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鞋子电影写观后感200字一以上
寒假里,我看了许多电影,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部伊朗影片《小鞋子》。
《小鞋子》讲的是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的故事:妹妹莎拉只有一双鞋子,可是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哥哥阿里拿着鞋子帮妹妹去补,可是却不小心弄丢了。自从妹妹的鞋子丢了以后,兄妹俩只剩下哥哥的一双鞋子了。他们约定每天先让妹妹穿着鞋子去上学,放学了跑回家,把鞋子脱给哥哥,然后哥哥跑着去上学。影片中不停地出现哥哥和妹妹交替奔跑的镜头,虽然哥哥跑得很快,可还是经常迟到,为了这还差点被学校开除呢。有一次,市里要举行跑步比赛,三等奖的奖品是一双鞋子,为了让妹妹重新拥有一双鞋子,阿里报名参加了比赛。 比赛中,阿里跑得飞快,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人们都向阿里表示祝贺,阿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一等奖的奖品不是鞋子……
这对兄妹俩真的非常懂事,特别是哥哥很爱妹妹。看了这部电影,我很感动。
❷ 二百字的小鞋子影评
令人惊诧于这是一部没有一丝杂质的电影,一双鞋子的贫瘠却没有过多控诉那社会制度的阴暗,极富感染力的情感亦未有何般矫揉煽情,洞彻心灵的质朴源于该片真正还原了孩子的本真,纯粹的童梦便是《小鞋子》超越一切元素奉予观众最好的光影之梦。——梦里诗书
❸ 伊朗电影《小鞋子》的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关怀和温情的气息贯穿于影片的始终。影片中的两个孩子,看起来全无表演的痕迹。哥哥是个总有些忧郁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除了天真灵动以外,好像还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隐逸其间。
妹妹是个可爱懂事的小女孩,美丽的大眼睛,快乐的时候会有极为纯真可爱的笑容。孩子的世界也许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纯真、善良、友爱、积极等在影片里通过丢掉一双缝补好的鞋子为主线平实展现,带给观众的没有丝毫对两小主人公的怜悯与同情,有的只是感动、赞扬和鼓励。
(3)电影小鞋子观后感200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家境贫寒的男孩Ali帮妹妹Zahra取修补好的鞋子时,不慎将鞋子弄丢,为了不被父母责罚,他央求Zahra暂时保密,说两人可以替换着穿他的鞋子上学,并答应一定会帮她买双新鞋子。
Ali原本指望用他和父亲进城打工挣的钱帮Zahra买双新鞋,父亲的意外受伤打消了他的美梦。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Ali决定参加比赛,但是他错过了报名日期。几经哀求,老师破例让实力出众的Ali参加了比赛。比赛场上,Ali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
❹ 小鞋子专业影评
《小鞋子》的导演是马基德·马基迪,他擅长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展现伊朗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而这部电影把重点放在了贫穷下的纯真和坚守。看完电影你会被这个故事吸引、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你的心底回荡。
《小鞋子》的别名是《天堂里的孩子》。我认为,"小鞋子"占据了故事发生的线索——围绕鞋子展开,也表现了主角一家的贫困状况,而“天堂里”的孩子则体现了阿里和妹妹的单纯善良懂事,他们美好的品德。这两个题目都很好。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因为生活的压力丢掉了自我,最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中国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但贫穷下的坚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在问观众一个问题,如果丢掉纯真和良善,就能换来钱财,那么,你会不会动心呢?
