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名状这个电影到底表达了个什么意思
《投名状》这个电影表达了一个关于权力与信义、背叛与利用的矛盾故事,用了极度写实的风格,正面营造了一个悲惨绝望的世界,将战乱年代的流离失所,贫穷,肮脏,饥饿,暴力,一呈现于大银幕,影像中浸满血与土的味道,让人不会有丝毫的神往。
《投名状》主要是通过讲述了由李连杰扮演的庞青云在兵败之后,如何从一个落魄人物去谋求高官厚禄,影片表现了庞青云他的欲望逐渐壮大,将最初盟约的投名状弃之脑后,最后弑杀二弟之举。
(1)投名状法国电影扩展阅读
《投名状》赏析:
从旁白来看,影片好像是倒叙的叙事方法,但是影片的剪辑从头开始都是以顺序的叙事方法,情节都以时间的顺序发展,镜头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串起来。
影片主要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穿插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积累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影片中的绝大多数镜头,比如攻打舒州时两军交战,还有庞青云三人与三位大人的对话,就是通过演员的台词带动镜头的切换,巧妙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
2. 求电影资源《投名状》,谢谢
链接:
作品简介:
《投名状》是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动作片,于2007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的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这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怨纠葛。
3. 《投名状》这个电影名称为什么叫“投名状”有什么意义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
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
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投名状,语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时,“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的典故.
‘兄弟结义,各杀一人,从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天下的人皆可杀’,三人结拜,立下此投名状。本来兄弟同心,其利可断金,三人却各有私心。而莲生,是二哥一生最爱,却钟情于大哥,她打破了平衡,为这纸‘投名状’划下裂痕。
于是,理想的逐渐分化,利益的日趋膨胀,时刻在考验着人性,这场兄弟情来得轰烈,立下的‘投名状’却薄如蝉翼。电影述的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说的是兄弟情,讲的是人性的复杂,传递的是价值观。
投名状,是一纸证明,一种形式,且听我解释。
上大学,须纳<投名状>.
现今,学生们要考上大学,须上得了分数线,取一录取通知书为证。
‘投’可理解为考取,‘名’为学习的环境,‘状’为录取书。
毕业后到社会工作,与公司签合同,条约须遵守,也是一纸‘投名状’。
从内地过香港,须纳<投名状>.
‘投’可理解为旅游,‘名’为目的地香港,‘状’为通行证。
内地居民要去香港旅游,须办一港澳通行证,从此香港通行无阻,美景尽收眼底。
想看演唱会,须纳<投名状>.
举例子,去看刘德华演唱会,须买一门票为证,才进得了场。
‘投’可理解为观看,‘名’为演唱会,‘状’为一张门票。
自己的票就是凭证,天下卖黄牛票的皆可无视。
想见李连杰,华仔,徐静蕾?须纳<投名状>.
此状何处拿?三人各有博客,因此不难,只须开通博客,访其主页,可留言交流。
从此,他们一动一静,皆由你掌握。
做一个演员,须纳<投名状>.
