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寰宇地理之郑和下西洋观后感
公元15世纪中叶的一个黄昏,一位满鬓苍白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正穿过非洲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的厄加勒斯特角(此地距南极圈仅差25度),仰望着碧海蓝天,指挥着大明船队千帆齐发,顺风破浪,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继承先帝的遗愿,向着海的尽头——神秘的欧洲大陆进发……这就是宏篇巨制《郑和下西洋》的大结局。
其实,电视剧的艺术化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真正的历史上的结局更让人为之心痛,63岁的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中灯枯油尽,病逝于古里,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以及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因此终结了。
刚刚接触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吃过晚饭,无聊的翻转着手中的遥控器,当画面定格在这部戏的时候,并不是郑和下西洋,而是从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开始。从此,晚饭后少了散步时间,却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风起云涌的时代,很久没有被一部电视剧这么吸引过了,我仿佛也成了架空历史的一个人物,追随这些英雄人物重温明朝那些事儿。
这部剧中最浓墨重彩的就是朱棣和郑和两个人物,明成祖朱棣其实是叛乱起身,夺了侄子的皇位,但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却以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以反对他的人。永乐新政,力排众议,创郑和下西洋之壮举,前无古人;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中国古代最全的一部网络全书;疏通京杭大运河,利国利民;迁都北京,鼎定北方之天下。单是前两项,就足以堪称千古一帝!不在唐宗宋祖之下。看来,历史功绩的确需要后人来评说。永乐大帝,马背上夺天下,不亚于其父朱元璋,马下治天下则更胜一筹,刚柔并济,仁威并举,单凭一己之力创造了赫赫有名的永乐盛世。大明船队正使郑和,忠心耿耿,早年追随燕王屡立奇功,从一个少年才俊成为为一代航海家、外交家,成为万世之楷模,千古之人杰,七下西洋,开辟多条新航线,远播中华之文明,成为我国对外航海、国际贸易之鼻祖,其开创的海上瓷器之路堪比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之桥梁。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使的万国来朝,不仅前无古人,而且直到600年后,才有一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卫舰队到达当年郑和早就造访的非洲东海岸去剿灭索马里海盗。更难能可贵之处,郑和出身本是一个太监,七尺男人尚不足以办到,更何况一个不健全的男人居然创立不世功勋!正如剧中明成祖指着大海对郑和说:“朕要赐你一片天,一片海,要赐你一个万世功名!”果不其然,600年过去了,无人不晓郑和,无人不敬郑和,再过600年我想也是如此。
故事的最后有些伤感,60多岁的明成祖在第五次御驾亲征漠北时病死在行军途中,年老力衰的郑和也被打入大牢,在宣德皇帝即位时才被重新起用,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时病死在路上。这两个英雄人物心心相犀,无不让人潸然泪下,但同时又给本剧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
唐国强,饰演过雍正、毛泽东等伟人,无不栩栩如生,由此声名大震,此次饰演永乐大帝,亦是画龙点晶,没有人知道朱棣到底长什么模样,但这个形象从神来说更是入木三分。罗嘉良,本是香港一小生,此次饰演郑和,无论从气质上还是形象上,让人感觉十分贴切,感觉比真实的郑和画像更逼真。
这几年,荧屏上总是会过多的讲述那个辫子王朝的故事,孰不知,一个较少为人报道,很神秘但却辉煌灿烂的明王朝更值得我们去探询、去追溯……他是继唐宋盛世后,长达几个世纪乱世纷争、外族入侵之后第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日月为明,星光璀璨,不仅诞生了大航海这样的壮举,更诞生了四大名著这样流传千古的光辉著作,虽有恐怖的东厂西厂、残酷的皇位之争,更有无数的文人骚客、才子佳人的传说,由于后面是长达300年的满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这个夹在中间的这个大一统的汉人朝代更值得人景仰,留恋。我想当年明月的红极一时,也是受益于此吧。
