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管虎執導的電影《老炮兒》
《老炮兒》這一部電影絕對算得上是佳作,但是呢,這一部作品也是有瑕疵的,不過從總體來看,《老炮兒》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合格的,強烈安利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去收看,看完之後你絕對不會失望,這一部電影非常適合北京人觀看,因為劇中會有很多北京人的回憶!
當然了,也不是說這一部《老炮兒》就完美無缺,缺點也是有的,就比如選角,這一次選了馮小剛來當演員,一個導演來拍戲,算是電影的一種噱頭了吧,馮小剛的演技真的很一般,總會有一種跳戲的感覺!再者就是這部劇中的一些京腔太難懂了,如果是外地人收看的話非常受罪,這也是網友們差評的原因之一!
② 年度最佳的《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年度最佳的《八佰》講述的是根據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歷史上稱之為“八百壯士”的抗日戰士,奉上峰命堅持守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阻擊日軍四天四夜,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故事。
最後希望能出現更多著這種題材的電影,讓新的一代青年人能夠居安思危,不忘歷史的血汗,激發國民的愛國鬥志和情懷。
③ 陳思誠羨慕、管虎佩服,大鵬的《吉祥如意》有何賣點
2021年1月29日,電影《吉祥如意》在全國上映。這部劇是由大鵬導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喜劇片的導演突發奇想回到農村的老家,希望拍一部電影。關於一家人如何過年的情形,卻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狀況。但是最後,因拍電影而聚齊的家庭成員們還是完成了最終的聚會。電影《吉祥如意》目前的豆瓣評分是8.4分。
《吉祥如意》這部電影還入圍了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得到了觀眾和專業影評人的稱贊,陳思誠羨慕、管虎佩服。這部影片也表達了,大鵬導演希望,作為在外漂泊的年輕人,能夠多回家看看。電影《吉祥如意》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就像一部短的紀錄片。一家人普普通通的生活狀態,也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網友也會在觀看的過程中,並不覺得《吉祥如意》是一部電影,模糊掉了電影與現實的界限,這也是電影拍攝手法的獨特之處。
④ 管虎是導演過一部電視劇外鄉人嗎
管虎今天導演過外鄉人 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丁嘉麗、鄭則仕、馬少驊、黃渤等知名演員聯袂出演的民生題材電視連續劇《外鄉人》,將於10月20日起在吉視鄉村頻道黃金檔播出。
1 《外鄉人》創作價值和現實意義
《外鄉人》系《生存之民工》的續集,在保持《生存之民工》的品質基礎上,將視點轉向「外地人」客居在都市中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的悲歡離合。從小人 物生活變化及凡人小事入手,以中國新世紀以來十年間的巨大變化為背景,編織了一幅生動的都市風情圖,令觀眾如同穿梭時間遂道,再回首,不勝感慨。
它不同於一般都市題材作品中慣有的華麗和故作矯情的悲憫,而是著眼於表現外鄉人在和歲月、傷痛和不斷的挫折中保留的單純、樂觀、寬容和積極的態度,也不同 於一般濫情的都市情感劇那樣,別別扭扭的張揚和反復,而是在每一個細節中都用心透露出令人回味的,與共和國飛速發展中刻下的歲月痕跡,在輕舞飛揚的嬉笑中 顯示出每一個人物舉手投足中執著的夢想。
在這個故事中,圍繞著這些小人物身上發生的平淡,瑣碎的故事及情感糾葛,細微而用心的表現出我們也許熟知抑或陌生的每一個人物的精神世界;面對突如其來的 生活變故,面對逝去的往昔,面對國家和民族時時發生著的危機,災難,騰飛和變革所展示出的民族精神凝聚力和每個人生命里散發出人類最根本的善和最大的熱 愛……一切的傷痛,憂慮,矛盾,無奈,快樂,抵抗,融合,默契和追求與夢想,都被我們通過一個個人物命運張弛有度的娓娓道來。
