾演的魏忠賢面對前來殺他的沈煉時說:「他和你一樣,都是棋子而已」。
而看過《綉春刀》我們便知道了,崇禎皇帝上台之後,魏忠賢倒台、追查閹黨,卻無法讓政治清明。畢竟,魏忠賢死了,趙靖忠也許會有機會成為魏忠賢第二,又或者還有其他人——皇帝換了,無非是「黨同伐異」和「雞犬升天」粉墨登場的機會。至於看上去像是最終勝利者的崇禎皇帝,僅僅17年之後,便在國破家亡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皇帝尚且如此,對於小人物來說,自然缺乏活下去的機會。
⑻ 電影《綉春刀》哪一部更好看
我覺得第一部好看,《綉春刀》是一部偽武俠片。所謂武俠,當有快意恩仇。在金庸和古龍的小說里,官府只是背景板而已。江湖人物想殺就殺,官府從不追究。官府一方的人物,也是想殺就殺,毫無法制可言。《綉春刀》講的卻是國家安全機關的底層苦逼公務員的故事。錦衣衛三人,意氣相投之下,結為異姓兄弟。
我二刷了《綉春刀》,遺憾的是沒有在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綉春刀2修羅戰場》今天已經上映了。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先看看第一部,再決定要不要去電影院觀賞第二部。《綉春刀》這片子出來,看網上都是一片好評,『難得的講完了一個故事。』『近幾年最好的武俠電影。』看得我滿懷期待。張震?往鏡頭前一站那就是風景。劉詩詩?也是挺喜歡的,美得不具侵略性。結果看完,真的,我不明白在面對其他國產片時還儼然是虎狼之師的影評人們,怎麼對這部電影就這么寬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