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等风来》是一部治愈系的片子,可他到底治愈了什么它要表达什么
元旦看的,刚看完时也不明就里,后来仔细想想就觉得或许这是在鼓励当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要勇敢,怀揣信念,坚持走下去,特别是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放弃,等等看还有没有转折的机会。“等风来”,“风”也许就象征着机遇,在风没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也就是修炼好自己,风一来就起飞,也就是一遇到机遇就要抓紧。记得电影里滑翔的时候王灿对程羽蒙说的那句话吗——程羽蒙,你的愿望实现了,以后就做回程天爽吧。可能隐喻着年轻人要找回真实的自我,不要在现实的打压下迷失。但最后结尾时很遗憾怎么会有个这样的结局,本来还以为程羽蒙和王灿会在一起,结果却是她自己回到她的小出租屋里,继续过日子
❷ 等风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好准备
❸ 等风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你已经很努力,很拼命的时候,生活却没有回报于你想要的,那么别着急,着急也没用,现在,你只需要静静地等风来
❹ 如何评价电影《等风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创作者没有想明白什么才是电影,什么才是类型电影,什么才是观众喜欢并接受的电影。
《等风来》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结尾井柏然说的那段,不要急,要等。
可是,主题的体现不是靠说的,是要靠人物、靠事件去体现的,否则就是广播剧、就是连续剧。
主角人物是关键,既要有代表性,引起观众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物在事件中体现主题,代表观众去经历一个故事,这时人物的性格和背景都要依据主题的指向而定,从而让故事进行得更加的顺畅。
天爽妹子是一个失败的角色。
失败不在于她的拧巴和矫情,不排除真的有小白领是这么的拧巴和矫情,可是,这么个人物对故事对主题有利吗?
显然是没有作用的。
大家也都看到了,天爽妹子这么拧巴矫情,导致整个故事也显得拧巴矫情。
故事的前进的事件本就牵强,加上这么不利于驱动故事前进的人物,一部电影就是这么被毁掉的。
程天爽这个人物也有不接地气的一面,上面已经有人回答了,我不多说。
再说井柏然,这个角色明显要好一些。
起码他有趣,一出场,观众就乐,相反,对天爽妹子的反应则十分平淡。
可是井柏然也有硬伤。比如他的背景,为什么来尼泊尔?为了到寺庙拍几张照片去换取老爹的原谅,根本没有说服力;而且中国的寺庙也很多啊,随便拍几张不就行了吗?无论如何,这个人物的的出现,似乎只是导演觉得应该有个男主。
更不可理解的是,男女主角的互动,没有化学反应,或者是太弱了,对于故事的驱动也不见效果。
井柏然你一个富二代到尼泊尔这么偏远的地方,看见天爽妹子有几分姿色,泡妞本能大发,那就冲这个去呗。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井柏然非常单纯的在帮助天爽妹子,啥也不图。
电影里的人物不该是这个样子的。人物冲突虚张声势的搞那么大,却没有影响故事的走向,该帮的在帮,该接受帮助的还是在接受。
早这样,要那些冲突干嘛,让井柏然直接带天爽妹子上山顶,去滑翔,说教似的告诉她一番大道理得了。
故事的曲折就是要让人物产生变化,从而体现主题,如果故事的兜兜转转对人物没有改变,只是在体现主题的地方敷衍一下,那么,故事就失去了意义,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总觉得《等风来》是《泰囧》和《你好,陌生人》的杂糅体,显然,这三部电影都是同一种类型,与其叫公路电影,不如叫做旅行电影。
《泰囧》里的徐朗一出场就是一个鲜明的商业精英形象,追名逐利,不顾老婆孩子,经过泰囧之旅,他的性格转变了,觉得家人比名利更重要。事件的进行,人物的转变,无不是照顾电影的主题而进行的,而且过程都很有说服力。所以《泰囧》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电影。
《你好,陌生人》是一部泰国电影,《等风来》的剧情和人物设置,直接让我怀疑鲍鲸鲸有抄袭的嫌疑,至少是模仿吧。
尤其是男主,同样是出现在异国他乡,同样是很二很搞笑的,同样是逃婚才出国的。
男主模仿的像,所以井柏然还有点意思。但女主,估计是不好意思再模仿了,当然,也没法模仿,所以搞了这么一个拧巴又矫情的女主。
《你好,陌生人》是纯粹的爱情片,男女主角的相遇、冲突、成为朋友、互生好感,都是一板一眼的。可是,它不同的是,男女主角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甚至从头到尾,竟然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对于故事,《你好,陌生人》的说服力、可看性明显要好,可惜《等风来》没有学好。
如果真要模仿学习,还有一部电影是《等风来》可以学习的,那就是韩国电影《美娜的文具店》。
这两部电影相似的地方,在于主题。同样都是说都市的底层小员工在对优越生活的向往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还有一种生活是欢快的、是慢节奏的、是幸福的。
但是《美娜的文具店》里,美娜是一个骄傲并得意自己工作的公务员,虽然同样是不顺利不如意,但她起码不是一个拧巴的人。
这时再看看我们的天爽妹子吧,大家就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了。
更关键的是,美娜在故事的进行中,是在体验另一种生活,而且是极富戏剧性的被迫,但是天爽妹子却始终在看,看尼泊尔的风景,看尼泊尔人的笑脸,尼泊尔人的虔诚,只是看,不去亲身体验,就导致情感犹如几滴油花落在水面上,无法和水融为一体,故事也就失去了代入感,失去了可信度,所以也就是失败的。
事实上,据我身边看过《等风来》的朋友反应,都还能说出导演想在说什么,还觉得不难看。
可是,作为一部电影,导演的意图那么明显就暴露出来,观众都不经脑子就能明白,那不叫本事,那叫没水平!