這里看似講述的是一個獨特的市井風俗,家長里短的清淡故事,其實無意間印證著都市乃至當今中國發展近十年的發展史,平靜與絮叨中蘊涵著生命的堅忍與蒼涼, 戲謔和紛踏中張揚著尚未燃燒殆盡的激情和浪漫,沉默與爭吵中渴望著人性倫理的延承,凝望和回哞中咀嚼著人與世界變遷的滄海桑田。
2電視劇《外鄉人》隆重發布,真實再現外鄉人生活原態
2008年12月28日電視連續劇《外鄉人》新聞發布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本劇由北京佳桐世紀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虎翼天下(北京)影視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發布會上,導演管虎攜全體演職人員介紹了創作歷程和拍攝情況,並觀看了精采片花。
電視劇《外鄉人》是導演管虎繼《生存之民工》之後,拍攝的第二部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民生題材電視連續劇。 《生存之民工》熱播之後,引發了社會對廣大民工社會群體生存狀態的關注,電視劇《外鄉人》延續了前者的真誠與質朴,同時將以拓展和升華,將關注重點轉向「 外地人」客居在都市中的生活狀態,將外來人群與本地居民相處融合的過程加以細致的展現,從小人物生活變化及凡人小事入手,以中國新世紀以來十年間的巨大變 化為背景,編織了一幅幅生動感人的都市風情畫。
劇中的人物來自四面八方,地域遍及東北、山東、河南、陝西、上海、四川、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內 蒙……他們當中有為掙錢養家靠揀垃圾為生善良東北女人大徐;有為給妻子治病來上海的河南小包工頭謝長發;有一心想謀得一個上海戶口卻屢屢碰壁的江蘇籍裁縫 陸文昌;有為了女兒受到更好教育從湖南小城市來上海的孤傲父親王冬至;有為愛情為理想來上海拼搏的山東小伙蛐蛐;有為尋找母親從內蒙奔赴上海的帥氣小伙輪 子;有為供弟弟讀書給母親治病來上海打工的四川姑娘葉子;也有如李寶根這樣,打著自己小算盤,同時又透著善良和熱情的上海本地人……
他們操著不同的口音,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背負著各自不同的壓力和夢想,匯聚到上海這個大都市,匯聚在南潯街134號大院,他們在異鄉經歷著十年社會變遷,歷經坎坷,屢遭磨難,為了實現自我、實現夢想,倔強而堅強地打拚著,生活著。
這是一部富有誠意的作品,導演管虎在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如果你有機會。停下來看看你周圍那些熟悉或者不熟識的人,猜測一下他們的身份!毫無疑問,他們大部分應該來自異鄉……而我們自己呢?父輩們也一定和你談起過他的家鄉!那麼,我們也應該算是外鄉人了……
幕後花絮:
111 馬少驊:「戲瘋」角色投入 片場全用河南話
早已聽說馬少驊演戲很認真,被人戲稱「戲瘋」, 在《外鄉人》中,同樣可以感受到他認真真誠拍戲的風采。在戲中飾演河南外鄉人謝長發的馬少驊,全部用河南方言演出,為了說好河南方言,馬少驊找不同的河南 人聊天,向他們學習河南方言。戲中河南話演出的馬少驊,由於對角色的投入,劇組現場跟人聊天也說起了河南話,儼然一個地道的河南人。
222 最累的電視劇
電視劇《外鄉人》不僅僅是在還原外鄉人的生活,同時也是在向滿懷夢想、不懈拼搏、與城市一同成長的人們,由衷的致敬! 在實現這個還原和致敬的過程是激動人心的,也是艱苦卓絕的。
為了達到預想的拍攝效果,導演管虎在選景上要求很嚴格。《外鄉人》主場景上海南潯街,是經過幾個月的選擇比較,從北京天津選到上海,最終才敲定的。南潯街道有著百餘年歷史建築,主場景的迴廊,從下向上望去,很有特色,很漂亮,電影《阮玲玉》就曾在這里取景。
為了還原生活,打造真實自然的拍攝效果,創作人員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導演管虎首次嘗試整部電視劇全部肩扛跟拍,不用搖臂,不用軌道的拍攝手法,進行一次大膽的挑戰與嘗試。攝影師葛利聲透露,每一場戲的拍攝,都是精雕細琢的,360度全方位跟拍,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得扛著攝像機跟著演員跑,使畫片有呼吸感,真實感,比之前拍的任何一部電視劇都辛苦。
