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古羅馬時期的一些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情
古羅馬文學指紀元前後繁榮於古羅馬政權(包括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治下的文學。其主要語言是拉丁語。盡管古羅馬共和國誕生於公元前510年(擺脫伊特魯利亞王朝的統治),但按照慣例,真正意義上的古羅馬文學則從公元前240年算起
起源與概述:羅馬城建立於公元前8世紀。在古羅馬人生活的伊特魯利亞以南、台伯河以西地區,包含文藝活動的拉丁朱庇特慶祭節的設立應該不遲於公元前7世紀。受伊特魯利亞文明的影響,包括羅馬人在內的拉丁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鄉土文化。
古羅馬的文化主要是繼承希臘文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希臘化時期,羅馬就輸入了許多希臘作品,加以翻譯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羅馬滅亡希臘之後,更是將全部希臘神話、詩歌和戲劇據為己有,找了許多從希臘俘虜來的奴隸來做家庭教師,讓他們編劇作詩,並研究各種科學,這使得古羅馬文學染上了濃厚的希臘色彩。以神話為例,同希臘文化接觸後,許多羅馬的神祗便同希臘的神祗結合起來。如羅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於希臘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諾則等同於赫拉。至於太陽神阿波羅和文藝女神繆斯等則直接進入羅馬神話,連名字都沒有變。
當然,古羅馬文學也並非全是古希臘文學的仿造品,因為它畢竟是羅馬社會的產物,其採用的語言是拉丁語。在西方學術界,古羅馬文學被認為是廣義的拉丁文學的一部分。與古希臘海洋民族不同,古羅馬屬於內陸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農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樸的特點。建國之後的古羅馬崇尚武力,追求社會與國家、法律與集權的強盛與完美,其文學具有更強的理性精神和集體意識,具有庄嚴崇高的氣質,卻也缺少希臘文學生動活潑的靈氣和無拘無束的兒童式的天真爛漫。古羅馬文學在藝術上強調均衡、嚴整、和諧,重視修辭與句法,技巧上偏於雕琢與矯飾。
歷史沿革:公元1世紀的維吉爾像古羅馬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共和時代、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應該指出的是,「共和時代」是一個政治概念,而「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則是兩個主要根據拉丁語言的發展和問題特徵定性的名稱。共和時代止於公元前30年,實際上也包含了70年的黃金時代。此外,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共和時代始於公元前510年,但作為一個與文學發展相關的名稱,它的起始則從前240年算起。而盡管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覆滅於公元476年,學術界通常仍習慣於將公元2世紀中期(130-150)作為古羅馬文學的終點。2世紀中期以後的拉丁語文學被定義為「後古典拉丁文學」,這一時期的拉丁語文學已經開始向中世紀基督教文學過渡,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古羅馬文學。
2. 羅馬帝國情史是真的嗎
真的。
故事有史可依,公元14—54年羅馬帝國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確有過提比略、卡里古拉和克勞狄三個皇帝。
這個王朝後來在第四任皇帝臭名昭著的尼祿手裡滅亡;提比略治內的確加強了元首顧問會議的權力,也的確鼓勵告密。
也有和史實不盡一致的地方是:提比略是屋大維的養子;克勞狄不傻;近衛軍集中於羅馬是克勞狄治內的事;軍隊左右政局,廢黜皇帝也在克勞狄與尼祿治內。
劇情:
公元37年,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開始進入最為淫靡黑暗的時期。77歲的老皇帝提比略殘暴昏聵,陰森惡毒,而他的繼任者卡里古拉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卡里古拉是提比略的養孫,他長期與妹妹朱西拉私通,在位期間以殘酷的手段殺害百姓和大臣,並因此取樂。
為了鞏固政權,他更殺害自己的弟弟以及曾幫助他謀取皇位的衛隊長馬克。他愛誰,恨誰,似乎永不明了。只有無盡的慾望與貪念,將那人性不斷吞噬,連同生命消亡殆盡。
3. 古希臘羅馬神話電影
不是希臘皇後,是埃及艷後!
