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墙壁之前 entre les murs
片子很不错,很真实
② 一部法国电影,几个法国移民,在一次宴会上,窃取了瓦尔德兹的金库,
可能是taxi里面的女主角
③ 非法入境电影是真实的吗
如指2009年法国电影《非法入境》,则该电影剧情属于虚构。
这是导演在拍摄后曾经声明过的事情,他想通过这些内容强调生活在法国加莱的移民困境,以及他们抵达英国的计划,来为他们获得更多的,来自法国政府的帮助。
即便宽容些讲,这也是一部“三分真七分假”的,利用确实存在的背景事件,虚构感人故事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涉及操弄民意和舆论煽动。下见详述:
2001年国际上曾有报道称,法国东南部900多名库尔德偷渡者遭遇了海难。这是这些难民在法国境内被关注的开始。
电影中提到的加莱位于法国北部,是一座港口城市。库尔德难民在此被安置的地点是桑加特难民营。
后续报道中曾提到,这些桑加特难民营的库尔德难民,大多期望可以通过英法海峡隧道偷渡到英国。这也是电影剧情设计17岁少年比拉尔偷渡失败的唯一用意。
电影中提到的比拉尔意图泅渡英吉利海峡并不属实。比拉尔及他的英国女友米娜,属于虚构角色和剧情。包括游泳教练西蒙在内,均“查无此人”。
【该电影的真实用意】在电影播出后,法国移民部长曾于法国的电视讨论节目上,与电影导演就移民问题进行激烈辩论。辩论期间,导演曾意图借助电影声势(3周78万人观看)修订法国法律,即:对那些曾帮助难民的人进行减刑。
在后续的影片热度发展中,某议员提出议案,将“协助非法移民”定义为合法化,也即废除“团结互助罪名(délit de solidarité)”。但是包括上述导演宣称的,和这个议案都未能通过。继而由该电影引发的民间热度逐渐消退(截至2009年12月初的最后一次报道)。
④ 印度的一部电影,一家人移民法国开饭店
美味情缘
⑤ 法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说起法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雷内·克雷尔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导演,被称为电影安徒生,他的电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有歌声和爱情,没有仇恨与丑恶,
首先推荐雷内.克莱尔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莱尔后期的作品中,经常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30年的意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见玛格丽特后,变成了贫穷的亨利骑士。不久,教授失综,亨利被控杀害教授,不得不与魔鬼签订协议...最后终于在起义的群众、玛格丽特和吉普赛人的相助下击败了魔鬼。
⑥ 找一部看电影,是正大综艺播放的!一个美国女孩为了移民去法国,在当
2010年美国电影《明星之恋》,又名《爱上大明星》
简介:
令从小到大都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生洁西卡难以想象的是,那个令诸多少女尖叫和倾慕好莱坞少女杀手克里斯多弗此刻正坐在自己的身边。更让洁西卡激动不已的是,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充满了浪漫和柔情的美好旅程,而两人之后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对此洁西卡的内心充满了期望和憧憬...
⑦ 法国喜剧片,大革命时期,一位法国男子移民美国,为结婚要回法国先办离婚。与前妻演绎乱世爱情的片名
法国电影《乱世冤家》1971年出品,让-保罗·贝尔蒙多主演。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乱世冤家 出品年份:1971年 发行:美国约瑟夫·格林电影公司配音复制 片长:98 min 对白语言:法语 影片长度:94Min
⑧ 求一部介绍比利时的纪录片
比利时主要摄制纪录片、科普片和民族风俗片,如《往南美洲中心去》(1924)、《印第安人格兰-恰科》(1925)、《在以带发头皮作为战利品的部落》(1930),3片导演都是R.德•华弗兰
