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我的姐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主要讲述了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姐姐与弟弟年龄相差二十几岁,姐姐在自己的未来前程与弟弟的抚养问题上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争执。
该电影是有现实中真实原型存在,因电影中的姐姐与真实原型的姐姐做法不同,因此电影在上映就受到广大关注,且争议两极分化。
电影中姐姐在车祸现场不知所措,真实故事中的姐姐父母在她二十一岁时,不顾她的意见执意生下了弟弟,后来父母意外身亡留下她和弟弟孤身两人。
姐姐名下有爷爷给她的一套房产和妈妈曾经为了防止爸爸出轨瓜分财产而转到她名下的房子,亲戚理所应当认为她该抚养弟弟,但是姐姐并不认同。
电影中亲戚让姐姐抚养弟弟在妥善处理好父母的身后事之后,姐姐便让人抱养了弟弟并且签了不见面的协议,自己卖了她名下房产去远方追求自己的生活。
在电影《我的姐姐》中,张子枫演的姐姐是一名护士,她的梦想是考上研究生去北京。但就在这时她的爸妈出车祸双双离世,留下了她连面都没见过几次的弟弟。电影中姐姐的亲戚也要让姐姐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是从小就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姐姐根本就没受到过父母任何关爱,对于这个调皮多动的弟弟她更是压根不想接触。
姐姐给弟弟洗澡本就是同命相连的,当两人感情渐深时,年幼的弟弟也明白了姐姐的无奈选择,便主动要去领养家庭,他不想成为姐姐负担。而姐姐同样也是对弟弟的不舍,最后带着弟弟回到了属于他们的家。
姐姐带着弟弟离开领养家庭不管是现实原型还是电影中,法律上姐姐对弟弟并没有抚养的义务,但很多人基于道德与亲情多是指责现实原型中的姐姐。
可有一句话说得挺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网络上真实原型姐姐所写的未必是她所有的经历,这是她的选择,而电影中的姐姐也是她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尊重她们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真实了,“重男轻女”观念戳中了太多家庭的痛点!
㈡ 电影我的姐姐,全方位地展现了独立女性的困境,对此你有何感想
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上映了,电影一上映就广受好评。很多的女孩子看了这个电影以后,都表示非常的感同身受,很多的女性也都有同感。其实这个社会上对于女性还是有一些不公平的,而一些独立的女性在生活当中其实也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这个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当代的家庭当中女孩子的地位以及女孩子身上背负的责任,引发了很多人的共情。在这个电影当中,当爸爸妈妈去世了以后,很多人都将这个弟弟当做这个姐姐的责任,可是对于姐姐而言,她多年的人生当中,忽然间出现了一个需要让她负责的弟弟,这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在这个电影当中,姐姐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事情,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庭。她也有自己的人生,所以也并不应该为了弟弟就放弃她的一切。然而当真的想要放弃弟弟的时候,其实这个姐姐也是舍不得的。所以整个电影其实让人感触特别的深,因为这样的抉择真的是特别的困难。
㈢ 有弟弟妹妹的人看完我的姐姐,有什么观后感
当生活压垮姐姐,姐姐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会不会责怪弟弟。这些都是未知数。姐姐可能会在北京努力,而对于弟弟来说,他还那么小,父母双全的家庭,对于他的身心都是有好处的。家境的优渥对于他教育也是有益的。或许这样有些不尽人情,抛开亲情而言,对于现实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安排。当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发生。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从轻轨站回到家后,弟弟懂事地知道姐姐想要送走他,于是深夜里,悄悄地爬到姐姐房间的窗户外面,敲玻璃,吸引姐姐的注意,等姐姐起身打开窗户后,嘴里略显稚嫩地说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从窗户掉了下来。这段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还刺激了观众的神经。
㈣ 《我的姐姐》观后感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会伦理及其变迁的深刻之作,影片围绕着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还是抚养幼弟的艰难抉择逐步展开,
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
影片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一个现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该片的开放式的结尾可以称得上“绝妙一笔”
影片中两个姐姐互诉内心的一场戏展现出两代女演员细腻而精到的演技,贡献了影片最大的泪点,
同时,也是这样一组人物的映照关系,让影片全然跳脱出一个个体命运的悲剧,而展现出一个庞大而久被忽视的群体样貌
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该片能够打动人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在于对于人的复杂情感的准确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后的相处中那种双向的靠近,
原本受伤害有怨气的姐姐在纠结中对于亲情的丝丝体会,一切繁复微妙都被创作者细腻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该片是对于青年女性成长经历一次深刻剖析,并且尖锐地触及很多令人关注的社会议题
电影后半部分感受亲情血浓于水,在抚养和放弃之间的挣扎抉择是非常直戳泪点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都非常立体出彩。
导演和编剧做这部电影想传递的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展示,让观众看到,这种困境中的女孩真实经历的痛是什么。这是对特殊语境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孩们的缩影折射。
姐姐安然(张子枫饰)的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不惜谎报她身有残疾,是个瘸子,甚至在检查人员撞破姐姐身体健康的真相时,父亲对她一顿暴打。高考时姐姐填报的北京临床医学专业,也被父母偷偷改成了家乡的护理专业,理由是“女孩要早点赚钱养家”。考研去北京成为姐姐摆脱父母的光明出路。但父母不幸车祸身亡,给她留下了年仅六岁的弟弟。原本已经明确人生规划的姐姐,面临着要抚养关系冷漠疏离的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理想的艰难