比方说,陈导拍《投名状》,公开海选角色,我想去报名,须有演技为证。
‘投’可理解为报名,‘名’为电影角色,‘状’为天份,演技。
就算是一个出现3秒只露半边脸的小兵,也要先去熟读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不下百次。
投名状,是一纸条约,一种规则。
每个人,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须具备条件,遵守规则,脚踏实地努力去做。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皆无悔。
4. 电影《投名状》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投名状剧情介绍: 1870年秋,大哥 (李连杰饰演) 一身官服,在城墙顶俯瞰自己的就职典礼舞台;充满理想、胸怀壮志的他,如果没有走上这条不归路,极可能是推翻腐败清庭的新中国革命者之一,创大事业名留青史,可惜…… 两个强盗和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亦导致他最后的毁灭。这两个强盗是曾跟他矢誓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二哥 (刘德华饰演) 和三弟 (金城武 饰演),而那个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莲生 (徐静蕾 饰演)。 率性而为的二哥,乃一条光明磊落的好汉,在乱世中沦为强盗,带着几百人到处劫掠,他为人盗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条活路给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来分给和他同住一条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众心。二哥一生人最爱两个人,一个是莲生,一个就是十三岁便跟了他做强盗的三弟,把自小成为孤儿的三弟视如亲弟。 三弟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男人魅力,除了狼的野性和杀手的狠冷,更有着少年才有的天真浪漫;因此在他的生命中,同生共死的兄弟情义是他视如生命的永恒感情。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这个陌生人为替他挡箭而受了伤,令他深感救命的恩情,天生的狂热使然,他对大哥的崇拜竟超过他对二哥的崇拜。 在二哥等人的山村被清军洗劫,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三弟极力主张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由大哥带领他们投效清廷,二哥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绝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大哥。 作为男人世界中的一个好兄弟,二哥在女人世界中却是一个失败的情人,一个不合格的丈夫,浓烈的大男人热血,令他少了那种迷住女人的浪漫魅力;他的妻子莲生却偏偏又是那种深信一见钟情的浪漫主义者。所以,尽管他当年救出被卖到扬州当雏妓的莲生,尽管他很努力的去关怀莲生,但目不识丁的他就是没有莲生所喜欢的文人书卷气,始终得不到她真心的爱。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大哥借助以二哥、三弟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大哥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二哥决裂,屠杀被二哥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三弟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 本来,大哥距离成功已仅有一步之遥,但他的作为伤透了对他崇拜不已的三弟。就在就职大典上,就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最辉煌时刻,大哥竟横死于刺客之手……
5. 《投名状》你看懂了这部电影了么
庞青云要速战速决,就连原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速战。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三个人的心态在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等到庞青云真把南京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南京你给他粮,进了南京,你成要饭的了】。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慈禧的正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是陈的人,连慈禧都知道。对庞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拢的,所以李莲英才说【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6. 看完电影《投名状》,你有怎样的感悟
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镜头是庞青云在湖冰上走,他想看能不能走过去,可走了两步就停了。导演通过环境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无奈,以至于生出一丝同情。
善人?恶人?皆是可怜人。
