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戏梦巴黎的影评,觉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却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戏梦巴黎》讲述: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饰)因为电影,与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成为好朋友。姐弟两人将马休带到家中做客时,马休得到两人同是大学教授的父母的喜爱,住进他们家中,慢慢地,他喜欢上伊莎贝拉。
学运开始后大学停课,三个年轻人因无所事事在房间里玩起有关电影导演和台词的游戏,游戏进行当中,伊莎贝拉知晓马休对她有意思,联合雷奥要求马休与她做爱。
自此,由于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开始了如伊甸园般的日子,马休也慢慢发现伊莎贝拉和雷奥有不伦恋情,三人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运,似乎与他们无关 。
(1)法国电影戏梦巴黎扩展阅读:
要结合电影当时的背景,即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使到今天,我们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场运动,因为1968年到现在还不算太久,解读的角度很多,或许这个电影本身就是导演贝托鲁奇对这场运动的一种看法。
伊莎贝拉和雷奥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法国的年轻人,而马休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则是美国文化为主的新文化。
当新的文化到来时,法国的年轻人受到巨大的冲击。法国一直给人一种浪漫、自由又敏感的印象,但是面对着新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另一面也显现出来,即偏执、幼稚、柔弱、理想主义的一面。
他们对性、对Pop文化、摇滚等等文化体现出的态度,很像是一个新接触这些东西的人会体现出的态度,即对认定的正确的事物、观点要追求极致,不考虑代价,不考虑更多的现实因素,甚至会把道德踩在脚底。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The Dreamers》,因为他们太理想主义。
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在他们伊甸园般的小屋子里过着快乐而且疯狂的日子,外面的游行仿佛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但当他们房间的“窗户”被游行者的抛掷物打碎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的,此时就算他们再想不问世事也不行了。他们面对冲进他们生活的游行,必须要有所抉择,或是如姐弟一样加入,或是如马休一样转身离开,但就是不能假装这些不存在。
Ⅱ 请问电影'戏梦巴黎'是向哪部法国新浪潮致敬的
这个电影致敬的影片很多,有《四百击》、《精疲力竭》、《狂人皮埃洛》,比如TheDoors、TheGratefulDead、JimiHendrix的作品。
Ⅲ 《戏梦巴黎》尺度堪比色戒,唯美又哀伤!为什么说是一部挑战禁忌的寻梦之作
这是一部拍的非常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戏梦巴黎》的另一译法是《追梦人》,在我看来,此处的“戏”有戏剧和游戏的双重意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于,只有在乌托邦之中才会获得勃然生机。就像杀手莱昂的那株植物,之所以一路葱郁,是因为它从未经历过真实。
某种意义上,马修促成了里奥和伊莎贝尔欲望他体化的实现,成为被二人以友谊和游戏的名义轮番施暴,达成自身欲望的角色。
乌托邦的构建从社会意义上讲,首先得益于与世隔绝、衣食无虞的封闭环境。三个年轻人被安插在这栋房间众多的大房子里,注定要上演一出史前人类的活剧——外面时局的动荡,只会更加凸显这个世外桃源的难能可贵——所以,如若没有那场惨绝人寰的瘟疫,阳光底下的三男七女,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倾吐《十日谈》中那些炽烈如火的故事。
再就是父母的缺席。这种隐秘甚至忤逆的愿望在孩童的幻想中根深叶茂,并在一些儿童文艺作品里多有表现。在讨好小受众口味这一点上,文艺创作者们无疑做得都很到位。
《小鬼当家》《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以至《哈里波特》这些广受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欢迎的影片,无一例外地把父母排除在观众的视野之外;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处于视线的边缘,作为儿童奇幻经历的点缀,充当模式化的“红白脸”。
更不用提及风靡已久的美日卡通了。可见父母的缺席对孩子狂欢及构建自身世界的意义。无怪乎姐弟二人试图拉马修下水,见其犹豫,马上声明“我们父母要离开许多时日。”
