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新五朵金花劇組

電影新五朵金花劇組

發布時間:2025-07-10 01:35:54

1. 有誰了解「五朵金花」之一的吳亞玲

以下是在網上得來的答案:(網路有的)希望滿意藝術人生留下來,就沒想過離開 吳亞玲的淡泊是出了名的。她從不在人前以名人自居,也很少在黃梅戲舞台以外的公眾場合露面。甚至在說到自己曾經獲過哪些獎項時,她都會犯點「小迷糊」。不是她原本平淡。作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她參與締造了黃梅戲的第二度輝煌。20多年前,她就以在黃梅戲《女 吳亞玲駙馬》、《天仙配》和電影《龍女》中的出色表演折服了無數觀眾。她嬌俏的扮相與甜美的唱腔也因此深深印在了觀眾的腦海中。其後,她堅守黃梅戲舞台,參與了多部新編黃梅戲的創作與演出。2002年,她憑借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的精湛表演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她也並非沒有機會。早在《女駙馬》中俊美的「公主」與《龍女》中嬌俏的「珍姑」為觀眾所津津樂道之時,許多的「橄欖枝」也伸向了她。據她本人介紹,當年曾有電視劇《紅樓夢》等多個影視劇組與她接洽,但考慮到時間等方面與她鍾愛的黃梅戲事業相沖突,她都一一放棄了。昔日「五朵金花」中的另外四朵已經逐一走出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只有她,從1980年畢業分配到「省黃」至今,一直痴守著在這里,守在黃梅戲的舞台,也守在黃梅戲的故鄉,她說:「我從來就沒想過要離開。」 四點鍾化妝,為戲而痴 吳亞玲的「痴」更是讓人嘆服。說起她的「四點鍾化妝」,省黃梅戲劇院幾乎無人不曉。她為自己立下了一條「鐵」的規矩——「四點鍾化妝」。只要晚上有演出,她一定會在下午4點准時出現在化妝間。這條規矩,從她作為黃梅新秀登上舞台時立下,一直到現在不曾打破過一次。吳亞玲笑言,與她合作過的化妝師沒有不「怕」她的。「四點鍾化妝」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它不只包括化妝與更換戲服,還有在精神上進入狀態,也即「入戲」。對此,吳亞玲只是很質朴地說,如果不那樣做,她在演出的時候心裡就沒有底。提前做足「功課」,是對自己表演的負責,是對藝術的負責,也是對觀眾的負責。4點鍾化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非易事。由於戲劇表演的特殊性,戲服穿上以後,演員就不能坐了,吳亞玲卻用20多年的時間把這個常人難以適應的規矩變成自己的習慣。為了恪守「戲比天大」的原則,她沒能與至愛的母親見上最後一面。吳亞玲不愛提自己為藝術犧牲了多少,但這將永遠是她無以彌補的遺憾。摘「梅花」,實至名歸 舞台劇照(14張) 2002年,多年痴守終成正果。吳亞玲憑借在新編黃梅戲《牆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一角摘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成為馬蘭、黃新德、楊俊、韓再芬、李文、趙媛媛等人之後又一位獲梅花獎的黃梅戲演員。吳亞玲認為,這部戲之所以能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是因為在編、導、演三個環節上都下了「巧功夫」,在保持黃梅戲自身藝術特色的同時,對音樂、表演等方面做了細節性的「加工」,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而收獲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巧功夫」的背後是「苦功夫」。為了排這出戲,當年春節,劇組的全體演職員都沒有回家過年,而是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里接近封閉式地排練。「梅花獎」是對吳亞玲演技的肯定,也是對整個劇組探索精神的肯定,值得!吳亞玲與黃梅戲一起走過的20餘年,是一個演員最珍貴的年華,也是一個女人最重 吳亞玲要的人生階段。如今回首,她道出斬釘截鐵的兩個字——「值得」!她認定自己「得到的更多」。她得到的不只是「梅花獎」,也不只是聲譽。