7. 《投名状》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意思看了没看懂!
《投名状》是一个残酷、暴力、屠戮的战争故事。很多人没看懂,可能是因为删减的问题,大多数人看到的都不完整,这也是这部电影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投名状》由三人主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个人在后来结拜为兄弟,并且立下投名状。然后大哥庞青云设计害死赵二虎,三弟姜午阳对他崇拜破灭,誓要杀他为二哥报仇。最后庞青云在自己最威风,权势最高的时候被暗杀。
庞青云是个十分有野心的男人,他所谓的感情在后期,被野心彻底冲淡。害死兄弟、纳了投名状兄弟的女人,以为自己能实现野心。可惜到最后,还是沦为他人口中的忧患,是必须被杀死的存在;赵二虎一生为“义”活,为“义”死。到死,也不知道真相;姜午阳以信念为主,相信二哥、崇拜三哥、执着投名状。各自的活法,也让各自有了不同的结局。
8. 电影【投名状】的历史背景
《投名状》历史背景——刺马案卷宗常小虎 发布于:2007-12-05 17:32
马新贻被刺时的身份是两江总督。首先搞清楚这是个什么官儿?清末的两江指江南省(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两江总督的职能是不仅是这两省的行政最高领导人,而且也统管军政,属于清朝最高级的封疆大吏之一了。 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被刺,可谓举国震惊。试想,今天的一个省长被刺身亡是什么概念?而实际上,当时两江总督的重要地位相当于今天多位省长合一块。 行刺的恐怖分子,名为张汶祥,此人的结局是被处于最残忍的极刑:凌迟,身上的肉被一块块割下,据记载,“张受刑时自始至终没有呻吟呼嚎一声,而且两目圆睁,怒目相向,其桀骜不屈,气得马新贻的弟弟巴新佑直叫:‘挖出他的眼睛’待到四肢己被寸磔完毕,才开始破腹摘心,张文祥始气绝,其受刑之惨,真可谓亘古未有!行刑者事后都不禁佩服张文祥“行刑这么多年,还从没有见过像张文祥这样的硬汉!”时人都认为张文祥是元、明以来六百年间出现的第一位刺客。” 留给世人的迷团是,张文祥跟马新贻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对其如此杀之而后快?关于这个“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因为出现的版本太多,也就成了永远的迷团:
官方公布版本:
案发后,清廷派出了审案阵容强大,最后得出的调查报告却很是不合常理话说张文祥是一河南农民,远走江南做生意,期间先后参加过太平军和浙江海寇团伙,但这些都不是张与马结仇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张的妻子被一名叫吴炳燮的人占了,张去找马拦轿喊冤,马却当成小事,没有替他办理。张被海寇团伙一激,便允诺要去刺杀马。其后又因张文祥开的押店(高利贷)被政府明令禁止,更加深了张对马的恼恨,开始切实地实施刺杀计划。
可信度分析:这一版本里的杀人动机明显不够充分,如果告状不通就要杀人,似乎说不过去 。如果因为老婆被占而要杀人,那张首先应该杀的是占了他老婆的吴炳燮,而不是马新贻。而如果因为自己从事的营生行当被政府禁止要杀人,就更说不过去了。
清廷官员泄露版本:
当时参与审理的一些官员在其它的言谈与笔记中也无意地揭露了一些细节,可以拼贴成另一个版本的刺马。话说张文祥是一捻军小头目(捻军是当时一支农民起义军队),在一次攻战时,被马新贻包围,马将一百多名捻军战俘全部坑杀,自此张与马结下血海深仇。格外值得注意的是,马新贻及护卫时金彪也曾落入张的战俘之中,但张文祥是个好人,时金彪谎称自己为河南贫民,张见是同乡,又是因为贫民而被迫从军,所以误放了时与马,临行之前,还赠了钱和马匹给二人。据说后来又有一次,时金彪被张的军队抓住,此人故技重演,居然又让张给放了,又给了他钱,可见张真是一个大好人。
张在捻军失势后,找到了结拜兄弟邱材青、龙启云,在浙江沿海结寨。当太平军打到浙江时,张加入了太平军,邱、龙留守石寨,哪知石寨被马新贻围剿,那个吴炳燮在这个版本中变成了寨中的叛徒,当然,他还将张文祥妻子罗氏霸占了,张听说,山寨己失,兄弟被杀,妻子被抢,但发誓一定要报此仇。
可信度分析:这一版本里最重要的细节是,马曾是张的俘虏,据说在张文祥最早的供词里面曾说到“早知当年捉住的就是马,当时就要杀了,绝不会让他活到今朝!”当他说到这一段时,官员们都惊了,因为按清末的法律,当了俘虏的官员会受到很严厉的法律处罚,而马却掩瞒了这一点,当上了大官,为了顾及朝迁的名誉,这一段肯定不能公布出来。
另外,在这一版本里,这个叫吴炳燮的,将张文祥的妻子拐走后献给了马新贻作小妾,所以,马羁占的不是什么二哥的老婆,而就是张文祥的老婆。
这一版本是疑点是,张文祥在把马抓住之后是不是真的只是将他当成一个贫民误放了?如果张真是那么好心的话,那战俘里的贫民企止这俩个人,当兵的多半是穷人出身 ,没有理由只单放时金彪和马。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呢?而民间的版本里,则为这个“放人”找到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民间版本:
民间版本与后来张彻的版本最为接近,稍有出入的是,马依然是被捻军中张文祥所在的这一支俘虏了,因为捻军内部正四分五裂,所以张文祥早就想改换门庭,马趁机遂服张投靠朝庭,当时的张有两个兄弟:曹二虎和石锦标,于是四人一同结拜,投告清军,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则与张彻版刺马中发生的相差无几,马新贻的官越做越大,对昔日的几位义弟也渐渐看不起,又因为看上了曹二虎妻子,便将曹加害至死,张于是为兄报仇。
可信度分析:很多人认为这一版本很符合大众口味,将一桩案情赋与了情杀的色彩,将官员的形象彻底负面化了。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上面那个版本里,被霸占的是张的老婆,而这一版本里,却是曹二虎的老婆呢?
