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一部電影先要了解歷史背景

一部電影先要了解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2022-07-04 00:43:57

⑴ 電影《羅馬假日》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這部電影的企劃最早由弗蘭克·卡普拉在1949年提出,他希望由加里·格蘭特和伊麗莎白·泰勒主演。影片的編劇達爾頓·特朗勃當時被列入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黑名單,製作受到重重阻撓。

威廉·惠勒剛拍完嚴肅的《女繼承人》和《偵探故事》,想要嘗試浪漫喜劇,於是接過本片。派拉蒙公司最初決定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但威廉·惠勒執意要到羅馬實地取景,製片方妥協了。

劇組遭遇羅馬多年未遇的酷暑,演員臉上的油彩都會熱到融化,還要在鏡頭前裝作涼爽舒適的樣子。和喬告別時,年輕的赫本怎麼也掉不下眼淚,最終導演生氣抱怨浪費膠片,她才立馬哭了出來。


(1)一部電影先要了解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Princess Ann

演員奧黛麗·赫本

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巧遇了一位美國記者喬伊,上演了一段羅馬假日,在這短短的一天周遊里,兩個人逐漸墜入愛河,快樂的時光過去,兩人還是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軌跡。

2、Joe Bradley

演員格里高利·派克

美聯社駐羅馬的記者,工作並不順利,經濟上也困難。但刻板的上司只關心惹眼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遭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他的絕好機會,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將之前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

⑵ 歷史電影《辛德勒名單》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二戰期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希特勒的納粹政府不但對歐洲大陸實施了軍事擴張和佔領,而且對歐洲大陸的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辛德勒名單》的劇情內容:

一個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如何利用自己放縱隨意的表象,來掩蓋虔誠的使命,將1500名猶太人救出了法西斯集中營的故事。

(2)一部電影先要了解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辛德勒名單》電影的創作背景:

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在二戰中死裡逃生的波德克·菲佛伯格決定傾盡一生去講述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試圖與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攝一部關於辛德勒的傳記片,但最終未能如願。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在遇見菲佛伯格之後,出版了小說《Schindler's Ark》。

美國音樂公司總裁西德·謝恩伯格交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份《紐約時報》的書評,斯皮爾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驚了,甚至對小說內容的真實性提出置疑,他想知道是什麼驅使一個男人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產生濃厚興趣的斯皮爾伯格希望環球影業能買下小說的改編拍攝權。

在聽說波斯尼亞種族清洗行徑和大屠殺否認者的無恥言論後,斯皮爾伯格終於決定親自執導《辛德勒的名單》,因為新納粹主義在柏林牆倒塌之後開始日漸抬頭,而且斯皮爾伯格是猶太人後裔。西德·謝恩伯格同意拍攝《辛德勒的名單》,但前提是斯皮爾伯格必須先執導《侏羅紀公園》。

⑶ 看《帝國的毀滅》需要了解的歷史背景

純手打求採納
先說 帝國的毀滅 講的是二戰納粹德國敗亡的最後一段時期 發生在1945年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 蘇軍在結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克戰役後轉入對德國的全面反攻
電影講述的就是蘇軍百萬軍隊兵臨柏林城下 希特勒和他最後的部隊在做困獸之斗
在此期間希特勒已經失去理智 調動著根本就不存在的軍隊(至少電影是這么說的
最終蘇軍攻克柏林 希特勒與其情婦愛娃布勞恩在匆匆完婚後飲彈自盡 屍體被扔進地下掩體旁的彈坑澆上汽油焚燒 納粹德國也隨之煙消雲散

還有什麼不懂的歡迎追問

⑷ 《地久天長》中每個人都躲不過歷史的變遷,電影中你發現了哪些時代大背景

橫跨三十年的中國社會變遷,刻意打亂的敘事結構,《地久天長》藉此透過發生在兩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為觀眾所展開的是一場帶有鮮明時代烙印,屬於普通人的史詩畫卷,而在這幅畫卷里所能打動人的不僅是那質朴的點滴所凝聚成的生活,更是在生活中負重前行的信心。

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失去中成長,在看似過不去的生活中學會生活,如同《地久天長》里劉耀軍夫婦的喪子之痛,這樣的傷痛其實縱然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癒合,但也希望終有一日你能與它坦然相對,地久天長。文/夢里詩書

