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演員表如下: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劇情簡介
1949年,解放軍某團南下,途經景色秀美的蘇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偉故地重遊,憶起了一段往事。
1944年春,宋偉在新四軍某部二連當指導員,他們連開到柳堡村一帶練兵整訓。這里是新區,由於敵人的誹謗宣傳,開始時群眾還躲避著部隊,新四軍戰士馬上展開愛民工作,幫助群眾掃院子、擔水、修房子、插秧等。
四班住在勤勞善良而又膽小怕事的田老頭家裡。田老頭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兒二妹子和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兒子小牛。這個普通的農民和中國廣大農民一樣在三座大山的壓榨下生活著,有一肚子辛酸淚。
❷ 新柳堡的故事的介紹
《新柳堡的故事》由中國信安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華藝明威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共寶應縣委宣傳部聯合製作。是20世紀50年代末著名故事片《柳堡的故事》題材的延續。
❸ 柳堡的故事的影片評價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黃宗江根據石言的同名小說改編,是新中國電影罕見的描寫現役軍人的愛情故事影片,可謂打破了當時的禁區。影片的新穎之處在於,在描寫戰爭時期的軍人生活的影片中不著重大規模戰斗的描寫、而著重寫軍隊的休整和軍人的個人情感生活;寫年輕人兒女情長而又不失其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在戰爭敘事中融入溫馨的愛情場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導演王蘋以女性化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溫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優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蘇北水鄉的風車、楊柳、板橋、輕舟的優美畫面,加上影片的主題歌《九九艷陽天》大膽的愛情歌唱和電影音樂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極具優美動人的抒情效果,讓人心曠神怡,且久久縈繞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雖是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但卻把二妹子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現得十分細膩動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東方式的秀媚,或者說是東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動中國電影觀眾的審美心弦。影片映出後,陶玉玲頓成閃亮明星,成為一個時代的美麗與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徵和許多中國男觀眾的審美典範和夢中情人。
1957年《柳堡的故事》:展現戰爭中的愛情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電影創作中,敘述愛情大多是為了革命理念而服務,超越階級的愛情很難被表現,愛情這個純粹的主題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還好在1957年,我們等來了《柳堡的故事》,即使對它的記憶已感到模糊,但是那首關於愛情的《九九艷陽天》依然在如今婉轉回繞,關於愛情的一種陽光而健康的感覺似乎也隨著這首歌而流傳下來。《柳堡的故事》的導演王蘋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由一位女性譜寫出一曲戰爭背景下的愛情贊歌,似乎也並非偶然。
影片開始於蘇聯經典畫法模樣的樹木,房屋和河流,天空布滿雲朵。那個旋律漸漸響起,終於在戰士為田老頭修葺房屋的時候響亮起來。「九九那個艷陽天呀咦唉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吹得風車兒轉啊,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許多人或許已經記不清《柳堡的故事》了,這首歌卻是忘不掉,戰爭年代的情歌要麼沒有,要麼就如此深情。
在中國早先的電影里,愛情與戰爭的聯姻從來做不到平起平坐,多數時候是被擠壓,然後迴避開,在最後有一個用於安慰的孱弱交代。愛情遇到戰爭,有點兒秀才遇見兵。這和西方的處理恰恰相反,他們的戰爭是個挑選的極端環境,要講的是關於「人」的故事。或許戰爭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是一個無法釋懷的話題,解放勞苦大眾的心思太過剛猛,哪容得兒女情長?不知過了多久,人們漸漸從戰爭的傷痛中鎮定下來,發現還有些柔軟的東西值得去拾起。《柳堡的故事》就在這個漸變的途中開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副班長和二妹子從一見面四目相觸就有了一個心中的認定,真是目光里的愛情!二妹子給副班長倒水,燙得副班長跳起來又死捧著那個杯子,嘴裡連忙說著沒事沒事,心裡樂開了花。飛一般的鏡頭,波瀾壯闊的心緒,觀眾每每看到這里都樂出了聲兒。還有二妹子讓小牛捎信兒約副班長到小橋那邊去,副班長高興得不知怎麼好了,咧著嘴到旁邊做了一套單杠,無拘無束的愉悅!所有這些都是關於愛情本身的,直接得像個可愛的孩子!
