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電影數字拷貝的製作費用是怎麼收的
硬碟由拷貝方提供租用,每個拷貝200元,上映期結束後要寄回去的。
數字電影
從電影製作工藝、製作方式、到發行及傳播方式上均全面數字化。可視為完整意義上數字電影。
● 與傳統電影相比,數字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不再以膠片為載體,以拷貝為發行方式,而換之以數字文件形式發行或通過網路、衛星直接傳送到影院、家庭等終端用戶。數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電子放映機依託寬頻數字存儲、傳統技術實現的。
● 數字化電影技術進入到了微觀世界,它將圖像分解為最小的單元——像素,然後再重新組合,以改變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創造出一般攝影方法根本達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鏡頭,在創作上幾乎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
●3D每個鏡頭的製作過程大致可分為:製作實物模型——掃描模型得到草圖——電腦建模——還原質感——加入燈光、特效等渲染方面的後期處理——畫面合成達到最終效果。
2 數字電影優點、意義與前景展望
● 數字電影能演繹全新的5:1聲道AC—3音響環繞的聲音效果,極大地擴展了電影聲音的表現空間,使電影聲音的感染力、震撼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從圖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鮮明、飽滿,清晰度大大提高。雖然每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售價高達150萬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膠片放映設備的10倍,但數字電影改變了膠片放映時銀幕中間亮、四邊暗的缺陷,其均勻度近乎完善。此外,數字技術營造出極度的虛擬空間和各種匪夷所思的景象,這些都是普通電影製作手段無法展示的。
● 數字電影最大程度解決了電影製作和發行過程的損失問題,數字技術避免廠傳統電影從原始拍攝的素材到拷貝發7寸經過力多次翻制及電影放映多次後出現的畫面、聲帶劃傷,即使反復放映也絲毫不影響響音畫質量。
● 製作好的數字電影可以通過數字軟盤進行發行或通過國際衛星發送到世界各地的影院放映,省去了費時費力的拷貝復制和運輸過程。
●數字化電影技術極大地拓寬了藝術家的創作天地,給正在衰落的電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代具有新思維的藝術創作人員和電影產業中的新興職業,如數字電影軟體設計師、電腦美術設計師、視覺效果設計師等會在21世紀的電影舞台上成為主角。
● 數字化電影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數字化電影是電影藝術展開創造翅膀的新天地;數字化電影對於防盜版技術的突破使我們擁有了更高的保護技術;數字電影非線性編輯不受時間限制,隨意編輯,實現輸入系統、圖片處理的現代化;軟體、輔助設備、輸出系統等技術的飛躍都會帶給傳統電影新面目;而在電影之外,發展游戲產品、網路產品等,都為數字化電影時代的藝術家提供了飛速發展的空間。
❸ 一般一部數字電影投資拍攝要投資多少
大多數都虧本。
❹ 製作一個視頻一般收取多少費用
這就要看你的實力如何了,電影剪輯師,一個片子20萬起;一集電視劇5000起;紀錄片剪輯師,一集40分鍾8000起;廣告剪輯師,一部2000起;MV剪輯師,一個MV的剪輯8000起;網路大電影剪輯師,一個片子是4-8萬;網劇大概是6000-12000一集。有實力,薪資自然就會高。❺ 拍一部電影大概要多少錢
看樓主想拍膠片電影還是數字電影,膠片電影製作成本比較高,而且膠片還有不同規格,一部90分鍾的膠片電影,成本至少得幾百萬。至於微電影,幾千元就可以拍一部。
❻ 中國電影製作成本詳細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6)一部數字電影製作費用擴展閱讀:
剪輯技巧
1、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2、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3、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❼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花費多少錢
看你拍什麼片子,一定要記住,好片子不一定花費多,不一定設備好,不一定人員多。但是一定導演和編輯的腦子好使。
你們要拍國內那些傻商業片么,隨便是個有屁股的人都可以拍。
關鍵你要拍長篇電影還是短片,沒有拍攝經驗就拍短片。需要什麼東西看你是什麼片子,是個什麼結構的電影。有些片子就只需要幾個人和間房子就可以。
比如《狗鎮》,這個片子就在一個室內舞台里拍,房屋和大多道具都是假象出來的,沒有實物。《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科幻片,就一間屋子,6個老頭老奶,1個多小時全都在談話。這兩個片子都很優秀,很有特點,編輯和導演都很有頭腦。投資也很少。給你個例子《女巫布萊爾》,這個片子可謂是歷史成本最低,沒有導演,沒有劇本,攝像還是竟有的演員輪換拍攝。用的攝像機是買的,但是拍完厚利用10多天內可退貨又退掉了,可謂省錢省道極致。這個片子主要就三個人,是部恐怖片,拍攝手法相當業余,整部片子相當粗糙,但是它就能成為恐怖片史上的經典。他們可以說是誤打誤撞,用了種紀錄片手法,相當真實的在現恐怖現場。列子還很多,《瘋狂店員》也是業餘人士拍的,成本低,之後還獲得很多獎。
導演當然是要有實際經驗的,沒錢么久不可能了,找個影視專業的學生也可以。當然我覺得最重要這個人要有自己的想法,風格,好頭腦。你們社員說花很多錢主要是對電影理解不夠,自己拍用DV就行了,不必要用專業機器,用現場錄音,都有自己人,最主要劇本故事,看是什麼故事。全片完全用對話都可以,只要對話有意思有深度。找個有經驗的攝像來,用鏡頭語言彌補基金不足帶來的畫面單調。