1405年,郑和就张开了下西洋的巨帆,虽然其中有着去寻找朱允炆的目的,但是船队带来的却不仅仅是这些,郑和,一个可以写进世界航海史的人物,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足足60年,比麦哲伦发现新航线早了足足80年,如果这只船队可以走的更远,如果明成祖和郑和可以活的再长一些,中国,可能就不会陷入后来长达数百年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郑和对皇帝语重心长的说:“陛下,财富来自于海上,威胁,亦来自于海上啊。”同时代的泰西(如今的西欧和南欧)已经开始了航海的尝试,虽然当时他们的造船技术还不如明朝,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几百年后,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攫取了无数的财富。
当然,历史不可以假设,好在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的民族,今不比昔,国力渐渐强盛,但是郑和的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那就是:开放、进取! 我庆幸生在中华,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够挺起自傲的头颅;庆幸生在当今这个时代,靠着祖先载下的大树,畅享和平。
停笔沉思,夜不能寐。恍惚之中,我仿佛也同郑先生一同站立在甲板上,劈波斩浪,直挂云帆,去探寻那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
② 麦哲伦的发现为疯狂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如何评价麦哲伦的伟大发现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③ 麦哲伦环球航行讲述了什么
麦哲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环球航行迎合了时代和人类的需求。从当皇后侍童的时候起,航海梦便深埋于他年幼的心里。航海,是他一生的梦想。他的航海之路充满了艰辛曲折,与此同时也带给他自己和世界巨大的殊荣。环球航行的成功,使一个英雄的梦画上完美的句号。
④ 《麦哲伦航海纪》
《麦哲伦航海纪》 “各种各样的感情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或者因为灵感,或者因为感激,更或者是因为苦恼、愤怒和忧伤。都能够燃起写作的激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好奇心,想通过写作来探究人们的心理需求。至于那些性质可疑的动机:虚荣、贪欲、自我欣赏等等,也会时时刻刻地刺激我们写作。而我,非常清楚之所以写作这本书的原因,它出自一种多少有点不平常、而又萦绕不断的感情--羞愧心。” 这是斯蒂芬·茨威格《麦哲伦航海纪》序言中所说的最初几句话。作者乘坐着豪华邮轮跨洋旅行,在尽情享受着舒适休闲的时候,突然想到最初航海的勇士们,是他们第一次发现了浩淼的海洋,发现了一块又一块新的陆地,他们乘着小帆船去探询神秘莫测的远方,茫茫前途不知所终,在无边无际波诡云谲的大海上听任狂风暴雨的摆布,经受着千难万苦的折磨,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更难受的还有身处汪洋里的那种绝对孤独无依的寂寞,而死神随时都会以各种面孔从水上和陆地上向他们袭来。想着海洋征服者们的最初航行,作者就为自己的焦躁尽情感到内疚。 就是这种羞愧心,使作者在船上阅读了人类探险史上的事迹,而费尔南多·麦哲伦的功迹肯定是无与伦比的。 我也是带着这种羞愧心来阅读这本传记:自从中学文理分科之后,我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掌握仅限于几场局部战争发生的地方,对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了解就近乎停滞;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了解甚少,我只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对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并不了解,也无从知道人类是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当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完成探险的过程之后,我们后来人居然对此一无所知! 麦哲伦是葡萄牙的贵族,在他开始环球探险的27年前,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发现的美洲大陆就是梦想中的亚洲大陆。麦哲伦在环球探险之前也完成了数次远航,积累下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当然,他的远航都是沿着非洲的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最南端的好望角,然后再依非洲的东海岸航行,穿过印度洋,到达印度或者更远的东方。 我也第一次了解到,胡椒、桂皮和生姜这些今天看来极其普通的调味品,在十六世纪,竟然达到如此昂贵的程度:胡椒粉是以颗粒来计数的,且与等重的白银价值相等,胡椒甚至可以代替金银来记账,可以来置土地,办嫁妆,甚至买下一座城市。