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在找一個動畫片名字忘了,裡面內容就是一個小孩三歲左右在水裡長大海豚是媽媽[貌似是他媽媽]海裡面的
《海洋之歌》是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動畫電影,由美國環球影片公司發行,由布萊丹·格里森、菲奧紐拉·弗拉納根、帕特·紹特等人配音,2014年12月10日於法國上映。該片已由中國出品方樂華娛樂、華樺傳媒正式引進國內,上映日期待定。 該片講述了一個有著海豹的外表但卻可以幻化成人形的女孩西爾莎想要重新回到大海里的故事,在這之中她和哥哥本歷經千險,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與家人生活在一起。
Ⅱ 水孩子的好詞好句賞析
一 水孩子好詞
1 . 客客氣氣
2 . 迷迷糊糊: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
3 . 呆若木雞: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4 . 神氣活現:自以為了不起而顯示出來的得意和傲慢的樣子。
5 . 四下張望
6 . 又羞又怒
7 . 尖聲尖氣
8 . 重重疊疊:容一層又一層地摞在一起的樣子重重疊疊的山巒。
9 . 悶悶不樂: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裡不快活。
10 . 閃閃發光
11 . 津津有味: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12 . 滾來滾去
13 . 安然無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14 . 烏七八糟:形容十分雜亂。
15 . 推來推去
16 . 歡歡喜喜:指十分高興與愉悅。
17 . 神氣十足:神氣:自以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18 . 傲慢無理 水孩子好句
二 水孩子好句
1 . 可是她長得很高,很美,有一雙明亮的灰色眼珠,又烏又密的頭發垂在臉旁,襯得兩頰很紅潤。
2 . 他要叫他們把裝煤灰的口袋扛回家去,自己卻騎著驢子走在他們前面,嘴裡含一根煙斗,衣領鈕扣孔里插一朵鮮花,像個國王走在自己軍隊的前面一樣。
3 . 這是一片幽靜、沉寂、富饒、幸福的地方;望上去只是地面上的一條又窄又深的石縫,非常之深,而且非常之偏僻,連那些壞妖精簡直都找不到這里。
4 . 大榆樹在金綠交映的草場上面沉睡著,樹底下那些牛也沉睡著。
5 . 你體內有生命,是生命使你成長,走動和思索,然而你卻看不見它。
Ⅲ 網上哪裡可以看到童話《白雪公主》的英文版
英國:
《格列佛游記》發表於1762年,共分為四卷,通過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馬國」的游歷,反映了當時現實中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部諷刺文學的巨著,充滿了作者的奇異想像和幽默誇張的情節與對話,那些虛構的童話般的世界裡,也隱含著作者對自己理想社會的追求。
約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靠叔父撫養長大。1686、1692和1701年分別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學士學位、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和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此間曾任鄧波爾爵士私人秘書、英國國教會教士以及鄉村牧師等。1710年到1714年為托利黨內閣大臣主編《考察報》,托利黨人失勢後,他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作聖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論和諷刺詩等抨擊地主豪紳和英國殖民主義政策,受到讀者熱烈歡迎。而他的諷刺小說則影響更為深廣,所以高爾基稱他為世界「偉大文學創造者之一」。
《水孩子》是金斯萊專為孩子寫的一部古典童話名著,也是1906年牛津大學選定的英國兒童的教研書。故事講述了在英國北方一個大城市裡,一個名叫湯姆的掃煙囪孩子,受盡自己師傅的虐待,幸虧仙人救了他,把他變成了一個水孩子。他在水中結識了許多水中動物和許多與他一樣的水孩子。後來,在仙人的指點下,他幫助自己受難的師傅悔改了過去的惡行,同時自己也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的青年。在這個童話里,作家把豐富的知識與奇特的幻想結合在一起,作品中,關於自然界的描寫都極為真實而生動,另外,作家在作品中也抨擊了當時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查理•金斯萊(1819~1875)是19世紀英國作家、詩人。他的童年大半在英國西部沿岸的漁村度過。1843年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畢業後當了牧師,曾參與發起基督教社會主義改革運動,後任劍橋大學現代史教授。他寫了多部揭露英國小工場中殘酷剝削工人的小說。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是英國數學家卡羅爾,興之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故事,寫下後加上自己的插圖送給了她(這個手寫本近年在英國影印出版了)。