⑸ 求詳細列一下《末代皇帝》電影的歷史背景和歷史重要事件

1950年,在解放軍戰士的監視下,中國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同犯人一起走下開進站台的一列悶罐火車。溥儀走進洗手間,用刀片割開血管。戰犯管理所所長的推門喊叫聲把溥儀帶回到42年前。當時不足三歲的他,按照慈禧太後的懿旨,進宮登基,當了宣統皇帝。溥儀從小在唯我獨尊的環境中長大,孤獨而缺少管教。辛亥革命後,他被廢除。1922年,溥儀結婚,皇後婉容,淑妃文秀。1924年,做著復辟夢的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到天津做了寓公。1934年,日本吞並中國東北,扶植溥儀當了偽滿州國的皇帝,雖然他只是從屬於日本關東軍的「兒皇帝」。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溥儀成了蘇聯紅軍的囚犯。溥儀押送回國路上的自殺未成,進了戰犯管理所。他學會了生活,還學會了解剖自己的思想,改變了唯我獨尊的思維方式。1959年,溥儀獲特赦回到北京,成為一個公民,過著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1967年,文革中,他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為當年的管理所所長辯護。同年,溥儀因病謝世。

⑹ 有利於高中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電影

1、《末代皇帝》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2、《金陵十三釵》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3、《南京大屠殺》是2002年丹·史度曼執導,喬根·普羅斯諾、伍迪·哈里森等主演的紀錄片。本片通過大量圖片及文字史料記錄了1937年年底日軍佔領南京後,德國商人拉貝及美國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幾位歐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20多萬名當地市民免遭屠殺的事跡。該片以西方人的視角記述了日軍當年在南京的暴行。

4、《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5、《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范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⑺ 有哪些適合用來了解歷史的電影

秉承著先了解歷史事件再了解歷史人物的原則,先看近現代史《走向共和》,之後看看央視版的《太平天國》。然後是二月河的皇帝一條龍系列,但是二月河改編較大,其中可以穿插著看看《天下糧倉》。之後要看的《江山風雨情》(配合明朝那些事看)《努爾哈赤》,然後看《萬曆首輔張居正》和《大明王朝》,然後看《大明王朝1449》,然後就可以看《穿越時空的愛戀》然後看《朱元璋》。