Ⅳ 《戏梦巴黎》有没有获奖
《巴黎最后探戈》后贝托鲁奇再踏雷区
备受争议之新作《戏梦巴黎》香港再现
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6日开幕,虽然正式的排片表尚未刊出,但媒体已经事先探知部分将要在电影节展映的影片。今年的重头节目包括德国大导演刘别谦(Ernst Lubitsch)与被长期埋没的日本奇才导演清水宏(Hiroshi SHIMIZU)、去年逝世的美国实验电影泰斗斯坦·布拉奇治(Stan Brakhage)回顾专题等等。不过要论话题性,还数意大利名导贝纳多·贝托鲁奇的新作《戏梦巴黎》。
《戏梦巴黎》是贝纳多·贝托鲁奇2003年的最新作品,贝托鲁奇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大概是以溥仪为题材的《末代皇帝》,只看过那部电影的人恐怕不知道这位大师的另一面——他1972年的作品《巴黎最后探戈》由于含有露骨的性爱场面,在当年成为备受争议之作并遭到了禁演的厄运。不过,这段经历并没有改变现年63岁的贝托鲁奇的本质,在《戏梦巴黎》中,他再度踏足雷区,选择了改编作家吉尔伯特·阿戴(Gilbert Adair)涉及同性性爱及兄妹乱伦情节的小说,影片以1968年法国学运为背景,讲述乱世之中一女两男之间的微妙而极端的关系。影片还未公映已受到各方瞩目,入选今年的香港电影节后,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香港媒体都以大幅版面做专题报道。
《戏梦巴黎》不但标志着贝托鲁奇宝刀未老,也是1960年代文化在今日的回响。对于贝托鲁奇来说,性爱与政治都并非池中物,理想主义随风飘荡的1960年代空气才是他想呈现给观众的珠玉。按照他本人的说法,《戏梦巴黎》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他希望将1960年代当作一面镜子。
在电影手法上,贝托鲁奇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经典影片片段,是否出于致敬心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对电影史了解得越多,就能从《戏梦巴黎》中得到越多。换言之,在这一点上,《戏》片与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有异曲同工之妙。
Ⅳ 戏梦巴黎电影结局不懂
1、雷奥与伊莎贝拉丢下了马修。孪生兄妹终于在巴黎的街道上尽情释放着自己热情与理想。
2、当伊莎贝拉醒来发现他们的父母回来之后,看到他们的样子,感到羞愧,于是开煤气想自杀,就在这时学生革命运动爆发了,雷奥与伊莎贝拉投入到巴黎如火如荼的青年暴动中,而马修与他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3、没勇气面对,没办法应付。而且他们的家庭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父母无法接受,但他们懂得空间。
《戏梦巴黎》是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Gilbert Adair编剧,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主演的爱情伦理片,于2004年2月6日法国上映。影片以法国1968年学运为背景,讲述三名青年雷奥、马修、伊莎贝拉以情欲探索在历史的洪流中梦想优游的故事。
Ⅵ 求类似《戏梦巴黎》法国或英国电影!
戏梦巴黎很怀旧啦,去看导演早年的巴黎最后一支探戈吧,很经典,是欧洲文艺片的开山鼻祖了。。。
当然你要是喜欢戏梦巴黎的政治性的话就去看发条橙好了,电影很棒,只是个人感觉这两部片子不怎么“类似”。。 :)
Ⅶ 谁有法国电影 “梦想家” 又名“戏梦巴黎”的电影文件 发给我!!
豆瓣网此篇评论中有人提供的网盘下载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22878515/
Ⅷ 电影戏梦巴黎有什么意义吗
《戏梦巴黎》是由伯纳多·贝托鲁奇执导,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主演的一部法国电影。
影片以法国1968年学运为背景,讲述三名青年雷奥,马修,伊莎贝拉以情欲探索在历史的洪流中梦想优游的故事。该片2004年2月6日于法国上映。
国外媒体
《戏梦巴黎》既紧张又松弛,既粗砺又梦幻,既性感又傻气,既哀伤又深刻,你可能觉得它说教,但它同时又是开放性的,所有这一切加起来,就是如假包换的贝托鲁奇。(《纽约客》评 )
《戏梦巴黎》是一部极度性感的、毫不掩饰地写给1968年巴黎的旧式情书。要完全地享受该片,你就必须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为这是这部令人愉快的电影的成分之一。这是贝托鲁奇几年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电影。多部经典电影被明确地引用,这或许会令部分观众感到不耐烦,但这些细节强调了在那个没有录像带、没有DVD的时代里,像席奥和伊莎贝这样的电影狂热者的不幸与绝望。(英国《卫报》记者PeterBradshaw评 )