燈光師表示,這部戲不僅僅身體累,大腦也累。為了達到導演真實的要求,燈光的設計安排必須是很隱秘的,看起來很自然的。因為是全方位拍攝,每一個角落都會被拍到,所以燈管如何擺放,不是簡單的憑經驗就可以辦到的,必須動腦去想。為了表現真實,化妝師進行了精心設計,無論是面部化妝,還是發型設計,都要精心安排卻不留痕跡。
為了達到好的拍攝效果,在拍攝前,劇組工作人員都會在現場地面灑水。本來低矮斑駁的老舊房子在周圍高樓大廈的陰影下,就很陰暗潮濕。滿地都是水,劇組的拍攝環境就更加陰冷,在將近十二月份的上海,要拍完從1999年到2008年間的所有戲。這可讓演員吃了不少苦頭。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出發,晚上十點鍾左右收工,每天都是工作日,這就是劇組的真實的生活。導演如此,劇組工作人員如此,演員也如此。拍戲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對於老演員來說,就更難適應了。劇中飾演鄭阿婆的李寶琴老師,因為拍戲太辛苦,在片場當場暈倒了。
333 冬拍夏戲
為了拍好夏天的戲,演員們要脫掉羽絨服穿上短袖,涼鞋。而一場戲下來,快則用半個小時,慢則用一兩個小時,在拍攝時演員都忍著,裝出很熱的樣子,拍完後卻凍得直哆嗦,很多演員都被凍感冒了。現場的工作場面可謂冰火兩重天。鏡頭內的演員,單衣薄衫,鏡頭外的工作人員可是外套加羽絨服,很多人還買了雪地褲,雪地鞋來保暖。
劇中主要人物介紹
在《外鄉人》這部劇中,導演管虎給演員們提出最基本要求是:「別裝」,專業演員需要舍棄以往積累起來的表演經驗,本色出演,發自內心的演出。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劇中每個演員都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自己的角色,做詳細的前史人物分析,並在開拍之前去體驗生活,力求表演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在電視劇《外鄉人》中飾演各位可親可愛的劇中人物的演員們,有著他們各自鮮活的創作體會。
丁嘉麗在劇中飾演一位善良的東北女性,為了給丈夫治病,千里迢迢地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丈夫死後,倔強的她留在了上海討生活,並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生活道路。講述到劇中人物大徐在上海的遭遇,丁嘉麗深有感觸:「外鄉人是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面去闖的人。很多人覺得在外鄉生活很辛苦,很漂泊。但我並不這么覺得。新的生活環境會帶給人新的生機,我不想過一種平淡的生活,我想有更多的嘗試。心裡有自己的信念,在外鄉生活就不會覺得很苦。心中的信念會給我一種生活的動力。」
香港演員鄭則仕飾演的是一位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縫紉廠房管科科長李寶根,管理著南潯街134號大院的房屋出租,對於這樣一個上海小男人的形象,鄭則仕坦言這是一個挑戰。「首先是語言上的障礙,」 他笑道,「我是香港人,普通話講的不是很好,對於上海話就完全不懂,而劇中與我演對手戲的演員,有很多人是講上海話,上海話對我而言,好像是另外一個星球的語言,聽起來很費勁,有很大的隔膜。」但是拍戲就是這樣,必須打破這種障礙,與其他國家的人拍戲也是這樣,所以他盡量靠多聽,來琢磨他們說話中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他補充道,「很開心來內地拍戲,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與內地導演的合作。」
馬少驊被人戲稱「戲瘋」,在《外鄉人》中,同樣可以感受到他認真真誠拍戲的風采。他在戲中飾演一位河南籍的包工頭謝長發,全部用河南方言演出,為了說好河南方言,馬少驊找不同的河南人聊天,向他們學習河南方言。戲中河南話演出的馬少驊,由於對角色的投入,劇組現場跟人聊天也說起了河南話,儼然一個地道的河南人。為了真實還原人物形象,馬少驊在開拍之前就去找包工頭交朋友,馬少驊笑言:「我劇中這身行頭就是我從那位包工頭兄弟身上「扒」下來的。」