美麗新世界II之女王任務
美麗新世界2:埃及任務
埃及艷後和凱撒大帝打賭,如果埃及人能在三個月之內在沙漠里修建出一座宮殿,凱撒就承認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為了炫耀埃及人的建築工藝和水平高人一籌,也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埃及艷後下令無論如何都要按時完成任務。
這一切都被另一位建築師阿蒙波菲斯看在眼裡,於是對釹梅侯比斯心存嫉妒的他開始想盡辦法搞破壞。而此時的凱撒大帝早已是坐如針氈,他一方面不希望埃及艷後順利的完成任務,但又期待能與她在新建成的王宮中相會。
精彩視點
這是一部投入了5300萬歐元的影片,號稱是法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它取材自暢銷漫畫,由喜劇明星兼導演亞蘭·夏巴推上大銀幕,不但請來了大鼻子傑哈德·巴狄厄以及克·拉維耶、克羅德·利希等老牌演員,更找來了美麗的義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影片曾獲得2003年度法國愷撒獎及最佳服裝設計獎。
簡評:
觀影中印象最深的是,在這部電影里的後半部,主人公和反角戲仿中國功夫大戰時,居然突然說起了中文,而且是一個講國語,一個講粵語,讓人不得不為中國功夫的影響力自豪。
在翻譯方面,我大多採取了一些中國的語言意譯——當然,前提是絕對忠實原本對白,整本電影我沒有夾帶任何私貨。在翻譯時參考了不少資料,在一些涉及西方歷史,神話傳說,及人物名言部分我會打個括弧注釋。
原本法國人做了一些語法游戲,例如à Alexandrie和en Alexandrie(兩者無區別,僅是介詞不同而已,均譯作「在亞歷山大城」),在結尾更以此為笑點搞笑。這種幽默實在難以譯出,而注釋又太瑣碎,因此只好照字面譯。估計大家看到類似地方時,一定不知所雲。
在人名方面保留了原文。因為情知片中涉及不少歷史人物,不敢造次亂譯。
4. 羅馬帝國 情史 誰能發個
郵箱,謝謝
5. 古羅馬類型片子
羅馬電影:
《愷撒大帝》
《戰爭子午線》
《角鬥士》
《匈奴王阿提拉》
《羅馬帝國艷情史》
《埃及艷後》
《亞瑟王》
《賓虛》
《斯巴達300勇士》
《勇敢的心》
《天國王朝》
《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希臘電影:
《特洛伊》
《大力神》
《尤里希斯》
《蛇發魔女》
《新木馬屠城》
《奧德賽》
《奧菲斯》
《亞歷山大大帝》
《世紀對神榜》
《時光大盜》
《百劫英豪》
《傑遜王子戰群妖》
《米蒂亞》
《伊阿宋與金羊毛》
《俄底浦斯王》
《特洛伊的女人》
《非凡的阿芙洛狄特》
《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的愛情冒險》
《伊阿宋和阿耳戈船英雄記》
6. 有關埃及艷後的電影
[編輯本段]電影 《埃及艷後》1963
英文原名:Cleopatra (1963)
中文譯名:埃及艷後
類別: 經典片 (美國)
導演: 約瑟夫·L. 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
獲獎: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攝影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 、最佳視覺效果
時長:192 min | Argentina:233 min | 243 min (roadshow version) | Germany:233min (TV version) | Sweden:232 min | USA:320 min (director's cut)
出品:20th Century Fox
演員:
Elizabeth Taylor ... Cleopatra
Richard Burton ... Antony
Rex Harrison ... Caesar
Pamela Brown ... High Priestess
George Cole ... Flavius
Hume Cronyn ... Sosigenes
Cesare Danova ... Apollodorus
Kenneth Haigh ... Brutus
Andrew Keir ... Agrippa
Martin Landau ... Rufio
Roddy McDowall ... Octavian - Caesar Augustus
Robert Stephens ... Germanicus
Francesca Annis ... Eiras, Cleopatra's handmaiden
Grégoire Aslan ... Pothinus (as Gregoire Aslan)
Martin Benson ... Ramos
劇情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評析:
如果問現在的觀眾哪部影片投資最高,也許十之八九的人都會提到《泰坦尼克號》,或者是《珍珠港》,其實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兩個答案都不準確,其實電影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歷史片《埃及艷後》,該片當時花費的4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金。
作為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數碼技術,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以至於有人說《埃及艷後》劇組打算重建一個羅馬城。
