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香港電影節都變成什麼了

香港電影節都變成什麼了

發布時間:2021-07-28 12:38:07

❶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香港國際電影節(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HKIFF),始創於1977年,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是香港最大型的電影界盛事,亞洲一流的非競賽類國際影展,被譽為「電影節的電影節」1,通常於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舉行。作為亞洲重要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亞洲及全球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主要包括名導作品首映禮、香港電影回顧、影迷嘉年華及各具特色的電影單元展映。電影節每年搜羅來自逾50個國家、當中超過330部作品,在香港12個主要文化場地上映,吸引超過60萬人次的觀眾欣賞。

❷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❸ 誰能為我介紹下香港電影節

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

■一種關注

於4月6日至21日舉辦的香港電影節聲稱:4月,是「影痴」復活的大日
子。
香港電影節名氣不大,但以操辦者們對電影的痴迷著稱。每年,他們
要從前一年的戛納、柏林等著名電影節搜羅影片,令香港市民在家門口便
看到世界。讓人納悶的是不知道他們一年究竟要看多少電影,才能夠找到
這么多犄角旮旯聞所未聞的片子。譬如曾聽說芬蘭有一支男子「吶喊合唱
團」,從1987年國慶日「喊」出自己的國歌一炮而紅,又到世界各地去「
喊」人家的國歌、進行曲、兒歌……未料關於他們的一部紀錄片《將冰山
喊開》今年就出現在紀錄片單元「真的假不了」里。
去年回顧單元致敬的是小津安二郎,這名字在國內多少還有些人知道
。今年致敬的對象是清水宏,他與小津同年出生,名字遠不那麼響亮,但
卻被溝口健二稱為自己和小津都比不上的「天才」。精選的13部電影,據
說「奉勸影痴:一部也不能放過」。另一位「大師中的大師」是德國的劉
別謙,一般的影迷也絕少聽到,除了學過電影史的。查理·卓別林的評語
想必勾起大家興趣:「他以絕不色情的方式,表現了性的優雅與幽默,其
他導演都沒有這種功力。」
「小說、戲劇、文藝片」緬懷的是娛樂時代幾乎絕種的文藝片。巴金
的《家》、《秋》、《寒夜》和曹禺的《日出》、《原野》、《雷雨》均
在其中,還有根據張恨水、狄更斯、托爾斯泰等等大家作品改拍的五六十
年代文藝片。「款式老土、笨重,一股樟腦氣味,卻溫厚可親得教人要即
時擁抱」。
「焦點導演」金基德是影痴的愛,普通人是需要時間接受的;「我愛
午夜長」是午夜放映的「CULTFILM」,那更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嘗試的飯後
甜點。
自然,還有張國榮與梅艷芳的紀念放映,他們的作品,閃現著20多年
來香港的物事人情,電影,亦令他們不朽。
今年香港電影節的海報,是由麥兜的作者麥家碧設計:四隻蝸牛背著
像是花被單拼成的彩殼,歇歇停停地不知是走還是停。麥家碧說,靈感是
來自緩慢的藝術。「蝸牛慢條斯理的動態,像是與世界的步伐脫軌,擁有
自己的獨立生命圈。蝸牛是脆弱的生物,它們不愛與人爭先恐後,總是躲
在自己的保護殼里蝸居。誠如眾影痴的心態,總是默默地躲在黑暗的角落
,看著光影在時間線上流動,釋放久經塵封的心靈,讓心意隨著電影的脈
搏呼吸。」