後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後,於1865年正式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逐一隻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直到最後與撲克牌王後、國王發生頂撞,急得大叫一聲,才大夢醒來。這部童話以神奇的幻想,風趣的幽默,昂然的詩情,突破了西歐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公式,此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劉易斯•卡羅爾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數學家,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卡羅爾後來又寫了一部姐妹篇,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並與《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一起風行於世。
《寶島》又名《金銀島》是斯蒂文森為他妻子的前夫之子寫的少年讀物,出版後受到了各年齡段讀者的喜愛,成為他流傳最廣的一部小說。這部作品有著鮮明的驚險色彩,為人們揭開了冒險者世界的一角。故事是由男孩吉姆講述的,他參與探險,去尋找埋藏在一個遙遠的海島上的財寶。機警而大膽的吉姆發現了海盜們的陰謀,海盜們打算從這次浪漫航行的組織者手裡把寶物奪走。經過了無數次驚險的遭遇,勇敢的旅行者們到達了荒島,在島上找到了一個曾經當過海盜的人,並且在他的幫助下掘出了財寶。
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是英國小說家,蘇格蘭人,出生在愛丁堡。斯蒂文森1867年在愛丁堡大學先攻讀土木工程,不久改學法律,1875年成為一名開業律師。不過他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給雜志撰稿,1878年他出版了游記《內河航行》,次年又出版了《驢背旅程》。1879年他到加尼福尼亞,第二年在那裡與奧斯本夫人結婚。盡管體弱多病,他卻從未中斷寫作。他為各種雜志寫了大量散文、小說、游記和自傳等,他還從事詩歌和戲劇創作。出版的小說有《新天方夜譚》(1882)、《寶島》(1883)、《化身博士》(1886)、《綁架》(1886)《快樂的人們》(1887)等等。1888年因為健康原因,斯蒂文森同夫人前往太平洋上的薩摩亞島,1894年在該島上去世。
《自私的巨人》是《王爾德童話集》中最短的一篇,但卻是最富有優美詩情的一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巨人的花園里鳥語花香,景色美麗。但那個巨人卻很自私,不準孩子們進花園去玩。結果,春天也不來了,花園里永遠是冬天。巨人後來終於醒悟過來,打開大門,歡迎孩子們進來。孩子們給花園帶來了春天,當巨人死去的時候,他身上蓋滿了白花,彷彿是純潔的孩子向不再自私的巨人表示敬意。
奧斯卡•王爾德(1850~1900),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市一個著名的牙科醫生家裡。他從小時候起,就讀書用功,成績優異,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古希臘的經典著作,並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早在他的童話為世人所知之前,年僅二十四歲,他的詩作就榮獲大獎;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歲),行文演論,無處不是智趣橫生。1876年,他到義大利和希臘旅行,進一步接觸歐洲的古代文化。後來他遷居倫敦,經常接觸當時英國文藝界名流,發表自己對文學的見解和觀點,對他後來的文學活動一很大影響。然而他事業的起飛,風格的形成,可以說都源於童話,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問世之後,人們才真正將他視為有影響的作家。英國《典雅》雜志將他和安徒生相提並論,說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稱「完美之作」,整本童話集更是純正英語的結晶。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及其它》(包括《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誠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這本書立刻轟動一時,書的作者也成了人們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話集問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話:《少年國王》、《小公主的生日》、《漁夫和他的靈魂》和《星孩》。這部書並未像王爾德的第一本童話那樣立即大受歡迎。而是漸漸地,特別是在王爾德死後,才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集。 1895年,王爾德因誹謗罪而入獄,被監禁兩年。出獄後,他遷居法國,鬱郁不得志,最後病死在巴黎的一家小客棧里。他的早年逝世,是世界文壇上的憾事。