然而投入和產出並不總是成正比,《埃及艷後》成為電影史上最賠本的影片,而它的失敗也為福克斯公司最後的破產種下禍根。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該片的兩位主演,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和英國影星里查-波頓就在拍片過程里假戲真做,演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這也被當時大小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埃及艷後》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同時也賠得最慘的一部古裝巨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不過《埃及艷後》的確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了政治目的跟羅馬帝國的凱撒聯姻,後來她卻跟羅以大將馬克安東尼產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這個三角關系的刻劃因外部景觀的賣弄而相對顯得不夠深入,但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編輯本段]電影 《埃及艷後》1999 電視電影
導 演:Franc Roddam Cleopatra
主 演:比利·澤納 Billy Zane 提摩西·道爾頓 Timothy Dalton Rupert Graves 萊昂·維埃拉 Leonor Varela John Bowe 埃爾塔·馬里克 Art Malik
地 區:德國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立體聲(Stereo)
時 長:177 分鍾
類 型: 傳記 劇情
分 級:澳大利亞:M 荷蘭:12
故事梗概:
羅馬的凱撒率軍佔領埃及,當他要離開的時候,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一條東方地毯,22歲的克莉巴特拉藏身其間。青春魅力的克莉巴特拉不滿其姐挾其弟為王,要獻身於凱撒。她要依靠愷撒的支持趕走托勒密十三世,她的計劃成功了。凱撒被其美貌所迷惑,對她言聽計從。其姐起兵叛亂,羅馬的援軍在她和愷撒訂下盟約之後迅速趕到,經過幾場戰事,其姐戰敗,托勒密十三世大敗並被殺。克莉巴特拉與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為奪取大權作準備。
不久以後,凱撒更按照她的意願廢黜了她的弟弟,把她扶上了埃及女王的寶座。狂熱的愛情之火與政治權力之欲結合,使這一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美人共墜愛河。不久以後,她和愷撒開始了兩個月的旅行,他們沿著尼羅河直抵丹德拉,克莉巴特拉在那裡被尊為法老。兩人沉迷於愛河之中,並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小愷撒。女王和年幼的兒子於公元前45年離開了亞歷山大城,前往羅馬,住在愷撒為他們建造的宮殿里。她端坐在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模型上,由八千名侍從牽引著穿過凱旋門。羅馬市民傾城出動,爭相一賭這位女王的絕代風采。可惜好景不長,愷撒不久遇刺身亡。克莉巴特拉只好孤身一人凄然歸國。她臨去的秋波一顧,又深深打動了凱撒的繼承人、羅馬大將安東尼的心。
六年之後安東尼出任羅馬執政官兼埃及總督,克莉巴特拉的絕代容華和埃及宮廷那富於感官刺激的享受使他心盪魂移。他將羅馬帝國的部分疆土,包括塔爾蘇斯、昔蘭尼、克利特島、塞普勒斯和巴勒斯坦賜給了女王,以示愛意。 不愛江山愛美人,之後他更不惜被撤職與克莉巴特拉正式結婚,引起了羅馬進攻埃及的戰爭。安東尼不幸戰敗自殺。執掌羅馬政權的屋大維揚言要把克莉巴特拉押回羅馬遊街示眾。克莉巴特拉不願受侮,便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最終以悲劇而告終。
精彩視點:
作為九十年代末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新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雖然當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數碼技術,但製作人仍然精益求精,力求達到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新埃及艷後》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弗蘭克·羅代姆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法老王資料篇《埃及艷後》
7. 有關電影埃及艷後
應該是90年代拍攝的電視電影:Cleopatra (1999) (TV)
8. 除了《肖申克的救贖》外十大電影還有哪幾部
本來排行這種東西都是要依據一定準則來衡量的,很難說天堂電影院跟拯救大兵瑞恩誰好誰不好吧。同意一樓,順便補充一下,嘻嘻-----世界十大禁*播電影
1. 《我唾棄你的墳墓》i spit on your grave (1978年首映)
2. 《切膚之愛》oodishon (audition) (2000年首映)
3.《迷上癮》(2000年首映)
4. 《殺*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1972年首映)
5. 《魔法聖嬰》the baby of m?con (1993年首映)