也許恬淡之人反而更能得到生活的眷顧,舞台上的她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舞台下的她擁有美滿的家庭。她與現任省黃梅戲劇院院長的蔣建國,因黃梅而結緣,也因黃梅而相知相守20多年,女兒莎莎已經上了大學。事業成功與人生完整兩不誤,也許是她與其他幾朵「金花」最大的不同。同為「五朵金花」之一的吳瓊在其自述里也由衷地感嘆,「亞玲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編輯本段個人軼事 「珍姑」初嘗成功滋味 1982年,當時的省黃梅戲劇團排演黃梅戲神話劇《龍女》,分配給吳亞玲的角色是劇中四名主角之一的珍姑,雖是龍女的使女,在戲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吳亞玲演過《女 吳亞玲駙馬》中的公主、《天仙配》中的五姐等角色,而珍姑只是小花旦,不是她的老本行;珍姑熱情、天真、活潑、大膽,而自己纖細、含蓄、溫柔、內斂等,這都給創作角色帶來了很大難度。另外,《天仙配》、《女駙馬》中都可以模仿前輩藝術家的表演,而《龍女》是新創作的古裝戲,根本沒有成功的舞台形象可以借鑒。吳亞玲作為一名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學生,內心經歷了一個對角色的痛苦適應過程,而思考的結果是 吳亞玲——絕不能讓觀眾失望。在那個酷暑難熬的夏天,吳亞玲練得很苦,很艱難。每一句唱腔,每一個身段,每一種表情……她都一絲不苟,請來導演專門指導,根本顧不上舞台的破舊,一邊忍受蚊叮蟲咬之苦,一邊堅持排練。經過努力,她終於能恰到好處地展示角色的性格,讓那位聰穎可愛的珍姑,鮮活地走上了舞台,走到了觀眾心中。上海電影製片廠隨後攝制了大型彩色寬銀幕影片《龍女》,並被文化部列為建國35周年新片展覽。《龍女》公映後,觀眾被感動了,信箋雪片一樣向劇組飛來。初次品嘗到成功的吳亞玲,也從中體會到做一名黃梅戲演員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李千金」勇摘梅花獎 1999年是安徽省的「黃梅戲年」。省黃梅戲劇院劇作家陳望久先生重新創作改編了元雜劇《牆頭馬上》,而吳亞玲非常喜歡其中的「李千金」一角。而「李千金」與以往這些女性角色不同,她既是大家閨秀,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角色跨度大,而自己已38歲了,這對自我是個挑戰,她希望通過「李千金」實現個人舞台藝術的突破。 戲劇專輯(8張) 吳亞玲當時天寒地凍,吳亞玲堅持每天參加排練。戲初,「李千金」是待字閨中的少女,多情、怨春、大膽、天真,同時也是「籠中之鳥」,吳亞玲調動所有手段,讓李千金可愛、可憐。戲末,李千金在後園藏匿7年,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不被公開的夫人,胸中有萬般情感,從身段、台步、眼神到唱腔,吳亞玲以青衣姿態,塑造了「李千金」的持重、抗爭與雍容,表演自然細膩,至此,一個女人的一生,所有該有的情感,都在吳亞玲的唱念做當中近乎完美地演繹出來。「李千金」的命運與吳亞玲的魅力合二為一,產生了強烈的審美效果,扯動了觀眾的心扉。戲曲評論家說:吳亞玲是「五朵金花」 吳亞玲中唯一一朵常年堅持在黃梅戲舞台上展現「暗香疏影清姿」的一枝素梅。不斷的舞台實踐,使吳亞玲的演唱已進入自由王國,敢演卻又不露斧鑿的痕跡,吳亞玲充分利用她整體的美帶給觀眾藝術上的愉悅和享受。2002年,吳亞玲憑借「李千金」一角的出色表演,摘得了第1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繁漪」處處為人師表 對於省黃梅戲劇院招收的一群「小梅花」,吳亞玲總是為人師表,處處爭當這些年輕演員的好榜樣。她信奉的是光耍嘴皮子是不行的,得靠行動感染人。省黃梅戲劇院將曹禺名著《雷雨》搬上了舞台,吳亞玲飾演繁漪一角,在京津等地巡演引起了轟動。吳亞玲說,20多年來,無論是演繁漪,還是其他角色,只要當晚七八點有演出,她每每下午四點鍾就趕到劇場化妝,幾十年如一日。從上妝的那一刻起,她就開始琢磨自己扮演的角色,醞釀這個角色應有的情感。她根本不信,一個在現場吃零食,或者與他人說說笑笑,或者臨場才趕到甚至遲到的演員,能演好自己的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穿好服裝,裝扮好頭飾後,從來都站立在後台,即使十分疲勞也依然這樣。那些同樣在候場的年輕演員奇怪地問:「吳老師,為什麼您上台前總是不坐呢?坐著歇歇多好啊。」問多了,吳亞玲才指指身上的戲服,道出了其中的奧妙:原來戲服大都是用喬其紗製作,並由服裝師熨燙好的,如果坐下去,上台演出的時候衣服就會皺巴巴的,影響觀眾欣賞時的視 吳亞玲覺美。有些老戲迷是很挑剔這些細節的。通過這些小事,年輕演員知道了在吳亞玲心中,戲比天大,她對待角色永遠一絲不苟,對待藝術創作認真嚴謹,對待黃梅戲藝術和觀眾認真負責……吳亞玲坦言,自己喜歡安徽黃梅戲這一畝三分地,甘願為黃梅戲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將不斷創作出新作品奉獻給廣大戲曲愛好者。