可是戰爭中的愛情依舊是別樣的。二班長打破重重誤會,把二妹子從逼婚的劉鬍子手中救出來,這算是全片最緊張的部分了。不能只是瞬間的吸引,還是需要完成拯救才可以託付終身的嘛。就在覺得可以有所進展的時候,部隊在上級的指示下轉移了,二班長走在隊伍里連頭都沒回一下。「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於是故事被拖延了,五年之後,戰功卓著的副班長已經當了連長,行軍再次路過柳堡。二妹子也成長為村裡的支書,兩人在成分上也更靠近了。相見在河邊,終成眷屬!於是歌聲驟起,世界都變得酣暢淋漓了!
男人是要實刀實槍的去拼江山,流血殺敵。女人更善於撫平戰爭的創傷,把人們從緊張的狀態下解救出來,恢復到一個正常的感情。《柳堡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細膩的電影,它的行船能讓人感受到水流,非常有質感,非常有女人味!不知道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有多少隱秘的愛情故事,在我們已經不需要迴避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敬重那些敢於打開禁忌的人們,我們後輩也得以有機會在這個晴天里談些愛情。
❹ 新柳堡的故事的三大亮點
一、《新柳堡的故事》延續了1957年經典電影《柳堡的故事》,也延續了當年《柳堡的故事》的精神。新舊柳堡的故事不僅將現代的生活與歷史進行很好的銜接,也對民族、國家、社會精神根脈進行了梳理,對觀看電影的80、90後年輕人來說,更是一種感悟歷史的方式。
二、建國60周年大慶時女兵們英姿颯爽的方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卻鮮有反映女民兵題材的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將首次展示現代女民兵們的生活、感情,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與問題。
三、蘇北、江南水鄉、大風車等將再一次出現在影片中,電影中將重溫經典電影中的某些片段,這在一定程度上爭取到了50歲以上喜歡懷舊的老年人,他們將在影片中找尋記憶中那個二妹子。
❺ 新柳堡的故事的籌備、開拍
日前,由中國信安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華藝明威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共寶應縣委宣傳部聯合製作的電影故事片《新柳堡的故事》劇本研討會上,與會多位專家對影片劇本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
《新柳堡的故事》已與5月6日順利入駐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進行實地采景,陳華傑製片人、廣龍導演和劇組人員在寶應縣宣傳部長陳金榮陪同下采景。深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文化氛圍讓所有劇組人員大飽眼福,大家深深體會到了古代文化遺存與現代文明的風采交相輝映。
20世紀50年代末,以柳堡鎮為背景拍攝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不僅首次描寫現役軍人的愛情故事,更是成功塑造了女主角「二妹子」的光輝形象,使得二妹子扮演者陶玉玲成為上世紀60年代中國觀眾的大眾情人和「紅色戀人」,而該片主題曲《九九艷陽天》更是家喻戶曉,著名表演藝術家「二妹子」扮演者陶玉玲老師將在劇中出演田奶奶。在劇組采景的過程中,當地群眾給予了積極的配合和支持,齊唱《九九艷陽天》表示歡迎。
❻ 陳華傑的主要影視作品
電影《新柳堡的故事》總編劇 製片人電影《愛心飛揚》製片人
電影《好夢成真》製片人
電影《回家過年》製片人
電影《文盲校長》編劇、製片人
電影《相伴一生》編劇、製片人
電影《挺起脊樑做人》編劇、製片人
電影〈〈愛情巧克力〉〉編劇、製片人
電影《喊她一聲媽媽》編劇、製片人
電影《生命的托舉》編劇、製片人
電影〈〈我的電影夢〉〉編劇、製片人
電影〈〈我的父老鄉親〉〉編劇、製片人
電影《北京,沒有愛情》編劇、製片人
電影〈〈最愛我的人是你〉〉製片人
❼ 《柳堡的故事》的女導演是誰
《柳堡的故事》的女導演是王蘋。
1957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1958年,執導劇情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人物介紹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中國第三代電影導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電影女導演。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1937年,參加抗日救亡演劇一隊,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昆明等地演出了《春寒》、《霧重慶》等劇。