7. 《羅馬帝國艷*情史》(1979年首映)
8.《不可撤消》(2002年首映)
9. 《操*我》(2000年首映)
10. 《索*多*瑪120天》salo,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1975年首映)
9. 誰給來幾片《羅馬假日》的影評急用的
一部影響深遠的電影,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輕松、自然而富有情趣的文藝片
一個溫馨悅目的浪漫愛情故事
一部歷久不衰的輕喜劇_
1953年出品
導 演:威廉·惠勒
主 演:格利高里·派克
奧黛麗·赫本
·第二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電影故事、最佳服裝設計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羅馬是一個夢想中的城市、歷史上的繁華古城、銀幕上的浪漫情史的發生地,而許多人對羅馬的視覺上的認識更源於一部著名的電影——《羅馬假日》。
《羅馬假日》是愛情文藝片的典範,片中毫無大製作大場面,情節也簡單得很,但清純的公主和年輕的記者之間的愛情感動了每一個人,那種單純的愛時至今日仍被許多人留戀,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的成功出演以及羅馬的街頭風景成為了世界經典。
此片播出後,奧黛麗·赫本所飾演的安妮公主風靡了整個歐洲,赫本也因此一舉成名,並掀起時尚狂潮。很明顯,她讓這世上的女人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既是灰姑娘,又是公主;既是時尚的演繹者,又是鄉下剛進城的貧家女;她既成熟又天真;既是男人眼中的可人兒,又是女人心中不屈不撓的堅強化身。她成為時尚的典範和象徵人物,她不僅提供了一種穿著的品味,更啟發了女性對自我形象的擴展。人們開始為影壇出現這樣一個清新雋永、純潔可愛的形象而欣喜若狂。赫本從此以後的事業果然一帆風順,成為歐美影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羅馬假日》是一部叫好叫座的經典之作。導演威廉·惠勒將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里·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般配,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演繹得十分溫馨悅目。
——著名影評人 唐 瑤
如果沒有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也許不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也許不會有今日的經典地位。而23歲的赫本第一次主演電影就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可謂絕無僅有。時近50年,《羅馬假日》仍是浪漫愛情電影之代表,至今無出其右。
——網友 阿 烏
這部浪漫愛情喜劇幾十年來一直是電影觀眾和影評人必提的經典。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幾乎所有的老片都被處理成彩色,只有包括本片在內為數不多的幾部黑白影片遭到禁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的藝術性都完美無缺,堪稱黑白片時代的完美佳作。
——佚 名
《羅馬假日》像一張樸素別致的小小聖誕卡,令我深深體味夢幻般的浪漫,又像可口可樂,甜蜜里帶有一絲苦澀,你會希望天天喝到它。
——網友留言
大不列顛王室的安妮公主作為王位繼承人將出訪歐洲的各大城市,消息傳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是羅馬,安妮公主很想盡情地飽覽一下她的優美風光,可侍從們以公主身份高貴、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拋頭露面為由拒絕了,並給她注射了鎮靜劑,公主假裝睡著了,待侍從們出去後,她偷偷越窗溜了出來。然而沒逛多久,醫生給她注射的鎮靜劑就發生了效力,她在廣場附近噴水池邊的一條長椅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這時,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里恰好經過這里,以為這是一個在狂歡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輛計程車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別沉,怎麼也叫不醒,無奈,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報紙上的特別公告使喬意識到他帶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於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寫一篇關於公主內幕的獨家報道。公主醒後發現了陌生的喬,喬連忙解釋,公主才安心了。她向喬借了一些錢,然後告別了他,又到羅馬大街上閑逛了。
喬連忙給他的攝影師朋友歐文打電話,同時跟蹤公主,在花園廣場上佯裝和她偶遇,便自告奮勇地要為公主做導游,騎著摩托車帶著她游覽羅馬城,同時,歐文也駕駛著小汽車跟在他們後面,拍下了許多珍貴的鏡頭,而這一切,公主渾然不覺。
