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74屆戛納電影節結果出爐,獲獎名單中都有哪些作品
近日,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的最終獲獎名單出爐了,本次電影節沒有最大贏家,因為每一個獎項基本上都是被不同電影拿到了,其中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是法國女導演Julia Ducournau執導的《鈦》,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則分別被美國男演員Caleb Landry Jones和女演員Andrine Sæther斬獲。
最後,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中,還有一個重磅獎項是評審團大獎,獲得此獎項的影片為《六號車廂》和《一個英雄》,其中《一個英雄》也是今年最佳影片的有力角逐者,可惜最後惜敗給了《鈦》。
Ⅱ 東京電影節開幕,都邀請了哪些名流參加
開幕片《跑調天後》的女主角梅里爾·斯特里普、黑木華、蒼井優、安藤櫻、佐佐木希、閉幕片《聖之青春》的兩位男主角松山健一和東出昌大等走上紅毯。吳亦凡、管虎、梁靜、蔣勤勤等中國明星也出現在紅毯上。另外入圍競賽單元的《脫皮爸爸》也是全員出席,古天樂、春夏等現身,吳鎮宇更是帶著兒子費曼亮相。
Ⅲ 戛納電影節是每年都有的嗎,是每年一次嗎,哪些明星可以去走紅毯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一個小明星想自己花錢來走一次國際紅毯,看上去比想像的要艱難得多。甚至對很多大明星來說,去趟戛納走紅毯也是件奢侈的大事。首先,你要請一個造型團隊,那可不是出門喝個咖啡只需要自己化化妝,發型化妝服裝每一樣都需要分別的造型師,才叫高端大氣上檔次。自己草草化個大紅嘴唇撲點白粉,自拍尚可,站在真正的大明星旁邊就猶如村裡來的土妞。其次,要有大牌贊助禮服,還不能只有一套兩套,走一次紅毯,起碼要有幾套配合當天天氣和主題的備用。再次,要有宣傳團隊,不然默默地走過去,沒人會叫住你說:嗨,xx,擺個pose,來張照片!最慘的是,自己去沒准還有被拒簽的危險,外國人根本不認識中國明星,哪怕你真的很紅。某網路紅人女神上次參加倫敦時裝周被拒簽,尷尬得讓人不忍直視。
鞏俐走紅毯,靠的是作品,范冰冰走紅毯,靠的是造型。如果以上兩者皆無,其實還有種更雙贏的方法,直接找媒體帶著去。明星與媒體本來就唇齒相依,互不可缺,兩者捆綁銷售,一方有了實力支撐,一方有了大牌熱點。
Ⅳ 世界上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電影節
有: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1、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2、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4)貓貓隊大電影舊的擴展閱讀:
1、電影節其實就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戶,世界就在眼前。每年的電影節是整個娛樂圈的盛事,電影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跨越了單一的電影元素,參加電影節的意義也非同凡響,電影界雜糅了工業、藝術、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構成一個以新理念為主導的多元化電影盛宴。
2、電影節是電影人參與的流動的盛宴,名與利的舞會,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開拓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美好的交流。
3、電影節的開放會使整個娛樂圈大放異彩,把握住電影節這個商機,為商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電視上的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Ⅳ 2009年戛納電影節上的一個小片段是人與貓賽跑的短片在那可以看到
2009-09-19 10:14 狗跟人跑不是新聞,貓跟人跑就是新聞中的新聞囧~~這個是偶非常想寫的副標題~~ 那個,今天在新聞里看到這個短片,超有趣的說~~要是自己養的貓會跟著一起跑步,那就好了^_^ 突然聯想起N久以前看到的節目,貌似是講日本奇人奇事的,裡面有個歐吉桑,每天都要去跑步?還是飆車來著!?(彪單車)囧。。。他家養的那隻貓咪,就一直卧在他脖子上,像圍巾一樣卧在上面,這兩口子就這樣一路狂飆。。。。。。。 超帥的獨眼貓(>^ω^<)喵~~ 很好奇這只名叫米芝的獨眼貓,(伊達政宗貓!!)在想些什麼,真的非常想知道>0<還有,他天天在跑步,但為什麼還是那麼胖="=老外的食物就真的跟偶們祖國的不一樣莫囧~ 在本次嘎納電影節上,一部小成本的紀錄短片引來了各方的注意。這部短片是由一個普通的英國人馬丁自導自演的,影片講述的正是馬丁和他的貓之間的故事。片中的主角馬丁生活在英國北部約克郡的一個小村子裡,是當地教區的評議員。12年前,馬丁在動物救助中心認養了一隻右眼因受傷而被摘除的「獨眼貓」,米芝。 自從到了馬丁家,米芝就愛上了跑步,每天早上一開門,米芝就緊隨其後,和主人一起跑步,而且米芝不服輸,馬丁說,只要他跑步,米芝也跟著跑,馬丁故意加速,米芝也毫不示弱,以驚人的速度狂奔,雖然米芝只有一隻眼睛,但完全不影響他的視力。米芝現在已經成了村子裡跑得最快的貓。 不久前,馬丁所在的公司發起了一個比賽,要員工們完成一個夢想。馬丁就拍攝了這部紀錄短片並贏得了比賽,還獲得了1000英磅的獎金。更為幸運的是,這部僅僅8分鍾的短片被選入嘎納電影節的短片單元,馬丁也因此走上了嘎納的紅地毯。片名為《大競賽》。。。。 馬丁提交作品時說:「我希望好萊塢導演能夠拍一部關於米芝的電影,這肯定是一部非常受孩子歡迎的影片。我特別希望迪斯尼和二十世紀
