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应该怎么写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本文标题的原句本应该如上陈述。第一次看到这个句子,是在法国人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广告圈内幕著称的小说《99法郎》中。而这个句子的原作者、罗马尼亚裔作家E.M齐奥朗并不被大多数人熟悉。有生之年里他有意识地以离群索居的方式与世人隔绝,始终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绝一切功利和诱惑、把荣誉视作粪土,被称作“时间之外”的作家。不过在他归于尘土之后,世界还是破坏了他有生之年坚持的生存法则:他的作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并受到越来越多人推崇,已经无话可说时荣耀却为他戴上皇冠。
荣誉并非齐奥朗渴望获得的,他在书中把自己定位于永远处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开拓者,也不是终结者,而是一个永远象征着未完成的“逗号”。一篇文章中每一个逗号都代表着这个故事未完待续。在这里齐奥朗的话可以理解为他立志为未完成的梦想献身并且无怨无悔。这样的时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伟人,而需要更多人无私地选择逗号的角色,选择为实现梦想而战斗。这样的逗号精神是值得人们记忆和尊敬的,
看《时尚女魔头》的时候我不由联想到了齐奥朗那个关于逗号的宣言,只不过此处的逗号被赋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经获得过布朗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为了实现自己到《纽约客》工作的梦想她却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机会选择了康奈尔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这个朴实的乡下女孩以不修边幅的邋遢形象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面试,还因缘巧合得到了一份众人梦想中的体面工作,误打误撞成了一家蜚声世界的时尚杂志社的主编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来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机会,但对于安迪自己这无异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委曲求全。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之后,安迪不得不开始习惯给自己的每一次陈述加上一个逗号。比如说
是获得一个机会,也是放弃另一个机会;
选择了《天桥》杂志,也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可以选择的选择;
终于要升职了,但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间;
认为自己没有选择,但实际上是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我原来叫安迪,不过现在我的老板给我起了个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气用事地打算在这个骇人的时尚圈子里做个过客,但最终这份自己曾经不屑的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通往《纽约客》的跳板 。世界上没有什么与自己是无关的,偶然出现在心中的面孔时间会带走它们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梦想。安迪终于默认了这个逗号给她带来的改变,并乐于把它当作一个良好的人生契机来看待。 小小一个逗号的力量如此强大,它不阻挡什么但又的的确确是界限。从真实到另一种真实,有谁能够跨越呢?
安迪曾经有一个梦想中的世界,不过现在这个世界似乎正在因为一个逗号而濒临坍塌和崩亡。加上一个逗号可以让一个句子的逻辑层次更加分明,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显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学会越来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颠覆句子本来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变,追求在改变,她的衣着品味乃至衣服尺码也在随之改变,她不可自拔地被卷入了一场虚妄却没法停止的竞赛,与时间、与生活、与金钱、与无数难以记述、难以辩驳的必然理由竞赛。也许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这个穿普拉达、满头银发的女人正在无休止地向她发出命令。就如电影里台词说的,“那个让你每次都接电话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为她,安迪已经一头钻进了时尚圈,且下意识地开始决定要牺牲掉曾经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时尚女魔头》并不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作者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设置或多或少让人觉得幼稚和不真实。不过它所反映的确实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相信每一个曾经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过的人对安迪在牺牲与追求之间的犹豫都感同身受,也经历过在心灵的挣扎中因为一个逗号的转折在一念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就此舍弃最初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梦想被一丝丝抽离、若有若无失落的时候,也许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终这些所获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们值不值得为这样一个逗号心甘情愿让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死去?