黃渤因為《生存之民工》中飾演的薛六形象,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在《外鄉人》中,我飾演的蛐蛐,延續了民工薛六的一些個性特徵,熱情正直,說話有點結巴,基本是用山東方言和山東普通話。蛐蛐追婚到上海,為女友夢娜洗衣做飯,千方百計地逗女友開心。當得知女友夢娜染上毒癮後,他更是不舍棄,不放棄,幫助女友戒毒。在一場夢娜毒癮發作,大發脾氣的戲中,蛐蛐為逗女友開心,使出了渾身解數,隨手拿起個瓶子當話筒,又唱又跳。即興唱起了《天天想你》《你快回來》。蛐蛐真誠賣力的「演出」,讓女友感動不已,淚流滿面。接著黃渤又現場自編木偶戲,哄女友入睡。表演真實到位感人。連導演和劇組同仁都情不自禁地誇這場戲演的好。
高景文飾演一位隻身來上海打拚的蘇北小裁縫陸文昌,在上海以開裁縫店做旗袍為生。在上海打拚十幾年後,有了一定的積蓄,開始買賣房屋,炒股,結果被朋友欺騙,一輩子的辛苦積攢化為泡影,身心備受打擊,而就在此時,他的兒子不幸出了車禍,雙重的沉重打擊,徹底擊垮了陸文昌,陸文昌變瘋了。
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以一句即興台詞「別摸我(BMW)」為觀眾所認識的四川籍演員王迅,在電視劇《外鄉人》中飾演一位滿腹經綸但不切實際的讀書人王冬至,為了將女兒培養成與眾不同的人,從湖南老家跑到上海,邊謀生邊供女兒學琴。對於這樣一個很怪的文人,想演好,著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在電視劇開拍之前,王迅用了半個月左右時間,像研究電影人物一樣來仔細的研究這個角色,並寫了很詳細的前史。最後王冬至家裡的擺設,房間的布置,都是他親手設計。
青年演員陶慧飾演一位從農村來到上海的川妹子,她坦言自己這次裸妝上鏡,在以前拍的電視劇中是從來沒有的。青年演員李兆林飾演一個從內蒙來到上海找媽的小夥子輪子,為了在上海生活,在馬場喂過馬,給老闆開過車,做各種底層的體力活來謀生。這是他從來沒有演過的角色,他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他認為做一個好演員,心態一定要平和輕松。
很久沒在電視上露面的瞿穎,在《外鄉人》中,客串出演王冬至的前妻潘巧雲,來上海看望自己的女兒諾諾。
劇中大徐的弟弟苦瓜是一個傻子,單純善良天真,日常生活需要由姐姐來照料。而將傻子演地活靈活現的演員李驚瀾,其實是一位精明能乾的副導演。在拍片現場,總是能看到他在現場指揮調度演員。
⑤ 有哪些值得看的中國鄉土氣息電影
《孫子從美國來》是一部以皮影戲的傳承保護為生活原型的電影,由曲江濤導演,羅京民和劉天佐主演,於2012年2月2日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布魯克斯父母當作為志願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參加藏羚羊保護行動時,委託老楊頭照顧小洋人布魯克斯,期間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行為思維以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對立,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接納以及人性化的關愛,最終變對立為友情,老楊頭和布魯克斯成為老少朋友。
主人公華縣皮影戲老藝人——楊老頭,崇拜中國劉天佐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人物。另一主人公是美國的小男孩——布魯克斯,則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俠。其中一條主線是,布魯克斯父母當作為志願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參加藏羚羊保護行動時,委託老楊頭照顧小洋人布魯克斯,期間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行為思維以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對立,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接納以及關愛;另一條主線是,鎮文化站站長請纓老楊頭出陣,以師帶徒傳承保護華縣皮影戲,因老楊頭曾在「文革」中受過沖擊,迴避擔當此任,經過站長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動的典型說教,老楊頭最終接受了任務,辦起了皮影戲和皮影雕刻藝術短訓班。