公主的失蹤引起了人們的驚慌,國王秘密派出了許多便衣四處尋找公主的下落。喬帶領公主來到水上舞廳參加舞會時被便衣警察發現了,他們請公主和他們回去,而公主堅決不肯,警察們要強行綁架她回去,喬和歐文同他們撕打起來,而任性調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開心。趁著混亂,喬帶著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過去了,公主終於要回宮了,可此時她和喬發現彼此間擦出了愛的火花,墜入了情網。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兩人只能依依惜別。喬拋棄功成名就之良機,將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聲再見……
體驗《羅馬假日》的愛情故事
美麗的神話源自於古老的傳說,現代的童話則出自文明古城,短暫的造訪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羅馬假日》,一段永難忘懷的愉快經歷,一段感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美國好萊塢經典影片《羅馬假日》中男女主角演繹的那段愛情故事讓我感動,也使我充滿了對羅馬這個城市的興趣。今年7月,我有幸踏上了羅馬這塊令我神往的土地。
羅馬這座歷史古城處處都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按當時的古羅馬城市規劃,以威尼斯廣場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構成了古羅馬的城市建築群。帝國大街兩側是古跡最集中的地方,大街以東是著名的羅馬競技場,它是為了紀念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數萬名猶太俘虜於公元80年建造的。隨著光陰的流逝,競技場早已百孔千瘡,留下的只是殘垣斷壁。在競技場旁邊是君士坦丁凱旋門,上面雕刻著各種雕像和銘文,興建凱旋門的目的是為了慶祝古羅馬對外作戰的勝利。當將軍得勝歸來,羅馬行政長官和長老院的議員在前面帶隊,後面有號手和鎖著鐵鏈的戰俘,他們沿著聖道,直奔神殿。市民們站在聖道兩側高呼口號,對勝利者表示歡迎。離威尼斯廣場不遠的古羅馬集會場是古羅馬的政治活動場所,市民們常到這里來看古羅馬政府公布的告示、聽對犯人的審判,或者聚集在這里討論和交換對時政的見解。
漫步在廣場上——這里曾是電影《羅馬假日》的一個場景,傍晚的霞光灑落在一級級的石階上,彷彿又回到了影片中安妮公主在這里遊玩的情景。如果你不介意,花2000義大利里拉向小販買一個冰淇淋,悠閑地坐在石階上,一邊品嘗一邊欣賞著廣場上的景色,體驗一下安妮公主在這里與男主角相識相愛的愛情故事,你不覺得愛的無私、神聖、崇高和偉大嗎?
《羅馬假日》中愛情停止的地方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東西堪稱永恆,電影《羅馬假日》就是其中之一。半個世紀以來,數以億計不同種族、國籍和年齡的觀眾,被銀幕上大不列顛公主安妮和美國記者喬·布萊德里的愛情深深打動——盡管他們的邂逅只持續了短短24小時。
愛情電影最大的悖論是:愛情沒有模式,但愛情片卻必須有套路。也正因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大量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從一塊銀幕被復制到另一塊銀幕。然而《羅馬假日》是不可復制的,它是一部糅合了悲劇與喜劇的全部要素,卻又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影片。他們的相逢喜而不俗,他們的離別哀而不傷,增之一分減之一毫都會過火。從這個意義上講,導演威廉·惠勒屬於那種不出世的天才,他用一種很有節制的筆觸,令這段愛情逐漸走上高潮,然後就讓它停留在最美的一個點上。
上世紀70年代,曾經有人想拍攝《羅馬假日》的續集,讓兩位主人公的後代來接續他們的情緣,但最終沒有成功——這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幸事,因為自那個點後,一切美麗都會不可阻擋地消逝。相愛的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里,卻永遠相望而不能相見,這是「刻骨銘心」4個字的最好註解。
《羅馬假日》是方形銀幕時代的最後一場繁華,奧黛麗·赫本則是神殿中的最後一尊神像。從那個1953年愛情停止的地方開始,好萊塢由神話時期進入英雄時期,直到大約20年後,它又被現實主義的人間所取代。
有意思的是,從《羅馬假日》大約再往前追溯另一個20年,1934年,正是開創了這個神話時期的《一夜風流》公映的那一年。對比這兩部喜劇風格的影片,我們會發現它們在基本劇情上有著驚人的巧合。都是富家女簡裝出逃,都是半途偶遇英俊的青年記者,都是愛情與身份選擇兩難——惟一的差別或許只有結局,《一夜風流》收於團圓而《羅馬假日》止於哀怨。就在這一喜一悲之間,跨越了整整一個時代。
今天,好萊塢的主流不知又經歷了幾輪更替,《羅馬假日》的繁華更已經是50年前的歷史。21世紀的人們又能留下點什麼東西讓半個世紀後的人們去憑吊? ?(王 崴)
☆《一夜風流》改編自雜志上的一篇愛情故事,描述富豪千金艾麗因迷戀一名飛行員但遭父親反對憤而離家,搭長途巴士赴紐約途中遇上失業記者彼得,兩人因爭奪座位而結識。彼得發現報上登有艾麗父親的懸賞啟示,因此對她多方照顧,卻不料這趟甘苦與共的旅程最終使兩人墜入愛河……
全片格調簡潔明快,單一的劇情鋪陳卻在兩位男女主角鮮活、爽朗的表演下顯得豐富有趣,同時它是奧斯卡史上第一部囊括了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及女主角5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此紀錄保持了足足40年。