2. 五朵金花的幕後製作

電影誕生記
電影《五朵金花》講述的是一對白族青年男女有趣的愛情故事,反映了新中國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幸福、歡樂的生活,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劇。它一經問世便受到了觀眾的喜愛,紅遍了全國。這部影片是如何誕生的?筆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饗讀者。
周總理安排任務
1959年初,文藝界掀起向建國10周年獻禮的熱潮。周恩來十分注重這些為國慶趕出來的作品,對送上來的作品親自過目,當他看了《鋼鐵世家》、《萬紫千紅總是春》等影片後,對當時電影界存在的政治口號太多、缺少電影的美感和輕松愉快狀況深為不滿。他將文化部部長夏衍找來說:「你不久前不是去過雲南大理嗎?是否寫一部以大理為背景,反映邊疆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喜劇影片?」夏衍說:「我不熟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但可以推薦一個人來寫。」周總理說:「那好,你就趕快抓緊干吧。」
夏衍要推薦的那個人就是當時被下放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當農民的編劇季康。不久,雲南省委宣傳部長根據夏衍指示將季康、公浦夫婦叫到昆明,在作了一番簡短的說明後,對他倆說:「給你們一個禮拜的時間,趕快編個故事,要是編不出來,國慶就趕不上了。」
「一個禮拜?這么短時間能寫出來嗎?」季康聽了有些急了。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經去過大理,趕過三月街,對三月街的賽馬和其他風俗很熟悉,兩人一合計便決定用賽馬作為電影的開場戲,並以此為基礎鋪開構想,不到一周便寫就了電影《十二朵金花》的提綱。
4月中旬,季康赴北京寫稿,公浦則到大理進一步搜集創作素材。季康花了兩天兩夜便寫就了劇本《七朵金花》的初稿,當她寫完最後一個字,連在農村改造時沾滿了泥的鞋都顧不上脫,倒頭便睡著了。劇本採用少數民族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表達對愛情信仰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真切動人的愛情故事:副會長金花與白族青年阿鵬在大理傳統節日「三月三」盛會上一見鍾情,並在蝴蝶泉邊約定一年之後如不變心就再次相見。一年以後,阿鵬如約踏上了尋找自己心上人金花姑娘之路。一路上他遇見了積肥金花、牧畜場金花、煉鐵廠金花、拖拉機能手金花、水庫上的金花和採茶金花,甚至還遇見了找金花的采葯爺爺,但卻始終與心上人擦肩而過。經過救人、出力、幫活一連串的奔忙,阿鵬終於在蝴蝶泉邊「蝴蝶花開」的歌聲中與心上人相逢。
劇本交到夏衍那裡,夏衍審看後,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某些故事情節及藝術表達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對季康說:「這個劇本可以拍3部電影了,一部電影只有105分鍾,你應該心中有數,劇本拍成電影還得花大力氣改編。」季康於是又對劇本進行了大幅修改,把原來「七朵金花」改為「五朵金花」,減去了「水庫上的金花」和「採茶金花」。夏衍看了修改後的本子很是滿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劇本在刊物上公開發表,並獲得了好評。
誰來擔任導演
劇本出來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導、怎麼拍了。一部片子的成功與否,導演是個關鍵因素。中宣部和文化部對全國知名導演進行了一番篩選後,將執導《五朵金花》的任務交給了剛從法國學成歸來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王家乙。在當時文藝跟著政治走的大氣候下,夏衍再三叮囑王家乙:「不要搞政治口號,要表現出山河美、人情美,這部片子的主題就是社會主義好!」