据说,在马死后不久,马府里一曹姓小妾自缢了,是不是因为这个小妾姓曹,就出现了一个传说中的曹二虎呢?
这一版本的疑点当然更加突出,如果张是马招安的弟兄,那马手下应该有很多人是认识他的,这个人物的底应该是很容易调查出来的,不至于在经过那么多官员的调查后,这个人的身份还如此纵说纷芸。
历史学家推测版本:
这一版本里虽然没有再具体推测张的具体杀人动机,却将这一事件与当时大的政治环境挂靠在一起,张的刺杀成了湘军主使 ,而刺杀马,则是因为以汉人为主的“湘军”要给清廷一个严重的警告。清末因为太平天国等众多农民起义,清廷不得不借助汉族地主的力量,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便是其中最厉害的一支,但是随着湘军力量的扩大,也打出了“兵为将有”的旗帜,使得清廷对他们充满担心,而将马新贻这样一个并没有太高资历的官员升为两江总督,就是朝廷为了削减曾的地方势力而作出的任命。另外,任命马作两江总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让他清查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时私吞的巨额库银。这一说法,无疑折射出当时湘军与清廷之间微妙而紧张的关系。而如果真哪历史学家推测的,这是一桩政治谋杀案,那回到第一版本,朝廷对内幕的刻意粉饰,则是有理由的了。
可信性分折:史实上支持这一版本的“可疑点”最多,比如,马在死前曾被慈禧招回京,史书记载,马出来时朝服浸润,大汗淋漓,非常恐慌。马新贻上任前,专门回家省亲,临走时,交待他的两个兄弟,此去赴任吉凶难料,一旦有什么意外,千万不要进京去告状,只求自保。马新贻死后,他的一个兄弟还非常不甘心,进京去了解情况,不料到京不出三天,就暴毙而亡。
另外,审理马案的许多官员在案后也神秘的隐退,这也令人感到非常可疑,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一个叫颜士璋的官员,在审完此案后写了一个《南行日记》,其中就清楚提到,马新贻被刺一案,实际上是政治谋杀,清廷让马新贻上任,实际上是给湘军颜色看,而马新贻被刺,则是湘军在给朝廷了一个颜色。
9. 投名状电影解析是怎么样的
《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原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该案地位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并列。刺马案中的张文祥、黄纵皆为草莽中人,与马新贻不打不相识,并结为异性兄弟。
老二黄纵的妻子米兰爱慕大哥马新贻,但马新贻建立起感情的坚强防线,未被米兰的爱所冲破。待马新贻任两江总督,米兰对于马新贻愈加爱慕。
而马新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线也彻底崩溃,终于占有了米兰,杀害了兄弟黄纵。老三张汶祥闻得此事义愤填膺,刺杀了马新贻,并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认不讳。
(9)投名状法国电影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该片的背景为清朝,因此剧中男演员都得剃头上阵。由于影片走写实路线,因此剧中演员在造型上要很男人,要不帅。
片中金城武一改以往英俊潇洒的形象,以胡子拉碴的造型出镜。
影片动用了15名副导演、6架摄影机,最大一场战争场面足足有20分钟,甚至连两个人谈情说爱都要有300人做背景。
李连杰印象深刻的是一场“死人戏”,依惯例李连杰收到一个100元的红包,因为要躺进棺材里,又多封了个5元的小红包,李连杰把这105元捐给了壹基金。
10. 我想知道所有经典的战争电影
推荐:巴顿将军,现代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中蕴含爱情故事的:珍珠港,英国病人
比较直接的:刺杀希特勒,兵人,
还有历史战役的:特洛伊,斯巴达300勇,勇敢的心,天国王朝
还有原始部落间的:启示,
还有很多,上面这些是偶看过的能记起来的印象比较深的。尤为推荐《现代启示录》,在战争电影中绝对值得一看。
下面简单的解释下:
《现代启示录》,本片获1979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响两项金像奖。它之所以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越南战影片,首先是因为导演科波拉在这部战争题材影片中,融入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代文明的哲学思考,并且巧妙地将哲理性与象征性有机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节之中。其次,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人震惊。