❺ 小鞋子观后感作文
我看了影片《小鞋子》,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伊朗某个穷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个懂事的孩子,母亲生病父亲工作,所以家里的许多负担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买菜时不幸丢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双刚补好的鞋子。为了不受父母的挨骂,也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让妹妹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课时间是不一致的,阿里决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让给妹妹穿,妹妹上完课马上赶到约定地方把鞋脱给他穿,他再奔跑着去学校。兄妹俩天天如此。但是阿里三次没有准时换到鞋,所以三次迟到,被教务长发现并受到严肃批评,差点被开除。<br> 阿里看到学校有通知选派6名同学去参加长跑比赛,三等奖就可以送一双球鞋。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可报名时间已截止。为了送妹妹那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奖。最终他得了第一名,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那双球鞋。更糟的是他自己的那双球鞋也在长跑过程中磨烂了。这时,他爸爸攒够了钱,帮他和妹妹各买了一双新鞋。<br>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生在21世纪的我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br> 而阿里兄妹呢?虽然他们家境贫困,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很快乐。虽然他们的父母不能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但他们可以得到富家子弟没有的爱。虽然他们年纪轻轻,却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阿里兄妹一放学回家,就要帮父母干家务。一做好家务,就马上坐在地上,读书写字,复习功课,成绩非常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这个感人的画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读书一定要向阿里兄妹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主动。<br> 故事中,让我触动的第二个地方是,他在长跑比赛过程中,他一直让自己保持第三名,可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后面的人拽住他的衣服,他摔倒了。他爬起来继续追,脑子里浮现的全是妹妹穿着旧鞋子的模样。他一定要冲到前面去,获得第三名,兑现他要送给妹妹一双球鞋的诺言。终于他冲出终点线后累到在地上。当老师去把他扶起时,他问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不是第三名?”这个感人的画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阿里作为一个哥哥对妹妹的爱。<br> 故事中,让我触动的第三个地方是,当莎拉看到他那双被人拿走的鞋子穿在另一个女同学的脚上时,她并没有直接跑上前去告诉那女同学并把自己的鞋子直接拿回,而是在放学时等在校门口,然后悄悄地跟在那女同学身后,探到了女同学的住址。后来带着哥哥打算要到她家要回那双鞋时,结果发现女同学拉着爸爸的手走出了家门,原来她爸爸是个盲人,想去卖面包来维持生计。阿里兄妹感动了,放弃了追讨鞋子的念头。这个感人的画面感动了我,阿里兄妹以及他的父母心地是多么善良,多么的通情达理呀!
❻ 小鞋子影评200字
《小鞋子》是一部伊朗的电影,于1997年8月在加拿大上映。
影片大致上讲的是一个穷困家庭的三年级孩子阿里把妹妹鞋子莎拉搞丢了,怕被爸爸打和考虑家里比较困难,兄妹俩就上学轮流穿一双鞋,后来市里的长跑比赛季军奖品有一双鞋,哥哥参赛要去为妹妹赢一双鞋,但是最后得了冠军的故事。
尽管电影中男主人公生活艰苦,妈妈生病,爸爸为生计不断的想办法。但是整个家庭氛围非常好,充满欢声笑语。爸爸非常可爱,虽然脾气不怎么样,但是面对生病的妻子疼爱有加,悉心照顾妻子的日常生活。父母之间的氛围,给孩子树立榜样,兄妹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相亲相爱,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
其实电影《小鞋子》中哥哥和妹妹的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离不开父母之间相爱。原生家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成长。尽管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不一样,但是原生家庭的教导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❼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望。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莎拉承诺哥哥
❽ 小鞋子观后感怎么写
《小鞋子》说的是一对兄妹共穿一双鞋的经历。妹妹的鞋被哥哥弄丢了,于是两个小孩不敢告诉父母,而想出了轮流共穿一双哥哥的鞋的办法。后来哥哥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季军可以得到一双鞋,可是他却得了个冠军……影片一直是以孩子的视角讲述的,从孩子的眼里看到的世界和他们所认为的世界的模样。孩子们天真的以为家里已经没有可能给他们买鞋了,父母如果知道他们把鞋弄丢了的话,一定会非常生气。所以他们没有说,两个小孩都是这样乖,让我想到一句古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别是那个男孩子,笑的时候连眼睛都闪着光,而当他哭的时候太阳都没有了温度。看完以后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愧疚的感觉,我们都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一双鞋子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算是什么,只要想买,不管是昂贵还是低廉我们都能够得到,我们却没有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当我们抱怨现在的生活多么乏味无趣,当我们跟别人比谁的鞋子更高级的时候,又何曾想过贫苦的孩子对这一切是多么的向往呢…
追问:不是这样子!