⑻ 請問一部電影的歷史背景資料

抵抗維新的將軍角色也是虛構的,但是確實是歷史上有的事件,在影片花絮中加以了介紹。《最後的武士》就他的名字來看也是西方人眼中的日本明治維新,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僅僅依託了真實的歷史環境。
西鄉在青年時期就已經和後來同為「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結為好友, 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 他們一直在尋找勤王救國同時也實現自身價值的道路。 巧了, 薩摩藩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明主, 那就是被譽為「當世三百諸侯世子中無人能比」的島津齊彬。 他通過陰謀手段搞倒他老爸島津齊興取得薩摩藩藩主地位以後(此人真是奸雄啊), 在藩中銳意改革, 對各方面都進行近代化的建設, 同時廣募人才。 於是西鄉進言齊彬, 闡述自己對時政的認識, 得到齊彬的賞識, 成為他手下愛將。 齊彬常稱贊西鄉「此人乃薩摩之寶」, 參拜幕府將軍時, 帶著他一起去江戶, 結交朝中大臣, 取得政治經驗, 很快, 西鄉便在朝野都小有名氣, 此時, 他還不到三十歲呢(真是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雲啊)。 他從齊彬身上, 也了解了很多日本和日本以外世界的情況, 同時我猜也一定學得了權謀之妙。西鄉同時參與了齊彬的擁立德川慶喜為新任幕府將軍的活動, 與身為薩摩的聯絡僧人月照一樣, 表現十分活躍。
然而, 齊彬預謀的自薩摩帶兵進京計劃尚未得以實施, 就發急病而死了, 他倡導的「公武合體」(天皇與幕府權力合一)的運動也半途而廢。 西鄉知道這個消息以後, 一度想自殺以謝齊彬之恩, 被月照阻止, 月照希望他留身以圖後用。 可是形式急轉直下,新的薩摩藩藩主完全推翻齊彬原來的政策, 同時命令西鄉逮捕並流放月照。 西鄉屢次與新藩主爭辯未果, 此時的西鄉, 報國無門, 報主主亡, 報友無能, 真真是走投無路, 無奈之際 -- 應了李白那首詩了, 「落魄江湖載酒行」-- 西鄉與月照泛舟錦江灣, 暢飲高歌, 而後雙雙投水, 不料結果月照已死, 西鄉卻獲救生還(這段要擱到厚黑大家們眼中, 還不定揣測西鄉到底幹了什麼呢)。 西鄉, 月照之事後來被很多慷慨付死的志士引為楷模, 譚嗣同就曾跟梁啟超說:「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 我們高中也學過的。 言下之意, 無赴死者無以激勵後人, 無留生者無以繼續革命。 當然究竟值還是不值, 各人價值觀不同, 放在現在庸人(別誤會, 英雄確實是很少的, 庸人是絕大多數)或者人道主義者眼中,「每個個體的生命對他自己而言都是最大需求」, 二者取一的話, 大概都要翹著腳爭作西鄉, 無為月照了罷。
當然英雄之為英雄, 絕不僅止能到覺悟「壯士輕死」的地步, 更應有對於生之感悟, 有對於生的事業追求之感悟。 決心投死之於西鄉, 已經是第二次了, 而決心活下去, 竟其恩主義友的未竟之志, 對這個血性的漢子而言卻也未必是易事。 通常人總要說死的話, 要看死得值不值得, 而對於已經不以一死為意的西鄉來說, 問題反倒是怎樣活著才算值得, 怎樣活著才算對得起死去的明主賢友了。 從後來西鄉的詩句「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縱不回光葵向日,若無開運意推誠。洛陽知己皆為鬼,南嶼俘囚獨竊生。生死何疑天賦與,願留魂魄護皇城」, 倒也能微窺其心境。
明治六年(1873)10月西鄉隆盛因侵略朝鮮的計劃被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內治派否決,辭去參議兼近衛都督的職務,回到故鄉鹿兒島縣。接著,桐野利秋、筱原國干、村田新八等心腹以及近衛軍人、警保安寮官也先後回縣。
隆盛回鄉以後,在桐野、筱原、村田等人的協助下,於明治七年(1874)在城山腳下設立私學校(包括賞典學校和開墾社)。私學校分為筱原領導的步兵學校和炮兵學校,前者約五六百名,後者約200名,除專門軍事技術外還學習漢籍,宣傳忠君愛民思想。私學校縣城裡除本校外還設立12所分校,全縣124鄉各設一所分校。
後來私學校逐漸擴大勢力,至1875年底,從區長、副區長到各鄉村的村長、副村長,連警官也登用私學校出身的人了,私學校成了一個黨,控制整個鹿兒島縣。隆盛當初設立學校的目的在於「為憂慮貽誤歸縣壯士的方向,施以適當的教育,磨練節義,以期他日之大成」,絲毫沒有叛變之意。
當時新政府所實行的四民平等、廢除俸祿等政策,嚴重地損害了士族的利益,鹿兒島士族懷恨新政府。被看成士族領袖的西鄉隆盛因「征韓論」失敗回鄉,使士族對中央政府更加憤怒。同時由於私學黨控制縣各級領導,抗拒執行中央的各項政策,甚至連稅收也不上繳中央,廢刀令也不執行,土族仍然帶刀聚眾喝酒,更甚的還計劃將大久保暗殺團派到東京,鹿兒島簡直成了一個獨立王國——「鹿兒島縣人頑固,拒絕他縣人就任縣官,而且縣治也仍舊是舊藩時代的,絲毫沒有改正。再者文部省的學制也沒有實行,尤其武器不上交陸軍省,由士族私藏。「只知有鹿兒島,不知有日本帝國;只知有薩士,不知有海陸官軍;為暴動而秘密整頓軍備,正在等候可以利用士族不平的機會。」
大久保內務卿要求更迭縣內的人事,大山綱良縣令堅決不聽,而且還威脅,如果更新人事,全體縣官總辭職。鹿兒島與中央政府發生沖突不可避免了。
中央政府為防止鹿兒島發生暴動,派船將薩摩藩兵工廠遷到大阪。1877年1月29日夜,私學黨的過激派在汾陽尚次郎家裡集會,談到三萎輪船「赤龍丸」到鹿兒島,要將草牟田火葯庫的彈葯運到大坂,但為什麼白天不運夜裡偷運呢?大家感到非常激憤。有人說「如果將藩制時代就有的彈葯運到大阪,發生萬一的時候拿什麼來對付呢?要先下手,歸我們所有」。於是20多名私學校黨徒夜裡12點鍾襲擊了草牟田的陸軍火葯庫,搶走子彈六萬發。後來有人提議,少拿多拿都是一樣,再干吧。30日1000多人又襲擊了陸軍火葯庫。31日襲擊了鹿兒島造船所,搶定許多武器彈葯。
