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Dunkirk)》
看电影《敦刻尔克》其实是因为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个人崇拜吧,因为他是在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甚至有人认为他的《二战回忆录》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胜利国中的一位领导人对自己的粉饰、也可以说是自夸自己的丰功伟绩。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可能是因为音乐制作人的用心良苦。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是很震撼的。电影首映的时候,我跟几位好友看了最早一个场次的,早上十点。因为是大学狗,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学,所以影厅里面就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四个人。因为我们几个人对丘吉尔的评价近乎一致,可能是因为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发表的那一篇著名的演讲,这篇演讲,在电影《敦刻尔克》的最后由英国的一名年轻士兵在撤退回国的火车上读报纸的时候念了出来,以此作为电影的结尾。
诺兰的最新作其实还是足够吸引人的,况且二战这个选题,就决定了这部电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敦刻尔克大撤退跟中国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撤退到西南大后方是同样的战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并不是通过德意日联盟的屠戮,而是用英国人的坚韧来极力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息,告诉人们:正义必胜。
影片中,让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在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英法盟军之间微妙的关系,甚至在结盟的时候,一群英国的士兵在确认当中一个小伙子是法国人的时候,想要把他赶下船,减少负重。我当时是觉得很心酸的,但是影片最后英国海军上校说:我要留下,去帮助法国人。这就重新燃起一种正义的联盟之感。
这是一部然人感受到“伟大的英国人”的影片,或许对于每个国家都一样。英国政府想民众征集船只,因为驱逐舰会被敌军击沉。这样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小米加步枪,但是确实有效的。
『贰』 关于电影《敦刻尔克》中最后汤姆哈迪被捕有些问题我没明白,请教一下
被捕和放下机轮没有直接关系。没有放下的话就直接坠毁在沙滩了。
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油了,他一开始在油表被打坏的情况下一直在计算返程的油量。再轰炸机攻击船的时候他也犹豫了一下,因为如果去截击的话就不可能返程了。最后飞到敦刻尔克上空已经没油了,螺旋桨都没有转,纯粹是靠仅剩的动力在滑翔。
『叁』 《敦刻尔克》最后的飞行员为什么不跳伞
《敦刻尔克》最后的飞行员不跳伞的原因是:首先那个高度跳伞存活率比迫降的存活率低。其次跳伞人员容易被成为攻击的目标。
『肆』 如何理解《敦刻尔克》的结局
两部电影的音效视效都非常震撼。内容上,《拯救大兵瑞恩》中八救一的情况也许在现实战争中不会出现,斯皮尔伯格其实是在隐喻,影片中米勒上尉一行人救的不是瑞恩,而是希望,利用八个换一个的故事来表达美利坚民族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换来和平的决心!
《敦刻尔克》在内容上则是三条线以上帝视角记录式地展现真实的战争,三条线都没有中心人物,但也没有虚构的情节。并且整部篇没有任何常见战争片该出现的情节,而是通过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来表达战争中士兵和民众的心境和人性,使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这两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战争片都是战争题材电影中难以超越的里程碑。它们是战争片中两个对立面的典范。
根本没办法比较
『伍』 敦刻尔克电影中为什么最后那个飞行员不跳伞
艺术需要他牺牲。为了给岸上的士兵提供空中掩护,飞机一直盘旋在上空,直到没有油料,这个时候,撤退已经结束尾声了,已经没有合适的跳伞机会了。
『陆』 电影敦刻尔克最后那个法国兵去哪了
死了,还记得那艘被打了一堆弹孔的那艘小货船么,他被困在货船的货舱里,淹死了。有这样一个镜头:法国兵在在被水没过之后,挣扎着将一只手伸向从出口射进来的那道光,过了一会手不动了,然后沉了下去。和他一起的英国兵出了船舱后在水里走了一段,回头看了看,法国兵没有出来。
『柒』 怎样理解电影敦刻尔克
1996年诺兰用《追随》正式出道,2008年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一炮而红,奠定宗师地位。
时至今日,从《盗梦空间》到《星际穿越》,诺兰留给世人的印象一直犹如伫立云颠,俯瞰凡人。
高如仙人,不沾烟火气的诺兰,却在2017年拍摄了《敦刻尔克》,一部没有一丝科幻、悬念、酷炫的“平凡”之作。
三幕相交,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敦刻尔克》,一个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一部属于诺兰的战争史诗之作。
『捌』 敦刻尔克的最后,法瑞尔降落在沙滩上,飞机烧了,她是被德国人抓了吗
对,被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