比利时1896年在布鲁塞尔放映了卢米埃尔,L.的影片,1908年,法国移民A.马尚在哈勒费尔德创办了第一家比利时电影制片厂,1904~1914年期间拍摄了一些短故事片,如《德菲特的女儿》(1908)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布鲁塞尔附近又建立了新的电影制片厂,试图发展比利时民族电影,但由于美、德、法等国电影公司的竞争和一些电影工作者迁居法国,有声电影出现后,比利时既摄制法语影片,也摄制佛拉芒语影片。最初一批较知名的电影有导演G.舒肯斯拍摄的《克林丹斯一家》(1929)和《最美的梦》(1930)。这时,比利时电影导演们在外国电影艺术作品的影响下开始探索新的富有表现力的手段。C.德刻克莱尔和斯笃克,H.两位导演对比利时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时,他们主要是拍摄风光片和民俗片。从30年代中期开始,试拍摄故事影片。到30年代末拍摄了一些有关艺术理论的影片。许多影片是分析佛兰芒古典艺术作品的,如导演斯笃克,H.拍摄的《古老的比利时一瞥》(1936)、导演A.高凡拍摄的《神秘的羊羔》(1939)。C.德刻克莱尔在影片《灵感的源泉》(1938)里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表现佛兰芒老艺术大师的人物和风景绘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比利时电影的发展中断了。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比利时的银幕上充斥着德国影片,也上映一些专供消遣的法国电影。50年代初由于引进外国资本拍片,比利时电影情况开始好转。这种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斯笃克,H.的《走私者的宴会》(1951)。1953~1962年,比利时摄制了长故事片48部,大部分影片是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合拍的。这一阶段摄制的优秀影片《海鸥在港口死去》(1955,R.维尔哈维特、R.奎贝尔斯和I.米希尔斯导演)等。1963年比利时政府实行对电影生产给予国家补助金的办法。60~70年代,比利时摄制了不少充满象征、神秘主义内容的影片。如在导演A.德尔沃的作品《剃光头的人》(1966)、《有一次夜晚在列车上》(1968)和《在布赖会面》(1971)等片里,细微的心理描绘、现实和虚幻的镜头不断地交替出现;充满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描写的影片有导演H.屈默尔的《马尔贝突伊斯》(1971)、《红唇》(1972)和导演P.高列,P.德洛的《拥抱》(1968)。在比利时电影里也出现了一些表现普通人相互关系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主义影片,其中有《家,可爱的家》(1973,导演B.拉米)、《新兵》(1973,导演R.维尔哈维特)。还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影片,如《阿姆尔的儿子死了》(1974,导演J.-J.安德里恩)、《处于狗和狼之间的女人》(1979,导演A.德尔沃)、《与安娜相遇》(1978,导演C.阿凯曼)等。
在比利时电影里艺术家和美术家的传记影片占显著的地位。如影片《保罗•德尔沃笔下的世界》(1946,导演斯笃克,H.)、《鲁本斯》(1948,导演A.斯笃克,P.哈扎尔茨)、《詹姆士•恩索尔的面具和面孔》(1950,导演P.哈扎尔茨)、《叶伦尼姆•波修》(1963,导演F.维叶尔冈斯)。还有关于佛兰芒派绘画的彩色片《黄金世纪》(1953,导演P.哈扎尔茨)等。 比利时纪录片剪辑巧妙,摄影技术好,富有诗意。如《船坞》(1955,导演 E. 德日林)、《比利时组曲》(1958,导演L.德鲁阿吉)、《森林的主宰者》(1958,导演G.希勒曼、A.布兰特)。很多纪录片内容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如《为我们的权利而斗争》(1961)、《公开对话》(1971,两片导演F.比延斯);《瓦隆尼亚》(1971,导演Z.戈洛贝尔)。
为国争光,祝你好运!
⑨ 急求电影《绿卡》的详细资料与创作背景
《绿卡》 Green Card 年代:1990年 / 导演:彼得·威尔 / 主演:杰拉尔·德帕迪约、安迪·麦克道威尔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浪漫、轻快,迷人,一部具有欧洲风味的美国喜剧。
现在很多到美国留学的学生都奔着得到一张绿卡,有了绿卡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但是获得绿卡的条件也比较严苛,比如要有自己的房产,或者是有一份固定工作。为了得到绿卡,很多外国移民都纷纷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寻找各种渠道和方式得到绿卡。《绿卡》这个假戏真做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虚凤假凰
乔治是一位法国移民,他为了尽快获得一张绿卡,想到了假结婚的方法来蒙混过关。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认识了白朗黛小姐。未婚的白朗黛想要租一间有温室的房子以便供养植物,但是房东规定必须是已婚夫妇才能入住,于是她也想急于找一个男的假结婚蒙混过关。就这样,乔治和白朗黛虽然需求不同,但是却都需要一段婚姻来获取需求。因而他们就成为了一对假夫妻。
