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观2012电影观后感450

观2012电影观后感450

发布时间:2022-04-29 08:01:26

『壹』 2012观后感400字

看大家对电影2012讨论的这么热闹,那我也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今天,特意在网上观看了这部大片,原本现在就想睡觉,但是一闭上眼睛就是2012电影里的场景!于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没了睡意。

对2012地球覆灭说的认识,我最早是从公公婆婆的嘴里所知。他们是虔诚的教徒,说什么圣经里有预言,告诉他们世界要在那时灭亡。但是我是坚决的不信的,其一我不是什么信徒,什么也不信,另外,我相信,世界创造人类,人类掌控世界。但是,看了这部片子,我感动也沉默了……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片中谁去谁留已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只有在面临生与死的决择之前,无法抗拒的大灾难之前,才能看出人类的渺小、自然的强大,人性中的自私和高尚。片中,那个男主角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取,终于说服了政府要员,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

我的沉默来自于影片里那些灾难的场景。影片把灾难里发生的景象发挥的淋漓尽致!片中激动人心的镜头太多,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陨石雨等等,看的自己都像是融入了这个悲观的场面当中。静坐下来细思,觉得这些并不是无来由的:2004年12月26日南亚大海啸,09年刚过去的海地大地震,10年智利8.8级强烈地震,而我们中国,08年的雪灾,08年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近年来,一幕幕土地龟裂、江河断流的旱象,在我们眼前不断变幻。现在北方黄沙漫天,南方干旱缺水,吉林省东南部暴雪连连,新疆北部融雪性洪水频发……我国环境状况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么多灾害同时肆虐,难道这不是在告诉我们中国环境提前进入“2012”?这是它们给中国的环境状况的警示,给世界环境状况的警示,警示人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宇宙虽然浩瀚但自有法则,自然虽然无常但自有规律。看来我们人类只有学会谦卑,学会去敬畏自然,遵循法则,才不至于给自己自掘坟墓!

-----------

『贰』 2012 电影 观后感

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猛然间感到了脸上的热度。影院空调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动,更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这热度,就来自刚刚看完的美国大片《2012》。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动中感动。

对美国,不是很有好感,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血肉相拼,无数中国军人在那场战争中流血,牺牲。也因为从自己青春时期起,就见过太多美国对中国的羞辱。

但这不代表自己对美国的一切都拒绝,如果是美国的优秀的一面。

2012》,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美国优秀一面的电影。

影片是灾难片,这是美国人早就拍的烂熟的一种电影,我也看过别的美国灾难大片。但这部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剧性经历,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当杰克在影片最后,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我喜欢杰克,理解杰克,因为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父亲,一个和他一样有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当儿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时,他不准儿子和自己同去;而当儿子悄悄跟来被他发现后,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让儿子活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排除故障,否则,他活不成,儿子也活不成。可以让自己去死,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去死。因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亲。

这一幕,也出现在俄罗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浑身充满着铜臭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处。尤其是那种临危不乱的风度,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飞机迫降西藏,几个人为了是否等待飞行员米沙而在豪华车里争执不休,眼看着再不将车开出飞机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声大吼“闭嘴”,压住所有人,随后大家将车开出迫降中的飞机,结果虽然飞行员萨沙遇难,但绝大多数人的命却保住。从事态发展的结果看,尤里的做法虽然对萨沙不公,但却是正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尤里的当机立断无可指责。在方舟大门即将关闭,几万人将被抛弃的一刹那,看着两个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声“跟我来”,带头冲击方舟。当方舟大门打开后,尤里不是自己先进方舟,而是拼命的先把两个孩子送了进去,最关键的时刻,眼看大门即将关上,而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却爬不上门,尤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用尽全力,举着孩子的脚奋力往前跳跃,孩子的手终于抓住了方舟的门板,而尤里的的跳跃之后,脚下就是无边的悬崖。。。。

还有那位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在飞机迫降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别人要他一起撤离的劝告:“我必须等飞机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飞机再走”!“那你呢”?“我没事”!他几乎是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也果真做到了。当所有人都撤离飞机后,他驾驶着的飞机,没能停住,滑下了悬崖。。。。飞机上,有将他的爱人夺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敌。萨沙,一个俄罗斯男人,真正的男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他的嘴角,应该是带着一丝微笑吧----自己的爱人吧,还活着。。。。。。

