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家之人》这部电影其中很多画面和我们现在的社会非常相似,这部剧探讨了哪些社会现实问题
《养家之人》因现实主义题材所限,没有太多《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般梦幻绮丽的画面效果,镜头语言显得更为朴实。观众若只为漂亮画面观影,恐怕抱持了错误期待,该片最触动人心的其实是剧情。
一介小女孩,一个人在外做苦力辛苦吗?比起辛苦,帕瓦娜感受到的更多是自由。“成为”男孩之后,她第一次可以堂堂正正抬头挺胸,直视街上路人的目光。没有人对她上街嗤之以鼻,没有人对她不戴面纱大惊小怪。人还是这个人,只不过转换了一个“性别”,人生却随面纱的揭开一同敞亮了起来,实为讽刺。这么干的其实并不止帕瓦娜一人,在外面她遇到了同为女扮男装的童年小伙伴,那个女孩骄傲地对她说“请叫我的男名特力华”时,眼神清澈而坚定。身为观众,感动之余不无心酸。
小小的帕瓦娜不仅要“养家”,还要“救父”。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武器的小小姑娘,要如何从塔利班手里救出父亲,完成大人也无法做到的事?在此我们并不多做剧透。倒是在影片后半段,导演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值得一说。
在帕瓦娜面对重重阻碍营救父亲的旅途中,她不断回想着一个叫“苏莱曼”的男孩对抗邪恶象王夺取希望种子的童话。一边是现实线中写实的2D手绘动画,一边是童话线中大量剪影反差、剪纸拼贴等跳脱的手法,让画面与现实线有显著区别。
随着现实剧情越来越紧张,童话中男孩与象神的搏斗也趋近白热化,双线互为映照,十分扣人心弦。当双线并进到千钧一发之际,帕瓦娜直接冲苏莱曼喊话,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就此打破,二者在此交汇——而后白光闪过,象王颓然倒下,现实中的帕瓦娜也化险为夷,观众松一口气。贯穿全片的象王童话告一段落,残忍的真相直到此刻才揭晓:原来,“苏莱曼”正是帕瓦娜早夭的哥哥。他在帕瓦娜这个年纪时,一天在街上捡起了一个玩具,其实那是个炸弹……白光闪过,“苏莱曼”从此变成了童话中勇敢的少年的名字,而这个家庭也永远地缺席了一位哥哥。
童话中象王最终把象征爱与希望的种子还给了男孩,苏莱曼回乡与族人团聚。而现实中的帕瓦娜经历了九死一生,最终疲惫地推着伤痕累累的爸爸慢慢走回家。皎洁的月光下,妈妈同样带着姐姐与弟弟,一瘸一拐地与帕瓦娜汇合。四周一片黑暗,只有大漠的风沙永恒地在吹拂。
Ⅱ 描述两个普通女孩的动画《养家之人》,凭什么拿到高分
《养家之人》拿到高分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群体。电影的强大不应该单单在于画面,配乐,情节上精彩引人入胜,透过电影去了解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环境,另外一个群体,可能才是导演或者作品最想表达的主要信息。
它用残酷现实来讲述一种群体,对于很多人来说多少都会有不关我事的心态,自然不会有太大感触,然而多少接触过(可能经历,目睹,阅读,甚至耳闻)的人则会产生大量反思与共鸣。
简单了解一下战争问题,就会深知存活是多么多么重要与幸福的事。我们的确生活在非常和平的年代,感谢祖国的伟大,更要珍惜现在的活着。
对于战争中的人们,妇女,孩子。打水,买苹果,买米,换馕,玩具,文化,甚至团聚都是多么的沉重,可能对于物质丰富的现代城市人来说,就区区一个玩具,区区一部电影而已。但是世界是如此的宏大,对于另外一个人,一些人来说,却是致命的,那还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呢。
不同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一个故事。但是是否应该去试着理解同为人类的生存态度。
帕瓦娜的童话,暴政的巨象,紧随身后的死亡阴影,看清自我的镜子,最简单的捕获生存工具,以及一颗平和而强大的内心。面对不公的生活,说话要说道理,而不是音量,能滋润你内心的永远是无声的雨水,而不是雷鸣。
(2)电影养家之人观后感600字扩展阅读:
塔利班残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过着水深火热犹如地狱一般的生活。倔强的小女孩帕瓦娜随父亲外出挣钱养家,不仅目睹了父亲被昔日的学生辱骂羞辱,更和家人目击了父亲遭到非法逮捕的一幕。
家中有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年幼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
1985年,《国家地理》的封面,《绿眼睛的姑娘》(又名《阿富汗的少女》)就是帕瓦娜的原型,也是世界苦难底层妇女儿童的标志战争照片。
当你或者你的小孩有天在大街上捡到了一个玩具,然后它爆炸了。为什么在街上捡玩具?为什么小孩都会去捡玩具?为什么会爆炸?这是帕瓦娜借一个童话故事讲述出自己亲哥哥的一个经历。很简单的一句,却是最沉重的一笔。
《养家之人》评分很多两极化,值不值高分,这个中肯一点讲,得看个人。
Ⅲ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中帕尔瓦娜的姐姐
帕尔瓦娜的姐姐为了家庭,要嫁给自己的表亲,可以看到,姐姐自己是不愿意的,从接他们的亲戚也可以看出,对方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为了家庭的生存,姐姐也只能选择牺牲自己。所以姐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家庭承担的责任未必比帕瓦娜少,只是影片中没有直接表现的机会。
该片曾得到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提名,斩获“动画奥斯卡”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尚未上映,就已经在豆瓣获得8.3的高分,成为年度最令人期待的电影。
动画电影《养家之人》(《Breadwinner》),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塔利班粗暴掌权下阿富汗的一个小女孩的经历,乱世中怀揣着一份希望和梦想,坚强勇敢,在战乱中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动画电影。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帕尔瓦娜(Parvana),在古波斯语里是“蝴蝶”的意思。故事的开头,帕尔瓦娜和爸爸在集市摆摊,爸爸曾是老师,代人写书信,地摊正中是一件帕尔瓦娜从未穿过的一件裙子,生活窘迫只能拿来出卖。
Ⅳ 《养家之人》好看吗