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50年在解放軍政治部文化部電影處工作。1952年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電影女導演。曾執導《河川進攻》等軍教片。
❽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寶拍攝完成
2010年5月31日下午,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寶應縣拍攝完畢,順利殺青 。寶 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金榮,寶應副縣長陳石出席關機儀式。
儀式上,陳金榮代表寶應縣委縣政府對電影的拍攝成功表示祝賀,他表示,電影能在短短14天內順利完成拍攝,得益於劇組全體人員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勤奮努力,也得益於相關鄉鎮、部門單位及企業的大力配合和關心支持。他希望本劇劇組能夠繼續發揚在我縣拍攝的敬業精神,更高標准、更高要求的做好錄音剪輯等電影後期工作,將這部電影製成一部全國觀眾矚目的精品力作。
本片編輯兼製片人陳華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片既是承接歷史經典又是反映現代女民兵題材的勵志電影,劇組對影片向建黨90周年獻禮充滿信心。據介紹,為最大限度展現寶應風土人情,本片在我縣取景多達37處,將對提升我縣美譽度和知名度發揮積極作用。
電影《新柳堡的故事》的三大亮點:
一、《新柳堡的故事》延續了1957年經典電影《柳堡的故事》,也延續了當年《柳堡的故事》的精神。新舊柳堡的故事不僅將現代的生活與歷史進行很好的銜接,也對民族、國家、社會精神根脈進行了梳理,對觀看電影的80、90後年輕人來說,更是一種感悟歷史的方式。
二、建國60周年大慶時女兵們英姿颯爽的方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卻鮮有反映女民兵題材的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將首次展示現代女民兵們的生活、感情,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與問題。
三、蘇北、江南水鄉、大風車等將再一次出現在影片中,電影中將重溫經典電影中的某些片段,這在一定程度上爭取到了50歲以上喜歡懷舊的老年人,他們將在影片中找尋記憶中那個二妹子。
相關新聞
柳堡: 4家市直幫扶單位率先足額完成幫扶任務
8月26日召開的揚州市農村扶貧工作現場督查推進會上,受邀請的72家幫扶單位有關負責人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寶應曹甸鎮、西安豐鎮、涇河鎮「物業、產業」項目建設現場。一路上,大家呼吸著新清的鄉村空氣,感受著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成果:新建的標准化廠房高大挺拔,不日將投入使用;科技扶貧彰顯成效,抽穗的稻子向過往的人們昭示豐收在望。三年幫扶的成果讓在場的幫扶單位負責人感嘆不已,同時也感受到扶貧的責任重大。會後,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飛電聯筆者,他說:「今年公司20萬的幫扶資金我已親自送至市慈善總會,希望資金能及早輸送到經濟薄弱村,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作用。」截至26日,和柳堡鎮聯豐村、蘆東村結對幫扶的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揚州市民政局、揚州亞普汽塑件有限公司、揚州廣播電視總台等4家市直單位已率先足額完成3年幫扶任務,共計168萬元。
3年前,揚州市委發出開展農村扶貧脫貧攻堅工程活動的號召後,全市各級單位廣泛響應,積極參與,從資金、項目、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對經濟相對薄弱村伸出援手。
柳堡鎮有聯豐、蘆東2個村被列為市級扶貧村,涉及部門企業4家。根據市縣兩級扶貧辦要求,該鎮2個扶貧村每年可獲得28萬元的幫扶款。如何利用好利用足這筆幫扶款,真正達到扶貧效果成了柳堡鎮黨委政府思考的課題。通過調研,鎮政府決定把萬畝高效農業園區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力求通過這一模式,讓鎮產業壯大,讓村集體得益,讓幫扶部門企業見效。這一扶貧模式,得到市掛鉤部門及企業的熱烈響應。
在實際規劃中,柳堡鎮充分整合扶貧資源,在沿安大路鎮規劃的萬畝高效農業園區內設立扶貧共建設施農業分園區,該園區首批規劃500畝,將在整個萬畝高效農業園區中率先啟動。為加快項目建設速度,鎮政府將先期墊資整理出土地,並出台優惠政策吸引了淮安、東台等地蔬菜種植能人來租種大棚。與此同時,鎮里規定今後凡因此項目而爭取到的上級獎勵資金將分配給扶貧村。鎮里還在建設園區內設立市直單位支持共建的大棚標志牌,進一步激發了幫扶單位的投資熱情。