在杰克排除故障,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奋力一跃,将儿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在自己双脚骨折的那一天,女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带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读者》,说,爸爸最喜欢看这本杂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几个月,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煮好面条端到床头;想到了因为受伤后脚冷,女儿端着对她来说太重的一盆热水给我烫脚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切,我们也才能够拯救自己,我们也才能够拯救人类和文明。

『叁』 2012 观后感

2012年离我们太近了,未必灾难马上就要来临?给人一种迫在眉睫的紧张感。
电影开头还有些沉闷,不过是为后面做好铺垫,地球内核完全液化,地壳正在漂浮位移,老百姓都不知情。后来的发展太令人吃惊了,美国完全消失,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消失,地震、海啸在短短几天内接二连三,卷席了整个地球,海平面疯狂上升,影片中美国的黑人总统亲眼看着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被巨浪打翻,压在他所在的华盛顿市,美国的英雄纪念碑拦腰折断,砸在惊慌的人群中(这种镜头在中国的电影中绝对不会出现,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拦腰折断,我相信没有任何导演敢于尝试拍摄这样的镜头,即使拍了也会被审查掉),加州在州长的谎言中陷入一片火山爆发中(让我怀疑是否在影射现任州长施瓦辛格经常说谎?他还是我的偶像哦!)。飞机飞过那一片地狱般的城市,垮塌的摩天大楼,断裂的高架桥,沉陷的高速公路……让我们目瞪口呆!

最让人意外的是,拯救人类的还是中国人民,就在我们四川的北部山谷,我当时还说我们四川硬是多灾多难,咋个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四川哦!结果到电影的后面才晓得,那里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港口,12个诺亚方舟等待着避难的人类和各种物种,就像电影中所说的:“这样的工程也只有中国人能够完成!”确实太巨大了,每个方舟都比航空母舰还要大很多倍(这样的电影很难让人相信中国造不出航空母舰来)。电影集中描述了几个小人物和大人物,很有点意思,尤里这个俄罗斯富商不算个好人,但是他毕竟提供了安26这样的巨无霸飞机给主角避难,也带领一群平民争取自己的生命,在最后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展现了人性美的一面。印度科学家有天真的性格,不知道政治为何物,但正是他的天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而指挥者也有独裁的性格,但是独裁也能够拯救很多人的性命,独裁代表纪律,没有纪律所有的人都会暴乱,二者在电影里很巧合地融合在一起。

而且影片还不乏幽默感,当安26飞机无法降落时而必须用宾利车冲出来时,男主角不能发动汽车,居然还是尤里添上一句“发动引擎!哈哈,语音控制,高科技。”当巨无霸飞机侥幸停稳后几秒钟,飞行员正舒口气要擦汗,冰山崩塌了,掉了下去,很有点像《真实的谎言》中的桥段。
影片中有好几个桥段都是模仿《海神号》,巨浪打翻舰艇的镜头很震撼,但我们似曾相识,方舟的舱门关不上,男主角和儿子潜入水底排除故障的情节也明显模仿,我还以为他们会牺牲呢,不过导演非要安排完美结局
在灾难片中间,导演也不忘记穿插爱情戏,科学家和总统女儿擦出了火花,而更有意思的是女主角本来和前夫都离婚了,电影安排她的现任丈夫送他们上了方舟,然后死在方舟上,接着前夫又英勇表现一番,赢回了前妻,这种安排我觉得太牵强了。
如果电影描述的是真的,那我们可真得抓狂了,地球确实承载不了太多的人类,就这样繁衍下去,终有一天自然界会报复,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前几年的印度洋海啸,造成难以形容的破坏,2008年四川的地震,破坏力难以想象。我们要怎么对待自己生活的地球,它就会怎么回报我们。