《天国王朝》美国电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题材,这次,我们大英帝国的一个铁匠,阴差阳错的来到被基督徒占领的耶路撒冷,没享受几天好生活,就赶上了强大的撒拉丁军队的攻击,漫天的投石车发射的飞弹,疯狂的弯刀骆驼部队,我们的铁匠如何力挽狂澜呢?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国爱国主义与浪漫激情
《勇敢的心》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在这部电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临死前的一声“自由”,震慑人心 。
《英国病人》节奏缓慢,但如果你能看下去,绝对值。
下面是网上查来的:
古代战争电影
《特洛伊》 《斯巴达300勇士》 《亚历山大大帝》 《墨攻》 《神鬼战士》 《天国王朝》 《影子武士》 《勇敢的心》
近代战争电影
《投名状》(1850年代湘军大战太平天国战事) 《集结号》(1946年的国共内战及1951年的朝鲜战争) 《战争与和平》(俄国版,内容讲述拿破仑征伐俄国,最后被俄军击溃) 《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日本内战西南战争,内容为历史改编虚构) 《光荣战役》(美国史上唯一内战南北战争) 《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南北战争) 《卡士达将军》(Custer of the West)(美国印第安人战斗) 《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The Alamo) (美墨战争) 《外籍兵团》(法国外籍兵团于北非远征)
现代战争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
《阿拉伯的劳伦斯》 《蓝徽特攻队》(空战电影) 《西线无战事》 《铁十字勋章》(电影) 《迷路的大军》 《约克军曹》 《尚斯帕尔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兵临城下》(讲述2战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 《二二六》(日本军部在1936年于东京发动军事政变) 《巴顿将军》(欧洲战场美国陆军名将) 《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诺曼底登陆)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诺曼底登陆后美军作战,内容十分反战) 《雷霆伞兵》 《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太平洋战记》(可称诺曼底大空降的姐妹作) 《猛鹰突击兵团》(以罕见纳粹德国士兵观点演出) 《夺桥遗恨》 《英烈千秋》(中国抗日战争) 《血战台儿庄》( 中国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 《血战昆仑关》(中国抗日战争) 《八道楼子》(中国抗日战争长城战役) 《笕桥英烈传》(中国抗日战争空战片) 《从海底出击》(大西洋英、德潜水艇海战) 《击沉俾斯麦号》(大西洋英、德水面舰海战) 《 风语者》(美日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战争开端) 《硫黄岛浴血战》(太平洋战争) 《硫磺岛家书》(太平洋战争) 《红色警戒》(太平洋战争,有新旧二种版本) 《桂河大桥》(太平洋战争) 《大敌当前》(Enemy at the Gates)(德、俄斯大林格勒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Kursk)(1943年俄、德五千辆坦克大会战) 《决战斯大林格勒》(以德军视角体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 《山本五十六》(小日本鼓吹山本) 《男人们的大和》(军国主义的幽灵) 《血战太平洋》 (美日在硫磺岛冲绳岛上等战役)
朝鲜战争
《上甘岭》(抗美援朝战争) 《太极旗飘扬》 《猪排山》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
越南战争
《现代启示录》 《前进高棉》 《汉堡高地》 《第一滴血》(First Blood)(内容凸显退伍越战老兵复员后备受社会歧视之问题) 《奠边府战役》 《金甲部队》 《勇士们》(We were soldiers) 《野战排》(Platoon) 《全金属外壳》
其他
《异域》 《火狐狸》(Fire fox) 《大决战》三部(国共内战) 《捍卫战士》(Top Gun)(空战电影) 《冲出封锁线》(Behind Enemy Lines) 《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 《深入敌后》 《第九突击队》(苏联入侵阿富汗) 《风暴之门》(俄罗斯VS车臣独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