在市直幫扶單位的鼎立支持下,聯豐、蘆東兩個村實施的「物業、產業」項目平穩有序。至今年8月底,聯豐村共建大棚160個,每個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8萬元;蘆東村共建大棚96個,每個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4.8萬元。兩個村有了一定的物業收入和地方特色的產業收入。至目前,聯豐村收益6萬元,蘆東村收益12萬元。
3年來,聯豐和蘆東兩個村的集體收入均有了穩步提高,今年兩個村都在爭創「全面小康達標村」。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聯豐新建了5.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兩旁綠化;累計建成垃圾池65個,村公用事業有了明顯進步,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1家。去年,村集體收入年創收 10萬元以上,村48戶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可達3300元以上。創辦村級工藝品廠1家,就地就業轉移53人。今年,聯豐村裡通過改造舊學校、土地復墾、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等措施增加村集體收入,預計集體收入可達29.255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收入17.855萬元,轉移支付11.4萬元。蘆東村新建4.6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兩旁綠化;改造農村無害化廁所250座;村公用事業有了明顯進步,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1家;新建了兩層辦公樓,有老年活動中心、支部活動中心、農家書屋、衛生服務站等;新建日升橋一座,9月初可望通車;通過土地租賃創辦村木板廠1家,吸納30多人就業。去年,該村集體收入年創收 10萬元以上。到今年底,村60戶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可達3300元以上。蘆東村今年通過資源發包、土地復墾、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等措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集體收入達28.96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收入為13.27萬元,轉移支付15.69萬元。
❾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執導的影片是什麼,被譽為新中國的一縷溫柔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執導的影片《柳堡的故事》,被譽為新中國的一縷溫柔。
王蘋(1916-1990),導演,原名王光珍,回族,江蘇江寧縣人,生於南京。1934年加入左翼戲劇聯盟南京分盟,1935年進入西北影業公司當演員,演出第一部影片《無限生涯》。「七·七」事變後,先後在《春寒》、《霧重慶》、《家》、《清明前後》、《大雷雨》、《民族英雄》等數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後又參加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八千里路雲和月》、《麗人行》等影片中的演出。解放後王萍參與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籌建工作,因拍攝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而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電影女導演。1957年她獨立導演了第一部故事片《柳堡的故事》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其後導演的故事片《槐樹庄》、《永不消逝的電波》、《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都是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她還執導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影片《東方紅》,並任我國第二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影片《中國革命之歌》的總導演。曾獲得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並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❿ 新柳堡的故事的故事梗概