如今这个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个年龄你还在谈梦想谈追求是很难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义为风华正茂、穷狂极傲的阶段,现在却身不由己、理所当然地必须做出一脸沧桑、满目风云的姿态。不谈幸福,你觉得那是少男少女们要斟酌的形容词;不说梦想,如今这样的词眼较之于一个逗号来说显得过于臃肿和矫情。你甚至还会满含自嘲地反省,曾经未泯人世沧桑,年少轻狂地追求风花秋月的自己多么傻。想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个逗号的强大?它不是哲学,却是不存在的存在;至于梦想,你怕它无力负载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时光中,很难找到通向这个逗号的道路。因为如今逗号正在我们的脚下扮演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载体角色,护送我们到达一种理智的世界观和目标。然后你目睹到的是无数个安迪和内特在昔日美好回忆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别,在这个高度物质的社会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间滋生出的真挚爱情从萌芽、灿烂到最终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会看到你身边曾经热爱文学的少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刻颤抖着写上那些更容易让社会高度认可、公司迅速录用的专业名称。每次我们抱怨环境带来的压力,把选择的权利推卸给社会氛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承认自己对于诱惑、对于虚荣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没错,即便这么承认也并不可耻。如果是我,很可能也会和安迪作出一样的选择。而且我始终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车里,如同她刚刚来到巴黎的时刻那样看着这个都市的繁华在眼前哗啦啦地流过,安迪想念着那些已经被抛在身后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经的梦想,却永远不会再回头。内特不会原谅安迪,尽管感伤无奈,爱情还是在他的心中渐渐消失,转身之际一切正在忘却,尽管离开她如此艰难。
不过如果是我,放弃梦想和真爱同样也是会后悔的。因为我相信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还是对最后那个把手机扔进许愿池,潇洒地离开白发魔女的安迪怀着憧憬的。我们的目光还是对那个重新找回记者之梦的女孩充满赞美的。即便有人会说,生活,要比电影难多了.....
是的,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所以要抛开自己眷恋的梦想和爱情变得理智也没有那么简单。那个说出自己梦想的少年,那个爱上爱情的女孩,他们还能记得在妈妈子宫里呼吸的心态,他们还葆有邂逅爱情的战栗,他们还拥有留下一行泪水的权利。就算会失望,会受挫,会感伤......可是对待感情所做的抉择不就理当感情用事吗?至少在面对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诚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让梦想的世界逐渐死去的那个逗号,其实不过是我们的自私、贪婪和懦弱造成的绝境,这种绝境不是痛苦,而是较之更糟糕的麻木。恶魔从来都不是那个银发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达的衣裳。
②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50个字以上
摘要 《穿普拉达的女王》告诉我们:想提升衣品,只需要做一件事——好的衣品,不光是穿出来的,还是“扔”出来的。
③ 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的评价如何
《穿普拉多的女王》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该电影于2007年上映,主要讲述的是由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安迪是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女性,在经历挫折与困难以后,逐渐蜕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女人的职场故事。该剧一上映就被网友们称赞,觉得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给当时在社会上的女性有了很大的启示,就是因为该剧引起了许多女性的共情,所以评分很高。
女主安迪刚刚毕业不久以后就误打误撞地得到了许多女生梦寐以求的工作,成为了纽约最著名的时尚杂志《Runway》主编助理,虽然是幸运的,但是一向朴实,不会打扮的安迪在这个领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她对这样与世界级的服装品牌打交道的环境无所适从,除了这些以外,同事的刁难以及主编米兰达可怕的考验都差点让安迪放弃这项人人都羡慕的工作,安迪每天都要负责米兰达的一切工作和生活琐碎,陌生的工作领域差点击垮安迪,但即便每天累死累活,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服输的个性,安迪成功地通过考验,也凭借自己的聪明在时尚这一方面有了自己的见解,逐渐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在电影的最后,安迪与米兰达的相望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安迪想要做的是自己内心的女王,而米兰达即便无奈,也要继续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她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两个人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的不同罢了,但是无论怎么样,电影所传达给我们不止这些,每一个女孩都有可能成为女王,但是在复杂奢华的社会上,一定要坚守内心,做自己的女王,不要迷失了自己。