正好此時,政府派來由警視廳警官組成的視察團,借視察為名企圖暗殺西鄉隆盛,這就給私學校黨提供了一個舉兵的絕好借口。
2月3日西鄉隆盛從大隅半島高山打獵回來,同一天暗殺團的中原尚雄被私學校黨逮捕。2月5日,在私學校禮堂開大會,筱原國干、桐野秋利;村田新八、別府晉介等頭頭及18個區的區長、137個私學校分校長共200多人出席,一致推舉西鄉隆盛為領袖,起兵反對政府。而隆盛在士族兄弟的懇請下也下決心鋌而走險。當時隆盛的心境是,事到如今,反要殺,不反也要殺。
2月6日開始招兵,將私學校改為薩軍本營,分校改為分營,當天就招募3000人。
2月15日至17日,全軍13000人分七隊舉兵,目標熊本城。第一大隊長為筱原國干,第二大隊長為村田新八,第三大隊長為水山彌一郎,第四大隊長為桐野利秋,第五大隊長為池上四郎,第六、七大隊長為別府晉介。
薩摩藩舉兵的時候,正逢南國50年來罕見的一場大雪,積雪足有尺把厚。2月15日上午9點,西鄉隆盛騎馬進行閱兵式。閱兵式結束後,西鄉隆盛以「新政大總督征伐大元帥西鄉言之助」的名義,高舉「新政厚德」的旗幟發兵,西南戰爭就此開始。
與西鄉隆盛舉兵的同時,中央政府任命熾仁親王為征討總督,山縣有朋、川村純義、黑田清隆為參軍,率領六萬陸海軍前來討伐。經過半年激戰,薩軍非但沒有攻下熊本城,反而在田原坂一戰大敗。同時中央軍已從海路佔領鹿兒島,隆盛便決心打回老家,死也要死在家鄉。8月18日薩軍沖出富崎縣長井村的可愛岳,9月1日到達被中央軍包圍的鹿兒島,100里路程竟花了14天。薩軍首先奪回私學校,但中央軍從9月6日起開始以5萬至7萬的兵力將薩軍的最後據點——城山層層包圍。此時薩軍總計只有372名,而且有槍的人只有150名,彈葯也非常缺乏。然而他們決心奮戰到底,分兵11路把守城山。9月4日薩軍圍攻打米倉庫又損失百餘人,現在只剩下200多人了。中央軍估計,薩軍彈葯糧食缺乏,至多維持50天。
從9月12日開始,山縣有朋下令日夜炮擊城山,隆盛等人只有挖洞藏身,躲避炮擊09月23日,中央軍宣告明日——24日下午4點開始總攻擊,勸薩軍投降。西鄉堅決拒絕投降。
9月23日是陰歷8月17日,那天夜裡明月當空,隆盛召開全體幹部會議,開宴訣別。大家飲酒吟詩,唱琵琶歌,以盡今生的歡樂。轎夫益森三四郎還表演了舞蹈,真是「滿座洋洋生春,勇將猛士痛飲淋漓,各盡其歡。嗚呼!孤城陷於重圍,命在旦夕,而諸將士從容自若,復不知有死生之事。」
9月24日下午4點,中央軍按預定計劃執行,發炮三響,開始了總攻擊。薩軍嚴守陣地,浴血奮戰。由於眾寡不敵,守軍幾乎全部戰死,最後各堡壘全部陷落,只剩下岩崎谷東口的堡壘。中央軍集中在岩崎谷兩邊的高地上,拚命向那個堡壘射擊。
此時西鄉和桐野利秋,村田新八、池上四郎、別府晉介、邊見十郎太、桂久武等40多名將領一起在洞前整隊,面向岩崎谷口,哇的大吼一聲,一齊沖過去。但是谷口被圍困得水泄不通,2400名狙擊手的槍彈像下雨一般飛來。小倉壯九郎(東鄉平八郎的胞弟)見大勢已去,憤然站著切腹自殺。桐野說「為什麼這樣性急」,但已無法勸阻。接著掛久武中彈身亡,薩軍將領相繼陣亡,別府晉介、邊見十郎太在隆盛左右保護。邊見鑒於情況緊急,對隆盛說「馬上離開這里」,隆盛說「還不要緊,還不要緊」,正說之間隆盛腹部和腿部中了彈,不能前進了。隆盛便對別府晉介說:「晉介,晉介,立刻在這里殺了吧。」此時隆盛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了,跪著嚴肅地合掌向東方迢拜,晉介悲痛地說了一聲「恕我罪過吧」,揮刀將其頭砍下。隆盛的從仆吉右左門將其頭埋在島津應吉的家門前,以防被敵人取去。
別府晉介面對岩崎口的堡壘,大喊道「先生已死,要和先生一起死的人大家都來死吧」,奮力作戰,最後中彈死亡。其他將領都向堡壘沖去。和中央軍決戰,直到統統戰死。
當時鹿兒島縣令是土佐的岩村通俊,他得到山縣有朋、川村純義兩參軍的許可,領回西鄉隆盛等的遺體,親自將他們葬在凈光明寺山上的墓地。
明治二十二(1889)大日本憲法頒布時,西鄉隆盛被大赦,撤銷叛亂的罪名,恢復了名譽,並迫贈為正三位。明治三十二年(1898)又在東京上野公園為他建立一座銅像,供世人瞻仰。1977年西南戰爭百周年紀念時,在鹿兒島建立了「西鄉南洲顯彰館」。於是人們對他的評價從「賊」轉變為「偉人」,把他發動西南戰爭說成是不得已的。
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被稱為明治維新三傑,他在推翻幕府創建新政府方面的確是開國元勛,立了大功。同時他在領導留守政府時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也有成績,我們不應抹煞。然而他代表反動土族的利益而發動的西南戰爭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⑼ 電影發展的歷史背景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對於人類歷史,一百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對應的現代社會,可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飛躍式的,電影的變化更為奇速。拿最早拍攝的電影。不管是法國的《工廠的大門》、美國的《梅.歐文和約翰·頓斯的接吻》、德國的《柏林風光》,或是稍後的敘事片,如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與當代電影相比,不管是中國片還是外國片,尤其是當代好萊塢的那些所謂的「巨片」,如《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都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拍攝的技術、技巧和方法,以及它們所蘊容的文化氛圍和義理內涵,都大大超過了前者,超過了以往。

