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祖国的花朵影评700字
《祖国的花朵》 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祖国的花朵》。这时一部很古老的影片,还是黑白的,不过,这部影片很好看,而且很感人。
这部影片讲的是两个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在在老师、同学和解放军叔叔的关怀和帮助下成为了少先队员。一个聪明、能歌善舞却不合群的小女孩和一个爱动手做模型却不爱学习、淘气的小男孩没能带上光荣的红领巾,他们很失望也很伤心;虽然知道自己也有不足,却又不愿改变。在老师的指点下,他们的中队长(班长)带领着其他少先队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帮助,还有解放军叔叔的书信鼓舞,这两个掉队的同学开始接受同学、改变自己并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在第二年的六一儿童节顺利地加入了少年先锋队。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帮助身边有困难以及需要关心的人,只要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你就应该尽力去帮助这些人,如果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你,那么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帮助他们哟!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呀!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更加让自己成为一名团结、友爱、有集体荣誉感的好学生,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⑵ 花战电影观后感
《花战》改编自鬼冢忠以日本历史传说编写的同名原著小说,这部电影描述16世纪后叶,织田信长于本能寺倒下,天下第一之座让给了丰臣秀吉,战乱时代终于结束。
不过,秀吉实施的高压政策却让人民十分痛苦。在这之中,有一名叫池坊专好的僧侣挺身而出,将以美丽的花朵为武器挑战秀吉。
花,即用花朵战斗、花朵的复仇,代表了影片最后専好抱着被处死的觉悟借一个插花作品向秀吉进言一段,也是片中最高潮部分。其实若详细分析的话,这花其实不光指贯通全片的花道,还有茶道,绘画等多种艺术日本艺术形式。
战,则也不仅仅有艺术与强权对抗之意,它更代表着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自我的追求。也许是凭借艺术与他人达到相互理解,并达成自我的至高追求之意吧。
⑶ 《花儿》观后感
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做《花儿》。这次虽然是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但我依然有很深的感触。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花儿的姑娘想把她考上师范大学的消息告诉她失散多年的母亲,为此她来到了顶平村。她看到那里的学校没有老师,为那里的孩子感到可惜,于是,她决定留下来当老师。花儿在当老师的时光里却依然不忘寻找她的母亲……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感动。因为片中的花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本有机会去读大学,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而她却放弃了这宝贵的机会,选择教书。她不管这里的环境多么艰苦,还是坚持留下来,因为她既然选择了教书,就应该继续教书,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她努力着、奋斗着。她为了让学生们有好的学习用品,她拿出自己的钱为学生们去买铅笔、画板……
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贫困山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伙伴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捐款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让我们向贫困山区的伙伴们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⑷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一场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宣讲内容是拉齐尼·巴依卡舍己救人的事迹。诉者悲痛,闻者泪目。巴合提亚尔·其拉克眼眶湿润地向记者说:“他就是护边员的模范,是我今后做人的榜样。”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接壤。高原之上,山峰林立。一个个山口,则成为了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这里,也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牵挂的地方。
作为世世代代在帕米尔高原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祖父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自然地,拉齐尼·巴依卡从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传承了“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守边。边防线上的界碑、河流、山沟都留下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足迹。
一家三代,戍卫边疆近70年,拉齐尼·巴依卡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为“高原雄鹰”。他生前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称号。而他对一家三代所做的事,却用再朴实不过的词句来形容。
“是共产党和政府让我们这里的牧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为国护边,是做该做的事。”
拉齐尼·巴依卡的脚步停在了1月4日。为营救落入结冰河水的孩童,拉齐尼·巴依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1岁。
⑸ 《花儿怒放》观后感100分
电影《花儿怒放》观后感:和花儿一起成长 (2007-03-06 23:16:25)
和花儿一起成长
---电影《花儿怒放》观后感
2007年3月5日