④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穿普拉达的女王》电影则深刻地反映了职场如战场,充满各种艰难险阻,非常能考验和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这个道理。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就在于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子安德丽娅在就职后的一系列变化和心路历程,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幸运地进入了一个知名时尚杂志做助理,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她渐渐失去了友情、爱情,失去了很多之前很宝贵的东西,在认识到需要踩着别人才能保住地位的现状时,她选择了放弃,转而从事普通但却很感兴趣的编辑工作,重拾了自己的幸福。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很多都值得人深思,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在以后的求职道路上得到借鉴。
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从众,疯狂选择那些热门、工资高的工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求职,有句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时候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工作会更有发展潜力。
在事业成功后,安迪曾经熟悉的朋友也在因他的转变而远离他,就像奈杰儿说的当他的个人生活化为乌有时候就是他即将升职了——就像梅琳达,风光的背后是家庭即将分崩离析的痛苦折磨,努力保住职位的职场拼杀,卸去面具后的梅琳达是如此虚弱,苍老,无力,疲惫,人前的强悍荡然无存,让人心生酸楚。
安迪也在适应,她最常说的是我没得选择,其实她在选择超越时就已注定了结果,不论这个结果是不是他的本意。安迪顿悟了,她要再次面临选择,这次她选择了离开,义无反顾,扔掉了那个如同遥控器般支配她不停旋转的手机,脱掉象征身份,地位,品味,无数女孩艳羡的顶级时装配饰,回归自由独立的生活,重新开始自己的理想。
影片主要角色
1、米兰达
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
穿普拉达的女王,顶级服装杂志社的主编。每天早晨的生活从四杯咖啡开始,她追求完美、心细如针、尖酸刻薄、敏锐善变,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工作狂、女王。
2、安迪
演员安妮·海瑟薇
初入职场的清新女生、单纯的菜鸟,机缘巧合来到顶级服装杂志社给“女王”当助理,在苛刻无比的环境中历练成长,却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最后,她离开了“女王”,回归了爱情与亲情。但她的用心付出也换来了女王的亲笔推荐信。
⑤ 《穿普拉达的女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趁年轻,我劝你去大公司走一遭。做好接受与放弃一些东西的准备。
剧情简介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想当记者的女孩子安迪(安妮·海瑟薇饰演)在寻找工作无果的情况下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天桥给总编当助手。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她发现她的工作简直是噩梦,因为这个女总编米兰达(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对待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尖酸刻薄,紧张的气氛蔓延在整个杂志社。
这个时尚的女魔头无论公事私事都交给助手打理,把安迪折腾得苦不堪言。如在有飓风的时候,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原因是自己的双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学校表演);当安迪不小心坏了她的规矩时,让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为她的双胞胎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
在女魔头发现安迪的能力高于第一助手艾米莉时,决定让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并且要安迪自己告诉艾米莉这个噩耗。安迪一一照做,伤害了艾米莉,安迪却认为是自己实在没有办法选择。
安迪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不为工作而改变自己,到后来主动换上了在时尚圈子里的衣服,完美地完成着她的工作。但最后通过与女魔头的交谈,发现自己得到了工作,却放弃了家人和朋友,并且为了工作上的进步要将别人狠狠打压下去之后毅然离开了杂志社并寻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⑥ 《穿普拉达的女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穿普拉达的女王》给我们的启示是:趁年轻,我劝你去大公司走一遭。做好接受与放弃一些东西的准备。