☆由著名影星朱麗婭·羅伯茨和休·格蘭特聯袂主演的影片《諾丁山》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喜劇,「一個普通人與一個名人不可思議地相遇、相愛,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這是影片的切入點。朱麗婭·羅伯茨在片中飾演一位著名的明星,而休·格蘭特只是一家旅遊書店的老闆,由於兩人生活背景和環境的巨大差異,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別人都怎麼也想不到他們之間還會發生感情糾葛,但就當他們偶遇在諾丁山附近之時,故事發生了……一切就如同影片的宣傳語所說的那樣——「緣分總是有些突然,愛情讓人迫不及待」。
回答者:要發要動 - 助理 三級 1-28 22:06
關於如何寫影評,我整理了一份資料,供大家參考,http://www.cinemany.com/howtowrite.html
回答者:zheng5282 - 試用期 一級 2-1 13:43
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高貴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在皇宮外游盪的兩天時光里,不但愛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還愛上了那位英俊瀟灑的記者喬,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人間無數.偏偏幸福總是短暫,所以充滿憂傷.自由芬芳的戀愛後,她無奈地回到了那個冷冰冰的皇宮,恢復了她本來刻板、沉悶的生活,履行她作為皇室成員的出訪職責;花團錦簇風光旖旎的背後,她承受的是本不屬於她的重重負擔.一個原該燦爛活潑的靈魂就那樣被無情的鎖入幽深皇宮里. 這是她的宿命。但那份美麗的回憶成為了永恆。
奧黛麗·赫本一名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金像獎影後,並且以其清秀典雅氣質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熱」,不少女孩模仿其發型服裝。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經典作。。
10. 和埃及艷後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 《埃及艷後》1963
英文原名:Cleopatra (1963)
中文譯名:埃及艷後
類別: 經典片 (美國)
導演: 約瑟夫·L. 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
獲獎: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攝影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 、最佳視覺效果
劇情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電影 《埃及艷後》1999 電視電影
導 演:Franc Roddam Cleopatra
主 演:比利·澤納 Billy Zane 提摩西·道爾頓 Timothy Dalton Rupert Graves 萊昂·維埃拉 Leonor Varela John Bowe 埃爾塔·馬里克 Art Malik 故事梗概:
羅馬的凱撒率軍佔領埃及,當他要離開的時候,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一條東方地毯,22歲的克莉巴特拉藏身其間。青春魅力的克莉巴特拉不滿其姐挾其弟為王,要獻身於凱撒。她要依靠愷撒的支持趕走托勒密十三世,她的計劃成功了。凱撒被其美貌所迷惑,對她言聽計從。其姐起兵叛亂,羅馬的援軍在她和愷撒訂下盟約之後迅速趕到,經過幾場戰事,其姐戰敗,托勒密十三世大敗並被殺。克莉巴特拉與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為奪取大權作準備。
不久以後,凱撒更按照她的意願廢黜了她的弟弟,把她扶上了埃及女王的寶座。狂熱的愛情之火與政治權力之欲結合,使這一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美人共墜愛河。不久以後,她和愷撒開始了兩個月的旅行,他們沿著尼羅河直抵丹德拉,克莉巴特拉在那裡被尊為法老。兩人沉迷於愛河之中,並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小愷撒。女王和年幼的兒子於公元前45年離開了亞歷山大城,前往羅馬,住在愷撒為他們建造的宮殿里。她端坐在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模型上,由八千名侍從牽引著穿過凱旋門。羅馬市民傾城出動,爭相一賭這位女王的絕代風采。可惜好景不長,愷撒不久遇刺身亡。克莉巴特拉只好孤身一人凄然歸國。她臨去的秋波一顧,又深深打動了凱撒的繼承人、羅馬大將安東尼的心。
六年之後安東尼出任羅馬執政官兼埃及總督,克莉巴特拉的絕代容華和埃及宮廷那富於感官刺激的享受使他心盪魂移。他將羅馬帝國的部分疆土,包括塔爾蘇斯、昔蘭尼、克利特島、塞普勒斯和巴勒斯坦賜給了女王,以示愛意。 不愛江山愛美人,之後他更不惜被撤職與克莉巴特拉正式結婚,引起了羅馬進攻埃及的戰爭。安東尼不幸戰敗自殺。執掌羅馬政權的屋大維揚言要把克莉巴特拉押回羅馬遊街示眾。克莉巴特拉不願受侮,便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最終以悲劇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