我QQ310173362,我是個電影迷,什麼類型都看,我也構思劇本,也想拍短片。可以加 我交流下,加的時候註明「電影
業餘人士拍動作片,基本都拍不好,非常容易拍的很做作,很假,很俗套。拍動作片還是需要有經驗的動作指導。
❽ 電影的製作成本和製作周期一般是什麼樣的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①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②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③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④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⑤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⑥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⑦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x(1-0.033-0.05)x40%x(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1000萬美金,也就是這做成本6000萬人民幣,目標票房2億以上,在中國做電影宣發合理的宣發成本是目標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萬左右作為宣發費用。總成本是8000萬人民幣,不考慮其它回收渠道的話,按上面的演算法,確實要2.4億才能回本。
❾ 一般電影投資的成本是多少呢
拍攝一部小成本電影能花多少錢?答案一定不是絕對的,因為這涉及到各種開銷的大小問題,但是也可以估算大概的成本,上下相差也不會特別懸殊。設備器材方面,小成本電影的拍攝器材基本可以縮減到以下類別:攝像,能拍4K的且可以升格高清攝像機(攝影機),鏡頭可以使用三陽的,四個定焦頭也夠用了,存儲卡盤要多備份幾個,常規三腳架和一個矮腳三腳架,軌道車一個,直軌三節,彎軌兩節。燈光,一個5600K的燈光,至少三個補光用的燈,反光板,色溫紙。錄音,如果同期錄音的話,建議單獨配置一個高敏收音話筒和錄音機。設備器材如果是租賃的話,差不多在每天1500-2000元左右,一般小成本電影的拍攝時間大概在兩個月,60天的租賃總計費用大概在15萬元;工作人員最好以月工資為標准,以每月3000元計算,兩個月大概10萬元足夠;演員方面的成本控制在30萬元以內。
這樣整體費用合計就需要50萬元左右,當然這是指前期拍攝製作,不算後期,後期製作一般小電影不加特效的話,3萬元以內足夠。那些動輒百萬千萬的電影,更多的是被各部門領導直接裝入私囊,還有就是演員的費用極高,而小成本電影一般可以忽略不計演員的費用,因為用不著請大明星,或者說那些大明星也看不上小成本電影。需要指出的是,在大陸,製片方宣稱的「成本」「投資」一般水分很大,面對片方宣傳時拋出的數字,正確的理解方法是像去服裝市場買衣服還價一樣,先砍掉至少三分之一。
❿ 為什麼通常製作一部電影比一部電視劇的投資成本高
一般來說,電影故事片和電視劇的區別很小,因為許多影片也經常在電視台播放,觀眾就象收看電視劇一樣的通過電視接受機來看電影。二者的相同之處甚多,區別較少。二者的相同在於:一、都是視覺造型藝術;二、都是綜合藝術;三、都需要特定的設備製作、發行和放映(播放);四、都有編劇、製片人、發行商、導演、演員、職員等創作集體。五、都需要大量的投資購買劇本,聘請演職人員。二者的區別在於:一、製作的設備不同,傳統的電影製作是膠片攝影機,但是近年來數字電影的出現,使二者的製作設備有所類似。比如數字攝象機也被數字電影所採用,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今天數字電影的製作設備很難和電視劇的製作設備嚴格區分了。二、電影和電視劇有一個區別將會保持下去,那就是節奏不同,密度不同。一部電影故事片的長度,標准時間是90分鍾(還有上下集的,上中下集的),所以電影的節奏必須緊湊。一部電影大約有幾百個到上千個鏡頭組成,每個鏡頭從幾秒鍾到幾十秒鍾不等,最斷的鏡頭也就一、兩秒鍾,這就使得電影頻繁的使用蒙太奇手法,而電視劇則不同,人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過度的、頻繁的轉換鏡頭容易引起視覺疲勞。所以電視劇的鏡頭一般來說都比電影長。電視劇一般很少使用電影攝影的手法,比如推、拉、搖、升、降、跟等鏡頭。電視劇的標准時間是每集四十到四十五分鍾,中間可以插播廣告休息。然後接著觀看,一部電視劇短的在二十集以下,長的在幾百集。可以在十天到幾個月期間連續播放。而電影則不同,傳統電影在電影院播放,人們不太可能連續那麼長時間每天到電影院去觀看一部電影。現在的電影從傳統的膠片電影發展出「電視電影」、「數字電影」、「網路電影」、「手機電影」。由於當代數碼電影的發展,我國全國各城市已經發展了幾百座數字影院,看來數字電影、網路電影是電影發展的趨向。另外,數字電影的成本遠低於傳統的膠片電影,所以廣電總局把數字電影列為朝陽產業。不久的將來,在我國廣大的地區級市、縣、鄉鎮,數字電影院將會得到普及。此外我國的網路正在快速的發展和普及,隨著寬頻網的普及,網路電影將會異軍突起。此外手機技術的發展,使得手機逐步具備視頻功能,所以又派生出了手機電影這個新生事物。人們在乘車出行途中,看一部二十到三十分鍾的手機電影,應該是解除旅途疲勞的好方式。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膠片電影將最終退出歷史舞台,傳統的電影院將被數字電影院所取代。拍攝一部同樣的電影,數字電影只要幾十萬就夠了,膠片電影卻需幾百萬到幾千萬。加上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數字電影的效果越來越接近膠片電影了。而成本只是膠片電影的十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從商業角度看,數字電影也比傳統膠片電影前景更好。 參考資料: http://laoxiong888.bokee.com/viewdiary.1821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