到底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类型电影,什么才是观众喜欢并接受的电影。
这些问题早该让我们的导演们想想清楚了。
❺ 谁有《等风来》的影评
我现在评价一部电影只有两个标准,好看或者不好看。那么这部电影我只能说,非常不好看。
主打小清新治愈系,看了半天,不知道治愈了什么。情节一篇松散,根本串不起来,讲故事技术极低,可能跟原著就是游记有关,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至于故事简介只能说,在尼泊尔荡涤心灵的故事。
可是这是荡涤心灵么?整部电影只有刘孜那几句话句句珠玑,几句话就把整个电影的本质说出来了: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完了嘛。这才是正常人的人生观嘛。明明编剧清楚地知道人生真理,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矫情。
矫情在何处?女主角整个片子各种委屈拧巴,我就在想,你拍这些委屈干什么呢?说到底无非是几个策划因为客户白做了,因为出生在小康家庭没法过土豪生活了,这尼玛就委屈了?做策划白做了10个里面不得9个?你小康家庭就不错了,还想着土豪这什么心态?求观众感同身受不是这么来的吧,反正我唯一感觉就是真尼玛矫情啊。
说白了还是许多文艺女青年的通病,生活中任何琐事都是矫出一情,都能跟倪妮似的又哭又闹,作的不行。整天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跟天斗,跟地斗,跟世界斗,反正生下来不是土豪就是世界亏欠你的,只有你的奋斗最有价值,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其实就一句话,为啥我生下来不是土豪,劳资就应该过着私人飞机来去,在北欧木屋里写诗做木匠的生活,是么?
原以为还有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当然了,编剧肯定觉得不落俗套,最后高富帅井柏然悄然离去,倪妮不知经历了什么仿佛心灵得到了荡涤,编剧肯定心怀得意,多文艺的结局。姑娘你是在拍电影,拍电影不是生活,可可西里你可以追求真实性是因为我们对于那些残酷一无所知,这种都市片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旅个游上个班的生活谁没经历过,你自己写游记就罢了,拍成电影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跟倪妮一样心灵得到荡涤,明天上班就神清气爽了?
最后莫名其妙两人等着风来,然后出现了首席赞助商红牛的大幅降落伞广告,瞬间有一种奥运会的违和感。好吧,这也不容易,至少植入做的不错,值得鼓励。
还有值得鼓励的是,电影本身虽然非常不好看,非常不吸引人,但是至少不是来圈钱的,至少是满有诚意的一封文艺女青年的自白书,只是,对于不矫情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真是一篇失败的自白书。
另有一位看过的朋友对电影的评价是,哭不出来,笑不出来,也骂不出来。额,我是骂出来了,其实更多的是,我只是在吐槽我认识过的某些人而已。文艺女青年最应该做的是去看看搬砖农民,看看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你出生小康家庭吃穿不愁,已经可以拜佛了,全世界奋斗的人多的去了,也不是你一个人奋斗最有价值。人生最重要是活的开心,整天拧巴矫情作着自己过日子仿佛与全世界为敌,年纪大了只能追悔莫及。
刘孜那位观点犀利霸气的主编,才是你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❻ 电影《等风来》经典语句
1.说句丧气的话,青春啊,有的时候真像个冷笑话,要事隔多年才知道,当时的笑点在哪儿。
2.没被逼到跳楼的份上,又没条件一步蹬天,咱能不能就踏踏实实的,有个机会给你,就是一个台阶,低头往上爬就是了,别心高气傲地非得往上看。
3.人会觉得自己蠢,是因为愚痴暂时令你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尘,没关系,总会有被风吹开的一天的。
4.你倾其所有的信任,崇拜,爱,献给一个人,如果对方不珍惜你,或是你们之间并不存在平等的关系,那么你这种倾倒行为,只会让对方徒增压力——甚至在对方眼里,这就是你单方面的,不负责任的,情感上的随地大小便。
5.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风来。
6.人都会变老,人也都会变俗,你要想一直活在十八岁,只能是十九岁前一天死了。所以,永远不要在上山的路上,笑话那些下山的人,累的像条死狗一样。明白么?