2007年新学期开学初,我校安排的教师培训是观看电影《花儿怒放》。这个电影曾经在网上看过,但是通过大屏幕看又是一个感觉,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正如电影介绍中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丁天带着一份赤诚走进一所初中成为初三(4)班的班主任。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现班级的两名问题学生在间操的时候跑到学校顶楼上玩耍。他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了楼去叫他们下来,谁知道两个孩子却把他扔在顶楼上跑了。
接下来又有一系列状况发生,爬上屋顶的两名孩子之一施浩考试作弊被发现;施浩用电脑做了一张假的三好学生证书欺骗父母,用骗来100元和马俊去上网;因为马俊被人欺负施浩和别的学生打了起来……可以说每个班级都有像施浩这样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痛的学生,老师教育他们的方法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暴风骤雨的批评和找家长、写检查之类的处罚,然而我们看到丁天却没有这样做。他约施浩在走廊里面谈心,故意晚去了一会,见到施浩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按时到这里,老师奖励你两块巧克力。”接下来说你打架老师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敬老师,我再奖励你两块巧克力;因为你打架是为了马俊被人欺负了,你关心同学,我再奖励你两块巧克力。我们看到施浩一连吃了6块巧克力后,马上把嘴捂上说:“老师我错了”。丁天最后说:“你勇于承认错误,我再奖励你两块巧克力,留着回去慢慢吃……”这实际上是我们所熟悉的陶行之三块糖的故事的翻版,然而我看了以后却不感觉老套,因为片中丁天这种奖励实际上是批评的另一种方式。像施浩这样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已经习惯于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了,再严厉的话对他来讲可能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激发他的敌对心理,而丁天用糖果来拉进了和他的距离,用表扬打消了他敌对的情绪,最终可能因为施浩吃了过多的巧克力,再也吃不下去了,于是他主动认错,不管这是不是他真心的,至少丁天用糖果安抚了一个敌对的孩子的心,也无形间向他的心灵走近了一步。这其实正是教育的一个法则: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站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从他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当然转化一个差生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施浩表面上认错了,课下依旧去上网游戏,最终因为欠网吧的钱而被打,恰巧这时候丁天路过,解救了施浩,替他还了钱,并且因为网吧的人出言侮辱施浩,而去和网吧的人理论、打仗。事后我们看到施浩这个做错事情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桀骜不驯的劲头,低着头跟在丁天的后面,对丁天的一切教训都应声点头,这时候他已经彻底被丁天折服了。我们除了感叹事情发生的巧合性以外,还会发现其实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其实就是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伸出双手拉他一把,他会记住你一辈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学生,但至少要具备一双慧眼去发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和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实际上是最需要我们付出关心的,关键时刻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话语也可能使一个干涸心田获得滋润,而我们的爱心正是能够让花儿开放的春风和雨露。
影片中的马俊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连家长都认为他很笨,而带他去做智商测试。这个孩子懦弱自卑,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和做人信心。然而丁天却始终坚持马俊并不笨,他发现马俊很爱好画画,就鼓励马俊继续学画画,还帮助马俊把画送去参加画展,不久马俊的画获了奖,这极大的鼓励了马俊,让他找到了自信,从前什么都不敢做的他终于在课堂上举起了手。而在最后丁天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马俊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服校长让丁老师留下。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优点,只要我们找到他的闪光点,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信心和进取心。
影片中还探讨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抓学生成绩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丁天带领学生搞研究性课题,但校长要求他在搞课题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成绩抓上去,摸底考试必须是全区第一名!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比喻:进行素质教育是让教师带着升学考试的枷锁跳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面对观念陈旧的升学考试,最终的结果还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这实际上是强人所难了。难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行了五年之后,绝大多数老师又走回到抓成绩教学老路上来了,升学和评价的机制不改变,光转变教师的观念又有什么用?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光凭我们的爱心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们的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摆脱单纯为了升学而教和学的压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尽管影片并没有为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矛盾做一个合理的解答,但影片却借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满怀热情的丁天因为在全年级摸底考试中没有完成校长的规定成绩指标而受到打击决定离开学校,就在这时候,他的学生们以一场精彩的演出为他赢得了继续任教的机会,最终他以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花儿怒放》,而且和他的孩子们一起把它拍成了电影。他的学生们最终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始了花儿新的人生。