王家乙領命後立即找來了劇本,看完後雖然覺得這個劇本不乏新意,但與拍電影還有很大的距離。為慎重起見,王家乙又帶著作者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來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卻怎麼也找不到拍電影的感覺。眼看自己的心血就這么泡湯了,季康對此感到很是有些傷心。作曲家雷振邦心裡也很有些捨不得。作為一名作曲家,雷振邦聽過不少少數民族的山歌,也創作過不少這方面的的歌曲。他問季康:「能不能把對話改成對歌?」
季康一聽立馬來了勁,說:「可以啊!」並即興朗誦了一首「陽雀飛過高山頂,留下一串響鈴聲……」。
雷振邦一聽也來了精神:「太好了,真是太優美了,你怎麼寫得這么好,平時是不是也寫詩啊?」
季康說:「我雖是寫小說的,但也很喜歡寫詩。」
王家乙聽了季康的朗誦:情緒也一下子上來了,說:「好,好,就按這個調子寫。」
「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採花蜜,阿妹梳頭為哪樁?……哥有情來妹有意,從今我們不分開,白頭到老同甘苦,地久天長永相愛。」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季康思如泉湧,一口氣寫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歌詞,雷振邦又費了幾天為歌詞譜好了曲子。聽到他倆的試唱,王家乙樂得嘴都合不攏了。眼看快蔫了的《五朵金花》因「對歌」的滋潤而重發生機,最高興的莫過於作者季康了。
確定女主角
劇本定稿後,王家乙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選演員了。《五朵金花》盡管是中宣部、文化部點名拍攝的,但雲南省並沒有對這部片子放手。時任雲南省委宣傳部長的袁勃對王家乙說:「這部片子要宣傳雲南、大理,所有演員必須要雲南人。」王家乙帶著一班人馬在雲南到處挑演員。不久,「四朵金花」便都名花有主了,男主角人選也選定了莫梓江。只是戲中重要人物女社長金花這個角色卻是費了好多力氣也沒個著落。一天,王家乙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雲南省歌舞團,看了所有在場的姑娘後,卻沒有一個中意的。正當他往外走時,一個正站在排練廳的窗檯上擦玻璃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他們經過時,有人和這位姑娘打了個招呼:「楊麗坤!」「哎!」姑娘應聲抬頭,一張純真、質朴的微笑著的面孔映入王家乙的眼簾。
「就她了,就是她了!」王家乙高興得大叫起來。《五朵金花》女主角就這樣定了下來,那一年楊麗坤16歲。事實證明,王家乙是很有眼光的。《五朵金花》的成功與楊麗坤的表演是分不開的。楊麗坤不僅天生麗質,富有表演才能,還十分刻苦努力。為了拍好這部影片,她隨攝制組一起來到大理上關村體驗生活,與大理白族群眾勞動生活在一起,反復揣摩劇本中的金花這一角色。她的表演朴實、自然,分寸感把握得很到位,把一個白族少女不加雕飾的美麗、稍帶羞澀的大方、質朴中透露出的對生活對愛情的熱望展示得惟妙惟肖。周總理對她的表演也是稱贊有加,還曾兩次帶著楊麗坤出國訪問。當他知道《五朵金花》是別人配的音後,還勉勵楊麗坤嚴格要求自己,早日學好普通話。後來,楊麗坤接拍《阿詩瑪》後,周總理又打電話問楊麗坤普通話學得怎麼樣了。
在眾多導演中,王家乙是以嚴謹認真而聞名的。他對影片拍攝的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單是阿鵬騎著馬從土路的拐彎處出現的鏡頭就拍了兩天,正是他的這股子認真勁才使片中「英雄」與「美人」相會的美麗畫面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新的藝術高度
