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分析一部電影

分析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12 12:37:09

A. 怎樣分析一部電影

那要看是
商業電影
還是
藝術電影了。1.
那肯定是
主題了。電影的分析沒有說如何分析,只有自己對電影的感受。
主題也得自己去感受。主題滲透著創作者的世界觀
價值觀,分析的時候盡量的去接近作者,
感知作者。(不同的人對電影的主題有不同的看法)
2.
應該是結構了。簡單來說結構應該說是一部電影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再簡略點就是
風格了。
3.
人物分析在電影中是十分重要的。這里說的人物得分成兩撥。
一是作品中的人物,
二是演員
人物分析麻煩些寫個大概把。
a.人物外形
b.人物景別。(簡單的說就是如何用鏡頭表現人物)
c.
人物形體是很重要的啦。(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d.
人物的位置。
(具體的說就是
人物
應該居中呀,還是把人物放在
邊上呀,
或者是讓演員的某個肢體不露出來等等)
影片分析太麻煩,
以下就超級簡略
需要分析的地方有:
場景
光線
對話
好累,,

B. 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評片名,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涵意: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製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評導演

1)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2)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 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

3)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片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 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4)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3)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分析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第二、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第三、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2)分析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的起源: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C. 關於恐怖電影《閃靈》的影評或是解析,要比較詳細的。

作品是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恐怖驚悚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演員的把握,傑克·尼科爾森的出色表演也為影片增色不少,這絕對是一部值得你多看幾部電影。看此片如同一場顛簸離奇的旅行,進入一個小說家瘋狂的內心世界。影片並不以血腥的鏡頭取勝,而是挖掘你內心深處的恐怖,圍繞在旅店四周沉重怪誕的寂靜使人頗有患了幽閉恐怖症般的迷惘悵然,丹尼二字更是回想你的耳旁,遲遲散不去。幽閉恐怖達到了極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恐怖佳片。推薦指數五顆星。

傑克·尼科爾森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精湛,單憑其一副猙獰嘴臉就足以讓你毛骨悚然,其面目表情較《蝙蝠俠1》中的小丑更為扭曲,其心理刻畫較《飛越瘋人院》更具張力杜瓦所飾的女主人公的表演也同樣值得稱道,角色本身的形象對刻畫無助、柔弱、卻善良的女性形象極為有利,蒼白的臉,突出的眼睛和顴骨,其痛苦表情極具感染力。

D.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中心思想

‍‍‍‍

影視文學課上曾經有過相關的討論,在這里和你分享。總的來說, 主題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思想,主要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形式結構表達出來。在分析電影主題時,首先要先判斷這部影片的劇作結構特徵。簡單是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的戲劇式結構,大多數好萊塢影片都是這類結構。有些學者乾脆將這類電影的主題稱為「行動主題」或「情節主題」。對於這類電影來說主人公的中心動作即是該影片的主題。當然,一部敘事性作品可能有兩條或多條情節線索,那麼相應的主題可能就不止一個。另一類是非戲劇式結構的影片,比如西方現代、後現代電影,往往缺少戲劇沖突和清晰的情節線,因此難以按照傳統的戲劇式結構影片那樣提煉主題。這可能就是大家認為難以理解和歸納主題的地方。美國學者李·R·波布克認為藝術電影仍然有一個思想或哲學上的主題。一部影片的主題不必非是某種「教義」,非常可能僅僅提示某種情調,這種情調變成主題。比如《紅白藍》三部曲,顏色就成為了主題,並且顏色還暗含著更深層的隱喻意義。我認為對於理解這類藝術電影主題,首先,要拋開傳統的觀影的習慣,把關注點從戲劇沖突轉向體會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的情節發展。這類電影是主題並非是直接灌輸給觀眾的,而是需要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主動思考和理解的。此外,理解這類電影主題還需要大量的哲學和藝術方面的積累。另外再說句題外話,這類後現代電影主題的模糊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電影藝術情節在發揮作用,他們希望電影可以獲得與文學同等的地位並脫離通俗娛樂領域。

‍‍‍‍

E.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電影的主題,傳達了導演的思想和理念,電影的拍攝,核心人物應是導演,看電影的時候要記錄下一些關鍵的場景,還有主要演員的台詞,情景,音樂。必須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切記不可斷章取義。1
從頭至尾將電影看完,要耐心細心
2注意關鍵台詞,可能主要演員的某一句台詞就映射了本影片中心思想,看完後,從中心思想中提煉關鍵信息
3反復看一到兩便,因為看一遍可能會漏掉一些隱晦的信息
4注意電影的劇情,開頭,高潮,結尾

F. 論述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1、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2、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3、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5、評演員。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6)分析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可以說在電影百年的歷程中,創作啟發理論,理論推動創作,成為一個交互發展的過程。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

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

完全導演論則在電影作者論和製片人中心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導演的完整職能以及與投資人的關系,建立了從新好萊塢、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導演模型和導演資本制的應用原則。

G.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H.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

1)首先,要數鏡頭,這部影片有多少個鏡頭組成。是長鏡頭呢還是短切來表現的。然後,計算一下,這些數量分別是在哪些場景中的——鏡頭的數量可以決定全片、或者是段落視覺節奏。分析一下,這些鏡頭數量如何排列的。

2)看一下,這些鏡頭分別是用怎樣的景別來呈現的,這也是影片風格之一,同時要注意,一個段落分別是以怎樣的景別開場,又以怎樣的景別結束的。

3)對於攝影而言,或者是三維製作師而言,要注意光線了。每個鏡頭光線是怎樣使用的,燈位可能在什麼地方,主光在哪裡、側光在哪裡?逆光在哪裡?最暗的地方在哪裡?最亮的地方在哪裡?該場景是以何種光源作為主要照明手段的?是屋裡的台燈,還是模擬窗外的陽光?在不可能出現光線的地方,是否有光線照射?下一個鏡頭的光線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白天黑夜的變化,有無陰天下雨的變化,光線有色溫的變化嗎?冷,還算暖?

關於電影主題的分析:
4)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

I. 評價一部電影需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J. 用視聽語言的知識來分析一部影片題材不限 寫1000字影評

摘要 看了橫掃奧斯卡諸多大獎的《貧民富翁》,為該片所隱含的各種矛盾而驚嘆。片子講述的,是一對兄弟和一個女孩在印度貧民窟中長大的經歷。三個孤兒當中的哥哥加入黑社會,女孩一度為舞女和花瓶,弟弟本想通過電視智力競賽贏回美人心,無意竟成百萬富翁。全片以弟弟Jamal在警察拷打下的閃回記憶為基本結構。

閱讀全文

與分析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冀中地道戰電影觀後感200 瀏覽:314
大快戰電影 瀏覽:910
高燃電影音樂剪輯 瀏覽:157
祈望電影的音樂 瀏覽:977
電影里大吃大喝的場景 瀏覽:270
表示喜劇的電影圖片 瀏覽:253
解說電影的背景音樂火的 瀏覽:181
電影深夜食堂觀後感 瀏覽:836
西紅柿電影歌曲名字 瀏覽:557
成龍電影醉拳迅雷下載 瀏覽:627
羅永浩電影票兌換 瀏覽:212
漫畫威龍電影粵語版迅雷下載 瀏覽:915
個什麼的愛情電影 瀏覽:98
搜索一下成龍所有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55
瘋狂的小女生法國電影 瀏覽:362
趙薇導演哥電影解說 瀏覽:476
劫匪劫走10億黃金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514
小網站上的電影從哪裡來的 瀏覽:687
華語五大電影獎 瀏覽:350
外國恐怖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