追答:那是什么
❾ 《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望。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莎拉承诺哥哥不告诉父母他的失误,穿着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学们那些华丽的鞋子中间是多么的羞怯和自卑。妹妹放学急急回家,匆忙间鞋子落如水沟,想着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着鞋子拼命的奔跑,几乎听得到她的心脏焦灼的跳动声。看她几次探身去抓随流水飘飞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捞捞不到鞋子时,颓然倒地深深的绝望和悲痛压迫着孩子稚嫩的心灵。考试时,莎拉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的手表,这时镜头没有给出老师的全身,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我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现在还有时间吗?阿里因时间紧迫拼命跑向学校还是迟到,受到校长严厉训斥,委屈的泪水溢满眼眶,可是一个孩子最终也只能用眼泪流露自己的无辜和委屈,却不被理解。阿里和父亲进城工作,父亲赚到钱后,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诺。可是美梦又在瞬间破灭,父亲带着阿里的自行车失去控制撞到了树上。当阿里得知运动会季军奖品是一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参加比赛,流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让老师也为之心痛。阿里想着妹妹因自己的失误而天天焦急奔跑,想着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诺,拼命的奔跑着。可是他只想要季军,因为他需要一双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后又放慢脚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别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来继续向前冲,他闭上眼睛拼命冲向终点,他得了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师扶起他时问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拿到季军了吗?阿里站在领奖台望着那双崭新的鞋眼里满是泪水和失望。
为了一双鞋子,他们如此认真的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的懈怠。尽管无奈、委屈、辛苦,可是他们都一一忍下,为了心中的梦想。孩子对梦想的坚持,坚定的信念。他们那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样就算是爬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分坚持,是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在这样纯真无畏的孩子面前,贫穷又何妨!
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他们即使在困境中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们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他们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这双鞋子。穷人间的关爱体恤。阿里得了奖品送给妹妹,浓浓的兄妹情义。家境贫困,父亲对教会的糖果毫无私心,纯洁的信仰。电影很单纯很干净很温暖,明亮的阳光,柔缓的音乐。孩子的脸上没有对贫穷的抱怨自卑,也没有浮躁无助,没有慌惶逃避,更没有穷苦人间互相敌视,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同情。这是一个纯净温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就会有希望和幸福。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生活给了他贫穷,可也给了他为人生打拼的激励。贫穷或者就是一堂课,教会他如何真诚的面对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涩,曾无数次被现实打击,曾怀疑坚持是否应该继续。这部电影告诉我不要说放弃,无论社会如何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风雨如晦,都要紧紧守护心中的一片纯净。
观电影《天堂的孩子》有感
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整部影片围绕“鞋子”展开。讲的是穷人家小孩阿里在买土豆时不小心把刚从补鞋店里修好取回的鞋子(妹妹莎拉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体谅家里贫穷无力添购新鞋的困难处境,于是央求妹妹和他轮流穿自己的旧球鞋去上学,就这样,阿里和莎拉每天都奔跑在小巷里……后来阿里发现参加长跑比赛的季军可以获得一双新球鞋作为奖励,于是流着泪央求老师让自己参加长跑比赛。为了获得季军的球鞋,给妹妹一双漂亮的鞋子,阿里他每天努力训练,不停地奔跑、奔跑……比赛那天,阿里想着妹妹因自己的失误而天天穿着自己的大球鞋焦急地奔跑,想着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诺,他就充满了奔跑的动力。阿里只想获得季军,因为他需要那双鞋子,所以当他跑到了第一后就立刻放慢脚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别人拽倒在地,落后于第三,为了再次回到第三的名次,他爬起来闭上眼睛拼命的向前跑,又一个不小心,他成了长跑冠军。终点线上的阿里倒在了地上,当老师扶起他时,阿里问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拿到季军了吗?阿里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那双崭新的球鞋,那一刻,伤心的泪水滑落面颊,因为他只是想得到那双球鞋,如此简单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如天边的星星遥不可及。回家后的阿里不敢面对妹妹莎拉的眼睛,因为妹妹满怀期待地等着自己的好消息。一直坚信自己会得季军的阿里怎么也没想到现在连自己的球鞋都变得如此的破烂不堪了。这时父亲的自行车后载着给阿里和莎拉买的新鞋子,而此时他们两人还都不知道,妹妹失望地进了屋,留下阿里独自一人在院子里,他脱下了破烂的球鞋,把磨出水泡的脚伸进了水池,几尾鲜红的金鱼调皮地围绕着他的双脚嬉戏,似乎在安慰着这个不断遭受困境却始终坚持不懈的小男孩……