《五朵金花》拍攝之時,王家乙也正在嘗試新中國喜劇電影的拍攝,這部影片自然也融進了他在這方面的探索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家乙拍攝《五朵金花》也將生活喜劇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喜劇藝術風格。正如我們在片中所看到的,王家乙的生活片,不追求脫離人物的噱頭,而是讓人物的性格構成喜劇。既謳歌忠貞、愛情、善良、創造,又笑料迭出,妙趣橫生。在人物的刻畫上力求真實,彷彿就是你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不搞誇張,不追求哈哈大笑,而是要人心裡發甜。比如愛管閑事的老叔,是一位善良、熱心腸的老人,他愛喝酒,喝罷酒變得更加興奮,更加熱情,正是因為這一點,構成阿鵬和金花之間一系列陰錯陽差的情節,推動了劇情的發展。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家乙在拍攝《五朵金花》時還非常注重發揮視聽藝術的優勢,將民俗、音樂風情和故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影片具有了很高的藝術觀賞性。他後來在談及創作體會時說:「以前,一提到喜劇,往往意味著用笑聲去諷刺和暴露社會。今天,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何嘗不可以喜劇形式來歌頌那些新的人物、新的思想,通過那些美好的事物給人以鼓舞、力量和希望呢?」周恩來總理看了影片後也興奮不已。1959年,他在慶祝新片展覽月的招待會上談到《五朵金花》時稱贊說:「我們的電影已經開始創作一種能反映偉大時代的新風格……一種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新風格。」
電影《五朵金花》對音樂故事片的表現形式也進行了探索,那就是寫女主人公對唱在影片中的運用。雖然《五朵金花》對唱只佔影片很小一部分,但由於它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使作曲家雷振邦萌生了全部採用對歌形式來創作一部電影的想法,並由此引出《劉三姐》和《阿詩瑪》兩部音樂片的誕生。
《五朵金花》的拍攝正處在全國「大躍進」的風頭浪尖,受此影響,劇組在拍攝上也來了個「大躍進」。經過全劇組人員連續作戰,《五朵金花》僅用四個月的時間就封鏡了。影片上映後,立即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由此掀起了一股學金花熱。金花一下子成為模範的代名詞和榮譽的象徵,雲南大理也藉此開展了「千朵金花、」「萬朵金花」的生產競賽活動。《五朵金花》不僅花開全國,而且香飄國外。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後在46個國家公映,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的紀錄。1960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五朵金花》一舉奪得最佳導演銀鷹獎,最佳女主角銀鷹獎,埃及總統納塞爾還邀請楊麗坤前往埃及領獎,並親切接見了她。
如今,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五朵金花》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2000年在全國「百年最佳影片」評選活動中,《五朵金花》被評為10大影片之冠。

閱讀全文

與電影新五朵金花劇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奔跑吧少年的觀後感 瀏覽:922
一部蛇的電影找花的 瀏覽:403
百川東到海電影演員 瀏覽:611
久久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483
終於結婚了電影完整版 瀏覽:109
微電影取名大全 瀏覽:504
電影粵語mp4下載 瀏覽:582
保險女王她的商業秘密電影完整版中文 瀏覽:881
怪物獵人電影講的是什麼 瀏覽:337
電影和明天的英文怎麼說 瀏覽:327
乘風破浪的姐姐電影觀後感 瀏覽:984
火爆戰爭片大全電影大全集 瀏覽:503
怎麼讓大屏放電影 瀏覽:579
一部香港電影有六大美女 瀏覽:259
美國電影胖女孩兒演員表 瀏覽:269
H的體驗韓國電影中文 瀏覽:605
什麼電影里有生命線劇情 瀏覽:18
水性楊花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22
泰國電影渣男騙女友死 瀏覽:340
泰國電影朋友界限百度鏈接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