这是一个只能出现在电影当中的完美结局,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家长所共同期待的结局。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真的到来吧!
也许,所有那些经历过学生时代并对这段经历充满回忆的人,所有那些将这段时光仍然作为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
⑹ 祖国的花朵观后感300字
我们学校为了提前庆祝国庆节,让我们依年级次序去阶梯教室看了一部名叫《祖国的花朵》的电影,这部影片是1955年拍摄的。既幽默,又让我们在里面悟出了很多道理。
下午,唐老师把我们带进了阶梯教室,教室里闹哄哄的,但一听说我们还要评分,里面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了两个同学,他们是经过什么样的事把的自己的成绩提高的,怎样当上少先队员的。
他们两个之所以会变优秀,是因为同学们很团结,还乐于助人,比如他们班的其中一位同学——江林,他是两个主角之一。江林原本学习很差,也很贪玩,于是,有一位同学就主动去帮助他。一天,放学之后她就到了江林家,和他一起做功课,如果江林遇到什么困难,这位同学就会给他讲解,就这样,经过这位同学的帮助,最后江林终于有了一些变化。
还有一次,江林的妈妈生病了,江林忙得不可开交,自然就没有时间去写假期作业了,同学们就去帮他做家务,江林就做假期作业。经过大家的努力,他的作业终于完成了,他妈妈也渐渐好转起来。
他们的这些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要是我们班也能像电影里的班级一样,那我们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团体。
⑺ 《鲜花》观后感
鲜花观后感?你的问题能不能详细有点?是在写文章?国产的鲜切花太多了...家庭常用插花_康乃馨母亲节的象征,代表伟大的母爱。花期很长10-20天,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根会烂掉。百合品种很多——西伯利亚(香水百合)白色、马可波罗白粉色、黄天霸淡黄色,象征着百年好合。需要深水养。玫瑰品种——玛利亚粉绿色、戴安娜粉色、黑玫瑰,爱情友谊的象征。需要深水养。以上一年四季都有。现在市场上市的——牡丹、绣球、蝴蝶兰、马蹄莲。
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部具有鲜明色彩感的电影。红、白、蓝是诸多色彩中的主色调。红的是人物的形象,灯火照映下的拉齐尼、朗诵作文的都尔汗红色的民族服饰,还有鲜红的国旗及醒目的“中国”石刻,这些符号都充满鲜明的象征意味。
白的是雄壮的帕米尔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域高原,遍布着拉齐尼巡边的足迹,这里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大山和圣雪代表了一种崇高感,让人想起一位诗人的赞叹:“高原如猛虎”。蔚蓝的天野,浩渺而深邃,一只雄鹰翱翔天宇的形象反复呈现,它是拉齐尼精神驰聘的世界,是由衷的赞美,也是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升华。
深挚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昂扬的家国情怀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主旋律。这种叙述难度来自题材的重要性。它算不上“大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会让观众误以为进入了“生活流”的叙述当中。
人物对白充满了生活气息,童年的拉齐尼就耳濡目染,爷爷、爸爸巡边护边,刘红军为了救助拉齐尼,在亲人即将团聚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感人事迹都是通过镜头语言娓娓叙说的,在全新背景下对人物进行光的描述。拉齐尼祖孙三代巡边护边,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思想传播到下一代
⑼ 花芯电影观后感
花芯电影表达出了灵魂深处的寂寞。
《花芯》讲述了女主角园子(村川绘梨饰)在随丈夫(林遣都饰)转职到京都后,与一名叫越智(安藤政信饰)的男子相遇并陷入恋爱,其实越智是丈夫转职后工作地的上司,在得知妻子与上司偷情后丈夫雨宫则饱受嫉妒之苦。
园子像典型的“爱无能”,她的内心空洞茫然,发生任何事都激不起感情,她像是与这世界隔着一层玻璃,无法真正爱上一个人,也无法享受被爱。
通常男女之间相互靠近,多半有着容貌、能力、情绪价值等等种种理由,然而很少有人会说,我跟她他在一起,是因为爱,爱她他的一切,无论是优点还是缺陷。
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难以被抓进手心,特别是对园子这样从小生长于缺爱家庭的人来说。她残忍地伤害了一心爱自己的雨宫,同时也将自己陷入一种可悲可怜的境地,她的世界,一直都是一片灰暗。
⑽ 2016顺义鲜花港观后感150字总分结构
我冲着香味埋下头去,一朵大如海碗的菊花,珐琅掐丝般的花瓣,紧护着花芯,由内向外,欲拒还迎地一缕缕一层层曲卷着张开,花色由赭红晕染渐变成极浅的黄。我可能从未与一朵菊花如此接近过,花瓣上芊细隐约的纹路被放大成通道,我相信跌入这些通道,就会获得她神秘的美艳。当时的情形,以王家卫式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二十三秒之后,我会喜欢上了另一朵花。
我抬起头来——实际上,是一只唐突的胖蜂冲过来打扰了我和这朵不知名的异色菊花之间的秘密沟通。在吃了一惊之后,回头发现已经完全跟同伴们走散了,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去各寻所爱了。
这里是位于北京顺义区杨镇的北京国际鲜花港,时维九月,岁属三秋,最后一季鲜花展以菊花之名在此开幕,我和一群朋友闻讯而来,意取今年最后一季的花事。实际上此时园中并不只有菊花,成片的马鞭草、鼠尾草、醉蝶花各据一方,分庭抗礼,争奇斗艳。在这里,移情别恋是要被原谅的。人的感官中,视觉是最快速的感知,当你刚刚喜欢上一朵花,马上又发现她周围没有一朵逊色于她,抬起头来,这种喜爱一圈一圈地扩大,你的周围,成千上万,姹紫嫣红,冲击你的视觉。这种喜爱,由“她”变成了“她们”。 可能是受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响,菊花给人一种错觉:有秩序的金黄。其实不然,菊科植物有2万多种,是双子叶植物中最大一科,即使作为观赏的菊花也有3千多种,最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由北京国际鲜花港南门进来,是为“花神广场”,面积开阔,由几何形花池格成规则的排列,分种各色菊花,构成图案,是典型的欧派花园布局风格。不过菊花却自古就是中国人喜爱的花卉,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从陶渊明以来,文人赋于菊花清幽,高洁的象征。其实不止文人墨客,民间百姓也极爱菊花,仅仅是最朴素的审美——菊花大朵芬芳,花色艳丽且花形巧妙——就已足够招人爱了。当下园中菊花花期只算是“半盛”,估计全盛期要到十月初吧。但半开的菊花最是娇艳,鲜嫩可人。也有提前怒放的,大如碗口,或金黄、或雪白、或淡紫、或赭红;花瓣则如丝、如片、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