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
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
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1)战争电影观后感老师评语扩展阅读:
观后感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Ⅱ 关于战争片的观后感的好词、好句、好段
漫天的降落伞如同决战的前奏,震耳的炮声让整个世界震动,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东边的天空。坚固的掩体里,德军士兵瞪着通红的眼睛,机枪怒吼着,盟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迎接德军的枪弹,一批接着一批,鲜血染红了沙滩。
这一个24小时内,有多少无名英雄就此长眠于法兰西的诺曼底。巴顿将军和蒙哥马利元帅激情的演讲背后又是多少的生灵涂炭。
希特勒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一瞬间化为乌有,他的几十个装甲师甚至没有来的及投入战斗就已经被迫退到了第二战线,隆美尔捶胸顿足,纳粹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一战中有凡尔登铰肉机,二战中也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的,这两场战争都要比这场战争惨烈的许多。然而,没有战争是不惨的,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每个小伙子的心里,都存有美好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但是战争却使他们生死相隔。作者并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他们的家人,但是他们胸口的一张照片,脖子上的一个挂件,眼神中的一丝不舍,无疑都是亲人和爱人的缩影。
多少年后,当我们漫步在那场战争的发生现场,硝烟已经弥散。天空的淡蓝,海洋的广阔,沙滩的洁白,令我们已经无法从中看出曾经的血与泪,然而,十字架在倾诉,那个悲怆的故事,小草在比划,描述那个凄惨的瞬间。
这就是战争。战争有能力改变一切,但是阻止战争却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历史没有对与错,盟军战士是勇敢的,德军将士也同样勇敢,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悲剧,因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非正义的一方,他们选择了失败,不,也许我们不能说是他们所选择的,历史是无法被选择的,只能说,他们无奈的被历史选择,然后又被历史所遗弃。
我不知道在未来人类是否还会选择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战争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能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人折腾人,人折磨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何时才能是个尽头?我无从知晓,只能为和平祈祷,祝福……
给满意啊 骚年!!
Ⅲ 战争电影观后感的评语
一直都想看《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了。或是太忙,或是不记得。刚好我们这次的思修课要求写其观后感。这样我们寝室就专门抽出一个晚上在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
说实在话,看过以后,我并未对这部影片本身有多少感慨之处。当然我不是影评家,对于影片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我没有多大的兴趣和能力去评价和分析。但作
为一个观众,像大多数而言,看的过程也是个数数的过程,数什么呢?其阵容之大,明星之多,也许是这部影片的亮点所在啦。那为什么如此多的名人大腕愿意参与
到这部影片的拍摄,并以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小角色而骄傲呢?
当然不是因为这部影片的导演有多厉害,而是在于这段历史。
对于这段历史,我想很多人都能滔滔不绝,因为里面有太多的故事,或是让人振奋,或是让人激动。。。。。。
回顾过去,自抗日战争结束后,我们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想全国人民都以为黎明已经到来,可这却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由原来次要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政权和胜利果实的争夺,但他们的方式和手段却是决然不同,国民党为了一党独裁,开始大
肆残害民主派人士和共产党员。像影片中所演,闻一多先生在讲台上对着那些进步人士慷慨激扬的演讲。大声号召着“反对分裂,要求团结”这无不让人感觉到振奋
和激励人心。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却在演讲后被国民党分子乱枪射死在巷道里。我想对于处在民主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是无法想到当时的黑暗的。有的只是
对这种画面的愤慨而已。
对于民国以后的历史,我是比较感兴趣的,看过很多这个时期的史料、人物传记和影片。因为这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的年代。不管在文化上,思想上,还是生
活方式上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是现代生活的雏形。其人们的复杂性是让人难以分析和解释的,是一种很微妙的联系。我想也许是因为其矛盾之多,在这个时期
而一并而出吧。
对于当时的四大家族,掌握了民国大部分的财富。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作为督员来到孔家,当时孔家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不顾国家的
危难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经济一片混乱,物价横飞。蒋经国看到此景,也想整顿过,但蒋介石告诉他:整一个孔家有什么用呢?整个民国都这样啦。当然这有些
艺术色彩,但确实是预示着民国大厦将倾的趋势。的确,经济决定政治,一个国家的根基都没啦,这个政府也就完了。
对于这段历史,要讲的确实很多很多,每一个人物,他们的故事都是传奇;每一个事件,都能让你揣摩出许多东西来。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啦。
我想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想给人最大的视觉反差就是国民政府和共产党的环境。国民势力的中心在南方,其政府在南京,可谓物质丰富,环境优越。他们住的
是花园洋楼,其豪华奢侈之景映入眼帘。而对比共产党所在地-----延安。看到毛主席住的窑洞,看到他吃辣椒的样子,感觉是那么朴素、亲切。我想大家看了
这部影片肯定记得这么一个场景吧;当国民党空袭延安时,毛主席正在睡觉,当大家劝他离开时,他毫不在意的说:慌什么,就算真要炸,也不一定炸到我啊。虽然
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可以看出一代伟人的镇定和乐观。
这部影片,跨越之大,内容之多,情景之简约。当然是不能反映全部的历史的;我在这里一千多字的感想,当然也只是冰山一角罢啦。
7
Ⅳ 革命战争电影观后感419左右
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
1.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一部抗日战争的电影,电影的题目叫《铁道游击队》。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农民在队长刘洪和政委的带领下,与日本鬼子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他们不怕牺牲,不畏任凭艰难险阻,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
