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諾蘭燒腦三部曲是什麼
諾蘭的燒腦三部曲如下:
1、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是諾蘭最燒腦的電影之一,從開頭到結尾你都要全神貫注,因為幾乎每一秒鏡頭都承前啟後,蘊含深意。一部電影的時間軸被徹底地敲碎,而後再以令人驚嘆的方法重組。影片由倒敘和正敘交錯進行,這也正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
與擴展內容相關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邁克爾·凱恩、摩根·弗里曼、加里·奧德曼主演的系列電影。
系列包括三部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網路-克里斯托弗·諾蘭
㈡ 諾蘭三部曲分別是那三部
諾蘭三部曲指的是他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系列包括三部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由克里斯蒂安·貝爾、邁克爾·凱恩、摩根·弗里曼、加里·奧德曼主演的系列電影。
(2)諾蘭的下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諾蘭對於蝙蝠俠這一形象的塑造也確實成功,他重新敘述了蝙蝠俠的起源,本是富家公子的布魯斯經過父母被槍殺而試圖以復仇來緩解心中之痛。可他在現實的經歷卻讓他知道,復仇是無法讓社會恢復平靜的,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去維護社會的和平。這就是他為何要與身為檢察官的哈維登特和戈登局長一起並肩的原因。而諾蘭對於布魯斯成為蝙蝠俠之前強烈的心理斗爭詮釋地非常出色。
此外對於頭號反派小丑的刻畫也十分極致。黑暗騎士中的小丑,癲狂、瘋魔,彷彿世界就如同他手中的卡牌,他犯罪不為金錢名利,只為了心中的快感。而希斯萊傑將小丑的心理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漫畫里誇張的反派。
㈢ 諾蘭導演作品有哪些
1、致命魔術
《致命魔術》其實是諾蘭導演的一部過渡作品,魔術題材也算是圓了諾蘭自己一個夢,諾蘭所有的電影都會帶有一種自己的風格,就是燒腦,電影80%的台詞都是伏筆,第一次看可能還不明所以,第二次看才會恍然大悟,有趣的是兩個主演是蝙蝠俠和金剛狼,有點出戲。
㈣ 誰知諾蘭下一部電影的計劃,真實可靠哦。木知就算了。。
諾蘭可能的,下一部電影計劃《循環街區》 華納兄弟接下來的影片計劃中,值得期待的作品很多,包括《一級玩家》《正義聯盟》這些神級大作,其中一部2017年籌備製作的《循環街區》對中國人來說十分驚艷,因為編劇鄭雷來自中國杭州,同時也是首位簽約華納的中國籍編劇。
鄭雷今年5月參與奧斯卡編劇造星計劃,是亞洲唯一代表,活動結束後,當場和華納兄弟簽訂了《循環街區》製片計劃。
華納王牌製片人文森特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一部和時間、哲學、環境有關的燒腦科幻片,劇本十分華麗,想法一流,華納將聯合傳奇影業共同製作發行,劇組已經接觸克里斯托弗諾蘭,希望他能執導該片。
《循環街區》英文原名「Infinity」,片方希望這部片子成為諾蘭繼《盜夢空間》(Inception)《星際穿越》(Interstellar)後的風格延續之作。
該片將投資上億美元打造,編劇費更是達到百萬美元以上。
㈤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是什麼
《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1、《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5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重啟,開啟了一個完全獨立的系列,講述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經過,將一個超級英雄的崛起之路娓娓道來,擺脫了之前一味渲染蝙蝠俠超凡身手的窠臼,注重對其傾注心理上的認同。
2、《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為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俠影之謎》。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3、《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安妮·海瑟薇等主演,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影片延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質感和風格,運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劇情設定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八年後的冬天展開,描述了布魯斯·韋恩與貝恩之間的對決。哥譚市原本是從一個逐漸和平的城市,但貝恩把整個城市再度陷入亂局,使得韋恩再次以「蝙蝠俠」身份打擊貝恩的罪惡,使兩人展開了在哥譚市的終極決戰。影片於2012年7月20日在北美和英國上映。
(5)諾蘭的下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黑暗騎士崛起》並沒有完全承接前一部的線索,故事開始於八年之後,這座城市看起來真的不再需要英雄,布魯斯-韋恩迷失了自我。