㈤ 我的姐姐票房破3亿,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如何
虽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的姐姐这部影视剧在开始做宣传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我们很多人的欢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对于我们大部分的人而言也特别的舒适。其实张子枫的演技对于我们很多的人而言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非常有天赋的一个童星。
期待着我的姐姐票房能够逐渐上涨,也期待着张子枫有非常好的一些作品带给我们。
㈥ 《我的姐姐》影评有哪些
1、影片中两个姐姐互诉内心的一场戏展现出两代女演员细腻而精到的演技,贡献了影片最大的泪点,同时,也是这样一组人物的映照关系,让影片全然跳脱出一个个体命运的悲剧,而展现出一个庞大而久被忽视的群体样貌。
2、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3、该片能够打动人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在于对于人的复杂情感的准确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后的相处中那种双向的靠近,原本受伤害有怨气的姐姐在纠结中对于亲情的丝丝体会,一切繁复微妙都被创作者细腻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4、该片是对于青年女性成长经历一次深刻剖析,并且尖锐地触及很多令人关注的社会议题。
《我的姐姐》的创作背景
编剧游晓颖创作《我的姐姐》剧本的起因是因为2015年独生子女政策取消,而当时她身边的朋友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看到这样的家庭里有很多亲情的撕扯和碰撞,因此想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另外游晓颖本身是独生女,二胎之间的相处也会引发它很多思考,所以想把这些剖开做一个陈述。
导演殷若昕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女生看到有电影在书写她们的故事,关注她们人生经历中的痛苦和快乐、彷徨和迷茫、际遇和梦想。
㈦ 《我的姐姐》看哭大家,从这部剧中你明白了什么
在这个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真实的女权往往被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而来自于社会中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却仍然存在,以至于全社会在一边追求女权的同时,仍然对女性群体有着极大的歧视和侵扰。在4月2日上映的《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看哭了很多人,从这部剧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中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以及生在这种困境之中的女性所感受到的艰辛,以及不屈的反抗。
生活在新时代的女性应该从电影中体会到,当面临来自于社会的不公和各方面的压力时应当更加坚定自身的信念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和公平。而其中更多的是要来自自己的坚决和不懈的努力,不退缩的同时也同样不放弃。
㈧ 为何《我的姐姐》给人的观后感没有那么好
《我的姐姐》中的主角安然,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里,被表格当沙包练拳,被姑父偷窥洗澡,被父亲逼着装瘸,被乱改志愿,被警擦质疑身份,因为家庭合影里没有她。安然为了改变命运,只好自己努力,靠自己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计划到北京考研,一切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了。没想到,一场意外阻止了安然的脚步,悄然改变了她的命运。父母突然离世,留下一个8岁的弟弟。安然本来准备把房子的钱分一半给弟弟,然后给他找一个好的养父母,自己再按原计划上北京,可是,身边所有的人都要求她要养弟弟,因为她是姐姐。虽然最后是开放式结局,可是,和弟弟一起踢球,放弃签字带着弟弟跑了,我认为结局就是安然妥协了,找回了所谓的亲情,承担起所谓姐姐的义务,担负了抚养弟弟的人生。弟送给人养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姐姐永远是姐姐,把弟弟送给一个家庭条件各方面都不错的家庭抚养,姐姐可以经常来看他,给他打电话,等姐姐有能力了,对弟弟来说也是一个强大的后盾,这样不行吗?非得让两个没有能力的人绑在一起?
㈨ 现实版我的姐姐观后感
我的姐姐观后感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饰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带着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生活中面对不公平时,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中也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很少的家庭女性题材电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应该坐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现在的状态,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性相呼应,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有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对父母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普遍矛盾与温暖。
㈩ 说说你看完《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后观后感是什么
看完之后感觉姐姐安然和我的经历有些相似,又比我更加可怜,安然是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长大,她有自己未来的计划,当初高考时家人不顾她的感受,把志愿改成了护士。工作后的安然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安然独立的样子让人觉得心痛。
后来弟弟突然变得懂事,在教室中主动把姐姐赶走,还跟姐姐说:我不要你了,你走!姐姐知道弟弟为自己着想,忍着悲伤走出了教室,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弟弟离开自己。当弟弟说出不要自己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舍不得离开弟弟了。
最后在签协议时,安然拿着笔犹豫不决,时常望向窗外,其实安然内心已经不想离开弟弟了,所以带着弟弟在操场打篮球,当时安然是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