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的星星 读后感!急急急急急!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
1.《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 ,讲述的是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伊桑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而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里,伊桑因为不会读写,经常受罚,孩子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的内心感到的更加孤独、害怕。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画画也放弃了。然而,没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么的富于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一个装有小鱼的水瓶,一个水坑,甚至是书本上、试卷上的一个个的字符都能引起他无限的想象。
很幸运,伊桑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美术老师拉姆。这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赋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通过伊桑在学习中犯错的方式和重复犯的错误中发现了伊桑在学习上的困惑 ,是阅读障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更为可贵的是拉姆对伊桑实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终使伊桑从学习的困惑中走了出来。
看完这部影片,拉姆老师对伊桑深深地爱感动着我,也是我 思考应怎样来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约束能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弱。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的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认知及思考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同样的错误,学生犯错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不同。尤其对那些错误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能被错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像拉姆老师那样关心尊重学生,读懂学生真实的思想,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教育才会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教育。才会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的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移地昂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住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中,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星星。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又名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心中的小星星)后,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可能你会一昧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你可能会一味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老师口中被称赞的好孩子,你可能在想我自己的严厉是孩子学习上的动力,孩子会在未来感谢你的!
孩子会明白的,外面的竞争是很严厉,很残酷的。只要你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你会在残酷的世界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的。
但是,你现在的一昧的要求,你会让孩子很痛苦的,你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的,你会让孩子背负着过多的压力的。
在剧中,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他不会默写单词,他的算术很烂,没有人知道其实在他眼里数字和字母是在跳动中的,他分不清B跟P,他会把字母和数字反过来写,是因为他根本不能。
而不是,父母老师眼里的那样的,并不是伊夏的态度问题,并不是他的调皮捣蛋的问题。
是他根本就不能,在被父母的叫骂声中,在老师的辱骂中,他不能跟不会是同一个概念,那他为什么要承认自己是不能呢?伊夏开始逃避,他用反抗来掩饰他的不能,来掩饰他的自卑。
即使伊夏不能阅读和听写,但是,伊夏有着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的才能——画画。他的世界里,即使不能读,不会听,他也有着很强的画,很丰富的想象,色彩是他的朋友,动物是他的朋友。
但是,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Ishaan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老师、同学和父母看到的是,他的缺陷,他的成绩差的没有人可以比他还差。没有人会看到他的才能,丰富的想象,超强的动手能力,美妙的色彩感知能力,没有人知道,或许,她们是知道的,但是,没有人会在意,画画和动手能力,不能再考试中为伊夏加哪怕那么一点的分,所以,她们忽略了。
当伊夏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师们的侮辱,同学们的嘲笑,甚至伊夏还要必须应对额外的与父母分离的创伤。
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不见了。那个曾经笑容满面的孩子,不见了。那个留意美好事物的孩子,不见了。
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变得惶惶不得终日,他变得无比的自卑......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饰,他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大家总知道吧)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Nikumbh很快也发现了Ishaan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用时间、耐心和关怀,他最终帮助Ishaan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到最后,伊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Nikumbh。遇到了曾经是伊夏的Nikumbh,遇到了那个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从新从挫折中站起来了。
可是,那些没有遇到像Nikumbh的像伊夏那样的孩子,她们有事何其的不幸。
那个曾经被父母叫骂的伊夏里,那个曾经被老师辱骂的伊夏里,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是好孩子,年年第一的孩子的弟弟的伊夏,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背井离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中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因为哥哥的比赛无法看到久别的父母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我们在远离了,那个我们在埋怨教育的不公,埋怨父母的不公,埋怨老师的偏心的时候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成为了那时的父母,那时的老师了呢?