『肆』 2012电影读后感(400)字

观众对《2012》这个电影的反响都是很不错的。于是,昨天下了班我带着期待与好奇去观看了这场电影,说真的,直到现在,当我回想起电影中的每一处情节时,依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中的恐慌与不安,因为我有些担忧,我知道这种担忧或许会被看成是杞人忧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人类真的需要好好的自省一下了。《2012》虽只是一部关于人类毁灭的灾难片,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我们人类是如何挣扎求生的。
但对我们每一人来说也敲响了警钟,影片中讲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
影片中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切身的感受到了仿佛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了一样。影片中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每一个镜头每一处情景都让我紧紧的抓住康的手,仿佛我们就是那场世界末日里挣扎的人一样,害怕即将失去的一切美好事物和心爱的人。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杰克逊一家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于是,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这句话也让那些在生死边缘的人们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记得康说,这样的灾难即使来了也无所谓,所有的人类都一起面对然后一起消失。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会是这样,即使2012年的12月真的会是世界末日我仍然希望灾难离我们远一些,如果一定要面对那恐怖的巨变,我希望我会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和我的家人们在一起,一起躲过这可怕的恶梦。
珍爱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吧,生活是美好的,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珍爱生命珍爱地球吧。

『伍』 电影《2012》观后感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2012》里堆砌的特效,于技术上毋庸置疑。世人经历过、能想象的所有自然灾害都在影片中呈现殆尽,真实感所营造出的视觉上的“好看”在这部灾难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深火热的人类几无可逃,如《后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无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运”逃脱而逐步消解。借助于电脑数码技术,灾难片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叹为观止,但这种景象重复多了,并不能愈加深入地打动观众,反而变得模式化。等到方舟赫然出现,需要仰视这《星球大战》里才有的庞然大物时,作为灾难片的《2012》其实已经变成了“科幻片”。

在灾难片里必须提供的“终极解决方案”上,艾默里奇提供了一个并不新鲜的精英路线,为了撇清《独立日》中过于明显的美式沙文主义,《2012》里刻意强调了所谓的国际合作。然而,我们看到所谓文明的拣选仍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导演没有回避这种不公,却也无法给出解释,最后只得用道德救赎来煽情。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再次强调,“只有中国人能造出来”, 作为一句字正腔圆的夸赞,也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可造船的中国工人们,并未算在被救赎的范围内,还是“走后门”式的自救或是精英们的怜悯才得以逃出生天。如果把《2012》仅仅当作一部好莱坞的商业产品,那中国只是能造出来方舟的“工厂”,“Made in China”还得掏钱来给“自己的方舟”捧场。票房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出点子的美国人。在影片中决定人类命运的G8会议上,并没有再给出中国决策者的镜头,在中国造方舟似乎仅仅是取决于喜马拉雅山在地理上的高度。以小喇嘛、工人大哥和卢燕扮演的老奶奶为代表的中国人,其实和丧生海啸的印度科学家处于同一阶层,他们始终没有被作为抗灾的主体来对待,还是10亿欧元买来的通行证来得保险、踏实。

影片为了做“大”,基本涵盖了地球上各国阶层和族裔,然而仔细分析这些稍纵即逝的人物,就会发现除了美国人自己,其他大都是单薄、刻板的形象。尤其是自私的俄罗斯富豪和阿拉伯王公,基本就是美国人对他们的一贯印象,并无改观。即便是梵蒂冈教堂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耶稣雕像的坍塌,也只是宗教上的象征意义,毫无抵御灾难的主动性。即便片长有两个半小时,但导演艾默里奇还是来不及深入地刻画人物。代表美国中产阶级的杰克逊由谁来扮演无所谓,怎么演也无所谓,他可以是约翰·库萨克,也可以是汤姆·克鲁斯或者尼古拉斯·凯奇。作为还算戏份多的主演,库萨克所做的只是从一场灾难跑到另一场灾难里,在汽车、小飞机、大飞机、方舟等各种交通工具里安慰孩子,反正总能利用“最后一分钟法则”成功脱险。模式化的场面在《2012》中出现了多次,电影的长度只是和灾难的次数成正比,在不断重复同类型的影片的桥段后,库萨克终于扮演了一回《海神号》里的“牧师”,牺牲掉了情敌,保全了自己一家团圆。

银幕上的黑人总统如今已是现实,丹尼·格洛弗虽不及奥巴马年轻干练,倒也显得沉稳厚道,最后一刻的大义凛然不再像《彗星撞地球》那么虚构,灾难片也与时俱进,符合美式的主旋律。作为三军统帅的一国元首,总揽大局,身先士卒,即便牺牲在自家的航母之下,照样能感动全世界。这才是好莱坞的精明之处,艾默里奇这位德国打工仔领会精神,既捧好了领导和老板,又哄好了全球观众,赚个盆满钵满当在情理之中。