作為《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結篇,諾蘭的氣魄很大,不再為故事留下更多的發揮和延伸餘地,多年以來,諾蘭對故事本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專注有目共睹,其電影的指導方向,永遠定位在深入到屬於蝙蝠俠的傳奇世界當中——這部電影,呈現的其實是蝙蝠俠從墮落迷茫重新走向「神壇」的過程,全片一路跟隨著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轉變。
㈥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後下一部《蝙蝠俠》是怎麼樣的呢
三部曲已終結。現在在拍超人2,也就是蝙蝠俠大戰超人,不過蝙蝠俠由Ben Affleck飾演。
㈦ 諾蘭導演的電影有幾部是哪些
目前 諾蘭導演的電影共有10部,如下:
1、《追隨》 Following (1998)——豆瓣評分 :8.9
2、《記憶碎片》Memento (2000)——豆瓣評分 :8.5
3、《白夜追凶》Insomnia (2002)——豆瓣評分 :7.8
4、《蝙蝠俠:俠影之謎》 Batman Begins (2005)——豆瓣評分 :8.2
5、《致命魔術》The Prestige (2006)——豆瓣評分 :8.8
6、《蝙蝠俠: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2008)——豆瓣評分 :9.0
7、《盜夢空間》Inception (2010)——豆瓣評分 :9.0
8、《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豆瓣評分 :9.0
9、《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 (2014)——豆瓣評分 :9.1
10、《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豆瓣評分 :9.1
克里斯托弗·諾蘭,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 。
1996年,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了個人首部故事片《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受到關注。2000年,諾蘭憑《記憶碎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2005年,執導拍攝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2006年,執導作品《致命魔術》以其詭異的氣氛和精細的結構獲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2008年,憑借電影《黑暗騎士》獲第35屆土星獎最佳編劇獎,該片上映一周就打破北美多項票房紀錄成為全球第四部票房達到10億美元的電影 。2012年,再度執導系列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該片獲土星獎最佳導演提名。2010年,憑《盜夢空間》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
2015年3月,憑借執導電影《星際穿越》入圍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導演 。2017年,憑借《敦刻爾克》榮獲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
㈧ 星際穿越電影會拍第二部嗎
截止到2021年7也,還沒有《星際穿越》第二部拍攝的消息。
《星際穿越》是2014年美英聯合製作的科幻電影。該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領銜主演。該片在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之上進行改編,主要講述了一組宇航員通過穿越蟲洞來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冒險故事。
《星際穿越》評價:
《星際穿越》可以說是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比在他在《記憶碎片》中創作的編年史更為重要,比《盜夢空間》中扭曲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將《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的蝙蝠俠重新想像成21世紀最獨特的超級英雄系列更令人望而生畏。
該片既是一部大成本的科幻小說,也是一部關於愛與犧牲的簡單故事。它包含了急躁、驚險、希望和心碎。該片的創作是一個驚人的成就,值得在最大的屏幕上和使用最好的音響系統來觀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星際穿越
㈨ 諾蘭新片慘遭滑鐵盧,耗資15億,苦等6年《信條》到底輸在哪
大家認為諾蘭這次在故弄玄虛,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甚至連時間逆轉而產生的邏輯問題都沒有觸及到,只是一味地將“時間逆轉”當成一種工具。與其說‘燒腦’,其實是‘繞腦’,把概念、情節線索強行復雜化卻又一直只在表層兜圈子,最終出來的效果就是異常割裂式、景觀運動表象式的呈現,這部新作甚至連畫面都不如以往吸引了。總體而言,《信條》的視覺效果仍比較平實,缺少《星際穿越》的“時間實體”、《盜夢空間》的折疊都市等炫目的視覺奇觀。且諾蘭為了炫技犧牲了故事和人物,觀影體驗非常差。老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沒有一個角色有足夠的驅動力,都只是在模板化地跑劇情。