这样昂贵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货物转运的不易。马来西亚的奴隶采摘下来,阿拉伯商人买下货物,运到马六甲,再运达印度的港口,绕过阿拉伯半岛的南海岸,来到亚丁,然后抵达红海和埃及,开始陆地之旅,经过炎热沙漠的长途跋涉,运送到威尼斯,然后翻过雪山、到达西方的零售商那里,这个过程,至少是两年的时间。 即使经过如此漫长的过程,香料贸易仍然是最挣钱的行业,一队货船,如果五条船中有四条连同货物和船员沉没,只有一条返回,仍然有可观的利润,但是阿拉伯人不允许西方的船只在红海上航行,这是西方要急于摆脱这种控制,采取强力措施的原因。 麦哲伦的航海探险可以说就是因为这种商业上的冲动,并不是要开拓文明的疆界。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方人一直试图穿过美洲大陆,直接到达亚洲的香料之岛,但是各种尝试都失败了,不论是向南美洲的南端航行,还是向北美洲的北端航行,人们碰到的似乎是一堵泥石墙,但是名不见经传的麦哲伦突然宣布他知道一条穿过美洲的海峡,从这本传记中我们知道,当时麦哲伦所掌握的这个秘密是在南纬40度附近,后来证明这纯粹是一个错误,但是错误常常是引导人们进行探索的力量,许多发现就是在错误的引导下才开始探索的。 麦哲伦在自己的国王那里碰了壁,葡萄牙国王不相信他的说法。他只好投奔西班牙,他的这种说法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相信,于是组建了一支由五艘帆船组成的探险船队。 我依据这本传记,在一张大比例的世界地图上,模糊地标记出了麦哲伦的探险历程: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口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特内里费岛,然后从这里开始,向着大西洋的更西方航行,一直抵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然后沿着南美洲的东海岸向南行,试图在南纬40度附近找到穿过美洲大陆的海峡,事实证明错误之后,这个沉默寡言的小个子舰队司令,镇压了异国船员的暴动,坚定执着地向着南方前进,忍受了南半球冬季的严寒,最终将近到达南美洲的最南端才发现了今天称之为麦哲伦的海峡,然后到达风平浪静的太平洋,最后抵达今天的菲律宾。 事实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并没有完成,他为了扶持一个忠于西班牙的土著君主,卷入到一场致命的当地人争端中,在马克坦战斗中丧生了,但是他的舰队继续完成了环球航行。第一个实现环球旅行的人也不是西方人,而是麦哲伦的一个名叫恩里克的东方奴隶,他在几年前被人从印度贩卖到西方,麦哲伦又带着他从西方航行,到达他的故土菲律宾群岛,当他听懂当地土著人的言语时,证明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环球旅行:人可以在一个起点上一直沿着东方或西方航行,最终都会回到他的起点。 麦哲伦没有完成他的环球航行,他为之献出一切的事业看来也毫无用处,他死后,许多人尝试着穿越麦哲伦海峡,但却没有他的好运气,危险的通道,使许多人宁愿大费周折通过巴拿马海峡出入太平洋。1913年,随着巴拿马运河水闸的开通,“麦哲伦海峡”简直就是多余的了。但麦哲伦的功绩超过了同时代的人,他的自我牺牲的更加让人难忘。 “麦哲伦的功绩始终证明,人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定能把梦想变成现实。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传记的最后一句,是作者对麦哲伦的讴歌,也是作者自己的人生信条,可是他自己最后却因为对现实绝望而自杀。 这本传记写得精彩绝伦,虽然仅仅依据有限而不可靠的史料,但是凭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再加上对人生的感悟和评价,使它显得比较客观真实,“我始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我叙述的是某种虚构的东西,是人类的一个伟大的梦幻和神圣的传奇”,确实,“没有比仿佛不真实的真实更完美的事物了!”,正是英雄们完成了不可想像的壮举,人类才因此获得了对自己的信心。 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没有附一幅哪怕是简明的麦哲伦探险历程示意图,我不得不在一幅大比例的世界地图上费力寻找路线,有些较小的地名最终无法找到,我的脑海中只能显现一条粗略的英雄历程。另外还有一个缺憾,编辑竟然没有标明这本书的初版时间,我在网络和维基网络中文版上都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后来在维基网络英文版上查到,初版应该是在1938年,大概是作者遭纳粹驱逐,正在向巴西流亡的过程中萌发了灵感。
⑤ 地理大发现观后感200字
哥伦布发现美洲,
意义:
首先,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地理发现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拉开了发现新大陆的帷幕。