Ⅵ 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都有哪些作品獲獎
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下了帷幕,由以下的獲獎作品:《鈦》、《一個英雄》、《阿赫德的膝蓋》、《記憶》、《駕駛我的車》、《內特拉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這些作品都取得很好的成果和效益,深深打動了各位觀眾的內心。戛納電影節的開展確實是令人十分感動的,因為受與疫情的影響,大家不能集中在一起開展這個典禮,但是懷著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和熱愛,大家都願意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此次典禮中,這次的電影節頒獎只是我們電影進步發展的小小歷程,未來還會出現更多更好的作品走入到大家的視線。我們也共同期待各個國家之間能夠發表出更加優秀的電影作品,讓來自全世界的觀眾感受到各地的文化和風俗。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戛納電影節。
Ⅶ 2020鄭州重啟•金雞百花電影節經典影片配音大賽怎麼參加
本次大賽將於8月至9月在鄭州舉辦。據了解,本次重啟•金雞百花電影節經典影片配音大賽旨在進一步擴大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向電影藝術中的聲音藝術家致敬,讓更多人了解配音藝術,走近配音藝術。參賽選手不限年齡,不限職業,對全社會人士廣開大門。
即日起,社會各界人士可通過2種方式報名:
1、 郵件方式 。參賽選手自備電影配音片段,(單人配音或組合片段配音均可),錄製成60秒—90秒的配音視頻,並註明姓名、年齡、單位/學校、聯系方式、通訊地址,以郵件方式投至此次大賽評委會郵箱:[email protected]。
2、 微信方式 。參賽選手可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關注「鄭州新聞廣播」,點擊「配音大賽報名」子欄目,按要求填寫、提交報名資料。
據介紹,大賽分為初賽、復賽、半決賽、決賽, 根據決賽表現決出冠軍1名、亞軍1名、季軍1名以及優勝獎5名。
Ⅷ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歷史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Ⅸ 五十個電影節,你的電影准備好了嗎
如同正在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聖丹斯,多倫多,德州,鹿特丹,威尼斯和柏林等電影節。但根據你所參考的來源,全球共有4000~6000個電影節。把這個數字轉化為財務數據,倘若你參加了所有的電影節,你將要花費超過三十萬美金——大概比獨立電影公司的生產總預算還要多。這便是為什麼在過去十年裡,電影製作人努力在各種資料中篩選出值得讀者參加的電影節。下面的榜單便是詹姆斯•柯蘭撰寫的最值得參加的電影節,排名按照字母順序。( 因為很多電影節並不為國內觀眾熟知,所以並不是每個電影節都有現成的對應中文翻譯,每個中文翻譯都有原文對應如有紕漏,還請指正。部分電影節舉辦時間不固定,請進入其官網查看最新消息。)
文章來源:http://www.moviemaker.com/festivals/top-50-festivals-worth-entry-fee-moviemaker-releases-annual-list/
翻譯:柳欣
轉載請註明來源影視工業網,感謝!
美國紀錄片電影節American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棕櫚泉,加利福尼亞州,網站:www..com
位於奢華舒適的棕櫚泉,美國紀錄片電影節致力於成為西海岸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它因自己的電影基金競賽(頭獎將獲得5萬美元獎金)而出名。電影製作人可以將他們製作中或者已經製作完畢的作品上交到評審團隊申請資助。美國紀錄片電影節同樣與其他幾個電影節(主要在歐洲與美國)有著合作同盟關系,因此促進了篩選電影的劇院公演。
美國電影節——行進中的美國American Film Festival—US in Progress
瓦夫市,波蘭,網址:www.americanfilmfestival.pl
正在為你的獨立製作尋求海外資金資源?美國電影節提供它獨一無二的【行進中的美國】項目,這個項目促進了歐洲對於美國獨立電影製作的資金和後期製作的支援。美國電影節將很多對美國獨立電影後期製作感興趣的歐洲買家和製作人(還有經銷商,銷售代理和影展工程師)聚集起來,並提供高達4萬美元的後期製作獎金。去年,六部電影有一半被選至聖丹斯電影節的進行公演。此電影節不需要報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