女主角是刚刚大学毕业准备参加工作的安德丽娅,根据专业和自己的爱好,她本应该选择的是编辑和记者的工作,但是却误打误撞进了一家时尚杂志。初入职场的她穿搭普通,前期工作非常辛苦,还有一个女魔头上司米兰达,无论做的多好也不会有赞许,她也很不喜欢这份工作。
觉得怎么也做不到让别人满意,于是她很懊恼。小编觉得,新人入职场往往会缺乏一种对工作的认同感,而认同感是一种让自己能心安理得工作的一种支持,只有认同这份工作,认同这样的行为和观念,认同自己,才能把一份工作做好。
安德丽娅辞职了,她选择了回到男友身边,重新找了一份编辑的工作,不同的是,她变得更加自信,穿搭也多了一份气质。更加令人欣慰的是,米兰达给她写了推荐信,代表了她对安德丽娅的肯定,这个被称为时尚界的女魔头承认了安德丽娅的优秀和头脑聪明。
职场规则无非是保持聪明的头脑,强烈的热情和对自我职位的认同感,同时知道得与失之间的平衡。米兰达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地位,而安德丽娅也是看到了这样的职场规则以后选择离开的原因,她不想得到那样需要付出爱情,付出珍贵友谊才能得到的地位,她想要的是保持自我,而她也做到了,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领域。
⑦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是什么
在大卫·弗兰克编导的美国剧情片《时尚女魔头》的剧末,安德莉娅从顶级时装杂志社《天桥》总编米兰达工作助手的诱人职位辞职,循着自己做记者的理想去一家报社应聘,报社主编刚刚收到米兰达发来的传真,她说“在她所有的助理里,安德莉娅是到目前为止最让她失望的,而且,报社主编如果不聘请安德莉娅,就是最大的傻瓜”——典型的美国喜剧式幽默。
美国的很多剧情片经常给人带来深厚的回味,从那些情理兼备、细节精致、谈吐幽默、诱导启发的意识风格中,观众真正领略到美国电影艺术的高度,美国电影对于人性的深入诠释已经成为最打动观众的力量——人性无国界,美国的电影艺术也因之走向全球。
《时尚女魔头》三分之二的篇幅为我们展现米兰达这个在时尚圈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与她的工作助手安德莉娅的冲突和互动,同时铺叙性的穿插以安德莉娅与男友、同事、朋友的冲突和互动,共同为最后三分之一篇幅影片高潮的来临打下伏笔。
米兰达的生活奢侈得离谱加夸张,米兰达对工作投入全部、忘记一切,米兰达对安德莉娅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甚至视若无物——她似乎安德莉娅这个助手看作一个“机器人”,但当安德莉娅冒犯自己时则记得要给她施加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精神上予以报复。
这些都加强了米兰达作为一个“女强人”“霸道的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她以自己的工作中的冷酷压力折磨安德莉娅的同时,逐步也开始改造安德莉娅的人生,安德莉娅越来越习惯于成为米兰达的一个没有自由、随叫随到的附庸,虽然她因此得到了地位、享乐、奢华、鲜花、光环,但也失去了生命的独立、时间的自由甚至纯洁的友情和爱情。
安德莉娅适应了米兰达的要求也意味着丧失独立和自我,她作为米兰达的“附庸”必须随时应付各种难缠的、突然的、艰巨的新任务,必须牺牲给男朋友过生日的时间去陪伴米兰达,必须在米兰达出席豪华晚会前花费整晚时间背诵佳宾资料以便在晚会现场及时提醒米兰达即将和她握手寒暄的是什么人……
⑧ 小学生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300字
也不知是为什么,居然狗血的看完了《穿普拉达的女王》(又名《时尚女魔头》)这部电影,看完以后感触良多,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本想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支撑全文,但是基于片子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本就无轻重之分,所以果断放弃了,一个论点统领全篇的架构,采用逐个角色进行分析的方式进行。至于电影简介,自个儿问“度娘”去,别拿这个问题来烦我。
一、米兰达(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
有人说本部影片的亮点便是由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米兰达一角。
怎么来形容她呢?如果那个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同学,在刚踏入社会之际遇到了这么一位上司的话,那简直就是噩梦。她严厉、苛刻、刻薄、傲慢,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你做的不够好,她将彻底摧毁你的心里防线。
不过如果你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心理还是能力。
当然米兰达并不是十足的魔鬼,她严苛却很细心,不会对于你的成长视而不见,她会以她的方式表示对你的肯定,我想这对于刚入职的年轻人来说,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都会犯错,可悲的是大多时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到底哪里错了。所以及时、准确的批评比敷衍了事的应允更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庆幸在入职初期有这么一位上司。请记住下面三句话:(出处问度娘)
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是都是你的敌人。