其次,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航渡美洲在航海史上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次航行历时 220 多天,行程往返 8000 多海里,单向行程 4000多海里,不见陆地的跨洋航行 30 多大。在此以前不管是郑和下西洋还是葡萄牙人探航西非,都是靠岸近陆的航行,都是不远离陆地的近海航行。所以,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把大航海时代的近海靠陆的远洋航行推进到远离陆地跨洋航行的新阶段,并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哥伦布首次远航还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标志着人类的航海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四,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此外也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过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国探险家的足迹很快踏遍整个新大陆。
⑥ 麦哲伦出航的启示
:麦哲伦所进行的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环球航行跟哥伦布、麦哲伦等人那个年代的航海相比,也有天壤之别。首先航行的目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目的是获取财富和占有土地,梦寐以求的是东方的香料和黄金,他们远航的源动力来自于占有更多的财富和开拓新的殖民地。而我们今天的环球航行则是代表国家、代表军队去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军队进行友好交往,宣传、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增进与被访问国家人民与军队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所以简单地说,我们今天环球航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平和友谊。
⑦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呢
麦哲伦当时的环球航行是一次远洋航行。这是一支由葡萄牙海洋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舰队,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他不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新路线,而且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此后,在他的激励下,西欧国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航海家。他们开始探索世界其他地方,从而促进了世界的交流和接触。
总而言之,全球航行将这一伟大的地理发现推向了高潮。第一次环球航行是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航程从西欧开始,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穿越太平洋,穿越南洋(马来群岛),穿越印度洋,绕过非洲,返回西欧。旅行8万公里(根据皮卡菲佩的统计,14460里格乘以5.56公里)耗时三年。它从东向西经过360个经度,到达南纬52度(舰队)和北纬43度(特立尼达),轨道面积4.22亿平方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长、最长、最宽的航行,它把15世纪初以来的大航海时代推向了另一个新阶段,即全球航海阶段
⑧ 评价麦哲伦200字历史作文
地球是圆的,大家一定都知道吧,但是是谁第一个证明了这点呢?是麦哲伦.
麦哲伦于1480年,出生在葡糖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里,在麦哲伦的时代里,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虽然人们都在说地球是圆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去证明她.麦哲伦儿16岁时假如了航海事物厅,了解了航海的各项航海事物.
他向葡糖牙国王要求给他一只船队,让他去证明地球是圆的,可是葡糖牙国王拒绝了他,然后他来到了西班牙,西班牙国王接受了他的请求,但是这次发现的所有土地归国王所有,土地收入5%归麦哲伦,麦哲伦充当总督.麦哲伦率领了一只200多人的船队,五只船的船队出发了,他们来到了一个海口,以为是南美洲的极南端,正当他们可以进入一个大样了.都大呼:"找到海峡了."可是那只是现今乌拉圭的一个海口而已,大家都心灰意冷,几名船长趁机反对麦哲伦,但麦哲伦以他的聪明机智,使船长们都没得逞.后来麦哲伦在一个地方,想利用当地土著之间的矛盾乘机占领那块土地,但是他们却因介入土著们的纷争而被杀死了,后来只有一只船回到了西班牙
虽然麦哲伦死去,但是他所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他将永远浮现在人们心中.