與《信條》並稱“時空三部曲”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分別位居豆瓣TOP250的第九和第十二位。
2010年首映的《盜夢空間》收獲了4.62億元票房,是2010年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的第五位,豆瓣評分9.3分。該片同樣以新奇的電影結構讓觀眾高呼“燒腦”,但其程度遠不及今日《信條》的全民“看不懂”。
《星際穿越》豆瓣評分同為9.3分。這是諾蘭在國內票房表現最優秀的影片,2014年首映時收獲7.55億元票房,上映之初與《信條》表現不相上下,但在後續上映中越戰越勇。此外,該片在今年國內重映中也獲得1.21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諾蘭上一部在中國內地上映的作品是《敦刻爾克》。雖並非諾蘭一貫擅長的科幻類型電影,但也獲得了3.39億元票房,在引進公映的戰爭片中名列前茅。在三年前公映時獲得多數好評,豆瓣評分穩居8分以上。
㈩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是哪三部
1 《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Batman Begins
拓展資料: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系列電影,包括三部作品:《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6月15日公映,全球票房3.5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公映,全球票房10.0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公映,全球票房10.82億美元)。《黑暗騎士三部曲》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重啟之作,是完全獨立的系列,在保留黑暗基調的基礎上,拋棄了漫畫色彩過於濃厚的部分,塑造了一個現實化的蝙蝠俠。不僅獲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而且贏得了評論界的盛贊。
創作背景:
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被評為「史上最爛續集電影第五名」的七年後,英倫奇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決心重振蝙蝠俠系列電影。這一次,諾蘭完全忠實弗蘭克·米勒於1986年創作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那種粗糲大膽、黑暗寫實的風格,同時用IMAX這種最先進的膠片拍攝模式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為了彰顯蝙蝠俠系列洗心革面的決心,DC漫畫公司甚至更換了全新的LOGO。諾蘭和華納高層還大膽啟用了當時一心沉浸在獨立影片里磨礪演技的英國男星克里斯蒂安·貝爾,要知道,《蝙蝠俠》可是純正的美國漫畫。當影迷驚嘆貝爾塑造的全新蝙蝠俠那純正的美式口音和角色魅力時,他也一躍成了好萊塢最當紅的男演員之一。
除了愈加去漫畫化的真實場景外,大規模的場面動作戲和愈加拉風的蝙蝠坐騎也為這個傑出的超級英雄電影系列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蝙蝠俠:開戰時刻》對抗忍者大師的壓軸大戰到《黑暗騎士》里的卡車「慢鏡翻轉180度」,再到《黑暗騎士崛起》里飛機解體,全市警察追逐蝙蝠俠,每一部電影里的動作場面都別出心裁,還能讓觀眾不因這些動作元素而分心劇情。為了贏得鐵桿漫畫迷的捧場,在風格寫實的基礎上,呈現蝙蝠俠高科技屬性的裝備道具卻萬萬馬虎不得,是以第一部里彪悍厚重的蝙蝠戰車、第二部里風馳電掣的蝙蝠機車,第三部里飛入雲霄的蝙蝠戰機俱讓粉絲們在觀影時過足眼癮。
最讓人驚嘆的還是諾蘭對於角色的挖掘和主題的思考。哥譚市,這座貧富分化、犯罪橫行,類似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之城,影子聯盟和小丑均要將它毀滅,而布魯斯·韋恩卻要憑一己之力去對抗這些黑暗勢力,為了保護這座城市,他是否能夠無所不用其極呢?個人的道德困境和擁有的英雄之力反復折磨著韋恩。黑暗騎士三部曲極其細膩地刻畫人性,思考社會命題,非常優雅地在漫畫風和紀實性上保持平衡,同時還深深烙上了諾蘭個人的作者屬性,稱之為超級英雄電影的最高水準毫不過分。
諾蘭打造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在整體質量與主題深度上,睥睨群雄,將超級英雄電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濃郁的暗黑寫實風格也影響到了後來的許多超級英雄電影。
作者簡介:
朱迪·鄧肯·傑西,在《Cinefex》雜志任職編輯時,曾著有上千篇關於劇情片技術的文章。她還著有多本解密超級大片的著作,包括《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製作幕後》、《星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製作幕後》、《終結者2製作幕後》、《侏羅紀公園製作幕後》。最終讓她在業界樹立統治地位的正是《阿凡達製作幕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