《天堂的孩子》这部影片是我有史以来观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我却自始自终的看了两遍。当我第二次看时,才深深的体会到了电影里有关疾病和贫穷是儿童所不能承受的,无论是年仅九岁的阿里在菜摊旁找妹妹的鞋子被卖蔬菜的老板呵斥,或是阿里和妹妹莎拉这两个孩子小心翼翼的在本子上达成不告诉父母鞋子丢了的一致协议,还是阿里与父亲去城里给人修整花园时两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是为了得到第三名的球鞋奖品去参加长跑比赛的情节画面,无不体现着这个社会最底层人民无法掌控命运的辛酸与悲苦,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不屈奋斗的决心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时,我的的确确是什么也没看懂,所以打心底里觉得这不是什么好电影,但是对于《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获得1998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和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创下美国放映伊朗电影100万美元的票房记录,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儿童电影的铁证事实,我开始怀疑了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伊朗国家的相关资料,对伊朗的历史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伊朗地处中东中部,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徒通道,由于历史上伊朗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所以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伊朗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是复杂的名族关系与宗教对立交错的现实被外国侵略势力所利用,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造成了伊朗战乱频繁,导致其部分地区的严重贫困现象。伊朗是一个极具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国家,全国98.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在伊朗,“伊斯兰”的字面意义即无条件和心甘情愿地顺从安拉的权威法律。
当我在了解了伊朗的相关资料后,再次观看《天堂的孩子》时,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一部主角全是儿童,讲的也是两个小孩子之间的心事与约定的儿童电影却能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士观看,并且深受电影界和各观众的好评。因为虽然电影反映的是伊朗贫穷落后的地区,但是从这贫困的地区里反映出来的感受更多的是友善和关怀、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望。现实中,人们对待贫困的态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因贫困陷入困境,一蹶不振;有些人会因贫困看见希望,奋发图强。然而在影片中,两个纯真乐观的孩子在贫困面前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倔强,友善和真诚,更让人感慨和震撼。是的,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它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落泪的感人,而是因为影片中阿里和莎拉这两个本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过早为家庭经济着想的画面感人,在感人中带有强烈的揪心之痛!《天堂的孩子》这部影片不需要以收集观众的眼泪来达到感人的效果,因为这部影片里无时无刻反映出来的“真”“善”“美”足以让每个观众汗颜。
《天堂的孩子》这部影片看似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却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展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不给为家庭生计而忧虑无比的父母增添负担。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甚至让人心疼。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努力才能拥有,并且有时甚至付出了也未能实现自己那小小的愿望。看着阿里与莎拉为了上课不迟到,每天都奔跑在狭窄的巷子里。妹妹莎拉穿着哥哥的大球鞋站在那些穿着漂亮的鞋子的同学中间,显得是多么的羞怯和自卑。一次,妹妹为了尽快把球鞋给哥哥,匆忙奔跑间一不小心鞋子落入了水沟,想着哥哥在巷子里心急如焚等待鞋子的场景,莎拉就更加焦急,她追着水沟里的鞋子拼命奔跑,几乎听得到她心脏焦灼的跳动声。看她几次探身去抓随流水移动的鞋子,但每次都是想捞却又捞不到鞋子,考试时,莎拉一边答题一边偷望老师手腕上戴着的手表,这一幕让我刹那间感触到了妹妹焦急如焚的心情,因为哥哥还在巷子等她回去换鞋子去上学呢。尽管莎拉交卷后用飞一般的的速度跑到了巷子里,并迅速的和哥哥阿里换了鞋子,但是哥哥阿里还是因迟到受到校长严厉训斥,此时的阿里备感委屈,泪水溢满眼眶,没有说话,有的只是沉默、沉默、在沉默……这使我们体会到一个孩子不被理解事多只能用眼泪流露自己的无辜和委屈。当阿里和父亲进城为富人家修整花园赚到钱后,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诺。可是就在此时,坐着父亲和阿里的自行车突然失去了控制,两人连车一起撞到了一棵大树上,于是阿里的美梦又在瞬间破灭……
为了一双鞋子,阿里和莎拉两个孩子如此认真地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不抛弃一线希望。尽管无奈、委屈、辛苦,但是为了他们心中的梦想,再多的心酸与委屈,他们都一一忍下。为了心中的希望,阿里和莎拉用他们的行动坚持地向心中的希望靠近。这份坚持、这份执着,是那么强烈,是那么无所无惧!在这样纯真无畏的孩子面前,试问:贫穷又何妨?