正是由於這一點,人們推測著在也許是更為翻天覆地的下個世紀的歷史條件下,在另一個一百年中,電影是消亡,變異還是繼續發展?

這是一個耐人尋繹的問題。

回顧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電影的變化具有優先意義的,是它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的;科技是電影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的先決條件。從默片到聲片,從黑白到彩色,從標准銀幕到寬銀幕立體聲,還有光學鏡頭、感光膠片、機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進和變革,都給電影的創造開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後期以來,視頻、電腦、激光這些新的高科技在電影的上的應用,更擴大了銀幕的創造力,使其形象、語言煥然一新。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發明也就不可能設想會有上述那些當代好萊塢「巨片」的出現。回顧一百年的歷史,電影的哪一次哪一點的變化不與科技的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系呢?現在我們的電影、電視中,用電腦特技處理武打場面,頗與中國二十年代以傳統特技處理武打場面相近似,都是剛剛出現的特技手段運用於電影,都是源於新技術,雖難免幼稚卻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據說,現在已經有遠遠優越於電腦的「光腦」出世了;還有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的新技術,在下個世紀里也會出現。這些已經看到的和還未看到的新技術,又會給電影的攝制帶來什麼,這是難以預計的。但是,可不可以這樣說:在下個一百年裡,電影將隨著高科技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歷史也告訴我們,當前要發展電影,就應發展電影的高科技基礎。有些國家在世界電影競爭里失敗的教訓,是否也可以從這個歷史經驗中得到啟示。

