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小孩,来中国看望自己的爷爷,他很调皮捣蛋,让爷爷很伤脑筋。是一部在欢乐中能让人体会到浓浓亲情的电影。
在爷孙俩相处的.时间里,虽然饮食和语言的不同,但是并没有妨碍爷孙俩人的情感交流。
爷孙俩人逐渐有了感情,看着爷爷拿着孙悟空的皮影和孙子拿着蜘蛛侠的皮影躺在炕头上决斗的快乐样子,真是不由得赞叹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情怀。
后来孙子问爷爷什么是过年,爷爷说:过年就是无论你离家有多远,在除夕都要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就是过年。后来,儿子和儿媳妇观念不同分手了,布斯也回美国了。
可布斯记住了爷爷的话,当爷爷在除夕夜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布斯打来了电话,更让爷爷惊喜地是,布斯真的出现在爷爷面前,还有布斯的妈妈爱华和爸爸,一家人在除夕夜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无论我长大以后工作在哪里,我都会时刻想着我的家人。
㈡ 孙子从美国来的影片评价
亲情是没有国界的,爷孙的感情,爷爷对孙子的爱,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样的。这并不是一部讨巧的电影,虽然影片可以蕴含极其强大的人文精神,但拍起来还是非常有压力,因为在情感的处理上,回避便成鸡肋,而稍微一用力便容易煽情过度,但是《孙子从美国来》却恰到好处击中在狭窄的缝隙上,全篇泪点与笑点设置的非常精准。(网易评)
给孙子用改良版的肉夹馍做汉堡包;称布鲁克斯为布斯;怕孙子掉井里,特意在井盖上放了一块布斯搬不动的石头;生气时骂出了“dog—sun”;当布斯受伤时,爷爷挑灯又为他制作了蜘蛛侠的皮影。特别是剧中爷爷强忍着泪水的那一瞬间,轻易就点中了观众的泪穴。所以说,在温暖的情怀下,不论是文化,还是生活习惯,没有什么是不可跨越的。爷孙间的感情,令人感动,本片在有限的资金和框架下,较好的将亲情、幽默、文化传承等融会交织,没有大起大落的刺激,却又简单柔缓的平和,节奏上综合了爷爷的慢和孙子的快,沉静又活泼,是一部包裹着温暖和幸福的电影。(《市场导报》评)
㈢ 《孙子从美国来》影评
虽然爷孙俩不是带血缘关系的,孙子也很调皮捣蛋,爷爷也是尽最大包容,结果慢慢地接触,有种感情在迅速升温,那是亲情。后面要离别时,孙子不想离开时已是催人泪下了,包括爷爷也是眼眶红了,舍不得呀。真的深刻印象,观众都是泪点离开电影院吧,是部亲情片子,值得一看!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㈣ 孙子从美国来 观后感 不要全抄网上的 600字左右
小时候,我经常问爸爸:“什么是过年?”爸爸总是回答我说,过年的那一天,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觉得很奇怪,我们一家人经常在一起,这也是“团圆”啊!为什么过年让人觉得非常特别呢?直到我看了《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后,“过年”这个普普通通的词语第一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有两个主人公:皮影戏老艺人——老杨头,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另一主人公是美国的小男孩——布鲁克斯,他则热衷于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他们两人看起来毫无瓜葛,但命运却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老杨头的儿子和儿媳把布鲁克斯带回家后,便一走了之,只把布鲁克斯留在了家里。从此以后,老杨头的生活的生活如同放入了酵母一样发生了质变。在电影中,老杨头和布鲁克斯的差异简直是天壤之别:生活环境不同、理念不同、语言不同、吃东西的口味不同、各自的性格不同……他们之间好几次都发生了矛盾,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爷孙两人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之后,彼此之间终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孙子要吃汉堡包、喝牛奶,爷爷想方设法地满足他;孙子想要蜘蛛侠,可在县城也买不到,爷爷便熬夜制作了蜘蛛侠的皮影……两人的种种不同并没有妨碍他们之间感情的交流,却更加体现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奇迹一般的爷孙情。
有一天布鲁克斯问爷爷,什么是过年?爷爷的回答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他说:“过年,就是无论你离家是远还是近,都要在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是啊!地球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自己身在天涯海角,过年时都要回家与亲人一起团聚,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后来,布鲁克斯的妈妈爱华和老杨头的儿子杨栋梁因观念不同而分手了,布鲁克斯也跟妈妈一起回到了美国。爷爷非常思念布鲁克斯,但也不能做些什么,只能回忆着与“孙子”一起生活的情景。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寂静的屋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电话声。老杨头接上了电话,听筒里传出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爷爷,新年快乐!”刚说完,屋子门打开了,屋外站着三个人——他的儿子杨栋梁、爱华、还有他最想念的“孙子”布鲁克斯!老杨头激动不已,他日思夜想的布鲁克斯竟然来陪他一起过年了!最后,他们照了一张“全家福”,故事到这儿也就结束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真的非常感动。远在美国的布鲁克斯竟为了“过年就是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句话来到中国,陪自己的“爷爷”过年。虽然他们没有一丝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却远远胜过了普通的爷孙情。新年是每一个人都要过的节日,而每一个人对新年的诠释也是不同的。从这两个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过年的特殊理解,令我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
㈤ 孙子从美国来的观后感
《孙子从美国来》是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由著名导演田壮壮监制,电影编导曲江涛导演,罗京民和刘天佐主演。
电影剧情
主人公华县皮影戏老艺人——老杨头,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人物,
另一主人公是美国的小男孩——布鲁克斯,则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其中一条主线是,布鲁克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克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关爱;另一条主线是,镇文化站站长请缨老杨头出阵,以师带徒传承保护华县皮影戏,因老杨头曾在“文革”中受过冲击,回避担当此任,经过站长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动的典型说教,老杨头最终接受了任务,办起了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训班。