❹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史

香港國際電影節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輝煌歷史的舞台。
1970年代,時任香港文化署署長陳達文,向市政局建議創辦香港國際電影節,把世界各地優秀的電影帶給本地觀眾,此建議旋即得到議員及政府的支持,於是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正式創立。首屆電影節屬於試辦性質,由市政局舉辦,選映了三十七套電影,觀眾人數只有約16,000人次,並只有香港大會堂一個放映場地。
由於第一屆的成功,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8年起開始穩步發展,由第四屆起,每年均於復活節期間舉行,為期十六天。復活節是香港的公眾假期,最長可達一周時間,痴心的影迷剛好可以放開手邊事,留下「一日趕三五場」的難忘記憶。
創辦初期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規模較小,選映電影數量不多,主要向香港輸入並推介國際知名電影。當時的國際電影節處在一個引進期,目標很簡單——推薦好的電影。從80年代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改變定位,在繼續介紹國際優秀電影的同時,積極向國外電影人和觀眾展示亞洲的電影新作。
2000年,由於市政局不再運作,電影節改由香港特區政府屬下,由原來市政局分拆出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2001年,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2002年至2004年,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2005年開始,電影節正式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

❺ 為何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現在已成雞肋

時代在進步,大陸市場資源更豐富,香港演員都在轉戰大陸,不止電影,電視劇也不景氣

❻ 香港電影獎項有哪些最高獎是那哪個

一,金紫荊獎
金紫荊獎由香港影評人協會主辦。1996年舉辦第1屆,以後每年年初舉行。各個獎項由影評人協會會員討論投票決定。獎項數量較少,沒有技術獎項。每年還同時評選當年10大華語片和外語片。

二,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三,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四,雙周刊獎
由香港《電影雙周刊》雜志創辦於1981年,由影評人投票選出,分為「十大華語片」及「十大外語片」。評選范圍是當年在香港地區放映的影片。1996年以後該評獎納入「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高獎就是金像獎

❼ 香港的所有的電影節及獎項

香港所有電影節及獎項:

1 香港電影金像獎

2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3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4 亞洲電影節

5 香港國際電影節

6 亞洲電影大獎

❽ 香港電影到現在沒落了嗎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現代特殊文化上已經失去意義。雖然香港的電影人依舊在電影界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有像杜琪峰,林超賢等著名導演不斷推出精品電影,但是依然改變不了香港電影的沒落,這是因為什麼呢?原因一是因為時代進步,拍攝電影的技術成熟。原因二是因為香港地區的影視公司爭奪市場資源。

香港電影由盛轉衰

如今的香港電影青黃不接,因為本土市場比較小,在大片時代中嚴重不協調。而且隨著美國電影的上映,大家基本都紛紛躲避。所以香港電影要想發展下去,就要接中國的市場,可這並不容易,因為國內的電影也進入飽和階段,更別談還要跟其他人爭奪這塊蛋糕了。

❾ 香港電影金像獎越來越「凄涼」,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香港電影金像獎之所以出現了嚴重的衰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香港娛樂圈的更新換代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們看到這些年香港電影並沒有涌現出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年輕面孔,這兩年香港電影依然是由那些老戲骨擔當主角。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電影質量,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香港電影的年輕力量。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得主大多都是那些老面孔。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香港金像獎越來越不受到大家關注的一個原因。

可以說香港電影金像獎還是有機會成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的。只要香港電影金像獎能夠完全的開放評選標准,相信香港電影金像獎還是能夠重現過去的輝煌的。

與香港電影節都變成什麼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韓國電影洗頭房 瀏覽:99
電影穆罕默德圖片 瀏覽:319
法國女廚師在新加坡的電影 瀏覽:470
韓國電影美胸女主角 瀏覽:410
落葉歸根電影解說背景音樂 瀏覽:999
女孩變喪屍電影名字 瀏覽:72
死神來了電影中文版全集 瀏覽:309
中國拍蘇聯電影大全 瀏覽:715
和血液指紋一部電影 瀏覽:799
大鼻子若風電影 瀏覽:586
荒地電影2012免費版完整版 瀏覽:586
電影院散場意思 瀏覽:244
電影蜘蛛俠素描畫卡通圖片 瀏覽:456
電影剪輯手機素材網站 瀏覽:537
阿凡達電影是中文還是英文 瀏覽:152
李堂足球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09
男主是軍人的歐美愛情電影 瀏覽:858
最愛周慧敏電影完整 瀏覽:740
地下室囚禁電影完整版 瀏覽:314
翻譯很美一段英文電影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