『陆』 《2012》观后感500字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2012》里堆砌的特效,于技术上毋庸置疑。世人经历过、能想象的所有自然灾害都在影片中呈现殆尽,真实感所营造出的视觉上的“好看”在这部灾难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深火热的人类几无可逃,如《后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无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运”逃脱而逐步消解。借助于电脑数码技术,灾难片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叹为观止,但这种景象重复多了,并不能愈加深入地打动观众,反而变得模式化。等到方舟赫然出现,需要仰视这《星球大战》里才有的庞然大物时,作为灾难片的《2012》其实已经变成了“科幻片”。



在灾难片里必须提供的“终极解决方案”上,艾默里奇提供了一个并不新鲜的精英路线,为了撇清《独立日》中过于明显的美式沙文主义,《2012》里刻意强调了所谓的国际合作。然而,我们看到所谓文明的拣选仍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导演没有回避这种不公,却也无法给出解释,最后只得用道德救赎来煽情。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再次强调,“只有中国人能造出来”,作为一句字正腔圆的夸赞,也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可造船的中国工人们,并未算在被救赎的范围内,还是“走后门”式的自救或是精英们的怜悯才得以逃出生天。如果把《2012》仅仅当作一部好莱坞的商业产品,那中国只是能造出来方舟的“工厂”,“MadeinChina”还得掏钱来给“自己的方舟”捧场。票房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出点子的美国人。在影片中决定人类命运的G8会议上,并没有再给出中国决策者的镜头,在中国造方舟似乎仅仅是取决于喜马拉雅山在地理上的高度。以小喇嘛、工人大哥和卢燕扮演的老奶奶为代表的中国人,其实和丧生海啸的印度科学家处于同一阶层,他们始终没有被作为抗灾的主体来对待,还是10亿欧元买来的通行证来得保险、踏实。



影片为了做“大”,基本涵盖了地球上各国阶层和族裔,然而仔细分析这些稍纵即逝的人物,就会发现除了美国人自己,其他大都是单薄、刻板的形象。尤其是自私的俄罗斯富豪和阿拉伯王公,基本就是美国人对他们的一贯印象,并无改观。即便是梵蒂冈教堂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耶稣雕像的坍塌,也只是宗教上的象征意义,毫无抵御灾难的主动性。即便片长有两个半小时,但导演艾默里奇还是来不及深入地刻画人物。代表美国中产阶级的杰克逊由谁来扮演无所谓,怎么演也无所谓,他可以是约翰·库萨克,也可以是汤姆·克鲁斯或者尼古拉斯·凯奇。作为还算戏份多的主演,库萨克所做的只是从一场灾难跑到另一场灾难里,在汽车、小飞机、大飞机、方舟等各种交通工具里安慰孩子,反正总能利用“最后一分钟法则”成功脱险。模式化的场面在《2012》中出现了多次,电影的长度只是和灾难的次数成正比,在不断重复同类型的影片的桥段后,库萨克终于扮演了一回《海神号》里的“牧师”,牺牲掉了情敌,保全了自己一家团圆。



银幕上的黑人总统如今已是现实,丹尼·格洛弗虽不及奥巴马年轻干练,倒也显得沉稳厚道,最后一刻的大义凛然不再像《彗星撞地球》那么虚构,灾难片也与时俱进,符合美式的主旋律。作为三军统帅的一国元首,总揽大局,身先士卒,即便牺牲在自家的航母之下,照样能感动全世界。这才是好莱坞的精明之处,艾默里奇这位德国打工仔领会精神,既捧好了领导和老板,又哄好了全球观众,赚个盆满钵满当在情理之中。