百年歷史又告訴我們:電影的發展是要靠財力的;准確些說,需要高投入。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冒投資的風險,是很難參與世界電影市場競爭的。西方的那些個性化電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鋒派,五十年代的新現實主義,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岡斯、德呂克、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特呂弗、戈達爾、伯格曼、法斯賓德等人的作品,多麼具有獨創性和個人思考的特色,對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無論如何這些流派和作品在創作投入的資金上,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好萊塢重頭片相比擬。正是由於優越的製片投入,因而好萊塢能夠吸引歐洲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家對於它的嚮往,從而人才濟濟;他們憎惡它,罵它,但又離不開它。歐洲的藝術片和好萊塢的商業片是兩種不同的銀幕現象,如果說歐洲藝術片傾向於對電影可能性的探索,那麼,好萊塢商業片則傾向於市場,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如果說歐洲藝術片成功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電影天才,那麼好萊塢成功的首要因素,應歸結於雄厚的財力;在好萊塢那裡,人才也成為經濟實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態。由此可見財力對於電影之重要!中國目前電影的不景氣,是否也有著資金不足甚至匱乏的原因?

在下個一百年裡,如果社會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產品交換的話,那麼拍電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筆錢。
過去的百年歷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的電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地下電影」,也希望尋找到自己的觀眾,何況是作為電影主體的商業片。電影必須面向廣大的觀眾群,適應他們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百老匯街就有過愛迪生的「電影視鏡」的商業性映出,票價二十五美分。但由於「視鏡」只能一人一機地朝著視鏡往裡面看,很難包羅更為廣大的觀眾,所以後人還是選定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的布幕放映作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這里就考慮到觀眾的因素,以最經濟的方法取得盡可能多的觀眾。此外,大約還因為「視鏡」有點象今天的看電視,觀者和視象是有距離的;只有被擺到黑暗環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觀眾幻夢般地門生身臨其境之感,這就有著美學上的意義了。總之,對電影誕生日子的認定,還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無論如何,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大約是沒有疑問的。

拿錢拍片,供觀眾看,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運作環節,那就是經營。在百年歷史上,從初期到現在,電影的經營方式,促銷方法,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尤其是在當代,其經營手段更為靈活多樣,難以勝數。但歸根到底,可以說曾經有過這樣兩種電影經營: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它們分別是被它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百年史上,這兩種經濟體制都曾經發生過,於是中國也就有了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進行電影經營的經驗。現在,中國又出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的轉變,於是電影經營也在這個轉變中轉變。我們無意分辨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電影經營的成敗得失,但它們對於人類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當從中得到教益。
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和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從經濟學的意義上是統一的;一般來說,觀眾越多也就意味著利潤越多,這已經為無數電影歷史事實所證明了。但是,由於電影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所以從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時常發生矛盾,有時甚至尖銳對立。「為教化」和「為娛樂」這種電影史上的長久爭論姑且不議,僅在中國五十年代後期,就曾提出過「要票房價值還是要工農兵」的嚴肅命題。這種在看到以往市場經濟下的電影投機牟利的弊端之後,而又只看重社會政治作用而不計經濟後果的見解,也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其結果,不僅違背了電影的經濟規律,而且還不幸地為被批判者所言中:「為工農兵的電影工農兵不愛看」。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來,只顧拍電影,或拍電影只顧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而不計經濟效果的作法,不論對於市場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還是計劃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都不能認為是成功的經驗。

人類下個世紀頭一百年的社會發展,難以預料,電影會不會脫離經營渠道而成為有一定機構負責的社會福利事業、免費提供給社會公眾觀看?假如社會還發展不到這種程度,還有一個價值規律在起作用的話,那麼,電影由拍片到看片這個運作過程的經營環節,不管會發生怎樣形式和程度的變化,都還會繼續下去。

百年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藝術的,同時包含著文化。

翻一翻世界電影史著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錄,回顧一下我們看過的各個國家、地區的各個時期的各個片種、各種題材和類型的影片,不難感到,世界上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要聞,人文的和自然的衍進,無不在電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直或曲的隨機性反映;雖然它們不可能象文字記載歷史那樣去概括出歷史的脈絡和全貌,而只能是歷史的一點一滴,然而從它們與歷史的聯系角度說,一部世界電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們把一些主要電影國家的影片,編年史式地排列起來,也幾乎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在這百年中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