我最我感动的是布鲁克斯问爷爷的一句话“孙悟空真的能打赢蜘蛛侠吗”,而爷爷的回答是“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呢,他们可以做好朋友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合璧,爷爷与布鲁克斯的友谊。布鲁克斯还问过爷爷春节是什么,爷爷说春节就是大团圆,要大家一家人坐下来吃团圆饭。布鲁斯也说要和爷爷吃团圆饭。
皮影也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重点,因为老杨头曾在“文革”中受过冲击,回避担当任以师带徒传承保护华县皮影戏的重任,经过站长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动的典型说教,老杨头最终接受了任务,办起了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训班。让皮影有了传承。
㈥ 你觉得《孙子从美国来》好看吗
我个人觉得《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很有教育意义,亲情是不分国界的。《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由曲江涛导演,罗京民和刘天佐主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布鲁克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克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人性化的关爱,最终变对立为友情,老杨头和布鲁克斯成为老少朋友。
我个人认为在温暖的情怀下,不论是文化,还是生活习惯,没有什么是不可跨越的。爷孙间的感情,令人感动,本片在有限的资金和框架下,较好的将亲情、幽默、文化传承等融会交织,没有大起大落的刺激,却又简单柔缓的平和,节奏上综合了爷爷的慢和孙子的快,沉静又活泼,是一部包裹着温暖和幸福的电影。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看。
㈦ 什么是过年除夕一起吃顿饭——《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春节连着下了几场雪,公路上的积雪使得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中国的年,有人戏称是全球每年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话虽然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年前连续降雪,防滑链成了抢手货。冰天雪地,无论你远还是近,都想在除夕夜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这就是过年。 今晚央视电影频道播放了《孙子从美国来》,看完感觉有点意思。一个叫布斯的美国孙子来到陕西农村爷爷那里,爷爷一个人,是个能制作皮影戏能唱皮影戏的民间艺术家。爷孙两人交流有困难,饭也吃不到一起。爷爷从文化站副站长那里学了几个单词,一个是狗,dog,另一个是日,sun,还有一个是吃,eat。爷爷学了这几个词,就是为了骂孙子狗日的,dog sun。孙子要吃汉堡包,喝牛奶,爷爷想方设法去满足。孙子喜欢蜘蛛侠,可县城买不到,爷爷自己动手制作了蜘蛛侠的皮影。这些饮食和语言的不同,并没有妨碍爷孙两人情感的交流。爷孙两个逐渐有了感情,看着爷爷拿着孙悟空的皮影和孙子拿着蜘蛛侠的皮影躺在炕上决斗的快乐样子,真是不由得赞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爷孙的感情深厚。 后来孙子问爷爷什么是过年,爷爷说过年就是无论你远还是近,在除夕都要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就是年。后来儿子和儿媳妇观念不同分手了,布斯也回美国了。可布斯记住了爷爷的话,当爷爷在除夕夜一个人孤独的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布斯打来了电话,更让爷爷惊喜的是,布斯真的出现在爷爷面前,还有布斯的妈妈爱华和爸爸杨栋梁。一家人在除夕夜团聚了。电影也结束了。 地球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认同了年文化。那就是在除夕夜,无论你远还是近,下不下雨,都要回家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㈧ 《孙子从美国来》的观后感,一定要自创,不要抄袭,好的给好评,并发扬光大
在13年的最后一天我欣赏了一部小成本、低制作但却温情满满的内陆剧——《孙子从美国来》。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在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美国孙子如何跟陕西老汉相处的一个过程。当然还借助我们的文化遗产皮影戏,通过老汉对皮影的热爱以及引发布鲁克斯的兴趣向我们展示了文化冲突最后到接受融合的过程。当然这部片子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范例绰绰有余。但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那种难能可贵的情感~尽管民族、文化、肤色,国家甚至外在的一切鸿沟都那么无法逾越,但爷爷和布鲁克斯最后却相处融洽,甚至谁也离不开谁。泰戈尔的《人生的体会》曾讲到人与人之间的灵魂要达到互相融合,至少要互相交流的境界才可能自我的实现与灵魂的超拔。我想如果一个人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而且产生灵魂的共鸣即便三观、背景有多大的差异,也能突破他狭隘自私的内心世界。 这部电影的语言以陕西方言为主,当然台词也是下里巴人也提高了喜剧效果,对此我们无可非议。关键是这部电影它反映的主题更是我们当下浮躁的充满戾气的社会所缺乏的,首先其中的皮影艺术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有了更深的洞见,然后就是那里面折射的浓浓情感味儿,当爷爷用自行车载着美国孙子在田间小路上缓缓徐行时,那幅画面更是充满了温暖与和谐的元素,还有电影的拍摄场景都选自原生态的陕西农村,自然质朴,宁静田园风一点也不亚于日韩的文艺小清新电影场景。最后我想说,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最主要的是剧本反映的人文内涵或人性展示,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大手笔,大导演,斥巨资拍摄的充满了商业化的无聊低俗大片,因此我们中国电影界的发展还是要指望这种充满人性的真正反映人的有普世价值的优秀影片!
㈨ 《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有什么值得引人深思的内容
中美文化两代人的观念差距成为了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幽默包袱,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中国空巢老人对上了被留守的美国儿童,皮影戏这一民族文化的彰显巧妙的成为了祖孙间沟通的媒介,真挚细腻的情感在平淡质朴的镜头间的酝酿,那浓烈而温馨的亲情,爷孙俩从陌生到依依不舍的情感羁绊,不经意间动人心房,将一场关于亲情、传承、文化的中国电影佳作得以粉墨登场。——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