以電影柳堡故事中「二妹子」主人公命名的柳堡鎮「二妹子」子民兵班,在集合訓練時少了一個人,班長孫梅花發現了剛入伍一天的新戰士李英留下的「退伍」報告。李英是當年「二妹子」現在人稱田奶奶的孫女,事關重大,孫梅花立即去找在敬老院當院長的田奶奶匯報。
李英是廣告模特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她以「現代戰爭不可能需要民兵」為由提出的退伍報告,激怒了在人武部退休當顧問的爺爺,既當年的副班長李進。李爺爺氣得血壓升高倒地,女民兵現任班長孫梅花是鎮醫院醫生,她立即對李爺爺緊急救治,李爺爺轉危為安。
李英正在省城新開業的高檔轎車店當車模,田奶奶趕來拽走了李英,一心嚮往大城市生活,尤其喜歡模特工作的李英,極不情願地跟著奶奶回鄉。
在工商聯退休當顧問的馬爺爺(當年李爺爺的戰友小馬)來看望李進,並帶來了孫女馬艷,請求女民兵班的名譽班長田奶奶給說個人情讓馬艷參加柳堡的「二妹子女民兵」。
李英和剛「入伍」的馬艷一起參加到女民兵的訓練之中。早晨5點多起床,集合跑步,早飯後3個小時的隊列、射擊、擒拿格鬥等科目訓練,午休後又是2個小時的訓練,晚上還要組織學習軍事理論。面對烈日暴曬和雨水泥濘的考驗,農家妹子馬艷不怕吃苦,倒是李英有許多的不適應,但是看到女民兵各個都不叫苦不怕累,她只能忍著。
舉行實彈射擊考核。李英第一次聽到槍聲響嚇得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在老兵們幫助下,李英放鬆心態,終於放出第一槍。接下來馬艷也因為緊張,5發子彈僅打了5環,李英卻是槍槍都空,成績為零。班長宣布了要與男民兵射擊賽的事情,提出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如果李英和馬艷的射擊成績上不去就取消他們的比賽資格。
不服輸的李英悄悄流下了眼淚。訓練結束後,她找爺爺出招,爺爺把自己的訓練經驗傳授給李英,第二天訓練一開始,李英就綳緊了弦,槍頭上掛沙袋瞄準,槍座上放石子練擊發。馬爺爺也是把同樣的方法告訴給馬艷,於是兩個姑娘不謀而合地採用同一個方法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在與男民兵的射擊比賽中李英和馬艷終於以優良的成績名列第一和第二。
人武部李爺爺專門安排女民兵學習現代化戰爭需要的通訊技術,有大學學歷的李英對電腦技術的運用比其他女民兵有優勢,李英覺得自己天賦很高,不用整天訓練也可以拿到好成績。名牌車店的老闆用高薪誘惑,李英再次動了進城當車模的心思。訓練中途李英忍不住撒謊進了一趟城,掙了一筆不大也不小的錢。她在省城繁華大街上逛女子服裝店和化妝品商店,瘋狂購物時,一個偷車賊進入了她的視線。李英見義勇為在商場保安人員的配合下擒拿住偷車賊。
李英帶著好吃和食品和時尚的時裝物品跟女民兵們分享快樂,馬艷將李英撒謊進城當車模的事情透露給班長,班長批評了李英,李英為此與馬艷鬧起了矛盾。在李英寫檢查的時候,一封來自派出所的感謝信和五千元見義勇為獎金被送到了女民兵班。李英的檢討會成了英模報告會。
李爺爺下達了實戰演習的命令,負責通訊聯絡的李英因為只有理論基礎沒有應用能力,使任務下達慢了半怕,導致全體人員貽誤戰機,最後不得不撤離陣地進入防空洞,緊接著防空洞內又發生了斷電的故障,使心理素質差的幾個女民兵出現緊張嘔吐呼吸不暢的現象……班長孫梅花和幾個老兵幫助新戰士排除心理恐慌,引導他們克服困難完成生存的考驗。演習結束後,李英和馬艷等幾個年輕的民兵深深感到了差距。李爺爺這才說出這次防空洞斷電也是實戰演習的一種,是李爺爺臨時下達的命令,目的就是要訓練女民兵的心理素質。
農村最忙的季節,農戶家花錢也雇不到人來幫農。「二妹子」班的姑娘們總是丟下自家地里的活,兩三個人一組,奮戰在軍烈屬家的田頭,收稻割麥,插秧播種。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時常盪漾著姑娘們悅耳的歌聲。孫梅花的婆婆要求女民兵們先給自己家插秧。孫梅花不肯,婆婆悲悲切切地說出自家門丁不興旺的話。李英和馬艷十分同情孫梅花的婆婆,兩人決定說服班長不能只顧當民兵,也要當好女人,生個寶寶才對。班務會上,李英批評班長缺少女人味,馬艷也大談丁克家庭的話題,孫梅花含淚跑出宿舍。田奶奶說出了一個在2003年非典期間發生的故事,面對「非典」這個突如其來的災難,「二妹子」班的姑娘們自發地從媒體上收集了各種非典防護的知識,印成傳單,走向街頭,向人們散發。為了做好疫區回鄉人員的登記、查體、和潛伏期內跟蹤,定期消毒的工作,孫梅花一連數日的疲勞過度透支了身體,直到孫梅花暈倒流產了,人們才知道戰斗在非典一線的她竟是一個孕婦……