看《天堂的孩子》是心灵逐渐感受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因为影片中不管是阿里、莎拉,还是他们的父母,在贫穷的家庭条件下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的品性,这是何等的可贵啊!当莎拉知道自己的鞋子在哪里时,本想和哥哥一起去要回她的鞋子,可是当兄妹俩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时,她们犹豫了,因为她们想到或许那位小女孩比自己更需要那双补过的旧鞋子。虽然影片里将阿里和莎拉的家庭情况描绘得特别贫寒,但是在如此拮据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父亲对教会的糖果也毫无私心,这充分反映出了他们纯洁的宗教信仰。电影很单纯、很干净也很温暖,柔缓的音乐伴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孩子们纯真的脸上,显得那样动人温馨。从阿里和莎拉的小脸上,我们丝毫也看不出他们对贫穷的抱怨和自卑,让我们心灵为之震撼的是他们在自身处境贫困的情况下还体谅关心他人。这就是这部影片的亮点之一。《天堂的孩子》描绘得是一个纯净温暖的世界,淳朴善良的人性,宛如天堂……
是的,在许多人面前贫困是可怕的,可怕得就像浩瀚的海洋,无法跨越。当然,有些人在贫困面前却充满了雄心壮志,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有信念、有梦想,真诚的对待生活,希望和幸福就会敲响你的大门,使我们生活在阳光之下。阿里和莎拉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们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现实给了他们贫穷的生活,可这也给了他们为人生打拼的动力。对阿里和莎拉而言,贫穷或许就是一堂课,教会他们如何真诚的面对生活,迎接希望!一位伟人曾说过“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影片中正是阿里和莎拉的纯真和善良才让这个略嫌沉重的电影变得温馨和动人。《天堂的孩子》它是一部民族电影,因为它始终深情的传达着伊朗文化价值的魅力;它也是一部人文电影,因为它强烈的注入了人性价值的关怀……
《天堂的孩子》不禁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现实中的我曾无数次被困难挫折打击,曾无数次怀疑坚持是否应该继续,今天这部电影回答了我的疑惑。它告诉我不要轻易说放弃,无论社会如何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风雨如晦,都要紧紧守护心中的一片纯净,追寻心中的天堂……
http://..com/question/354187584.html?oldq=1
http://..com/question/323128009.html
❿ 小鞋子影评
《小鞋子》将一个贫穷家庭孩子为了实现一双“新鞋子”的梦想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刻画的都是小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主人公阿里为了梦想敢于实践的尝试。
他为了让妹妹可以正常上学而想出两人可以共穿一双鞋的主意;他和爸爸一起去做园丁希望给妹妹买一双新鞋;他通过跑步比赛只因想为妹妹赢得一双新鞋。这就是一个孩子为实现心中梦想所做的全部努力,无比坚定。
影片中的两个孩子,看起来全无表演的痕迹。哥哥是个总有些忧郁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除了天真灵动以外,好像还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隐逸其间。妹妹是个可爱懂事的小女孩,美丽的大眼睛,快乐的时候会有极为纯真可爱的笑容。
孩子的世界也许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纯真、善良、友爱、积极等在影片里通过丢掉一双缝补好的鞋子为主线平实展现,带给观众的没有丝毫对两小主人公的怜悯与同情,有的只是感动、赞扬和鼓励。一部好的故事片就是要能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