⑥ 管虎的人物評價
管虎這個名字剛聽起來很兇,加上他那目測有1米9的個子和憤青的氣質,讓人覺得難以親近。很有一種大男孩的混勁兒,沒有被社會打磨成渾圓平和的狀態,還是保持了鋒利的稜角和一股不忿的勁。
他的電影作品不多,但爭議不少。管虎也可能更是個被低估了的導演,被小眾影迷奉為經典的《鬥牛》便是佐證。其作品犀利、生動,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稱得上獨樹一幟。
總體感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導演,比較喜歡表達一些不是那麼融入主流群體,不那麼合群的邊緣人物。很有做藝術的那種不忿的勁兒,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導演。
⑦ 東北農村題材電影
1、盲山
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
⑧ 《八佰》上映後毀譽參半,多虧管虎的「迷之宣傳」,如今他後悔了嗎
管虎不會後悔的,畢竟他的宣傳騷操作對其利大於弊。
《八佰》觀影結束後,我切實去了解了關於那場在四行倉庫戰斗的全部過程,結果讓我徹底對《八佰》失望。四行倉庫的故事,是憋屈、被侮辱的戰斗,是英勇的中華兒女滿腔熱血被踐踏的存在,尤其謝團長的悲烈事跡,著實讓人看過之後氣短胸悶的憋屈。
可是你看《八佰》把這段深刻反映戰爭殘酷的歷史拍成了啥?拍成了雞血抗戰片,觀眾在屏幕前看的熱血澎湃,那種巨大的自豪感和真實歷史的憋屈感形成巨大反差,這種失去內核的改編抗戰片,好在哪兒?
我們反映戰爭、描繪戰爭,目的不是增強那種由先輩鮮血換來的某名的自負以及自豪感,而是藉由戰爭去反思人性、去探討人為災難帶來的浩劫、去反戰且呼籲未來要永葆和平的決心,杜絕此類慘劇再次降臨到人類身上。所以,我看過電影冷靜下來後,《八佰》於我而言一文不值,和它的導演一樣,僅僅是高級的、追名逐利的商業電影,它瞄準的是觀眾的錢包,而不是心靈。
⑨ 農村題材的經典電影,在你心中哪部最真實感人
鬥牛
羅申執導,管虎編劇的戰爭時代劇情喜劇電影,由黃渤、閆妮、高虎主演。講述了主人公在機緣巧合下,收養八路軍奶牛等待軍隊歸來的一系列故事。(豆瓣評分7.8)
黃渤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觀眾的進一步認可。憑借這部電影拿到了金馬影帝。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
根據鮑十小說《紀念》改編,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該片以自傳性質講述了對父母感人至深愛情回憶。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豆瓣評分7.8)
章子怡憑借這部電影拿到了第二十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百花影後)。2000年該片在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銀熊獎。2011年這部電影評為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十大華語片。
《圖雅的婚事》
圖雅的婚事
王全安執導,余男編劇的劇情愛情電影。由余男、巴特爾、森格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蒙古族婦女圖雅迫於生活的艱辛,帶著殘疾的前任丈夫巴特爾一起徵婚的故事。(豆瓣評分8.0)
這部電影獲得第八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余男也拿到了第八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同時這部電影獲得了第57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