从开始浪漫天真的童年,相继带来孤苦伶仃的生活、艰难的学习压力的私立学校,最后的释放出伊夏德思想,展示出惊人的才华。
这结局也是我们想看到的。影片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太多。
影片展示的主题在于Nikumbh(美术老师)在伊夏家与父母讨论的话题。最经典的一句“家长不是在抚养孩子,而是在训练一匹赛马”我觉的这句话可以让有心的家长深思上一段时间了。
是还孩子个童年,还是像赛马一样的训练。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出人头地嘛,简简单单不好嘛!在这个社会上真挚的天真、浪漫,社会的演变抹杀了一切。
是什么,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的,看看这部片子吧!你们会收获很多的。
满意请采纳
㈡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怎么写求解答
心理学老师推荐《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时我并没有很在意,直到一个星期后的英语课上英语老师也向我们推荐,我想这应该是部很不错的电影。看完后我更加确定,这是一部教育者都该看的电影。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了一个叫伊翔的八岁小男孩,他是老师、家长眼中的笨学生,考试不及格上课不听课作业也不用心完成,特别是跟他那天才般的哥哥对比,他简直差的不像话,校长甚至认为他是个不正常的孩子。在学校的老师多次投诉下,伊翔的爸爸决定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在寄宿学校里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老师们还是只注重成绩,对伊翔的行为爱理不理,动不动就罚他到教室外面站、打手心。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使伊翔绝望了,他变得更加安静,他不再画画,他用沉默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当我们以为伊翔只能是这样时,奇迹发生了。某一天代课美术老师尼克闯进了伊翔的世界,通过观察他知道伊翔是患了先天性读写障碍才会有这样的表现,于是他用自己的耐心和热情一点点的打开了伊翔的心房,帮助他学习书本,最后伊翔重新变得乐观。
伊翔是个多么幸运的孩子啊,能遇上尼克这样的老师,毫不夸张的说,是尼克改变了伊翔的一生。尼克让我想起我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说实话我在四年级之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混过来的,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是常做的事情。当我遇到我的数学老师时,一切都改变了。说起来很奇怪,这个老师也没有做过什么特别事情,但我想他给我的正是信任,在所有老师都不对我抱希望时,是他力排众议坚持让我参加班里的培训,后来更是让我去参加竞赛。是他的这种信任让我对自己拥有了信心,相信自己有可能。也是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在后来的学习中都表现的很积极,那时朋友们都问我怎么突然“爆发”了,我想这是那位老师的功劳,如果没有他我可能还是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感谢那位老师。
所以说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种运气,作为四年后就要踏入教育事业的我们,《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给予我们的更多。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人,这不是说说就行的,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地给予关怀,就像片中的尼克一样,拥有一颗细腻的心。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更应该运用自己的力量去给孩子创造自信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是星星,闪烁着光芒。
㈢ 地球上的星星看完这部电影你对电影中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何感想
摘要 我想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 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每一个孩子的聪明都藏在孩子们 的内心里
㈣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怎么写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
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㈤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左右。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叫依夏的小男孩,整天调皮捣蛋,对学习更是提不起劲,已经读了两次三年级,却还是不知悔改,自己就读的学校已经再也无法容仍他了,尽管他的父母再三央求,也无法挽回老师的决定。他的父母很心寒,决定忍痛割爱,将他送进寄宿学校。他整天闷闷不乐,以泪洗面,认为他发亲是把他送进去折磨的,也从此不理他家人了,其实他的家人也挺难受的。
看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泪流满面啊,难怪电视剧里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从这部电影中我很清楚、很明白父母对我的那些批评都是为我好,可有时总是忍不住嘴快,与父母顶嘴。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圈着75分的试卷回家,心里充满内疚与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惧,不得已自己签爸爸的名字,最后还是被爸妈发现,面对爸爸严厉的面容,妈妈含着泪的眼神,我情绪很低落,但还是被臭骂一段,父母的骂声使我不知咋的,有了勇气顶起嘴来即使知道错的人是我,趁了一时的嘴快后,随后是一阵阵后悔。
父母为子女操心一辈子,得来的是不理解的答案,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可悲啊
㈥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20个字
“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对于
8
岁的男孩伊夏来说,
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
他正在用一
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
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
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
在班上的排名靠后,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
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
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
但在内心里,
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
到闷闷不乐,
这时,
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
和以往所见到的
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
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
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细心的尼库巴发现了
他,他的孤单,他的自闭,他的才华。他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
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
芒刺痛了他的眼睛。
“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
个词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写,
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
这些并不是普通的
错误,
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
”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
许多杰出的人物,
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其实,
在我们周围,是那些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
”
“伊桑,其
实刚刚,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说,那个人,就是你。
”他带大家去池塘边游戏,让
伊桑的才华自然显现;
他说服校长让他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
他用伊桑的方式教
会了他读写„„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比
赛,最终,胜出的伊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绘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
人手一册。
影片的最终,
即将回家度过假期的伊桑紧紧地拥住了尼克老师,
这个
改变他生命的人,片内片外无不潸然泪下。
伊桑的闪亮之处是他的画画天分,
在他大脑中有着无比的想象力。
他不喜欢
学习,却善于观察,他喜欢与小鱼、小蝌蚪、小狗亲密接触,他能把
3
×
9
想象