或许不具备原著小说那种伏尔泰或王尔德式的格言式指挥,但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电影,它忠实于时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充满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在众多被引用的电影里,我们见不到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与贝托鲁奇本人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原因很简单,1968年,这两部片还没有拍出来,但,《戏梦巴黎》难道与这两部片没有相似之处吗?三者都深入探讨了在一个私密世界中发生了异变的性爱欢愉,在三部电影里,主角在道德上与肉体上的堕落都直直指向死亡。(英国《卫报》记者PhilipFrench评 )
国内媒体
《戏梦巴黎》充斥着对年轻岁月的美好追忆及对年轻人打破旧体制的勇敢与尝试的歌颂。在电影《戏梦巴黎》里,镜头的运动自由,散漫,颓废,像极了一个喝醉了酒的诗人。镜头的焦点漫不经心地牵引着我们的视线,在巴黎的街头,在男女之间的身体上缓缓游弋,稍有停驻于某一个人,某一个部位,又随即移转开。影像华丽而颓靡,色泽昏黄而又暧昧,包括你的身体的每一寸金黄的皮肤。这像极了古旧油画里的裸体,分明是赤裸裸地呈现,却又隔着颗粒浓重、油彩弥漫的雾,只有窥视,没有触摸。作为一部帖上了“情色”标签的电影,作为他的前作《巴黎最后的探戈》、《偷香》的某种表达上的继承与超越,贝托鲁奇这时候所希望通过他的电影呈现的,已经不是某种感官意义上的、生理/心理结构意义上的“视淫”——或者说,不仅仅是这种充满色情意味的“视淫”。他更想让人们在这部电影里看见的,是1968年巴黎街头所弥漫的,那种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空气。(网易网评)
《戏梦巴黎》中,城市沦陷了,巴黎学运高涨,美国主角流落巴黎,chic不已,革命游戏,梦想开花,三个年轻人营造着六十年代的乌托邦,玩3P,初潮血液,坍塌的不仅仅是肉体,这种坍塌和打破始终是先锋浪漫的,和青春伤逝相关。但是,整个现代和先锋感觉的还不仅仅是法国新浪潮的“空前末日感”,那是整个六零年代的一种优雅着的堕落感,让享乐和自我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和饱受奖励的行为。(新浪网评 )
Ⅸ 《戏梦巴黎》讲述了什么故事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饰)因为电影,与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成为好朋友。姐弟两人将马休带到家中做客时,马休得到两人同是大学教授的父母的喜爱,住进他们家中,慢慢地,他喜欢上伊莎贝拉。
学运开始后大学停课,三个年轻人因无所事事在房间里玩起有关电影导演和台词的游戏,游戏进行当中,伊莎贝拉知晓马休对她有意思,联合雷奥要求马休与她做爱,自此,由于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开始了如伊甸园般的日子,马休也慢慢发现伊莎贝拉和雷奥有不伦恋情,三人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运,似乎与他们无关。
(9)法国电影戏梦巴黎扩展阅读:
《戏梦巴黎》是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Gilbert Adair编剧,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主演的爱情伦理片,于2004年2月6日法国上映。
角色介绍
1、雷奥——演员 路易斯·加瑞尔
雷奥是伊莎贝拉孪生弟弟,住在巴黎,父母是老师,他和马修在电影馆认识。一次猜电影游戏惩罚,雷奥在胜利的伊莎贝拉惩罚下做出不堪动作,眼神异常,之后马修在雷奥邀约下喝酒聊天。雷奥称自己与姐姐为连体婴,彼此无法分离。又一次游戏惩罚,雷奥要求马休与伊莎贝拉做爱,这居然是伊莎贝拉的第一次。
2、伊莎贝拉——演员 伊娃·格林
伊莎贝拉是雷奥的孪生姐姐,在电影馆于马修相识,三个人因为喜欢电影而成为好朋友。雷奥和伊莎贝拉请马修去他们去家里作客,雷奥和伊莎贝拉的父母是大学教授,他们很喜欢马修。
3、马休——演员 麦克尔.皮特
一个在巴黎留学的美国学生,动乱年代,大学罢课,父母们由于政治原因,出门度假,马修就此搬到他们家常住。三个人白天没事,就在房间里玩对台词的游戏,马修喜欢科亚东,而雷奥则喜欢卓别林,他们进行激烈争论。某天夜里,起夜的马修无意间发现,姐弟俩赤裸相拥在床上,马修偷偷离去。
Ⅹ 戏梦巴黎是什么片我看我姐下的
《戏梦巴黎》是由伯纳多·贝托鲁奇执导,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主演的一部法国电影。
影片以法国1968年学运为背景,讲述三名青年雷奥,马修,伊莎贝拉以情欲探索在历史的洪流中梦想优游的故事。该片2004年2月6日于法国上映。
中文名:戏梦巴黎
外文名:The Dreamers
其它译名:梦想家
出品公司:福克斯探照灯公司
制片地区:英国/法国/意大利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编剧:Gilbert Adair
类型:剧情
主演: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
片长:115分钟
上映时间:2004年2月6日
对白语言:英语