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
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中(身陷困境)的时候闭上你的鸟嘴。
⑨ 穿普拉达的女王影评
影片中体现了白领阶层群体中所关心的话题,诸如:初次择业、职场奋斗、事业与家庭、个人形象提升,甚至连减肥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
另一方面,影片中大量时尚潮流元素也为女性在办公室这个大竞技场中争奇斗妍提供相当多借鉴,成为一部引领风潮的影片。轻松幽默的影片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精致的影片质量做成同类型影片中的佼佼者。
影片讲述一个刚离开校门的女大学生,进入了一家顶级时尚杂志社当主编助理的故事,她从初入职场的迷惑到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与时尚的达人。
安迪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不为工作而改变自己,到后来主动换上了在时尚圈子里的衣服,完美地完成着她的工作。但最后通过与女魔头的交谈,发现自己得到了工作,却放弃了家人和朋友,并且为了工作上的进步要将别人狠狠打压下去之后毅然离开了杂志社并寻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⑩ 《穿普拉达的女王》影评是什么
《穿普拉达的女王》影评如下: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一个求职女大学生,想要成为一名文字编辑,但机缘巧合下却成为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当助理的故事。影片开始,女主安迪前去杂志社面试。
但是这一番面试并不是很顺利,在安迪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出人意料地是主编米兰达决定亲自来进行面试,结结巴巴的女主仿佛并未打动这位“女巫”。随后便失望的离开,但助理艾米莉来通知她通过面试。故事也正是由此开始。
首席助理艾米莉一开始便以一种高高在上姿态来告诉她这份工作的辛苦,以及自己超强的工作能力。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一份轻视与不屑,但是这并未影响到安迪,她则认真的去完成这份工作。
事情的发展总是难以预料的,主编高强度的要求着实令女主难以适应。回到家中便像男友进行吐槽。
随着安迪不断地改变自己她已经和艾米莉越来越像,穿着时尚办事高效,愈发得到米兰达的喜爱。但是男友纳特此时却认为安迪已经离之前的她远去,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冷淡。
虽然在一张床上,但是却有着各自的打算,不论是朋友聚会还是自己的生日,还是在睡觉时几乎是无时无刻安迪随时都有可能收到米兰达的来电。
看起来安迪努力进步,而男友却仅仅是安于现状。我想这也就是两人越走越远的原因,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能就是这样吧。
在纳特生日那天安迪本以为自己可以提前下班为纳特庆祝生日,但是米兰达不信任重感冒的艾米莉是否能继续工作,则让她重新加班工作,晚上等到安迪忙完工作回到家中,纳特因为女友没有为自己庆生感到生气回到房间中睡觉去。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他们就分手了。
随后,安迪仿佛找到对这份工作的激情,也可能是由于没有男友的阻却她进步的更加飞速。米兰达钦定带她前去巴黎的参加会议,原本是首席助理艾米莉筹备好久的事情,突然之间的人选更换,这也就引与艾米莉之间的矛盾。
巴黎之行,安迪学会了很多。也使她觉得米兰达并不是那么冷酷。看到主编人员要被更换的事情之后,安迪则不顾一切的告知米兰达,殊不知老谋深算米兰达早已知晓,此时的安迪瞬间顿悟,她已经与自己最初的梦想相差甚远,于是决定离开米兰达。
找到男友重新复合,在一家报社找到一份心仪的编辑工作,安迪觉得这份工作才是真正适合她的。故事的最后,女主与米兰达在公司楼下相遇。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安迪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胜任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自己,只有真正快乐的工作才是适合自己工作,交友亦是如此。
很多时候,人们总想着如何飞的更高,去看更美丽的风景。很少有人去关注身边的点滴,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想要安于现状,所以也就诞生了如此多的职场强人,当然其中不乏甚至多数都是女性。
这一群人他们可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生活以及财富,但是失去的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财产,他们没有真正的欢乐,没有贴心的朋友,没有一个懂她的人,有的只是冰冷冷的钱。
曾经记着历史老师讲过“自适于心”,当时懵懂的我还不理解这其中的含义,但是现在,我觉得人生要是活得能够自适于心,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反之则是适得其反。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要是在生活种迎头而上,那遇到的苦是无法散去的。为了梦想而奋斗则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氛围中,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为梦想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