游击队员们非常勇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正在飞驰的火车,拿走敌人的枪-支-弹-药;面对那么多凶残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坚决与敌人搏斗;被捕的游击队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不向敌人透露一点游击队的秘密。
游击队员们在险恶的环境下,从不害怕,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用歌声来激励自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2.《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期间,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军常常袭击老百姓,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高老庄群众在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指导下,把家家户户的地窖连在一起,组成地道,并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会发现,并告诉老百姓下地道,让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传宝接到上级的通知,说有武工队要来,这话传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让汉*打扮成武工队的样子,去打听地道。汉*到了那,被高传宝一眼就认了出来,杀死在地道里。
敌人出了炮台,走进村子,没发现什么人,但是,高传宝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备,敌明我暗,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最后还活捉了鬼子小队长。
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过着八路军打来的生活,我想起高老庄人民和高传宝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3. 我看了《成成烽火》这部电影后有许多感想。
太原城,晋祠旁,有我成成读书郎,明德明理耀长夜……每当我听到着首《青春热血铸辉煌》我就想起来我看过的系列电影《成成烽火》。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成成烽火》真实反映了游击第四支队坚持敌后抗战八年这一历史故事。该剧共十部,讲述了成成中学师生投笔从戎、共赴国难的全过程。
山西太原成成中学成立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名校,全校师生以“明德明理、成己成人”为校训。
http://www.oh100.com/a/201206/96810.html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工委三大机关进驻成成中学,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彭真、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成成中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抗日战争的前线指挥部。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成成中学的四百余名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笔从戎,共赴国难。整建制地组成抗日游击队,转战晋西北,进军大青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华章.
《成成烽火》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之下,我们不应该放弃理想,而是应该争取实现理想的机会,最重要的,我们要极力保护好自己的祖国,信仰共-产主义,并且誓死不做亡国奴!
Ⅳ 抗战电影观后感
最值得看的抗战电影,自然是刚刚登顶票房冠军的《长津湖》。
《长津湖》,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
Ⅵ 爱国战争电影的观后感600字左右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Ⅶ 关于战争片的观后感
凡是战争片都是反应反战的,通过战争的残暴,唤起人性的思考,通过惨烈的战争场景、身首异处、妻离子散、国破家亡等等来呼唤和平
Ⅷ 写一篇关于战争片的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Ⅸ 抗战题材电影的观后感
《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掀起了加侵华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灿
灿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
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记录着这一苦难
时刻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这危急关头发出了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起抗日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号召。在国土沦丧,人民危险的阴霾中,这一号召如一声惊雷,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震响乾坤,一大批优秀华夏儿女投入了抗日的滚滚洪流。就连处在幻想中的国民党,也不得不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战呼声中,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同盟,开始了艰难的抗战。忻口会战,凇沪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虽然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奉行不发动群众的片面抗战的国民党军队却无法阻止日本侵略军入侵的脚步。由于国民党内部反动派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居然成为了蒋介石集团的首要作战任务,于是日本侵略军更加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
南京大屠杀、冀中平原大扫荡„„他们在中国的国土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罪恶事件
时间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远和平,况且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抹去
我们祖国母亲曾经遭受的苦难。抗日战争结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
但每念斯耻,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掩饰心中震撼。俄罗斯作家托尔
斯泰说过:“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们面临国家存亡的
时候,人们心中便会生腾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美,这就是人类的
精神。”托尔斯泰把这种精神称为“俄罗斯精神”。而从中国人民
的反侵略史上看得,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呢?
Ⅹ 关于战争电影的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