⑨ 麦哲伦海峡观后感
我的麦哲伦海峡观后感
五.二河马刘(同班同学不准抄袭)
这个周五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看话剧——我的麦哲伦海峡。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我。仿佛进入其中了。
有一个名叫吕小远的学生,梦想着要去麦哲伦海峡,但是他的爸爸一次又一次答应他,又一次次反悔。让他不再信任他爸爸觉得他是一个坏爸爸。他准备离家出走,他去了一个楼顶,遇见了一个老头。他以前是一个船长,现在退休了。当他们即将要出海之时,才意识到,真正的麦哲伦海峡,其实自己的理想。
我想到了很多。曾经,有多少人没有理想,没有报复。一直坚持一种“能怎么样就怎摸样”的心理。最终成为无用之才。还一些人,有理想有抱负,可是,却一直吊儿郎当,不去为梦想拼搏,为梦想努力 。也是没有用的。只有真正有梦想,敢为梦想拼搏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二战结束后,有一个德国人得到了一些小学学生写的作文《我的梦想》。通过报纸换给了他们,大家都想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不到一天就只剩一本了,他的愿望是当德国第一个盲人官员。于是,他想方设法给他打了电话。这个官员的回答令他非常意外,说:“对不起,我已经不需要它了,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只要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愿望记住十年,并且在这十年里坚持拼搏,你一定会成功。”这个故事令我深思,连残疾人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这时,我想到了我自己。有的时候,自己的小梦想从来不努力。以至于他们“夭折”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给梦想加油。
⑩ 《我的麦哲伦海峡》观后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做家长所期盼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往往忽视了孩子心里的感受,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今天,我看了《我的麦哲伦海峡》使我使我深有感触。
有一个初中生吕小远,是一个有这航海理想,一心想成为航海家,却对学习不关心的人。他非常喜欢大海和船。希望去麦哲伦海峡,他曾几次做梦自己去了麦哲伦海峡。期末考试到了,父亲吕大平希望儿子能考出好成绩答应小远暑假带他去麦哲伦海峡,可是期末考试成绩不好,被父亲取消了,小远很气愤,顶了爸爸一句,后来却遭到爸爸一顿打,使小远觉得自己再也不信任爸爸了,他离家出走了。看到小远这个举动,我很吃惊。要知道离家出走毕竟不好。
小远身无分文,只能在路上闲逛,他来到了一个楼顶,与一位有着丰富航海知识,同样与小远一样沉着于穿越麦哲伦海峡的老船长相遇,还无意中发现他是刘圆老师的父亲。老船长以自己一生的航海经历,言传身教,告诉小远要穿越麦哲伦海峡要具备自信和智慧,暗中劝告小远真正的麦哲伦海峡,其实是理想。小远沉思着,眼前出现父亲吕大平生气时狰狞的样子,小远从内心呼唤出:“吕大平。你是个坏爸爸。”这让一直跟踪小远的爸爸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他也许在自我反省…。老船长也同样在自我反省……
其实,我觉得小远离家出走是不对的,但爸爸对孩子要有所了解,不能不顾孩子感受而一意孤行,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狼爸”他虽然让自己的三个孩子上了北大,可是都是用棒子打出来的,在许多家庭中,做父母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上重点高中,上大学,并从小就以打为教育方法来对付孩子,这是孩子受不起的啊!
小远回家后,与父亲来了一次男子汉之间的对话。小远和爸爸都互相体谅了对方,互相了解了对方,有了很好的沟通,那心与心的屏障解除了,距离近了,老船长与刘圆老师之间的麦哲伦也却来越近了。
班长在生日那天把这14年来写的日记送给了妈妈,看着眼前班长的举动,我觉得她说得很对,我们的生日是妈妈的母难日,我们不能只接受妈妈送我们的礼物,我们也要送妈妈礼物。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为我的学习槽透了心。如今,看到班长这样,我要把哭泣转为学习的动力,我要努力,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要学会感恩,不是吗?
看了这个儿童剧,我不禁问自己:"我的麦哲伦海峡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