7.别着急,我们最后都会变成小心翼翼的人。
拓展资料:
《等风来》由滕华涛执导,鲍鲸鲸编剧,倪妮、井柏然领衔主演的治愈系电影。
影片改编自鲍鲸鲸小说《游记,或是指南》,讲述了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想要“寻找人生意义”的富二代王灿、刚遭失恋的大学毕业生李热血等一行人寻找“幸福之旅”的故事。
❼ 如何评价《等风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创作者没有想明白什么才是电影。《等风来》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结尾井柏然说的那段,不要急,要等。可是,主题的体现不是靠说的,是要靠人物、靠事件去体现的,否则就是广播剧、就是连续剧。
❽ 如何评价电影《等风来》
对于一个跑去看电影的人,整体的感觉仍然是一部好的国产电影。妇女觉醒的场景在尼泊尔,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只有当我到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幸福只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女人的主要话语是“我很难生活在魔法世界里,我在这样的地方找到了幸福,这是很讽刺的”。
导致了整个影片的节奏是缓慢的,其余的空间并不足以解决的基本矛盾的电影,故事将支离破碎,建议压缩前一小时15分钟至20分钟,整个结构就会收紧。
❾ 关于 等风来 这部电影的剧情介绍
风停了,你的梦想还在吗?”
程羽蒙,一个月薪两千却想活出两万生活品质的某杂志专栏写手,公出意大利的美梦被击碎后,不情愿地跟团踏上了赴尼泊尔的“幸福之旅”。与她同行的,除了冷酷沉默的摄影驴友团和俗不可耐的台湾大姐团外,还有风华正茂的女孩李热血、被父亲切断财源的富二代王灿。
在这个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度,他们感悟虔诚的信仰,虽然怀着自己的故事彼此看不上,却也在暴乱时刻不离不弃彼此依靠。离开前,程羽蒙和她的同伴们终于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明白人生在不断的加法里,也要懂得清空自己,只等风来。
❿ 关于等风来的作文300字
等风来
那年的花开,我等风归来,看天空云朵卷起了又灭,看四季候
鸟去了又回。
风吹凉,一杯茶,夕阳,跑过了老马,我侯在窗前,目光不自
觉投向远方,想看见,那年少不知世事的懵懂,和煦的微风,穿过
我的发间,忽然看见远方归来的初春,在阳光中绽放开来,是梦吗
?
那年我们一起许愿,在风前花下,要一起把小小的梦想放进掌
心,就像最平静的湖水,泛起涟漪,谁都有过这样的一段往事,开
心过,哭泣过。
满城的月季都开了,微风悄悄走过,我想起林徽音,民国第一
才女,看到此情此景,大概也想吟一首诗,放入梦中,放进回忆里
,放入和风里。
我把那年花开的情景,留在记忆里,那年你的马尾辫,还在风
中飘扬,你的笑声,还在回荡,我想起你的裙摆,引得翩翩蝴蝶起
舞,有人说,你和我早已不在同一个世界,而我,我不相信,那年
你的温暖分明在心间,我感叹你的那句:“天堂客满,地狱打烊,
所以我来到人间,遇见了你,和我一样有着马尾的姑娘!”
我们有着相同的马尾辫,有着相同的岁月,穿着同样的碎花小
裙,绽放着同样的笑脸,在同一片草地上奔跑……所以,我们永远
是最好的朋友!
我还在回想,你离去时的模样,苍白的脸色,没有了绯红,马
尾放下,想一个折了翅膀,失了力量的飞鸟,你知道吗,那时我真
的很怕,怕一不小心,你在我掌心里随流年远去。
你离去后,我把马尾剪了,一直留着短发,我不知道为什么,
这会让我有一种安慰,再也感受不到微风扬起马尾的感觉了,
“你还好吗?”
“我很好!”
“那就好。”
“我把你留在回忆里了,所以,你永远在我的回忆里!”
我在风里凌乱,我在等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