乔治自称自己是作曲家,结果却是一个餐厅的服务员。结果又由于态度恶劣被老板开除了。从乔治邋遢的外表就能看出他的不拘小节和浪子情结,估计这样的男人也不会有女人会跟他对上眼。乔治与白朗黛的背景不同,身份差距很大。白朗黛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喜爱养花的她总是在各方面都与乔治产生冲突。比如逛超市的时候,白朗黛从货架上拿下一包白瓜子,却被乔治要求放回去,他还称它是“鸟食”,而随后他有挑了一大块的肉放在手推车里。这令白朗黛反感不已。当遇见好友洛伦的时候,为了不让朋友误会,白朗黛说话处处小心,可是还是被不知情的乔治捅了篓子,带着洛伦到家里做客。结果无心插柳的乔治依靠着自己的幽默得到了洛伦的好感。白朗黛其实有男朋友,为了不让男友知道她被着他假结婚,她也时刻都警惕着。同样,白朗黛也对自己的父母极力隐瞒,但是最后还是纸包不住火。同样一件事,乔治却并没有十分在意,因为他就是一个流浪汉,无所牵挂,而白朗黛却要在朋友、亲人、男友和乔治之间周转,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活得比一般人要累得多。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应对检查局的调查。由于两人是临时自组家庭,互不了解是最大的障碍。监察局第一次到家中来核对情况时,乔治和白朗黛十分紧张,磕磕巴巴,乔治甚至连卫生间在哪里都不知道。为了让他们的表演能够更加真实可信,他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彼此增进了解,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拌嘴。在朋友洛伦家中,家人盛情邀请乔治来为大家弹奏一曲助兴,不会弹钢琴的乔治一顿乱弹,让人大跌眼镜。但随后他就弹出几个简单的和弦,再朗诵了一首小诗,立刻扭转了局面,让大家以为这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这开始,白朗黛渐渐对乔治有了好感。在他们增进了解的过程中,白朗黛也真正开始知道乔治的身世,并给与了很多的理解。其中有一个场景体现出了白朗黛对乔治的好感:晚上独自睡觉的白朗黛听见门外乔治问她:“你睡哪一边?”她回答:“左边。”乔治说:“那我睡右边。”白朗黛说:“好的。”尽管这只是白朗黛臆想出来的,但是一句应答就已经看出白朗黛放下了对乔治的防备,开始真正进入了一个妻子的角色。而乔治赶走了白朗黛的男友,也说明了他把自己当成了白朗黛的丈夫,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自己的“妻子”。两个人逐渐向一家人靠拢了。
但是在面对检察员的审问时,乔治不小心说漏了嘴,让原本有望得到绿卡的期望彻底落空。然而此时此刻乔治最放心不下的并不是绿卡,而是白朗黛。在被驱逐出境之前,他见了白朗黛一面,两人深情的拥吻在了一起。他们还互戴了戒指,在他们的心中,对方已经是自己的另一半,即使是面对分离,这份假戏里产生的真爱依然会伴随他们直至永远。
混搭喜剧
这部电影的戏剧性很强,因其利用一个特定的情景并其中展开情节而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喜剧效果的影片。乔治想得到绿卡,并与白朗黛假结婚。由于婚姻是假,所以他们必须要应对种种猜测和怀疑。为了掩盖事实,各种笑料也就随之而来。其中最搞笑的莫过于乔治的胡乱弹钢琴表演,原本大家以为他是一位作曲家,都静待着他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结果强烈震撼的噪音传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结果,大家并不以其为烂,反而报以热烈掌声,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片中,乔治和白朗黛为营造出真结婚的默契不足的表演是最大的看点。导演也不遗余力的营造了多种场景来展现。比如面对调查局的官员,白朗黛的父母,房东老太婆,朋友洛伦等等。这些有趣而又搞笑的场景串联起来,构成了这对欢喜冤家的爱情线索。
导演彼得·威尔并不是以拍摄喜剧片闻名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当属《死亡诗社》,这部严肃中透着喜感的校园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了入门级的电影教材,影响了很多当代学生。而《楚门的世界》又涉及了媒体对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的影响等社会问题。这些电影均不是喜剧,而这部《绿卡》则展现出了彼得·威尔在喜剧方面的掌控能力。看得出来,这是一部很难定性的喜剧,镜头移动的舒缓带有文艺片的文雅,略有矜持的人物表演体现出了欧洲风格,整体的情节设置却又有美国搞笑电影的特点,更难得的是,影片又悲又喜的结局让这部带着欢笑的影片划上了并不轻松的句号。因此,称《绿卡》是一部混搭喜剧是很合适的。
“大鼻子情圣”杰拉尔·德帕迪约在片中饰演男主角,他并不纯正的美式英语反倒让这个角色有了真实性,而他的腔调也十分可爱。
来电指数:
乔治和白朗黛 2星
接吻镜头:
4处
爱情箴言:
乔治:我会写信,我会天天写信。信里将写着同样的话,你何时会来,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