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淮海」是指那裡
淮海: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1)電影三大戰役淮海戰役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1948年下半年,國內形勢愈發對國軍不利,8月初,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檢討會議,提出了東北求穩定,華北求鞏固,在西北阻匪擴張,在華東華中加強進剿的戰略。
從下半年開始,國軍開始實施重點防禦,重兵堅守戰略要點,編練強大機動兵團,造成共軍對戰略要點「吃不掉」,對增援兵團「嚼不爛」。
一個月後,中共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確立了「由游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五百個旅,五年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任務。
9月間中共發起濟南戰役,攻克濟南,這是中共首次攻克國軍重兵設防的堅固城池,也宣示了重點防禦計劃的失敗。
在戰役中,盡管蔣介石命令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黃百韜、邱清泉、李彌三個兵團北上解圍,但攝於中共華東野戰軍的強大阻援部隊,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直至濟南城破,黃、李兩兵團尚未集結完畢 。
新華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發了濟南戰役的戰果: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將官23人,戰場起義2萬餘人,繳獲輜重彈葯無數。美聯社對此評論:「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濟南攻克後,菏澤、臨沂、煙台等地國軍紛紛棄城,山東境內只剩除青島等少數據點,使得共軍南下作戰再無負擔,同時,鑒於邱黃李三兵團的猶豫,由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粟裕就於1948年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
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1948年9月25日19時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❷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什麼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1、遼沈戰役: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在山東戰場上揭開的,這就是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集中強大兵力對濟南發動攻擊,經8晝夜激戰,殲敵11萬人,取得勝利。
2、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參加這一戰役的有華東、中原兩支野戰軍和華東、中原兩軍區,以及晉冀魯豫軍區的部分部隊共約60萬人。
3、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歸綏、太原、大同、安陽、新鄉等少數據點外,全部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意義:
在三大戰役中,針對東北、華東、華北三個戰場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作戰方針,全面地運用 「十大軍事原則」,把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奪取城市及地方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❸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評價如何
其實三大戰役里,拍得最經典的就是淮海戰役,雖然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瑕疵,比如過於突出鄧公在戰役中的影響力減輕了粟裕的描寫,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據當時的主創人員回憶,本來是想以尊重歷史已粟裕大將為主線,但後來因為當時的政治背景的原因,拍了一部分無法進行下去了,只好以第二野戰軍和劉鄧為主,主要突出鄧公的影響。
但瑕不掩瑜,無論陳鄧還是粟裕劉伯承元帥,他們都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歷史不能埋沒粟裕大將的卓越戰略謀劃和戰役指揮才能。如果不是當初第三野戰軍對濟南戰役的勝利,也不會有後來淮海戰役的構想,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粟裕大將卓越的戰爭藝術造詣。
電影對戰爭的宏達場景的描繪,對戰士,對國共高級指揮員以至於領袖人物的刻畫,簡約不簡單,恰到好處,精闢到位,沒啰爛。戰爭進程也是真實還原,此後的戰爭電影,再無超越的了。豆瓣評分7.4,不中肯,缺乏客觀性。在中國戰爭電影史上,至少9分,再無比他高的了。
❹ 請大家推薦一些關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題材的經典電影,謝謝
開國大典 建國大業 集結號
❺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大決戰》系列電影,是我國在1991年為了紀念建黨70周年,而拍攝的三部戰爭題材影片。因為這三部影片的拍攝工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所以這三部影片在拍攝過程中使用的群眾演員數量,在國產影片中幾乎是空前絕後的。特別是拍攝《淮海戰役》影片中黃維軍團行軍畫面的時候,更是直接調動了解放軍戰士參演。影片中的黃維兵團,實際上是由1萬多名解放軍戰士來扮演的。殲滅黃維兵團一戰,是我軍在淮海戰役中的一場關鍵戰役。黃維兵團全軍覆沒後,國民黨軍隊的其他軍團紛紛倉皇逃竄,大多在我軍的運動包圍中被殲滅。在黃維軍團被全殲20天後,淮海戰役正式結束。淮海戰役結束後,我軍徹底控制了長江以北的戰局,為以後渡江戰役打下了基礎。在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出場的時候非常的華麗,戰敗的時候也非常的狼狽。得民心者得天下,淮海戰役中人數和裝備都占優勢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擊敗,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❻ 三大戰役中名稱的由來 為什麼叫淮海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無論戰爭規模還是取得的戰果,在中國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十分罕見。這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餘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❼ 求三大戰役遼沈戰役 ,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電影高清高清下載地址,qq郵箱2636203023 ,非常非常謝謝!!!
以前的老片,貌似沒高清~
❽ 三大戰役中名稱的由來 為什麼叫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國民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淮海戰役是共產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過程中,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與華野交戰。粟裕認為,這說明敵人是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與我軍打大規模的仗,也說明我軍對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漸成熟。因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但已勝券在握的時候,就於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9月25日19時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需要做出說明的是:此時粟裕的目標是圍殲淮陰——海州一帶的第7兵團(黃伯韜部),而不是圍殲整個徐州集團,這時的淮海戰役設想後來也被稱為小淮海戰役。隨著戰局發展,總前委審時度勢,淮海戰役越打越大,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❾ 關於三大戰役的電視劇有哪些那麼多
1、《解放》
《解放》是由唐國強、郭大群、董亞春執導,唐國強、劉勁、馬曉偉、王伍福、郭連文等人主演的史詩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而拍攝的獻禮片。該片講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解放軍和人民群眾,戰勝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曲折過程。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傅作義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
❿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10)電影三大戰役淮海戰役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