「女民兵」去敬老院做義工,大家湊錢買上餅干、水果、糖送給老人,還一起包餃子,大家給老人一邊洗衣服,洗被子,梳頭,剪指甲,一邊拉家常,有的還給老人表演節目。軍屬張奶奶中風癱瘓,大小便失禁,經常弄臟衣褲、被子,田奶奶幫老人洗換,來不及洗換的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老人換上。姑娘們像小夥子一樣,到河中摸魚、捉蝦,送到養老院改善伙食。一個年齡偏大的女民兵,因為丈夫下崗生活困難拿不出錢捐款,情急之中,她把自己的辮子剪下來換錢,捐給了養老院。李英看著這個充滿了愛心和積極向上的集體感慨萬千,她終於明白奶奶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參加女民兵的用意。
鎮子上現役軍人湯帥的媽媽總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哭。原來湯帥的父親早逝,湯帥在部隊服兵役,家裡還有一個讀初中的妹妹,妹妹以優異成績考取高中後因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李英知道後,馬上找到名車店老闆借錢,名車店老闆不願意借,李英非常生氣。她義務獻血用營養費替湯帥的妹妹交了學費。班長孫梅花也向上幾任已經有了實業公司的老班長們提出了要建立一個扶貧機構,專門資助教育的倡議。得到老班長們的大力支持,於是成立了女民兵教育資金會,當孫梅花將資助款送到湯帥家裡時才知道李英早以女民兵的名義資助了湯家。田奶奶表揚了李英,同時也教育她在困難面前要依靠組織,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
「二妹子」女民兵班出名後,追求姑娘們的小夥子越來越多,上門提親的幾乎踏破門檻。然而,「二妹子」班的姑娘們對兵哥哥情有獨鍾。姑娘們在休息時總是唱著「九九艷陽天」手裡綉著擁軍的鞋墊。李英和馬艷覺得他們很土氣,李英透漏出自己的男朋友是一個商界的大款,馬艷也想通過李英的關系找一個帥氣的男朋友。
李英大包大攬,讓男朋友馬上給馬艷物色對象。見面那天,李英陪同馬艷一同前往接頭地點。李英的男朋友先到了,他見到已經曬得成了丑小鴨的李英後大失所望,她提出讓李英馬上退出女民兵,跟他一起辦公司,李英不答應與他發生了爭吵。馬艷被晾到一邊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一個年輕帥氣的男青年朝馬艷走過來,馬艷看到男青年頓時心花怒放,以為這就是自己夢中的白馬王子,於是馬艷迎上去,沒想到男青年走到馬艷跟前小聲說:「你要大學文憑嗎?博士碩士的都有。」馬艷氣瘋了,但是軍人的警惕和敏感性立即讓馬艷冷靜下來,她拉開了正在吵架的李英,秘密跟蹤找到了制假證的地點,然後迅速上報公安局,公安局一舉破獲了制假證的團伙。事後,李英告訴馬艷,自己已經和男朋友分手了,那個沒有來得及謀面的帥哥是個有婦之夫只是想找情人,已經被李英憤怒地回絕了。
女民兵正在進行戰術訓練,女民兵張禧妹兩歲的孩子出了外傷事故,丈夫要她回家照顧孩子,張禧妹因為不間斷民兵訓練,丈夫發了脾氣,兩口子鬧起了矛盾,要離婚。田奶奶上門做工作,找到了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張禧妹的丈夫從部隊復員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李爺爺多次為張禧妹的丈夫聯系落實工作,但是總是事與願違。為難之際,李爺爺想出了一條出路,經過多方努力,一個專門吸收復員轉業軍人創業的駕校成立了,這個駕校專門培養技術性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一下子解決了大多數回鄉復轉軍人安置的難題。駕校開業的第一批學員就是女民兵,她們個個認真學習,很快就掌握了駕駛技術。能開汽車也能開拖拉機,地間田頭到處是女民兵司機的身影。
李爺爺帶來好消息,要選拔兩名女民兵參加國慶閱兵,女民兵們進入了嚴格的選拔賽。李英為了入選,刻苦訓練,渾身上下多處受傷,馬艷也毫不示弱,訓練成績直線上升。最後的選拔賽中,李英和馬艷入選。
在閱兵村,女民兵們開始了嚴格的閱兵訓練,李英和馬艷表現突出,順利地參加了國慶女民兵受閱隊伍。電視機前的李爺爺、馬爺爺、田奶奶和女民兵們看到英姿颯爽的女民兵方陣通過天安門城樓時,激動地熱淚盈眶。
李英和馬艷完成受閱任務回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許多商家開業都希望找女民兵助陣。田奶奶覺得女民兵既是民又是兵,新時代的姑娘們應該有更新更高的追求,李英也有了一個想法,她找奶奶商量,祖孫倆的想法一拍即合,成立女民兵模特隊,能文能武,愛紅裝也愛武裝。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馬爺爺找到工商聯,為女民兵模特隊注冊。李英用所學到的知識訓練女民兵模特。
班長孫梅花懷孕了。女民兵為班長慶賀,同時也因為班長的身體原因要更換班長,李英當選了新一任的班長。
馬艷入伍了,是女民兵班走出去的第一個解放軍女戰士。女民兵為馬艷開了歡送會。馬艷剛剛踏上從軍的征程,又有四名女大學畢業生回鄉工作,他們慕名而來,報名參加女民兵。
柳堡鎮的發展日新月異。女民兵和女民兵模特隊以她們特有的矯健和嫵媚在練兵場和T台上交替演繹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美輪美奐,競顯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