『柒』 观2012世界末日有感400子字

地球,这个哺育时间万物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她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不求回报的给予人类所需要的一切。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去利用。郑渊洁曾经说过一句话:“地球母亲无私的为人类做贡献,而她的儿子却吃着母亲的肉,喝着母亲的血。”是的,当人类发觉母亲的血肉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太不孝了。当人类懂得再也回不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后才懂得孝敬母亲了,但已经晚了,迎来的是死亡的气息——世界末日。这是我在观看《2012世界末日》后发出的感叹。
面对死亡,有的人沉着冷静,他们看破红尘把生死抛于脑后,静静的等待死亡;有的人焦躁不安,他们恨自己没有把该做的事做完,该学的没有学好。但始终不恨自己没有把地球保护好。想要挣扎的逃走,还抱着一丝希望,当他们在生死的边缘上挣扎时才恍然大悟。
片中的杰克逊一家在一次度假中偶然遇到一个疯子。那疯子预言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杰克逊信了,他随着疯子的话语照办。事实证明那疯子说的是正确的,地震火山海啸接二连三的在世界各地出现,这时人们惊慌了,他们确信无疑是世界末日到了。但自私的人类总先想着自己,各个国家的元首早知此事,已经做好了逃生用的方舟,但每个座位的票价是10亿欧元。以免人群混乱,所以消息只有元首们和一些身家过亿的人知道。在洪水马上就要降临方舟的基地时,人只装了一半的方舟准备起航。方舟下是黑压压的人群,他们都被人类抛弃了。美国总统的儿子在一番感动的话语中,方舟再次打开了“生命之门”……
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给人的启发是深刻的,这些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发生。地球升温、南极冰川在急速融化、总有一天大海这个碗会盛满,海水就会猛兽般扑向陆地,你想想远处高山上突然飞奔下来势不可挡的洪水那将是一副怎样的情景?空气污染,万物生存所需要的空气被各种各样的气体笼罩着。我有时幻想将来还会增加一种比火山地震更可怕的自然灾害——空气紧缺,那时只能抱着一棵树大口呼吸,才懂得树木有多么重要。破坏水源,地球上的水源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它们都懂得自己应该贡献给谁,当它们发现人类不珍惜它们的时候,就会在伤心痛苦中慢慢死去,人类也毫不留恋……还有很多可怕的灾害,它们都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可人类还是做着无谓的狡辩。
最使我感受深得一句话就是疯子查理向全人类证明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时说的一句话:“在一小时后我们都会变成宇宙中的一粒小小的灰尘,没有哪一个人会有特殊待遇,下场都一样,无论生前付出多大的努力,是富翁,还是乞丐,下场都一样!”这句简单的话语概括了全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毁于一旦,发达的科技在灾难面前也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都用不同的方式面对死亡……
人类啊,醒醒吧,看看你们所做的一切!从今天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捌』 观2012 电影有感作文

你可以改改

《2012》观后感
《2012》讲的是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它把地球的内核搅动了,地球的地壳变得极其不稳定,出现了10级以上的大地震并造成深不见底的大峡谷,火山爆发的爆发,气温的身高,扑面而来的火山灰,仿佛如下雪一般,地球的磁场变化,南北磁极互换,“地壳漂移”理论我是从影片中了解的,高达1500英尺的海浪席卷陆地。2012年的这场灾难改变了所有地球的地貌。
我们无法扭转时局,但是却可以燃起希望。对于2012中所有的科学家我都想给他们这样一个评价。他们无法扭转当前所有的形式,但是他们却可以给人生存的机会和胜利的希望。
剧中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很感动,甚至有些热泪盈眶,有些地方不是因为人或事,仅仅是因为灾情,都让我觉得值得落泪。在2012中,突然觉得生命似乎不值钱了,拉斯维加斯的那些轰然倒塌的大厦,大厦里拼死抓住不知道能不能救自己性命的东西的人,那些被倒塌的高速路建筑物砸在下面的人,那些被海水冲走的人,那些在睡梦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存在了的人……似乎导演的一个镜头,摄像师的一个简单带过,就都如蝼蚁一般,轻贱,不值一文。
不管是国家政要们对于上船的人的选择,或者是他们所说的听天由命,又或者他们说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无权去选择”,对啊,一张绿卡十亿欧元,但是没有这些人的这么多的十亿欧元,哪里来的这七艘方舟?所以难道不应该优先他们么?但是那些工人们,他们建造了可以拯救这些人的方舟,难道他们不能上船吗?那些大灾难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死掉的人们,难道他们就不应该上船?单说那一个告诉安得瑞恩博士的物理学博士,不管从哪个方面讲,他预测了这次灾难,他给了人们制造方舟的准备时间,他就应该死在印度的海啸中吗?也许真的应该像美国总统夫人说得那样,“抽奖,看看谁应该上船。”每个人,都有机会给自己赢得一张绿卡。而不是那些被“选中”的。
美国总统,一位慈祥而又伟大的老人;很感动他说的那句话:"一个科学家抵得过20个老政客",很佩服他选择了留下,和众多美国百姓一起迎接死亡,他的留下,应该能安慰很多很多人,并能激起人们面对困难的勇气,纵然那可能是天大的灾难,但因了他的留下,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
面对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类是多么的渺小,是那么的手足无措,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要被无情的灾难吞噬,生命只是瞬间的事情,虽然片中可以用10亿欧元换取获得生命的机会,可到最后不也一样被那些自私的官员抛诸脑后?如果不是大家团结起来,可能那些人花了钱也买不到生命,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只能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尽管如此,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有生存的力量,去与无情的大自然抗衡搏斗。
爱护我们的地球,从小事做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总是那么的渺小,这几年的过度开采,过度污染,使得地球变暖、地震、肺典、流感、洪水、海啸、台风等等,每年都有那么多地自然悲剧,让我们痛心,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我也不知道能为环保做些什么,我只能做到:从此以后,上街必带购物袋,少些塑料污蔑染,节约用水吧...