《柳林風聲》描寫癩蛤蟆大少爺靠祖傳家產過活,揮霍浪費,追求新奇玩意兒,最後上當受騙,差點兒連家也保不住,幸虧他的朋友們幫他奪了回來。因為作者對動物的生態十分熟悉,因此童話中的鼴鼠、河鼠、癩蛤蟆等等角色寫得既是「人」又是「動物」,河鼠的善良、助人為樂;鼴鼠的溫順憨厚;獾的慈祥和藹以及癩蛤蟆的魯莽、愚蠢卻又坦率、慷慨,都在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1859~1932)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歲喪母,隨後喪父,幾兄弟都由親戚收養。中學畢業後,他沒有錢繼續讀大學,20歲進英格蘭銀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銀行里被一瘋漢用槍擊傷而退休。他喜歡自然和文學,業余研究動物和寫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作家。在他的獨生兒子AIastair六歲時,他為兒子編講故事,兒子聽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過,他只好答應用寫信的方式把故事繼續寫給他看。1907年他寫給兒子的一紮信,就是這部《柳林風聲》的基礎。
格雷厄姆的這本書,曾經引起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注意,他曾寫信告訴作者,他把《柳林風聲》一口氣讀了3遍。格雷厄姆酷愛大自然,在他的筆下,對自然的描寫及其流暢、豐富。《柳林風聲》在1908年出版,被譽為英國散文體作品的典範。1920年AIastalr死了。1932年,肯尼斯•格雷厄姆去世。除《柳林風聲》外,他還留下兩本書:《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1895)和《做夢的日子》(Dream Days,1898),深為英美不同年齡的人喜愛。
《彼得•潘》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蒂家,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
傑•姆•巴里(1860—1937)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織布工人的家庭,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任過編輯,1885年遷居倫敦,從事新聞主筆工作,並開始創作小說。巴里早年愛好戲劇,1897年,他把他的暢銷作品、長篇小說《小牧師》改編成劇本上演獲得成功,此後,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戲劇。1928年巴里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年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
《彼得•潘》是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劇。巴里遷居倫敦後,住在肯辛頓公園附近,每天上下班都見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們用樹枝蓋小屋,用泥土做點心,扮演童話中的種種角色。巴里被他們的游戲吸引,也加入到其中。這些孩子一個個都成了這位作家故事中的人物,那個最活躍的男孩彼得,便化作了他童話的主人公。
《彼得•潘》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公演後,引起巨大轟動。從此,每年這一天都在倫敦上演此劇。後來,巴里把它改寫成童話故事,從此,《彼得•潘》被譯成多種文字傳到國外。以彼得•潘的故事為內容的圖畫故事、紀念冊、版畫、郵票風行歐美各國,每年聖誕節,西方許多國家都在電視上播放這個節目,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彼得兔的故事》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幼兒讀物,主人公彼得是作者兒時的一隻寵物兔子,在作者的筆下,他成為一個單純可愛,又有些調皮的童話形象,在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裡,還有許多可愛的動物:淘氣又膽小怕事的彼得兔、冒失的本傑明兔子、尖酸貪婪的小老鼠塞繆爾.鬍子、不喑世事又挺有主張的傑米瑪鴨子、大智若愚,心胸開闊的平小豬……他們住在一個美麗的山村,永遠不會老。
畢翠克絲•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生於倫敦一個富有的家庭,在世的時候發表了21個故事和兩個幼兒歌謠集,都是單獨發表,獨立成書的。第一個是《彼得兔的故事》,發表於1902年。畢翠克絲•波特創作故事的時候總是同時創作插圖,每個故事都有幾十幅精美生動的插圖緊密配合故事情節。1903年之後,她一直在風景秀麗的湖區(Lake District)山頂農場(Hill Top Farm)居住,畢翠克絲的農場生活在她後期的故事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生薑和酸菜》里的零售業興衰就是索瑞村裡的小店,而《餡餅與小肉餅盤子》里的貓狗茶會寫的就是可愛又可笑的鄉村社交,《夾心布丁卷》里猖狂得敢收拾小貓的老鼠夫婦就住在畢翠克絲買下的老房子里!
《國王的女兒哭著要月亮》講述某天晚上國王的女兒爬上最高的煙囪要月亮,誤以為女兒失蹤的國王聽信保姆的話,導致一連串的罷工,與此同時,因為國王的女兒索要月亮而沒有得到應允,使得動物們決定打倒「黑夜」和「白晝」。四月一日,被謠傳激怒的全世界所有的國王都派軍隊向這里進攻,黑夜與白晝都翻了個,此時國王的女兒看到了月亮漆黑的一面,於是回到了王宮,一切又復歸於正常,過去的一切很快被世界所忘記。
Ⅳ 一部和孤兒有關的電影
我覺得可能是《大衛科波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