電影中,不管是哪個片種,細察起來它們都包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著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從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俄國的、瑞典的等等國家的早期影片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受到這些國家的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的狀態嗎?十幾年前在我訪問南斯拉夫期間,曾經在馬其頓共和國看過一部他們國家1896年拍攝的影片。他們的電影史學家對他們的國家能在電影發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國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這是一部記錄馬其頓民族村鎮民眾日常生活的影片,以節日的舞蹈和儀式為主,也有他們的勞動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種遠古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我們自己國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嘗不有著同樣的意義。

不獨紀錄報導片如此,敘事故事片也有著同樣的內涵,不過它是另一種形態罷了。敘事電影是以藝術家為能動主體,根據對現實的和歷史的想像性體驗,而小說式地編織起來的故事。不管人們從理論上怎樣說明:是反映論還是表現論?又不管是哪個流派和風格,電影始終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認識,一種把握,一種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藝術家個人對於這一方式的創造性運用。所以影片里不僅滲透著生活,也滲透著意識,滲透著利益和反利益的沖突,權利和反權利的對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擊,總之,它體現著各個不同國家、民族、階級、階層、社團和群體的不同願望和利益,是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的一種。正因為這樣,所以電影從它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公眾和權利政治的注意。有時它被打扮成一個聖潔的傳教士,有時又被說成誘人犯罪的教唆犯;現在電視的這種地位好象比電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電影的這種大善大惡的表象,無非是因為人群處於不同的經濟狀況因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對於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毀譽褒貶也就不足為奇。好萊塢影片《真實的謊言》最近被作為「大片」引進來放映了。為何選中這部影片?其標准如何?不得而知,但這部影片的內容卻值得人們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義,無疑是當前美國主導意志的一種顯示,它既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好萊塢那些所謂的「反傳統」影片,也不同於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內的那些充滿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萊塢主導電影的一種上升式回歸,這部影片里有「美國中心主義」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確與它的前輩有同工之妙。這不禁使我們想起魯迅說過的話:「看見他們『勇壯武俠』的戰爭巨片,不意中了會覺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當然它不是「真實」的戰爭片,而是「謊言」的戰爭片,但那裡的精神卻與魯迅講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轍。 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國,當代中國把它引進來給觀眾看看,無礙大局,但是我們也願意說一聲:留意一下那片子裡面的思想!

總觀電影的百年史,應當正視,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它不是學生課桌上的教科書,也不是有錢人櫃子里收藏的珍貴文物和稀世藝術品;它是供多數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觀看的。它的生命過程是創作製片、工業生產和商品流通。然而在這同時,也應正視,在電影這一娛樂品中,又包藏著娛樂品之外的許多東西,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內涵,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應。電影自誕生到現在,對於它的性質的各種爭論,可不可以從這個認識中得到解釋?

對於今後的電影發展,在電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經有了許多說法:電影不會有第二個一百年!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電影就會繼續存在!這樣兩種對立的意見,空間孰是孰非,只能讓歷史去證明了。但在我們可以看得見的將來,隨著當今信息時代的大踏步發展,和由此引起的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變革,以及傳播媒體的更加革新化,電影的世界性特徵將隨之更為鮮明地凸現出來,將會發生更為廣泛的文化影響和文化認同;當然,電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還會繼續下去。但不管怎樣,電影對於人類是一個好東西。

閱讀全文

與一部電影先要了解歷史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韓國電影洗頭房 瀏覽:99
電影穆罕默德圖片 瀏覽:319
法國女廚師在新加坡的電影 瀏覽:470
韓國電影美胸女主角 瀏覽:410
落葉歸根電影解說背景音樂 瀏覽:999
女孩變喪屍電影名字 瀏覽:72
死神來了電影中文版全集 瀏覽:309
中國拍蘇聯電影大全 瀏覽:715
和血液指紋一部電影 瀏覽:799
大鼻子若風電影 瀏覽:586
荒地電影2012免費版完整版 瀏覽:586
電影院散場意思 瀏覽:244
電影蜘蛛俠素描畫卡通圖片 瀏覽:456
電影剪輯手機素材網站 瀏覽:537
阿凡達電影是中文還是英文 瀏覽:152
李堂足球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09
男主是軍人的歐美愛情電影 瀏覽:858
最愛周慧敏電影完整 瀏覽:740
地下室囚禁電影完整版 瀏覽:314
翻譯很美一段英文電影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