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只有一人稱得上戛納影後,她是誰
鞏俐。她個人長相成熟硬朗,特別適合大熒幕,是歐洲人喜歡的風格,大氣成熟風。
葉德嫻憑借文藝片《桃姐》獲封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 ,真是實至名歸啊。
⑶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鞏俐還是張曼玉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
2004年5月22日張曼玉憑借《清潔》獲得第5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
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
1992年憑借《阮玲玉》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2004年憑借《清潔》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曾出任五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
⑷ 中國戛納影後是誰
中國戛納影後是張曼玉。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也是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4)夏娜電影節華人影後是擴展閱讀:
張曼玉獲獎記錄
1、國際A類電影節
2007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5第2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電影藝術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4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清潔》(獲獎)
1992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2、國際B類電影節
1990第8屆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愛在別鄉的季節》(獲獎)
3、法國電影凱撒獎
2005第3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4、台灣電影金馬獎
2000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7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2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0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獲獎)
1989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人在紐約》(獲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3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獲獎)
1997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愛在別鄉的季節》(提名)
1990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不脫襪的人》(獲獎)
1989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旺角卡門》(提名)
1985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緣份》(提名)
6、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2003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6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8第3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提名)
1997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7、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2003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獎《英雄》(獲獎)
2001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8、亞太影展
2000第45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7第42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9、影評人協會獎
2001第2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6第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3屆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0、其他電影獎項
2007第14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2007香港特區十周年電影選舉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5第3屆義大利在線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5第28屆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演藝成就獎(獲獎)
2005第31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清潔》(獲獎)
2004第5屆美國Cinemarati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表演成就獎(獲獎)
2004第30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三名《英雄》(獲獎)
2002第9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2001第28屆巴西SESC電影節最佳外國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1第22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2第28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11、時尚獎項
2008時尚COSMO年度女性大獎(獲獎)
2008《VOGUE》雜志時尚偶像大獎(獲獎)
2008英國WGSN「影響全球時尚界的十大明星」(獲獎)
2007ELLE風尚大典風格偶像獎(獲獎)
2006中國風尚大典風尚國際典範獎(獲獎)
12、綜合獎項
2015美國《娛樂周刊》「影史上被奧斯卡忽視的51個偉大表演」第43位(獲獎)
2014日本《電影旬報》「All Time Best百大外國影星」女演員第22位(獲獎)
2013美國德州mysanantonio網站「2013年全球最美女人93人」(獲獎)
2010《文史參考》影響歷史的100位傑出女性(獲獎)
2007美國《紐約時報》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的表演者(獲獎)
2006Oscar Watch網站影史百大最佳表演第29名 (獲獎)
2005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獲獎)
2005法國《Studio》年度最受歡迎外國女演員第五名(獲獎)
2005香港UA院線「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典禮1985-2005」全港最高票房女演員第二名(獲獎)
2004香港星光大道首批表彰者(獲獎)
2004法國巴黎市政府頒發金質獎章(獲獎)
2004《大眾電影》「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女明星」(獲獎)
19911991年度香港藝術家年獎之銀幕演員獎(獲獎)
13、電影節評審
2010第10屆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2007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1997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⑸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誰
我知道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紀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紀錄。
她回答:「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我現在每天生活的時候,才覺得自己開始做人。演了無數次別人,終於可以做一回自己。」對於外界耿耿於懷的魚尾紋和細紋,張曼玉道:「為什麼非要年輕、沒有皺紋才是美呢?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
⑹ 誰拿過最多金馬獎影帝影後
梁家輝,香港演員。
他的代表作有《重慶森林》、《無間道》、《色戒》。他曾三次榮獲金馬獎影帝。他是目前影帝獲獎最多的唱片。他也是香港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他贏得了五個獎項。
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春光溢彩與花季》三項大獎以及2003年第四屆《無間道》大獎,均超過周雲發,成為目前獲獎最多的男主角。2005年,王家衛的2046年第五次被授予皇帝。可以說,這是金像獎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張曼玉,香港演員。
代表作《三個女人的故事》、《阮玲玉》、《甜蜜蜜》、《花樣年華》。她是唯一同時獲得柏林電影節與坎城電影節影後的華人演員,共獲香港金像獎5次影後,金馬獎4次最佳女主角。
⑺ 夏娜電影節在哪個國家舉辦
法國的戛納
⑻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⑼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⑽ 2010年戛納電影節影帝和影後是
2010年戛納電影節影帝:賈維爾巴爾登,影後:朱麗葉比諾。
其他獲獎獎項: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評審團大獎:《人與神》,評委團獎:《尖叫的男人》,最佳導演:《巡演》馬修-阿馬立克。
最佳編劇:《詩》,最佳影片:《夏夏夏》洪尚秀,最佳短片金棕櫚獎:《母狗的故事》
官方競賽單元獎項:
1、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前身為「電影節大獎」,乃是針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0餘部影片評選出的戛納電影節最高獎。
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
僅次於「金棕櫚」的電影節第二高獎,相當於主競賽單元影片的「第二名」。
3、評委會獎/評審團獎
不同於上述獎項,評委會獎屬於非常設獎項,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
4、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
第一、戛納的演員獎,無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5、短片金棕櫚獎
由「電影基石」單元評審團針對入圍「短片單元」的數十部作品評出,這些作品的長度通常都在20分鍾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