还行吧,感觉一般,但是说不上漂亮,笑起来可能比较可爱。至于年龄嘛,光从脸上看起来(从图片拍摄角度上看),确实给人不太成熟的感觉,好像才十三,四的样子,主要是她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就这样,没办法。而从总体上看(包括身材等),感觉有18,19的样子吧。如果他是你女朋友的话,建议你让她留长发,化点装,打扮上可以成熟点,这样看起来比较好。不过,说实在的,也不需要太在意别人说的,自己喜欢就行,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同的。
Ⅳ 动画电影《养家之人》好看吗
安吉丽娜·朱莉将担任动画片《养家之人》(The Breadwinner)的制片人,影片改编自加拿大同名畅销小说,作者是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影片由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女导演诺拉·托梅 (《凯尔经的秘密》)执导,Anita Doron 执笔编剧。
由格朗伍德出版公司出版的《The Breadwinner》小说已经印刷了超过15年,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许多中学被推荐阅读。作者德宝拉·埃利斯( Deborah Ellis)最近完成了这个系列中的第四本书《我的名字是帕尔瓦娜》,累计销售量超过250万本,包含25种语言。到目前为止,埃利斯已经将超过100万美元的版税捐给了阿富汗的“加拿大妇女互助”慈善机构。该书最近获得了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尤萨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的赞赏,她对《纽约时报》表示:“《The Breadwinner》提醒我们,世界各地有多么勇敢和强大的女性。”
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2017年是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的第四十三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的获奖影片被称之为“奥斯卡奖项的预测版”。
Ⅵ 养家之人看得懂吗
高分影片很难看得懂的
Ⅶ 养家之女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阿富汗的动画片《养家之人》,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位十一岁小女孩帕瓦娜为了救出被诬陷入狱的父亲,勇敢冒险的故事。
不看电影真的不知道,现代文明社会,还存在着这样的国度:女性没有父亲或丈夫的陪同,不能够出门,否则就会被其他男性毒打、掠走、强奸。商店也不能卖货物给女性,如果卖货物给女性,店主就会惹上大麻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帕瓦娜一家,唯一的男性还被人诬陷入狱,家里除了母亲、成年未婚的姐姐,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弟弟,没有了经济来源,不仅仅是缺米断炊,连喝口水都成问题。
无奈之下,帕瓦娜女扮男装,出门挑水、采购食物。就在她的性别由女“变成”男之后,她的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可以自由的奔跑在满是废弃坦克的沙漠里、可以怀揣翻过沙漠去看大海的希望、甚至可以读信写字维持全家的生计、可以交到朋友了。然而“男性”帕瓦娜越是自由,就越显得女性不自由。
但何止是女性不自由,在这样一片被战争蹂躏的土地上,没有人是自由的,那些欺负女性的男性,转眼就被拉去了战场,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故事的结局,帕瓦娜救出了父亲,姐姐和母亲也从坏人手里逃脱了出来,但是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看似是新的开始,却又那么悲凉,一家人最后团聚让人看得温馨又心碎。
Ⅷ 电影《养家之人》如何从小众成为击中观众泪点的票房黑马
觉得重要的是因为它结合了实际,深入了人心,所以才能够让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Ⅸ 电影养家之人结局怎么了
结尾处,并没有给出一家人的最终结局。
因为写的太过圆满,虚无。写的太过真实,心伤。所以不如不写,让结局就停留在回家之路,让现实还留有一丝丝的温度。
以电影寓言世人,帕瓦娜绝不是活在动画电影里的人,她的故事也不是杜撰。现实远比电影更加不堪,珍惜每一天,幸福经不起比较。
Ⅹ 怎么评价养家之人
《养家之人》评价在第90届奥斯卡提名的动画长片中,该片虽非最优秀的一部,但是它勇敢而独特地用动画的肩膀,担起人间大义。故事讲的是悲惨世界,但不止于悲惨,它还讲述苦难中明亮的心灵,在正负对撞的世界里,放射出动人光华。
该片对世界的贡献,是它把远方最绝望的生活,最细小的存在,用言简意赅的动画,在人们面前活一遍。这个故事当然也能用真人实景拍,但更重“意”的手绘,出人意料地承担起更广阔、更透纸背的叙述。
在动画的光影中,人们再次近读了阿富汗的血泪,理解这世界上那些没有出路的生活,另一种悲欢的度量衡,如此卑微又如此强大 。(大众日报评)
剧情简介
11岁的帕尔瓦娜,在喀布尔拥有贫穷快乐的家。她的家是那么的拮据,风沙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虽是个破家,却有干净灿烂的梦。开明的教师爹爹教她和姐姐识文断字,给她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
(10)电影养家之人观后感600字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帕瓦娜
倔强、勇敢的小女孩。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她的爸爸被迫害入狱。虽然塔利班不允许女人工作,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伪装成男孩,化名“奥狄什”(意思是“火”),出门打工挣钱。她还学着父亲的样子,给一家人讲述古老传说。
2、努鲁拉
帕尔瓦娜的父亲,以代写书信养家糊口。和平时期曾是一名教师,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他思想开明,不顾塔利班禁止妇女受教育的命令,教两个女儿识文断字,给孩子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故事,让他们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拥有灿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