成地球与冥王星的战斗。
在他的世界里,
充满着幻想与神秘。
可在我们成人的思
想里,却难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闪亮之亮埋没在其种种“劣迹”中。每个孩子都
如一颗闪亮的小星,
尽管有的星光比较耀眼,
有的星光有些暗淡,
但无论得怎样,
他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伊桑只所以让同学、
老师、
家长都不满,
只是他在用犯错的方式来武装自已,
他像只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毛发来保护自已。
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欣赏他,
理解
他。假如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就会给每颗
星星发光的机会。
这部电影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洗礼,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每个孩子是不同且
独特的。我时常在想,人的出生与发展却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景象”
:它赋予了
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天分,
所谓的
“天赋决定论”
仅仅是那些遗传带给我们的与
生俱来的改变,
却不能影响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
更不能影响未来的我们究竟是
“怎样的我们”
。我想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
。
教育发展的真实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在
“自由的心灵”
上成长。
尼克老
师认识到小伊夏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并适时地予以矫正和恢复,
使得
小伊夏最终得以重回
“正常孩子”
的群体之中。
从尼克老师与小伊夏有关教育行
为的互动中,
我看到了真正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
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不仅要有爱心,更需要
的是俯下身来,
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
不要让孩子感觉那么无助,
每个孩子都会
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爱。
善待每一颗小星吧,
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的细胞,
给予每颗小星煜煜生辉的勇气。
电影的结尾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
的确是尼库巴老
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
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
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尽管我不是尼库巴老师,
但是他就是我的引航灯,
今后会
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这希望我会是我每一位学生的“尼库巴”
㈦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53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天上星——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我喜欢看电影,电影里的故事会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让我郁闷.电影里的每个镜头带给我的是思考,思考电影故事里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印度电影,近几年的印度电影很有深意.
电影的男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孩子伊桑,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但是却奇思妙想的孩子.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彩色的,是可爱的,是会动的,他会观察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整洁更感兴趣.而伊桑在学校,似乎什么也做不对.但是这个孩子在绘画上确实一朵奇葩.他总是能创造出异样的图画,美丽的色彩.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就是那个世界的国王.就想影片中的伊桑.或许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根本无趣,无法理解,甚至有几分荒诞怪异,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如今的社会里,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思想,所以都培养成一种成绩优异的人才是不可能的.我经常能看到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差而严厉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丧失自信心,自己最亲最近的父母都抛弃了自己,他们更可能会自暴自弃.也许你的孩子并不是学习的天才,但他可能在绘画方面在音乐方面有更大优势.所以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可行了.
想想自己带的班里的孩子,他们性格各不相同,时常会惹我生气,但是想想.谁又知道那个整天在语文书上涂涂画画的孩子以后不会是毕加索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成天拿各种东西混合研究的孩子以后不会是爱迪生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拆了手表尝试自己拼装的孩子不会是爱因斯坦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孩子不会是下一个J.K.罗琳呢?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或许有时候会让我像救火队员一样忙得焦头烂额,但这却是生命存在的最好证明.
㈧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哪些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同时它也能够发人深省。 电影里讲的是一个名叫伊桑的7、8岁小男孩走向成功之路的过程。他和常人不太一样,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常常上课捣乱,然后他的家长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
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最后被爸爸发现了骂了一顿,直接把伊桑送进了寄宿学校。
刚刚进去,他十分害怕,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或许成绩不理想,或许玩物丧志,或许冲动叛逆,如果用固化的评判标准,或者从成人世界的视角强行干预,打着“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口号,就会显得那么突兀。我们应该用爱去感化孩子,唤醒孩子。
教育本身是爱的传递,当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深深的爱,就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但并不是说每个孩子的认知发育总能保持一致。
有的孩子对于某些知识的认知和表达要晚很长时间,就像伊桑一样,这都属于正常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像尼克老师一样有耐心,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我们需要他,他是独一无二的。爱会让他无比坚强,会让他克服重重阻力,努力成长。
㈨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伴随着笑和泪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里面的剧情所吸引,同时也被震撼到了。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完影片,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学到了“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班级中,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但是对于那些相对特别的孩子们,应试着去读懂他们。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是尤为重要的。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地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
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快乐。
来自印度超级天王阿米尔罕自导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以平实的手法以及让人动听的歌曲,还加上充满童趣的动画,让观众进入小主人翁伊祥的阅读障碍世界。
阿米尔罕以小男孩伊祥的眼睛直视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他没有猛烈的控诉制度上的不完整以及家长在学习时的缺席,反而以诚恳、包容的笔触提供亲情与教育层面上的不同思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