『玖』 <2012>电影你看完有什么观后感想

1.特效真的很好
2.好像很烧钱
3.情节真的是
简单
4.披着中国元素外衣的典型美国电影

『拾』 2012电影观后感

不久前我看了电影《2012》。现在想起,我的心中还是会涌动着很多感想,还是会觉得很震撼,还是会想起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部电影主要是根据玛雅历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会毁灭的传说,描绘出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地震、海啸等特大灾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和人们面对灾难的表现。其中,发现世界末日要到来的人是印度的科学家;而最后,制造好“方舟”,拯救人类的是中国,我为中国和亚洲感到骄傲。
在电影《2012》中,主角叫杰克逊,他在发现灾难来临时,立刻带上自己的家人,开汽车,开飞机,历尽艰难万险来到中国,在一个造“方舟”的工人的帮助下进入了方舟。可是却因此给“方舟”造成了损坏,差点害死了全船人。于是杰克逊冒着生命危险与儿子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了故障,让大家都得救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犯的错需要我们去承担!”我很佩服他在这种危急时刻选择了知错就改,勇于承担。
影片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美国总统。灾难来临时,这位美国总统选择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学家们发现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而不是隐瞒真相,让人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美国总统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我会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这位美国总统是最有权力上“方舟”,逃过这次劫难的人,但他却认为惊慌的人们需要有人指挥;恐惧到了极点的人们更需要有人去安抚。美国总统最后选择了留下,被海啸淹没。他做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做到得伟大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灾难,但也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一个黑人在白人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选择了努力与奋斗,最后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今年的感恩节,奥巴马与两个女儿一起出现在白宫,接收国家火鸡协会按传统向总统赠送的火鸡。奥巴马曾计划把这只伙火鸡吃掉,但女儿上前阻止,他就没有吃,并且假装严肃地把手放在火鸡的头上,说:“你被赦免了。”在威严的总统和慈爱的父亲之间,奥巴马选择了做一个慈爱、幽默和会让女儿快乐的父亲。相信这样的总统,这样的父亲,在碰上《2012》这样的灾难时,也会做出像电影中的总统一样的选择!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但我更希望我们在现在选择健康,选择环保,让《2012》的悲剧永不出现!一起加油~

阅读全文

与观2012电影观后感45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喜剧有什么电影 浏览:928
电影撼龙天棺演员 浏览:258
凡尔纳鹦鹉螺号电影名字 浏览:867
常熟电影院美城 浏览:449
1988流金岁月电影粤语高清下载 浏览:445
电影大红包纯音乐插曲 浏览:375
砍柴姑娘电影完整版 浏览:163
翁红电影大全 浏览:147
锁魂玉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822
犬王电影完整免费国语版 浏览:283
你好李焕英有必要去电影院么 浏览:513
优酷二战美国电影大全 浏览:888
同学会1993电影完整版 浏览:516
电影票房破200亿的演员 浏览:564
大地电影院椒江 浏览:531
纪念香港僵尸片的最好一部电影 浏览:431
在电影院求婚布置 浏览:459
电影人性化是什么意思 浏览:820
幻城3电影演员表图片欣赏 浏览:393
李秉宪断了手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